長姐掌家日常

第四百四十六章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搜索留言:

第四百四十六章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第四百四十六章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八三看書83ks,長姐掌家日常!

青竹帶著人跟著他們去了村里,村里果然就在莊子的后面,翻過一座小山就能見到,這一面的小山上,都是梯田,還有水車。

“這些都是以前跟著人學的,這田埂上我們還種了桑樹,家中的女人就養蠶繅絲織布,山下的池塘我們還養了魚,待會兒我們親自去抓幾條送給夫人。”

兩人見到青竹通身的氣度,加上她可能真會請自己的村里人做工,都小心翼翼地招待著,生怕怠慢了她。

“你們這里的女子,每年能夠織多少布?”

“這就不好說了,這織物的種類太多,綾羅綢緞,麻布,粗布等種類多樣,像我們這些人家,每年除了地里的糧稅,官府還會收織好的錦緞等,那些也是要交上去的,我們這里種得最多的桑樹,就是用來做綾羅綢緞的,這些也是最貴的,每年除了官府要求的數量外,就能拿出去賣錢。

會有商人專門到這里來訂下數量,不過說是價錢高,但是要想織成一匹錦緞絲綢,卻是不容易。

從養蠶開始,要等著天熱了,讓蠶寶寶從一個個蠶卵里長出來,通身都是黑色的,也就比頭發絲大不了多少,就和小螞蟻那樣大,冷不得,熱不得,還要吃最鮮嫩的桑葉,剪成細條,否則吃不進去,等它慢慢長大些,才會開始慢慢蛻皮,蛻了幾次皮后才能長大結繭,結繭后變成蛾子才能產卵。

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百般細心,不能餓死的蠶,更不能把不好的桑葉喂給蠶,時刻注意它們的動向,而且蠶蛻變成白色后,吃桑葉就更加厲害了,進了蠶房聽到的都是蠶吃桑葉的沙沙聲,還要及時清理糞便。

家中若是沒有一個細心的女人,是很難做好這些事情的,等蠶蛹成了蠶蛾后,才能將那些蠶繭拿去做成絲織成綢緞,有些人家,織得不好或者養的蠶好,就會專門將蠶繭賣給別人,自己再花錢去買綢緞上交。

所以這絲綢說起來貴,但是整個過程要經歷很漫長的等待和喂養時間,半夜都要爬起來查看蠶的情況,擔心它們沒了吃的或者突然生病,傳給其他健康的蠶,每一只剛出生的蠶寶寶,若是眼神不好的人家,很可能就把它弄丟了。

所以人人都說江南好,可那都是富人們、商人權貴們好,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樣苦命掙扎,說咱們這水多,種田也不用擔心餓死,可常年水患,別說吃的,就連桑樹都可能給淹了,去年,我們家中都損失了田里的出息,連桑葉都差點沒有,好在朝廷查明了真相,給我們免了這兩年的稅,不然可就活不下去了。

今年我們把山上都種上了桑樹,聽說錢塘江的堤壩也在重修,村里人也有不少去的,想來明年不會再有水患了,我們也能過個好日子。”

他們邊走邊說,和人們印象中的江南略有區別,來江南游玩的人多是在府城內,只有當地的村民才能理解其中的辛苦。

青竹每日穿著絲綢,也知道養蠶繅絲不是件易事,可是親耳聽到他們的講述,還是明白了為何絲綢這種事情能夠獲得大江南北的歡迎,這簡直是每一個養蠶人的心血。

蠶并不像棉花那樣,家中養了蠶的人家,比養孩子還要精心,一點也不能隨便離開人。

青竹想起了曾經聽過的一首詩: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夫人這話說得太對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家,哪里穿得起那綾羅綢緞,那些都是要換錢的,我們能穿的不過是些最便宜的布料。”青竹不經意間念出了這首詩,讓兩人大為感慨。

村里人見著兩人領著一群陌生人過來,還有些好奇地過來打招呼。

“這位是隔壁田莊的新主人,冉夫人,她說以后可能會請咱們村里人去田莊做短工呢。”兩人也積極地給大伙介紹,生怕他們得罪了人。

“原來是隔壁田莊的主人,冉夫人,我是采桑村的村長,我們這里的村民是不是給您添麻煩了?”一個中年男子走過來拱手說著。

“無妨,我是從開州來這里定居的,素來聽聞江南女子會織絲綢,所以順便來看看,莊子里也需要人手,以后若是你們村的人愿意幫忙,我讓我的管事通知大伙,大伙可以報名去做活,放心,都是按照你們這里城里干活的工錢給大家結算。”

青竹并沒有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是想要近距離了解當地的百姓。

“那可就太好了,冉夫人,您想看什么盡管說,我帶著你去,不過這時候的蠶都結繭了,家中的女人們還在紡絲織布,不如去我家小坐,我家娘子正在家中織緞子。”

“那就麻煩村長了。”青竹見這個村的村民都比較和善,村長和村民之間也是一種和諧的關系,而且大家都很勤快,可見這個村子的風氣也很好,自然也想親自去看看。

村長夫人得知一個很厲害的夫人要來看自己織緞子,有些坐臥不安,特別是看到這位夫人周身的氣度,一看就不是什么普通人,就有些拘束了。

“村長夫人不用介懷,我不過是沒有見過人織緞子,這才有些好奇罷了,不知可否請夫人幫我介紹介紹這些工具都是做什么的?”

村長夫人得了村長的首肯,開始介紹起來。

“我聽說杭州府最近不是做了新式織機嗎,你們為何沒有使用,還是繼續用這個呢,要織出一匹緞子,需要花費多久呢?”

“聽說那東西是好用,不過我們用習慣了這機器,若是換一個還不一定能夠織得比現在快,而且每一種紋路和種類的織法不同,像我們只會織一種,那多種都會的,一般都去了富貴人家的作坊干活,那里面要求更高,還要從小姑娘開始培養,我們自己做的要粗糙些,人家都看不上,所以就沒有浪費那個錢,就用原來的機器,等到這個不行了,再去換也一樣。

若是要織出一匹緞子,像我就要一個多月,有的手快的,也要半個多月,還有其他人,可能要花上兩個月,還有前面的養蠶、將繭紡成線,還要花費好幾個月,至于云錦等等,那就要花上半年可能才織得出來一匹帶提花的。”

青竹點點頭表示理解,人一旦用習慣了某一樣東西,確實很難改變過來,不過一匹緞子就要花費一個多月,而她讓人計算過,若是用新式機器,普通人半個月就能織出一匹素的,兩個月就能織出一匹帶提花的。

但是這里的人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