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一世夙愿

第72章 此日漫揮天下淚

第72章此日漫揮天下淚第72章此日漫揮天下淚←→::mayiwsk

“皇上,午膳時辰到了,是否傳膳?”小德子前來詢問,我忙上前勸道:“皇上,我知您無心思用膳,但您是國之本,無論前方戰況如何您都好歹吃一點吧。”

他終于勉強同意,小德子剛剛欣喜的讓傳膳太監安排,另一名傳報消息之人卻又匆匆忙忙的前來:“皇上!督戰的丁汝昌身受重傷。”

“什么!”皇上扭頭,無法再平靜下來,一切的預兆似乎都已向不利發展,我的心也咯噔一下,揪在一起。

“皇上,那午膳...”傳膳太監尷尬的站在一旁不知進退只好輕聲問。

“不用!”皇上有些焦躁的一揮手。

我咬了咬唇,輕輕嘆了一口氣。

此時的每一刻卻無比緩慢,心仿佛在溫火上的油,時時煎熬著卻又不知何時便會到達那沸點。

“稟報皇上!戰事出現轉機,北洋艦隊雖有損失,但敵軍受到北洋艦隊主力艦的截擊也遭受了沉重打擊。我方依舊保持陣隊,敵方卻已亂無次序!”前方終于傳來一次喜訊,他緊蹙的眉頭終于松了半分,我一喜,莫非歷史當真記載有誤?我暗暗祈禱著,仿佛在黑暗中尋得一絲期盼。

“皇上!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形勢雖不太可觀,但......”到了下午又一名報訊者到來。

“但怎么!”皇上迫不及待的問。

“但官兵們毫不退縮,視死如歸...提督丁汝昌身受重傷依舊鼓舞將士,還有致遠艦的鄧世昌不懼艱險率領海軍們直搗日軍......”

皇上聽聞,神情復雜,抿著唇微閉上眼,眉間纏繞著憂慮,我的心里頭卻也是隨著不斷傳報的消息如坐海盜船般跌宕起伏,心里頭隱隱約約的不祥宿命感霸占了心頭卻讓我不敢想亦不敢說。

時間卻仿佛更加緩慢,心里頭的那鍋油已然漸漸沸騰,夕陽的余暉漸漸灑在大殿的柱子旁,我不安的看著殿門口,甚至希冀不要再有報訊人。我又扭頭看著今日都未進食進水的皇上,不忍心見到他得知戰果時的模樣。

“皇上,這一場戰爭您有想過若是...若是...”我想要事先打好預防針,然而看著他依舊還有一絲期盼的眸子聲音卻漸漸小了下去。

“若是輸了,對嗎?”他卻接過我的話頭,眼神里頭滿是深深掩藏的焦慮,我咬著唇囁嚅著卻見到一個人火急火燎的跑進來,跪在了皇上面前喘了半會兒粗氣。

“皇上,戰爭結束了,我方損失慘重,沉沒五艘軍艦,死傷官兵人數待核實。”

皇上不自覺的握緊了拳頭,似墨般的眸子里流露出一股沉痛,唇微微泛白。我輕嘆一口氣,終究還是輸了,歷史上慘痛的甲午中日戰爭如史所書。然而,當時在歷史書本上背過便忘的寥寥幾字卻未想到當我身處此地作為局中人來見證,每個字都蘸著鮮血。

“可是,皇上,無論是督戰還是官兵都身負重傷死死撐到最后一刻,雖死猶榮,就是夕陽余輝勝負已定之時,若不是日方擔心日暮降臨影響作戰視線主動收兵,我方剩下為數不多的水兵依舊追擊不舍...”那報訊人揚著熱淚,皇上卻不忍再聽伸手讓他不要再說。

沉默良久后他疲累的對他揮了揮手:“下去吧。”

大殿里頭此時格外安靜,夕陽余暉都已不在,黑夜漸漸吞噬了整座大殿。

“皇上。”我憂心忡忡的輕輕將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剛想勸慰,他卻站起身來握住我的手從他的肩膀上墜落,深深的無力感。

“我沒事...戰爭本就有輸贏。”他的聲音低沉,仿佛接受了既定的事實卻又將黯痛深藏于心,字句都扎在我的心頭。他漸漸松開了我的手,我還未來得及抓住他的衣襟他便朝著殿門外走去,空有富麗堂皇的大殿此刻寂寥得只有他的腳步聲,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一片。

“朕讓小德子先送你回景仁宮。”走到殿門邊,他停住腳步對我說。

“皇上,那你呢?勿太過傷痛,影響身子。”我輕聲說,目光間滿是擔憂,這一刻,我想要陪他一起度過,然而他卻選擇一個人舔舐傷痛,就如同那次喪失親父般,我知他又要將自己獨自關在一隅。

“放心。”他答我兩字,我見到他的背影漸漸消失于大殿之外的黑夜中。

我有些失落的低頭,在一起這許多時日,我們能夠共度甜蜜,然而卻不能共度傷痛,他依舊選擇關閉自己的心房獨自承受一切。

我見到一個人影入了殿,帶有一絲期盼的抬頭卻見到的是小德子。

“皇上讓奴才護送您。”他低垂著眉眼說。

我有些黯然,走上前去,又想起來什么問他:“每次皇上心緒不佳都會獨自一人嗎?”

他嘆了一口氣:“是,奴才從小便伺候皇上,也興許是皇太后對皇上太過嚴苛,形成了皇上總是習慣將一切都憋在心里頭的性子。打小便是如此,遇著不舒心的事就讓奴才們都在門外侯著,自己則悶在屋子里頭許久,再仿佛若無其事的出來,奴才們不敢問,皇上自是從來不說。”

我搖搖頭,原來是他的性格使然,從小到大便無一知心之人,又處處受慈禧管制,便習慣了關閉自己的心房。早已習慣了不將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流露出來,不僅因為他是一個需要隨時在眾人面前持重的皇上。

“不過,您勿多想,皇上也是不希望您擔心罷了。”他見我心事重重的模樣,便說。

我沉默不語,他若當真這么想,才是真的錯了。

然而,第二日見到的他卻是眼中滿是疲憊,仿佛一夜都未成眠。

我心疼的端上茶去,他怔怔的似乎在想著什么,桌案上鋪著一張大白紙,他轉而站起身來拿起一只大毛筆蘸滿了墨在紙上落了筆。

筆力遒勁卻沉重,仿佛筆頭有千斤之重,幾個大字躍然紙上。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他的一滴淚墜在了未干的筆墨中,緩緩暈染出來,筆尖久久的停駐在上頭,他定定的躬身站著,靜默之中凝視的目光透著無上的惋惜和敬佩。

見到這在后世頗有名氣的撰聯我猜出來:“...鄧世昌。”

“他指揮的致遠艦在戰斗中最為英勇,最后時刻,他下令向日艦沖撞,意與其同歸于盡,雖墜身入海被忠犬所救,卻見部下無一生還,于是義無反顧的以身殉國,沉入...海底。”皇上喃喃說,仿佛當時戰爭時的慘烈景象一幕幕再次展開。

“這一次戰役不僅僅是鄧世昌,今日上朝反饋給朕的無一不是我大清將士的英勇無懼,在腹背受敵,形勢不利之時,卻無一人畏縮氣餒。”

“定遠艦副督今日詳細奏報戰況,說是士兵均毫無恐懼之態,在他巡視之時,見一兵負了重傷,雖已一臂殘廢仍裹著傷口如常浴血奮戰。"他緩緩放下筆來:“經此一役,朕雖欣慰海軍如此團結一心,但卻又無比痛心這一戰奪了多少忠誠將士的性命。”

我的心一痛,都說清朝末期已腐朽不堪,但那些個真正的愛國人士卻滿是民族血性,無懼任何的以血肉之軀前仆后繼,憑著那股子氣就算丟失鎧甲和兵器都未曾后退過半步,就算是最后的殊死掙扎也選擇舍身護國。

原來“置死生于度外”并非只是口號,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是那些忠勇將士沉重背負的使命。

我何曾想過,這場戰爭比我想象中更加慘烈,而血染海面的那一刻,多少個英魂都沉入那深不見底的茫茫大海,興許葬身于魚腹,不求立碑,不求死后哀榮,我難以想象他們如何單憑借心里頭的信念去飛蛾撲火的沖向日艦。

我怔怔的沉浸在震驚之中,皇上開始擬圣旨,親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并御筆為他親撰祭文和碑文。

“皇上,這一戰役雖然失敗,但至少您可見到有那么多和您一心的忠君愛國的勇士。”我定定的說,他的每一筆卻滿是血淚,雙眸間隱隱透著哀思。

“稟報皇上,文廷式求見。”小德子進來稟報,皇上頓住筆伐:“讓他進來。”

文廷式一臉悲痛的入門而跪,沉聲說:“皇上,此次戰役的失敗原因,您是否可知?”

“并非戰略方針的失誤,而是海軍的建設由來已久不足,臣了解到其實海軍建立之初武器裝備都是遠遠領先于日本國。但后來海軍軍費卻因...”他頓了頓,有些許猶豫。

“繼續說。”皇上說。

“那...臣就直言了!還望皇上不會怪罪。”他磕了一個頭。

“海軍軍費一部分被挪去修頤和園,以至于長期不足,到了后期甚至開始裁撤海軍,就連基本的裝備都成了問題,丟了鎧甲的士兵就算再英勇也不過是肉搏。此事許多大臣都想要上報,但擔心惹怒皇太后因此丟了官,他們卻是敢怒不敢言。”: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