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三章秉公辦理第二〇一三章秉公辦理←→:sjwx
沈溪雖然主動到謝府拜會,還是在面圣后第一時間便趕了過來,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但就算如此,謝遷依然火藥味濃重,不自覺就會拿出高高在上的語氣進行質問,沈溪哪里會慣著他?毫不留情就進行反擊!
謝遷心想:“真讓你小子走了,才是失策,如此豈非隨你心意處置外戚案?你小子行事素來無所顧慮,要真把太后兩個弟弟給‘咔嚓’掉就麻煩了。”
“說吧!”
謝遷黑著臉問道,“陛下是怎么安排的?你又準備如何做?”
沈溪見謝遷態度稍微緩和,也就沒有繼續刺激對方,道:“案子尚未有頭緒,陛下雖委派我處置,但要等宮里把御旨送到手上,才能正式查案……總歸要以事實為根據,大明律法為準繩,秉公辦理!”
“好一句秉公辦理,你把太后娘家人趕盡殺絕,自絕于朝堂,你就滿意了?”就算沈溪沒說他會如何處置,謝遷依然認定沈溪會下狠手。
沈溪有些奇怪,反問:“要是犯錯不大,為何要殺人?但若他們欺男霸女殺人如麻,致天怒人怨,按照我大明典章,就算定個死罪也無可厚非,到時候就看陛下是否會下旨特赦!謝閣老最好不要左右辦案者的想法,否則我會認為您老有意包庇張氏一門。”
謝遷臉色越發難看,他覺得何鑒已經把他對待張氏外戚為惡表現出的漠不關心都告知沈溪,臉上火辣辣的,有種巨大的羞憤感,認定何鑒和沈溪都對他的人品產生質疑……他卻不知,何鑒為了保住他那張老臉,壓根兒就沒提過。
謝遷惱火地道:“就算老夫要包庇,也是為維護朝堂穩定,壽寧侯和建昌侯乃皇親國戚,手握軍權,事關京師安穩,焉能輕動?你若不想鬧出什么亂子,最好大事化小……老夫能提醒你的就這么多,如果你把案子鬧大,老夫第一個不饒你!”
說話時,謝遷漲紅著臉,顯得惱羞成怒。
涉及自身品性,他只能盡力為自己作辯解,要說沒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謝遷一直把張太后當作是自己的一顆重要政治籌碼,也曾經從張太后那兒得到不少便利,現在張家出事,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么。
沈溪道:“那依照謝閣老之意,維護大明律法尊嚴還不及所謂的確保朝堂安穩來得重要?殺人可以不管,奸淫擄掠甚至官逼民反也都可以不予追究?”
謝遷不想繼續跟沈溪理論下去,本來在這件事上他就不占理,多說多錯,當即一擺手,道:“行了,你要怎么處置,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夫就那句話,一切都要以大明國祚安穩為前提,如果你處置不當,老夫第一個參劾你!”
沈溪看出來了,謝遷態度非常強硬,一點都不愿做妥協。
但這恰恰是沈溪喜歡看到的情況,因為他占據了道德和輿論的制高點,謝遷之前那些主張還可以服眾,但在這件事上卻完全進入一種偏執狀態,這讓謝遷之前對他的攻訐顯得孱弱無力。
沈溪在謝遷府上沒得到實質性的指點。
按照謝遷的說法,保住張氏兄弟才能維護朝堂穩定,這道理是否說得通,沈溪不想評價,但有一點沈溪卻知道,如果謝遷繼續偏執下去的話,那他將來在朝堂上的公信力會大幅度降低。
第二天一大清早,宮里圣旨傳了下來,沈溪奉皇命調查朝中官員對張氏外戚的彈劾,這充分顯示了正德皇帝對案情的重視。
沈溪人在兵部,但管的已不完全是兵部的事情,何鑒聞訊匆忙過來見沈溪,在何鑒看來,這是自己和沈溪一起努力的結果。
兵部公事房。
沈溪面對何鑒,搖頭道:“如今陛下只是答應查案,并不代表陛下已下定決心懲處外戚,就算查有實證,最后定罪也需請示陛下,赦免也就是一道圣旨的問題。”
何鑒點頭:“即便如此也不容易,要知道朝中百官對外戚作奸犯科敢怒而不敢言,如果這案子持續沒人管的話,地方上不知要亂成什么樣子。哦對了,之厚,你是如何說服陛下徹查案子的?”
沈溪道:“在下對陛下說直隸、山東和河南地方出現民亂,指出其根源與朝廷不作為有關。”
“這……”
何鑒當即臉色就變了。
在何鑒看來,你沈之厚不是虛報地方民亂達成目的嗎?這么做跟劉瑾有什么區別?只不過當時劉瑾利用虛報的事情攻擊朝中忠臣,而你則是為了針對作奸犯科的外戚,實質是一樣的。
沈溪知道何鑒在擔心什么,解釋道:“這并非是憑空編造,京師保定府、真定府乃至順天府西邊的房山,均有民亂興起,才不到一個月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各府縣已上奏朝廷請調兵馬,因消息不暢,此事尚未傳開,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不知曉。”
何鑒這才釋然:“原來外戚為惡,影響竟如此惡劣,怪不得陛下要過問。”
何鑒并不懷疑沈溪欺瞞圣聽,之前他就知道地方上的確很多弊端,尤其體現在馬政上,大明直隸、河南和山東等地的農民,不但要繳納賦稅,更要負責為朝廷養馬,如果馬匹生病或者死亡,很多人家傾家蕩產,只能賣兒賣女過活。
京師本來首善之地,可惜世道艱辛,民間矛盾同樣激烈,土地兼并遠比其他地方還要嚴重,再加上外戚強買強賣、凌虐民女等惡行,地方上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趁機挑事,民眾不甘坐以待斃,一經煽動便揭竿而起。
歷史上劉六、劉七起義就這么形成的,不過因為沈溪提前結束劉瑾擅權的局面,使得一些事并未按照歷史進程發展,劉六和劉七二人尚未來得及登上歷史舞臺,目前民間的反抗尚未形成氣候。
沈溪道:“何尚書請放心,陛下讓在下查案,在下一定秉公辦理,不過在最后定罪上,在下只能提出一些建議,一切都得交由陛下圣裁。”
何鑒點頭:“明白,明白,涉及皇親國戚,只能如此,倒是讓之厚你為難了……接下來你這邊承受的壓力不小啊。”
沈溪心想:“你何鑒也知道為此事我擔了多大干系?現在聽起來皇帝讓我負責調查案子,好像是多大的榮耀,但很快我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想通過我來攻擊外戚達成他們的政治訴求,有人則會威逼利誘我為張氏兄弟遮掩罪行,更有人渾水摸魚,趁亂盯上我,欲除之而后快……這案子不是燙手山芋是什么?”
何鑒表達對沈溪的“理解”,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沈溪送何鑒離開后,很快刑部尚書張子麟也來兵部衙門求見沈溪,畢竟沈溪這次要做的事情代表了三法司,關于閹黨后續案情和外戚案上,所有事情都要聽命于沈溪,就連張子麟也要充當沈溪的助手。
“……沈尚書,此案所有卷宗都在這里,包括順天府那邊送來的,還有刑部之前搜集的情況,全都查有實證,但所有證據……想要毀滅只是某些人舉手之勞罷了,要想辦成鐵案,最好要有兩位國舅爺口供……”
張子麟對沈溪很尊重。
要不是沈溪,他已被定為閹黨,革職問罪,甚至可能抄家,至少謝遷把他劃在閹黨之列,現在他不但不用革職,還升任刑部尚書,對沈溪自然感激不盡。
至于閹黨和外戚案,朱厚照安排讓沈溪負責,本來刑部衙門就不想牽扯進去,所以寧可把案子交給沈溪,以避免麻煩上身。
張子麟自問惹不起張氏兄弟。
沈溪皺眉問道:“聽張尚書的意思,外戚隨時都可能毀滅證據?”
張子麟苦笑:“張氏兄弟手握京營兵馬大權,想怎么做都行……這世道不是說公道正義站在誰一邊誰就可以輕松獲勝,這案子鬧到朝野皆知陛下才過問,說到底還是不愿懲罰兩位國舅……再說了,就算陛下有心正朝綱,太后也不允許啊。”
避重就輕,不回答問題本身,沈溪看出張子麟處世的圓滑態度。
能裝糊涂就裝糊涂,最好是把自己面臨的困難先擺出來,表示會全力配合,但遇到權貴的反撲,就來個裝聾作啞,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
沈溪問道:“之前不是說建昌侯強搶民女,甚至光天化日之下登農戶門做那禽獸之事……為何沒有繼續查下去?”
“誰敢查?建昌侯肆虐過的地方,都有團營兵士守在村子外面,沒人敢接近,誰去都會被阻攔,順天府前后去了兩撥人,一撥被勸回來,第二撥則是被打回……連衙差都敢打,您說這案子怎么審得下去?”張子麟苦惱道。
沈溪很想問,順天府想管管不著,難道你們刑部衙門就眼睜睜看著?為何刑部沒派人去?
但沈溪明白,現在所有人都揣著明白裝糊涂,張子麟大可拿皇帝沒做批示來推搪。
沈溪點頭:“我知道了,我即刻派人查案,爭取早些將證據搜集齊全,如此也好跟陛下交待。”
張子麟提醒:“沈尚書一定要小心外戚殺人滅口啊。”
“殺誰?”沈溪問道。
“呃……”
張子麟猶豫一下,道,“涉案人等均有危險……以外戚無法無天的做派,料想能做出此等傷天害理之事,沈尚書自己也要小心。”
午時剛到,張延齡急匆匆趕到了壽寧侯府。
剛剛起床不久正在品茗的張鶴齡,在書房見到弟弟,有些意外地問道:“你不會又惹了什么麻煩回來吧?”
張延齡臉上帶著一抹厲笑:“大哥可真是穩如泰山……看來今日上午朝中發生了什么你還一無所知吧?”
“什么事?”
張鶴齡臉上滿是疲憊之色,“昨夜被沈之厚入豹房見駕之事折騰到半宿才睡下,這會兒才睡醒,誰知道朝中發生什么事?”
張延齡道:“剛得到消息,陛下下旨讓沈之厚調查咱兄弟,兩個時辰前圣旨到了兵部衙門,大哥對此居然漠不關心?”
“沈之厚!?”
張鶴齡輕描淡寫地道,“昨日沈之厚前去面圣,陛下提出讓他查案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為兄又沒有強搶民女,擔心作何?倒是你……二弟,沈之厚這次可是把矛頭對準你了,你自求多福吧!”
張延齡對兄長淡然的話極為震驚,瞠目結舌問道:“大哥,你怎么跟我生分起來了?朝野中人,可不認你是誰,只知道咱兄弟二人一條心……何況這次被參劾的可不止我一人,還有你呢!”
張鶴齡冷笑著把手上的書放下,恨其不爭道:“二弟,你在朝中這么多年,早該明白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道理吧?”
“為兄為你的事情那么上心,每次都替你擦屁股,而你呢,一次二次都不爭氣,先皇在世時你就冥頑不靈,現在怎么說?害怕了嗎?你要是沒做錯事,沈之厚對你也無成見的話,你怕他作甚?還不是因為當初你總是明里暗里跟他過意不去?”
張延齡聽到這話,又氣又急。
本來他對沈溪就恨之入骨,只是找不到辦法對付,現在沈溪反過頭要來查他,更讓他憤憤難平。
“大哥這么說,是想甩手不管,讓小弟獨自面對案子,是吧?”張延齡咬著牙問道。
張鶴齡抬頭打量張延齡,道:“現在知道怕了?你早點兒拿出現在這態度,謹慎應對,也不至于讓為兄一直為你提心吊膽……既然你覺得有本事能對付沈之厚,自去便可,為兄以后對你的事情都不管不問。”
“大哥,你不是跟小弟我開玩笑吧?咱們可是從來不分彼此的……”張延齡急道。
“免談!”
張鶴齡一擺手,“你是你,我是我,先把關系拎清再說……朝中參劾你的皆是什么強搶民女、奸淫擄掠、縱奴傷人等大罪,鬧得民怨沸騰,一個不好就要被砍頭,相信沈之厚不會輕易放過你。”
“反觀為兄,最多是侵占商鋪、民田,那些宅子和田地為兄都是花銀子買的,且多為劉瑾當政時過的手,就算追究也沒多大責任!”
張延齡很意外,張鶴齡昨晚到他府上拜會,被他給懟了回來,這才過了一夜,到今日態度就變了。
“大哥,你……!”
張延齡心里滿是迷惑,不過他倔強慣了,哪里肯低頭認錯?當下咬緊牙關道,“既然你不管,那兄弟我要如何應對就不用你來摻和,若是做出什么不當之事,你少到我這里來指手畫腳!”
說完,張延齡轉過身,拂袖而去,一點都沒給張鶴齡面子。
“二老爺,您……”門口侍立的壽寧侯府管家正要跟張延齡說話,卻見張延齡一臉傲慢,頭也不回離開。
管家進到門內,好奇地問道:“老爺,二老爺這是怎么了?”
張鶴齡怒道:“讓他去,一次次嘚瑟,到處樹敵,每次我這個做兄長的都好言相勸,可結果如何?全都要我為他收拾殘局,這次陛下要動真格的,讓兵部沈之厚負責我兄弟的案子,那么多參劾奏疏,罪證確鑿,沈之厚豈能善罷甘休?到時候肯定會掀起一場大風波!”
管家勸道:“老爺,既然問題這般嚴重,您更應該和二老爺團結一致、攜手對外才是。”
“你知道什么是禍起蕭墻?本侯執領京營多年,大大小小的戰功立下不少,先皇和當今陛下對我張氏一門恩待有加,就是這個不爭氣的弟弟,一心要把我張氏一門整垮不可!難道本侯要跟他一起陪葬!?”
張鶴齡很生氣,所有怒火都宣泄到張延齡身上。
管家道:“老爺,那現在當如何?”
“還能如何?說是不管,難道本侯真要把這個弟弟推進火坑不成?不過好在這次陛下沒有直接問案,只是委托沈之厚調查……料想那沈之厚拎得清輕重,不敢鬧出太大的風波。”
張鶴齡說到這里,從抽屜里拿出一封信:“我這里寫了封家書,你現在立即送進宮去,到永壽宮交與太后,只有太后出面,才能阻止沈之厚借題發揮……可惜,陛下沒讓謝于喬查案,而是委派沈之厚,否則事情要好解決許多!”
管家應聲道:“還是老爺想得周到,小的這就把信送到宮里。”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