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設內閣第209章設內閣→、、、、、、、、、、、、、、、、、、、、、、、、、
劉據微微點頭,然后對衛青道:“衛王,既然你如此力陳丞相之弊,可有什么解決辦法?”
他笑瞇瞇的看著殿下的衛青,不斷地給他暗示。
衛青沉思一起來,而一旁的張騫則是看出了門道,驀然想起來劉據當初說要取消丞相制度的想法。
他看了劉據和衛青一眼,這兩人,明顯是一唱一和,演戲給大家看呢。
還好自己看穿了!
沒等衛青開口,張騫卻先道:“陛下,丞相制度雖然在過往發揮了重要作用,維系著朝堂運轉,但如今問題頻發,已難以適應我大漢發展。衛王指出的弊端,確實切中要害。”
“臣思量許久,建議取消丞相制度,分散至其它部門,然后各部門各司其職,既能避免權力失衡,又能提高辦事效率,不失為革新之良策,實乃為長久計。”
張騫話音剛落,劉據便看向啞然的衛青,兩人互相遞了一個眼神,很明顯,張騫也知道了。
而殿內的其他大臣瞬間炸開了鍋。
平時為劉據馬首是瞻的蘇武等人,此時也訝異非常,將目光投向他們的主心骨,大漢天子。
“張大人,丞相制度自高祖開國便已確立,歷經數代,早已根深蒂固。貿然取消,朝堂上下必定人心惶惶,諸多政務又該如何協調?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混亂,動搖國本。”
“張大人所言甚是。丞相統籌全局,能將各方政令有效整合,確保施行。一旦取消,各部門各自為政,溝通協調成本大增,恐怕會誤了國家大事。”
這時有人站出來反對張騫的意見。
衛青目光深邃,向前說道:“諸位同僚,變革雖有風險,但因循守舊,只會讓問題愈發嚴重。如今南方大開發受阻,便是前車之鑒。若不打破舊制,我大漢如何開創新局?將丞相權力分散,輔以完善的監督機制,既能保障各部門有序運轉,又能防止權力濫用。”
心思縝密的霍光,這時也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取消丞相制度茲事體大,不可倉促決定。但衛將軍和張大人的提議,也值得深思。不妨先在部分事務上試行權力分散,觀察成效,再做定奪。”
劉據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衛王和博望侯所言不無道理,經過陳文錦一事,朕也覺得該取消丞相制度了。”
大臣們再次驚呼出聲。
“陛下,萬萬不可啊!”
幾個人老臣紛紛跪地,勸阻劉據。
剛在一旁觀望的蘇武站出來,道:“陛下圣明,臣以為丞相制度積弊已久,正如衛王和博望侯所言,南方大開發時,因丞相決策環節的拖沓,致使良機錯失。取消丞相制度,將權力分散,不僅能讓各部門直接對陛下負責,提升辦事效率,更能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滋生的腐敗。這于朝堂革新、國家發展而言,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魏相這時也看明白了,這是天子想要取消丞相制度啊,緊忙附和道:“蘇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大漢疆土不斷拓展,政務日益繁雜,現有的丞相制度難以應對。”
“此前各地上報的災荒救濟事宜,因丞相府層層審批,物資發放嚴重滯后。若取消丞相制度,各部門按職責快速響應,此類民生大事便能得到及時解決,國家根基也將更加穩固。”
魏相說完,還不忘悄悄碰了發愣的徐衛一眼。
徐衛這才恍然,微微頷首,上前一步,目光堅定道:“陛下,丞相權力過重,時常限制了各部門的自主性。許多時候,官員們因畏懼丞相權威,即便有好的建議,也不敢上報。取消丞相制度后,陛下能直接傾聽百官聲音,廣納良策,激發朝堂的活力。”
金傅甩了甩衣袖,神色莊重道:“陛下,自大漢立國以來,制度便在不斷革新。從郡國并行到推恩令的實施,每一次變革都讓大漢愈發強盛。如今取消丞相制度,順應時代發展,臣愿全力支持陛下,推動這一舉措順利施行。”
面對這一波支持的聲音,原本跪地勸阻的老臣們,面面相覷,一時語塞。
劉據龍顏微動,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道:“諸位愛卿能以大局為重,朕心甚慰。”
接著,他一擺手,有禮官拿著卷宗上來,劉據讓他們分發在大殿中的每個人,然后繼續道:“朕思索良久,決意推行內閣制,以此革新朝堂,為我大漢開創盛世。”
他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的群臣,繼續說道:“內閣之中,挑選數位才學兼備、經驗豐富的大臣,他們共同商議朝政,將各方意見整合,再呈于朕。如此一來,決策不再依賴一人,而是集眾人智慧,既能避免丞相權力獨大的弊端,又能讓決策更加周全。”
見眾臣仍舊一臉懵逼,劉據抬手示意,目光掃視著朝堂,神色愈發鄭重道:“衛這內閣制關乎重大,朕還有諸多細則要與諸位愛卿說明。”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劉據身上。
“內閣成員的選拔,必須秉持公正、公開的原則。”
第209章設內閣第209章設內閣→、、、、、、、、、、、、、、、、、、、、、、、、、
劉據緩緩說道:“不僅要考察其才學、品德,還要評估其過往政績與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入選者不僅要有卓越的見解,更要心懷家國,一心為民。”
“內閣設立首輔一人,協助朕統籌內閣事務,協調成員間的工作。”
接著劉據微微皺眉,加重了語氣,道:“首輔雖位高權重,但權力分散于各位閣臣之間,相互制衡,防止出現權力過度集中的現象。內閣議事時,每位成員都能暢所欲言,依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最終決策需經集體討論通過。”
“在運行機制上,內閣需定期向朕匯報工作。”
劉據站起身來,雙手負于身后,娓娓道來:“無論是日常政務,還是重大決策,都要及時呈奏。遇到緊急事務,內閣有權先行處置,但事后必須詳細匯報。如此一來,既能確保決策的時效性,又能讓朕對朝堂事務了如指掌。”
“為防止內閣權力濫用,還需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
劉據目光如炬,道“御史臺要對內閣的工作進行全程監督,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即刻彈劾。此外,百官與百姓也可監督,若有異議,可通過正規渠道反饋。”
“朕推行內閣制,旨在打造一個高效、公正、透明的朝堂。”
劉據掃視著眾人,目光中充滿期許。
“讓各方人才匯聚一堂,為我大漢的繁榮出謀劃策。”
眾臣結合劉據的詳解,還有手中的冊子,也明白了內閣制到底是什么。
但是仍舊對推行這項制度的未來大漢朝廷充滿了憂慮。
其實饒是連衛青等無條件支持劉據的人也都紛紛面露憂慮之色。
劉據自然將這些看在眼里,畢竟是超越這個時代太多的制度,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