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133章 皇權壓相權,敲打李綱!

第133章皇權壓相權,敲打李綱!第133章皇權壓相權,敲打李綱!→、、、、、、、、、、、、、、、、、、、、、、、、、

趙桓看著李綱等人迫切阻攔的姿態,心中一笑。

如果一開始,趙桓就要求建立國防大學,要提高武人的地位,絕對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現在李綱等人反對種師道擔任太師,就是一樣的道理。

如今,趙桓先提議讓種師道擔任太師,再退而求其次讓種師道致仕,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所有人就能更接受。

趙桓順勢道:“要給種師道補償,不能太寒酸了。否則,會有人罵朕狡兔死走狗烹,諸卿有什么建議?”

李綱正色道:“種師道致仕,也要體面些。臣建議以少保的身份致仕,也算全了種公的臉面。”

“不行!”

趙桓搖頭道:“這樣的安排,就等于告訴世人,朕要卸磨殺驢了嗎?”

李綱微微皺眉。

這事兒難辦,即便如此,也絕不能讓種師道擔任太師。

武人擔任太師,比太監當太師都更可怕。

更不可接受。

李綱看向白時中和楊時等人,示意眾人都勸說。

楊時捋著花白的胡須,表態道:“官家,其實還有一個法子。”

趙桓問道:“什么辦法?”

楊時回答道:“種師道以少保的身份致仕,再提拔種師道的孫子種彥崇,一退一進,井然有序,種師道就沒有什么好說的,其他人也沒什么好非議的。”

白時中眼前一亮,附和道:“官家,這是很合理的安排。既全了種師道的臉面,又提攜了種家人。”

李綱說道:“官家,這是最合適的建議。”

徐處仁和吳敏也開口附和。

趙桓沒有達到目的,搖頭道:“這也不合適,只要種師道賦閑在家,就有人會非議。”

李綱很是心累。

一時間,他也猜測著,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李綱問道:“官家想怎么安排呢?”

趙桓身體微微前傾,沉聲道:“朕的想法很簡單,種師道卸任后要有事情做,這樣一來,就沒有人敢非議。”

“朕的想法是建立一所國防大學,類似于書院。”

“種師道以少保的身份卸任,去國防大學執教,傳授軍中的將領兵法韜略,教導軍中的將領,你們意下如何?”

李綱瞬間察覺到國防大學的不一般,涉及國防二字,意味就不一樣。

涉及大學,更不一般。

《大學》二字的來源,是儒家經典文章之一。更何況《漢書》記載:“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大學’含義太多了。

李綱神色肅然,問道:“官家提議的國防大學不一般,種師道執教不合適。”

“要建立國防大學,要安排人執教,應該讓文官去,怎么能是武人去呢?”

“種師道可以去做點事情,但是主要的教師,應該是文官,請官家明鑒。”

楊時心中思索著。

忽然,他眼前一亮,皇帝這么做的目的,是打算提拔武人嗎?

只是楊時沒有開口反駁,靜靜的看著。

在楊時看來,武人也是大宋的兩條腿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全面打壓武人,會導致大宋武德匱乏。

白時中、徐處仁和吳敏也明白了,更是同仇敵愾起來。

文官天然要壓制武將。

朝廷的權力就那么點,武將多占了一些,文官就少了很多。

這是不能讓步的。

白時中旗幟鮮明道:“官家,武將有武將的責任,他們重在戰場殺敵,跑去傳道授業呢不合適。”

徐處仁提醒道:“官家,一旦武人坐大,恐怕會重演五代十國故事,請官家明鑒。前車之鑒,不可不忘。”

趙桓心中冷笑。

這不是前車之鑒,這是超級矯枉過正的plus版本。

歷朝歷代,就沒有這樣屈辱的。

歷數得國不正的朝代,趙宋也是名列其中。

恰是如此,才導致趙宋皇帝天然防內患,生怕別人學了趙家老祖宗的本事,來個依葫蘆畫瓢。

趙桓眼神漸漸銳利,沉聲道:“讓文官教武將打仗,等于讓武將來治國,完全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你們一個個讀書的人,手無縛雞之力,知道怎么拼殺更有用嗎?”

“知道哪里適合伏擊嗎?知道怎么鼓舞士氣嗎?知道軍中情況嗎?”

“一個個嚷嚷著安排文官去傳道授業,卻什么都不懂,讓他們教武將喊口號嗎?讓他們教武將當投降派嗎?”

一連串的詢問,讓李綱有些為難,皇帝的話殺傷力有些大。

卻也有些道理。

即便如此,也不能讓武人的力量太強了。

李綱開口道:“官家,這……”

趙桓大袖一拂,強硬道:“你們這也不讓,那也不讓,朕沒辦法,只能直接讓種師道擔任太師。”

“立下大功不賞,朕如何面對三軍將士?還怎么追趕強漢盛唐?”

“連一個普通的太師都駕馭不了,更別提什么光復華夏了。你們是文官,卻要有超越本朝文官的胸襟和眼光。”

第133章皇權壓相權,敲打李綱!第133章皇權壓相權,敲打李綱!→、、、、、、、、、、、、、、、、、、、、、、、、、

對李綱等政事堂的宰相,該強硬的時候就得強硬。

皇權和相權,相輔相成,卻又有爭斗。

對外上,趙桓和李綱等人沒有任何的矛盾,對內的治理,尤其涉及武臣,就容易有分歧。

這時候不能退讓。

退讓了,趙桓的皇權就弱了,想掌控朝政就難了。

李綱見皇帝又提及加封太師的事情,還扯到光復華夏上,皺眉道:“官家要光復華夏,追趕強漢盛唐,不一定非得讓種師道擔任太師。”

趙桓佯怒道:“朕就是要任命種師道擔任太師,那又如何?這都是你們逼的。”

李綱見攔不住,見皇帝起了逆反心,也慌了神。

他連忙后退一步,主動道:“官家,臣同意建立國防大學,讓種師道以少保致仕,去國防大學執教。”

楊時表態道:“臣附議!”

白時中、吳敏和徐處仁也齊齊改口。

在君權時代,或者說強人時代,實際上都是一言堂。

區別在于,皇帝稍微講道理,愿意搞形象工程,就有魏征這樣諫臣的生存空間。

一旦皇帝真要下了決心,即便下面有人阻攔,也攔不住的。

皇帝,天生就不是講道理的。

比如趙佶。

安排蔡京這樣的人當太師,安排童貫這樣的太監當太師,直接亂了規矩。

趙桓逼迫李綱等人讓步,達成了種師道安排,怒容消散,笑說道:“既然諸卿都同意,事情就這么定了。”

“只不過,朝廷還是要臉面的,不能直接調任。”

“朕和種師道談,讓他主動辭官致仕,全了老種相公的臉面,也全了朝廷的臉面。”

李綱拱手道:“官家圣明!”

一眾人沒辦法,只能紛紛稱贊官家圣明。

趙桓道:“既然沒事兒,都退下吧。”

李綱卻沒有退下,問道:“種師道卸任,誰擔任樞密使呢?”

趙桓笑瞇瞇道:“莫非,公想要知樞密院事?”

“你執掌政事堂還不夠,希望把樞密院一把抓嗎?要不要朕裁撤樞密院,把樞密院并入政事堂算了。”

略帶冷意的話,讓李綱臉色一緊。

皇帝怒了!

這一刻,李綱有了伴君如伴虎的體驗,恍然明白眼前的趙桓,已經是真正的皇帝了。

在抗金的大策略上,皇帝對他全力支持。

在政務上,皇帝也全力支持他。

可是,皇帝劃下了邊界線,那就是文武分家。

李綱真正明白了,皇帝不會允許文官壓制武臣的情況,文官也不能再處處把當兵的當賊配軍。

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今皇帝有了自己的執政思路,不再是那個剛剛登基,什么都畏懼的皇帝了。

李綱心神收斂,恭敬道:“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