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323章 讓蠻夷見識大宋的強大!

第323章讓蠻夷見識大宋的強大!第323章讓蠻夷見識大宋的強大!→、、、、、、、、、、、、、、、、、、、、、、、、、

趙桓注意到了一個個期待的神色。甚至,一些人呼吸都急促起來,巴不得趙桓立刻點頭同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才是根本。

趙桓知道這些人的心思,卻沒有說不能做官,直接道:“你們想要在大宋做官,自然是可以的,也是有機會的。前提是,能勝任才行。如果不能勝任,那也無法擔任。”

一眾人聞言,各有所思。

所謂的勝任,就有了諸多操作的空間。

恐怕也不容易。

孟善卻沒有什么失望的,想要在天朝上國做官,自然有一定的難度。可是真要是做官了,那也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孟善卻還不甘心,問道:“皇帝陛下,如何考核呢?”

趙桓說道:“朝廷的考核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比如你孟善,能說大宋的官話,懂得一些基本四書五經。”

“現如今大理要推廣大宋官話,讓更多的人統一說官話,讓更多人來讀書識字。尤其是你們這些各部落首領的子弟,就必須讀書了。”

“如果你孟善要負責教育,就可以做這方面的官員。”

“很難嗎?”

“不難!”

“可是很多人,不會說大宋的官話,要通過考核就復雜些。”

“再比如其他方面,朝廷要治理大理,要在大理丈量土地,傳授百姓農耕之法,勸農課桑,這些也要人負責。”

“有愿意來負責這些事情的,自然也可以做官。”

趙桓正色道:“現在的大理,到處都需要官員做事情。你們做出了政績,就可以得到提拔,從而去大宋做官,乃至于到東京做官。”

一番話后,趙桓話鋒一轉道:“言歸正傳,提到剛才去了東京,就能做官嗎?”

“你們去了東京,就有了一個先手。”

“能熟悉大宋的一切,知道大宋的情況。”

“等你們回到大理,就比其他的人多了機會,也是能做官的。”

趙桓做出了充足的解釋,最后說道:“至于想不勞而獲,就直接做官,就成為人上人,那肯定是不行的。”

對于這些大理部落的人,趙桓沒有隨意允諾。

也不能給太多。

給得多了,讓他們覺得得來太容易,反而讓這些人輕賤。

得來不容易,才會珍惜。

隨著趙桓的聲音說完,所有人都沉默下來,只不過其中的一些人卻是心動。因為各部落只有一個首領,如果做不到首領,就去大宋做官。

這也是一個機會。

趙桓擺手道:“朕該說的,都已經說了,都各自回去吧。朕現在,說得再怎么天花亂墜,都不如你們去看一看,親眼見識下。”

孟善起身道:“陛下,小人告退。”

沙羽還沒有了解到什么,都沒吃到酒拉近關系,不情不愿道:“小人告退。”

其他人紛紛告退。

大堂中,只剩下了楊時、趙諶、胡銓等人。

楊時這時候才接過話,問道:“官家一直在東京城,怎么突然來了大理呢?”

趙桓解釋道:“太子要歷練一番,朕送他到大理來,交給楊公教導。接下來,朕會返回東京城,他就留下了。”

啊!!

楊時也忍不住驚訝出聲。

他一臉的難以置信,開口道:“官家,太子是國之儲君,卻留在大理。一旦有任何的差池,影響就太大了。”

對于趙桓的托付,楊時打心底感恩。

這是皇帝的器重。

可是,責任太大了。

趙桓微笑道:“楊公,玉不琢不成器,不見識地方的情況,他未來如何掌握偌大的大宋呢?”

“至于說危險?”

“他是大宋太子,身邊自然也有人護衛,不是等閑人能危害到的。”

“朕不到三十歲,春秋鼎盛,太子又不涉及政務,迫害太子也沒有任何的利益。既如此,誰又會跑來深沉算計呢?”

“最重要的一點,朕相信楊公的教導,更相信楊門的弟子,能夠護住太子的安全。”

最后的這番話,楊時也是心情復雜。

之所以復雜,是皇帝對他太信任了,把未來的皇帝交托在手中。卻又覺得榮耀,因為這是楊門弟子的機會,往上說,那也是二程理學門人的機會。

楊時不再推辭,鄭重道:“官家放心,老臣一定會全力輔佐太子,讓太子能在大理歷練,見識人間百態,知道治學、治政、治人的情況。”

“辛苦楊公了。”

趙桓相信楊時的教學能力。

楊時不是皓首窮經的書呆子,更不是講究以德行感召的呆板治理,是非常靈活的人。

這才能教導趙諶。

趙桓朝趙諶點了點頭,趙諶就站了出來,行禮道:“弟子拜見先生。”

楊時連忙起身,側身避開趙諶的行禮,謙遜道:“太子折煞老臣了。”

趙桓笑道:“楊公,你當得起太子一禮。未來太子的路,就辛苦楊公教導了。這一趟南下,我抽調了巴西縣令胡銓,這是個頗為不錯的人,讓他擔任太子洗馬,負責教導太子,也協助楊公處理政務。”

楊時連忙道:“老臣定會全力以赴,不辜負官家的厚望。”

趙桓點了點頭,示意楊時落座,才繼續道:“目前各部落的人,已經云集在陽苴咩城。楊公對這些人的統一安排,是送去東京城看一看,讓他們見識下大宋的風土人情,看一下地方的繁華嗎?”

楊時正色道:“官家,看風土人情和繁華,只是次要的。最主要的一點,是讓他們見識大宋的強大。”

“大宋的騎兵、步兵,以及大宋的震天雷,包括轟炸球攜帶震天雷。”

“這些都要利用起來。”

“蠻夷大多數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畏威而不懷德。所以要震懾他們,不僅是要有足夠的好處,要讓他們知道繁華,還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行。”

楊時說道:“沒有實力作為基石,一切都辦不到,反而會讓人心生貪欲。”

“楊公言之有理。”

趙桓的眼中滿是贊許,楊時考慮問題很透徹。

對蠻夷外族,靠感化那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民族的融合,地域的擴大,從來不是靠嘴巴去感化,而是靠軍事實力去征服。

這才是根本。

趙桓微笑道:“這些人聚在一起,朕會親自帶著他們一起回東京城,會組織軍隊演武,讓所有人見識大宋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