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361章 新的西夏皇帝

賬號:翻頁夜間第361章新的西夏皇帝第361章新的西夏皇帝→:、、、、、、

李仁忠也是宗室出身,封濮王。

李察哥也一樣是宗室出身的人,封晉王。歷史上,李察哥功勛卓著,愈發的驕狂自大,李仁忠曾彈劾李察哥,兩人關系勢同水火。

如今西夏處于存亡之際,李察哥早早死了,宗室子弟中,李仁忠是一支獨大,沒有能和他比擬的人。

李仁忠性情謹慎,一貫是低調,深得李乾順的信任。

恰是如此,李乾順才讓李仁忠留在后方。

朝廷政務,都是李仁忠負責。

地方部落大族,也都是李仁忠去安撫。

很多大家族對李乾順不滿,對李仁忠的印象卻非常好,因為李仁忠雖然是宗室藩王,雖然是尚書令,執掌了朝廷政務,卻沒有半點的驕狂跋扈,反而是為官清廉,謙虛謹慎,禮賢下士,對所有人都非常好。

李仁忠看著進來的小吏,皺著眉頭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吏說道:“王爺,陛下大敗,被任沖殺了。”

轟!!

李仁忠的腦中仿佛有雷霆炸響,整個人都懵了,完全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匪夷所思,更是他難以承受的。

李仁忠沉聲道:“到底怎么回事,任沖怎么敢弒君的?”

小吏說道:“前線傳回的消息,是陛下在摩天嶺和宋軍大戰,雖然有耶律大石參戰,卻還是被宋軍埋伏,以至于大軍損失殆盡。危難之際,任沖為了自保,竟然弒君投降宋人。”

“該死,任沖該死!”

李仁忠厲聲呵斥,眼神前所未有的凌厲。

他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的。

可是,卻極有威嚴。

李乾順在前線作戰,后方的禁軍、政務,都是李仁忠一人負責。所以在興慶府內,李仁忠是大權獨攬,能調動軍隊出手。

李仁忠吩咐道:“傳我命令,通知翎衛指揮使魏喜入宮。”

“遵命!”

小吏行了一禮就急匆匆離去。

魏喜是翎衛指揮使,負責禁軍,雖說掌握的軍權不多,也沒有去參戰。可是,他負責保護皇城,是皇室最后的防線,是李乾順的心腹。

不多時,魏喜就來了,抱拳道:“王爺。”

李仁忠直接說了李乾順在前線被殺,以及大軍兵敗的事情,吩咐道:“你立刻調兵查封任家,所有任家人全部下獄,一個都不準放走。”

魏喜先答應了下來,再問道:“陛下駕崩,王爺打算怎么辦呢?”

李仁忠斜眼一掃魏喜,直接道:“本王會立刻召集宗室和重臣,商討選立新君的事情。”

新君的繼承人也很麻煩。

李乾順雖說是西夏皇帝,可是身邊的子嗣不多,庶長子李仁義去了大宋,已經是大宋的一份子,處處抨擊西夏,儼然是大宋的走狗。

嫡長子李仁愛是太子,卻已經死了。

李乾順雖說有其他的孩子,卻都是女兒,沒有兒子了。

這就導致了后繼無人。

這也是魏喜詢問的緣由。

魏喜聽到李仁忠的話,表態道:“王爺,如今要挑選新君,下官認為您就是最合適的人選。至此危難之際,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替代您的作用。所以,請您登基繼位。”

李仁忠笑了笑。

他和魏喜之間,表面上沒什么關系。

實際上,李仁忠妻子的妹妹,卻成了魏喜弟弟的妻子,雙方早就有了關系。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李仁忠沉聲道:“魏指揮使,接下來會怎么樣,該擁立誰當皇帝,不是你我說了能決定的,還得看其他人意見。”

“臣明白!”

魏喜直接回答,卻再次表態道:“不論如何,臣都擁護王爺。”

話語中,他已經改了稱呼。

不再是下官,不再是末將,而是臣,以臣屬自居。

李仁忠擺手道:“抓緊去安排任家的事情,務必要處理好,不能出任何問題。”

“臣領命!”

魏喜行了一禮,就急匆匆離去了。

李仁忠又安排人把朝廷重臣都喊到了政事堂,如今朝廷中的重臣,幾乎都是李仁忠提拔起來的。

朝廷中的宗親藩王,也都是和李仁忠親善的,因為西夏打仗,李乾順不僅是搜刮地方大族,也讓宗親藩王出錢出力。

李仁忠在其中斡旋,幫宗親說好話,深得宗親的信任和支持。

所有人齊聚,舒王李仁禮問道:“濮王兄,到底有什么事情,你怎么把我們都喊來了?”

舒王李仁禮,是李仁忠的親弟弟。

在朝廷中,也頗有影響力。

這些都是李乾順曾經的嫡系,畢竟用人方面,李乾順在最核心的位置,都是用自己人。至于其他的許多官職,才是涉及到漢人和各部落的人。

其他的文官武將,一雙雙目光也看過來,眼神很是好奇。

到底有什么事?

竟然把所有人都喊來了。

李仁忠嘆息道:“剛接到前線的消息,陛下駕崩了。”

當即,李仁忠又詳細說了前線的情況,說了任沖為了茍活,殺死了李乾順,使得前線大軍潰敗。

轟!!

政事堂中,瞬間就炸了鍋。

一個個神色震驚,全都沒想到李乾順去前線打了一仗,忽然就沒了。

群龍無首!

西夏的未來怎么辦?

尤其是李乾順被殺后,可以預見到,宋軍很快就要往興慶府來了,到時候該怎么應對呢?

所有人不僅因為李乾順沒了恐慌,更因為宋人來了害怕。

李仁禮說道:“濮王兄,現在陛下沒了,朝廷不能亂。尤其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建議立刻擁立新君,主持大局。”

此話一出,所有人紛紛響應。

“我建議擁立濮王,他一直擔任尚書令,一貫是親政愛民,是陛下的左膀右臂。濮王繼位,就能立刻穩定局勢。”

“我也同意擁立濮王。”

“濮王英明神武,繼任新君最合適。”

“我倒是覺得雍王李元順合適,他畢竟是陛下的同輩兄弟。”

“我反對雍王,他一個廢物紈绔,不配主持局面。至此危難之際,必須要有大勇氣大智慧大毅力,沒有這樣的能力,他當皇帝就是害人。”

議論聲,此起彼伏。

一個個不斷的議論著。

所有人的爭論,也就在李仁忠和李元順之間,沒有其他的人被推出來。

李仁忠臉上帶著笑容,開口道:“諸位,本王也認為雍王合適。雍王是陛下的弟弟,雖然不曾介入什么政務,卻身份尊貴。有他在,才能讓所有人安心。有雍王出面,才能和大宋談判。”

李元順的內心,其實是有些想法。

忽然,他聽到談判,冷不丁的打了個寒顫。

他可不愿意去談判。

宋人太狠了。

李元順又想到了現在的西夏局勢,大宋來勢洶洶,連滅金國和大理。這樣的強度下,壓根兒不可能擋住。

不能當皇帝。

當了皇帝,也是亡國之君。

當了皇帝,就會被針對。

他不當皇帝,還可以龜縮起來,做一個小人物。

李元順想清楚后,再也沒了底氣出來求戰,高聲道:“我不當皇帝,還是濮王當皇帝最合適。我一輩子逍遙慣了,什么都不會做,無法勝任。”

此話一出,擁立李元順的人都蔫了,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李元順卻視若無睹。

換做西夏平常時候,如果推舉他當皇帝,李元順是一千個一萬個樂意的。現如今,他卻一丁點的想法都沒有,因為現在去當皇帝就是送死的。

李元順再一次道:“一直以來,都是濮王穩定政務,處理國事。我何德何能?去擔任皇帝呢?濮王,你就不要再推辭了。”

“臣,拜見陛下!”

李元順直接拱手行禮。

李仁忠連忙道:“雍王不可。”

“拜見陛下!”

“拜見陛下!”

朝廷中,一個個官員紛紛行禮,全都擁護李仁忠,畢竟李仁忠是最有能力的人。如果連李仁忠都無法穩定局勢,未來就懸了。

所有人叩拜,也就大局已定。

李仁忠嘆息道:“天下于我何加焉?我何德何能啊?”

李仁禮眼神興奮,表態道:“陛下就是最合適的人,您當皇帝,才能穩定人心,才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李仁忠說道:“既然諸公擁護,我就勉強試一試。”

當即,他正色道:“現如今局勢艱難,諸位認為,該怎么去抵擋呢?”

李仁禮說道:“陛下,我認為應該雙管齊下。”

李仁忠問道:“怎么雙管齊下?”

李仁禮回答道:“第一,還是要備戰,做好最后的準備。如果趙桓不罷休,執意要滅我西夏,那就沒有選擇。”

“第二,安排使臣去出使,請趙桓退兵。不管付出什么代價,只要能讓趙桓退走,對我們來說就是劃算的。”

“國家穩定了,我們再積蓄實力,重新報仇雪恨。”

李仁禮正色道:“這是臣的建議。”

李元順說道:“陛下,舒王的提議極好。”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

目前的局勢下,只能是一邊備戰,一邊準備向大宋求和,爭取大宋能退兵。

李仁忠捋著胡須點頭,目光一瞬間落在了李仁禮的身上,開口道:“舒王,可愿意出使一趟,去和趙桓談判。”

“臣愿意!”

李仁禮毫不猶豫回答。

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現在他的親哥哥當了皇帝,他自然要支棱起來。

只要西夏的局勢穩住了,李仁禮就有無窮的好處。

這是值得賭一把的。

李仁忠點頭道:“既如此,朕命你全權做主,無論如何也要達成休戰的條約。”

現階段,李仁忠雖然當了皇帝。可是,他還得和李乾順的皇后等后宮妃嬪達成協議,還得安撫朝廷,還得準備登基事情,各項事情太多太多了。

最好是休戰!

就算是給予歲幣,乃至于要割讓一部分土地,李仁忠都能接受。

李仁禮拱手道:“請陛下放心,臣會全力以赴,也會完成任務的。”

“好!”

李仁忠吩咐道:“抓緊時間去,朕等你的好消息。”

李仁禮再次行了一禮就離開。

李仁忠望著李仁禮離去的背影,轉眼收回了目光。他看著眾人,沉聲道:“現階段,咱們還要抓緊時間穩定興慶府。”

“可以預見到,興慶府一定會有諸多的謠言。所有的謠言,必須全部控制。”

“興慶府,也不能亂。”

“諸位覺得是不是?”

李仁忠笑吟吟看著所有人。

李元順率先表態擁護,認可李仁忠的安排,其他的人也齊齊表態。

李仁忠把各項事情安排了,最后才語重心長道:“諸位,西夏在,諸位都是西夏國的權貴,都是最上層的人,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

“一旦西夏沒了,你們就算投奔大宋,那也是亡國奴,也挺不直腰桿。”

“無論如何,都應該死戰。”

“朕對諸位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懇請諸位,無論如何都要堅持,都要死戰下去。只要朕還在,就不會投降。”

“諸位就算要投降,也可以等朕擋不住再說,到時候你們投降也不遲。”

李仁忠笑道:“你們覺得呢?”

李元順又率先道:“陛下的一番話,簡直是高屋建瓴,實在是好啊,我是沒有半點意見的。”

“陛下圣明!”

其他的官員和宗室也齊齊回答。

這些人都不是傻子。

一個個很清楚,現階段投降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得不到什么好處。不如再等一等,萬一李仁忠守住了,他們就有無數的好處,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實在是擋不住了,再來投降不遲。

李仁忠安撫了所有人,也就徹底安心了,接下來著手處理內部的事情。

在李仁忠忙得腳不沾地,要穩定內部,要處理內部利益的時候,李仁禮則是火速離開了興慶府,一路往東去,要去覲見趙桓,和大宋談判一番。:xh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