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煙雨

第七十三章 無風

‘早操’后陳宣吃了比前幾天多了近一倍的食物才填飽肚子,飯量明顯提升,他不覺得是身體縮水后重新發育的原因,絕對與練習的靜氣養生功有關。

自身沒有不良反應,先生說過那‘功法’練練有益無害,這樣的變化想來并非壞事。

飯后休息休息又要上課。

每天早上三節課,就那三樣,也就順序不同,初蒙識字,四季識常,算計識數……

玉山先生講課的時候,陳宣觀察了一下,他沒有任何異常,仿佛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也就無法揣測他有沒有行動起來,沒辦法,只能靜待后續。

中午吃飯后本該休息,高景明跑去蹴鞠發泄這個年紀的精力,回來一身臟兮兮,陳宣抽空還得給他洗衣服,誰讓人家包吃包住還發工資呢,應該的。

不過陳宣卻發現,飯量提升也就早上,中午和往常沒太大區別,應該是早上練習靜氣養生功后身體需要補充消耗,倒是不用太擔心會變成小胖子了。

嘖,在這古代社會,想變成胖子一般人可沒那個福分,要不都說胖的人看著就有福氣呢。

下午的兩節課是繪畫和學琴,乃君子六藝之二。

繪畫當然是水墨畫,丁級這個年紀只是初學者,學的也是基礎的東西,先生講解后讓學生繪畫,每個小孩的‘作品’都一言難盡。

陳宣不會畫畫,‘小時候’連興趣班都沒上過,畫出來的東西和其他小孩半斤八兩,至于畫出‘照片’震驚眾人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先生講的繪畫內容挺有意思,水墨畫其實更傾向于寫實,寫意那是‘大師’級別才會涉及的高度。

要不說窮苦人家供不起讀書人呢,單單是繪畫這方便就很費錢,繪畫需要紙張就不提了,關鍵是顏料,其中藍色紫色等少部分顏料比同重量黃金還貴!

當然,哪怕繪畫大師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用到那種珍貴顏料,更別說陳宣他們這樣的初學者了,他們如今才剛剛涉及濃淡繪畫技巧,說技巧都夸張了,只是小兒涂鴉。

琴藝也并非單指琴這一種樂器,但凡能發出聲音奏樂的‘工具’都能劃分到這一類,將來都要涉獵,可以不精,但不能不懂,至少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否則將來三五好友煮酒作歌之時張口結舌豈不掃興。

反正有一定學問的讀書人都至少會幾種樂器,這種東西其實可以觸類旁通的,會一種,再學其他事半功倍。

教琴藝的是玉山先生,課堂上他親自演示了七八種樂器,那還不是他掌握的全部,讓一幫小孩佩服不已。

其間玉山先生也讓大家勇于表現上前演奏,周林可謂出盡了風頭,他用昨天從陳宣那里學來的吹樹葉技巧獲得滿堂喝彩,就連玉山先生都夸獎了幾句。

這讓高景明他們有些無奈,大家都是一起向陳宣學的,風頭卻被周林一人出了,可誰讓他們學得慢呢……

上課下課,一天的學習生涯就這么過去,只要個人認真學習,其實還是能收獲很多東西的。

下午吃飯后陳宣高景明依舊去玉山先生那里做作業背新的課文,順便練練作畫和樂器。

老實說,這古代社會的讀書人,若是卷起來的話,要學的東西絲毫不比陳宣老家那邊的學生們少,甚至猶有過之,僅僅只是學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陳宣有點懷疑,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沖著‘全才’方面培養的。

在玉山先生小院的時候,他只監督指點兩人學習上的事情,其他的只字不提,就好似他昨天詢問承諾的那些東西從未發生過一樣。

說了讓陳宣他們不用管只等結果,就真的將他們從事件中摘除了。

不過他越是這樣陳宣就越是放心,那種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人反而不靠譜……

接下來的四五天時間都風平浪靜的過去。

一連多天下來,陳宣已經基本掌握了那套靜氣養生功,每次練習都能體驗到那種渾身暖洋洋的舒服感,越是標準那種感覺就越明顯,以至于高景明他們多次告誡,他也依舊‘我行我素’的認真練習。

見勸不動,高景明他們也就由他去了,反正沒人當回事。

到最近陳宣這套‘功法’相當標準,若非他是書童身份,先生都想讓他到前面去‘領操’做榜樣。

隨著他的深入練習,飯量也沒有太過夸張的提升,最多也就正常成年人左右的飯量,不算夸張。

漸漸學會了之后,偶爾中午下午陳宣也會練練解乏,但效果并沒有早上那么明顯,只能說聊勝于無。

由此他推斷這門‘功法’的練習對時間段也是有講究的,想想也能理解,畢竟是‘養生功’,重在養生,若一味講究苦練就與主旨背道而馳了。

在學堂的生活算是步入了正軌,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尤其是四季課上先生讓背誦的文章,后續陳宣會悄悄用拼音標注,是以認識的字也在日益提升,但距離自己看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認識字還不夠,還要會寫,會斷句,否則給一本書也沒法完全理解要表達的內容。

不過陳宣到底是成年人思維,漸漸的也找到了技巧,寫字方面,是單體字筆畫順序之間是有跡可循的,只要寫下來它就是一個字,但想要寫一手好字就得花大量時間去練習了。

斷句也是有方法的,沒有標點符號可以參考,但可以根據一些特定的文字進行推斷,比如‘了,呢,乎,哉,矣……’等等,這方面還需要深入學習,先生還暫時沒有講到關于斷句的內容,還早著呢,丁級說白了也就剛入學階段。

日常生活中,原本陳宣還有個疑問,那就是吃住都在學堂,高景明帶那么多錢來干啥,學堂又沒小賣部什么的可以消費。

直到學習練字用的紙張見底,墨條也需要買了,還有平時提神醒腦的燃香蠟燭也消耗不小,他才明白花費大頭都在這些方面。

學堂也有筆墨紙硯這些東西提供,但不是免費,需要把錢換成票據的步驟進行購買。

但學堂提供的質量著實拉胯,高景明這樣的家世自然要用好的,只能花錢在外部采購,好在學堂門口每天都有高家的人隨時候著,陳宣去接觸了一次,采購了一批必需品,足足花了近十三兩銀子。

其中僅僅一塊高景明用慣了的墨條就花了八兩銀子!

由此陳宣這才理解,為何老家那邊,網上曾說過,某些地方小學生的一塊橡皮擦就要幾千塊……

如此還是高景明沒有臨時起意要買點話本之類的額外東西,否則花費更大,加上日常吃喝也要開銷,指不定帶來的三十兩還有點拮據。

這哪里是讀書啊,分明就是燒錢。

當然,高景明這樣有錢人有他的讀法,舒耀他們那樣的尋常人家有他們的學習方式,人與人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請:m.badaoge←→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