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缺斷章、加書: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第511章生前你救我,死后我也不負你
主題模式:
年年有魚
第511章生前你救我,死后我也不負你
良辰用力了,但不管怎么用力,司項是不會醒來的。
良辰死死忍住沒哭出聲,那些話更沒機會說出來,但那壓抑的哭聲,卻無端讓人難受。
孔淮都不知道良辰竟然和司項是相熟的,會哭成這模樣。
出了這么大的紕漏,孔淮很眼里,最快速度審問之后,前來回稟夏侯玉。
夏侯玉就站在地牢中,司項死的地方。
“陛下,審問出來了一些,據其他牢房的人說,似乎是起了爭執,隱約聽著是他們想活著,但司項只想獨活。”
孔淮停頓了一下:“還提起了陛下,似乎是想讓司統領求情,還聽到了拉人墊背,也許……他們想刺殺殿下,也許是讓司項求情,卻沒談攏,最后起了內訌。”
禁衛軍和其他人的牢房隔得遠,他們又是低聲爭執的,那些人聽得并不全。
真相到底如何,已經無從得知。
任何一種都有可能,但總歸司項就這樣死了,沒等到過生辰。
孔淮心里唏噓,又引咎自責,出了這么大紕漏,是他的問題。
夏侯玉點了點頭,怎么處罰孔淮,怎么賭上這些漏洞不說,她就是覺得心里不得勁。
司項竟以如此方式離開了人世,還是在生辰這一天。
夏侯玉一個人在地牢站了許久,
而幫司項收斂尸體的良辰,也哭了很久,他替司項收拾替換的壽衣,他清楚看到了司項的身上有多少傷。
全身沒有一處是好的,更何況后面那么多致命的傷了。
不管是他們起了內訌,還是那些人真想刺殺陛下,司項是絕不會讓陛下冒險的。
夏侯玉去了蜀地后,君朝城這三年,良辰和司項沒有交集,司項主動避開的他,但良辰知道,司項還是沒變。
他早就知道自己會走上絕路。
司項的死訊很快公開了,對外只說他們起了內訌自相殘殺。
大家聽到后罵了很久,唾棄了很久,有說他活該的,有說便宜他了。
“司項這樣的人就該極刑處死,就該下十八層地獄!”
“可不是,就這樣死了,實在太便宜他了!”
“他做過的惡,便是到了下面,也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的。”
恨司項的人太多,還有人打聽司項的尸首,不是為了收斂安葬,只是為了鞭尸泄憤。
拿不到尸首,想知道是不是在亂墳崗,他們甚至去找過,就想將司項挫骨揚灰。
司項這樣的人,便是死了,他們也不想放過。
但沒人拿到司項的尸體,也沒人知道司項的墳墓在哪里。
在所有人瘋狂找的時候,司項已經入土為安。
誰也猜不到司項在哪,因為司項葬在大燁國的太監墓群中。
他們這些殘缺的人,死后是不能葬入祖墳的,但死后誰也不想曝尸荒野,所以太監死后有一處特別安葬的地方。
還有一些有權有勢的太監,死后還得到了厚葬,慢慢的就集中了起來。
逢年過節還有人前來祭拜,他們這些無根之人,只盼著往后死了,也能有人能燒香燒紙。
良辰一直是受寵的,夏侯玉也看重他,他秘密安葬一個人,也能便宜行事。
“司項,委屈你葬在這里,日后還要和我們這些太監為伴。”
“但這里是安全的,沒人能打擾到你,你便安心吧,往后只要我還活著,便會給你燒香燒紙,你到了底下,缺什么,你就托夢給我。”
“我也不知你到了下面,是不是就要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知你會不會后悔,我只是幫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良辰絮絮叨叨:“你可別覺得這事簡單,我是冒著很大風險的,若知道是我料理了你后事,不知道要成為多少人的眼中釘,可能還會遷怒我,但我不怕,畢竟你救過我的命。”
“你若覺得過意不去,就多保佑保佑我。”
“對了,你珍藏的寶貝,我都拿來給做陪葬品了。”
司項當然斂財了,惡人怎么可能不斂財貪財呢,花錢如流水的日子他也過過,但一直跟著他,好好珍藏收藏的東西卻不是那些珍寶,而是在他床頭。
上了鎖的小盒子,打開看了卻是一塊手帕,還有一個小小的石頭鏈子,那鏈子很粗糙,就是撿到好看的石頭做的,窮苦人家的孩子幼時會有。
那石頭鏈子大概是小時父母留的,只是那手帕,良辰卻有些看不懂,很普通,只是料子好,他覺得有些眼熟,又想不起來為何眼熟,但司項珍藏,便將小盒子還有他日常喜歡的東西,一起給了司項。
“你走了,陛下很難過,一會陛下還會來看你。”
夏侯玉確實來看司項了,御廚房做好卻沒能送出去的壽桃,最后擺到了他的墓前。
除了倒了一杯酒,到最后夏侯玉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不知道真相如何,但司項,謝謝你,幫了我許多。”
司項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外面的人罵了他好些天,再然后罵聲慢慢就少了。
到最后除了一些實在恨他的人,慢慢的,提到他的人便越來越少,司項這個名字慢慢消散于世間。
只有良辰一直記得司項,逢年過節清明節忌日總是去給他燒香燒紙。
忌日也就是他生辰時,還會送上一份壽桃,因為他知道壽桃對司項的意義。
夏侯玉生辰時,良辰也總是送上壽桃。
是替自己送的,也是替死后的司項送的。
夏侯玉每年都接受,認真和良辰吃完,每一年,夏侯玉過生辰總是撐的。
過了生辰,夏侯玉總會去給司項墳前一趟。
良辰每年都不忘和司項邀功:“殿下每年記得來看你,也有我一份功勞,我這也算是報答救命之恩了。”
司項在太監墓中長眠,后來良辰百年后,還與他做了鄰居。
良辰并不收干兒子,但他也照拂了很多人,他百年后,那些太監前祭拜,總是連帶著祭拜司項,因為良辰說過,這里葬著他最好的朋友。
“以后若你們還記得我,前來祭拜,也一起祭拜他吧。”
雖然只是受一些太監的香火,但司項想來也不會嫌棄。
本來就是鄰居,徒子徒孫記得良辰的話,來了,必然也會一起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