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第218章 風波

第218章風波第218章風波(1/2)

來送棉花的是一對年輕小夫妻。

長相老實,男子手里有一層厚厚的老繭,瞧著就是常年務農的人。

周圍有村落大面積種植棉花的,神探都會派人專門前去收購,但是對于那些小戶零散種植的人家,則需要親自送到棉坊了。

因著大家的田地多數都用來種植稻子了,所有大面積種植棉花的村莊其實不多。

更多的是零散的人家,因此天不亮,就有農戶背著大背簍站在棉坊外了。

負責收購的是,是這次考試默寫字寫的最好的幾個,也是慈善堂的孤女。

棉花過稱以后,她們負責將重量填寫在紙上,交給農戶。

農戶帶著紙張進去交棉花領錢。

但是沒過一會,里頭管事就將這對小夫妻帶出來了。

“這戶人家的以后送來的棉花,棠記不要了。”

管事說話聲音不小,排隊過稱的人家,都嚇了一大跳。

“這戶人家,將摘下來的棉花偷偷加了水!”

這話說完,人群嘩然。

從農戶手里收購的棉花,需要去籽曬干以后的。

這戶人家自作聰明,偷偷將一些棉花注了水,夾在干燥的棉花里面一起帶進來。

不得不說這戶人家,確實有幾分小聰明。

這注水棉花,外面是干燥的,里面確實濕潤的。

要不是管事心細,真就被他們得逞了。

這戶人家,是青山鎮邊上的一戶人家。

夫妻兩人今年剛剛成家,兩人種的棉花不多,但是聽說棉花收購價格不菲以后,就在想著如何用更少的棉花,換取更多的銀錢。

因此兩人用蘆葦桿子在棉花內里注了水,但是外面也經過一番晾曬,所以表面上只要不細看,都跟其他棉花沒有什么差距。

兩人在門口過稱的時候,還沾沾自喜,但是沒想到被管事發現了。

果然陳管事說完這話,排在隊伍里面的有幾個人偷偷溜走了。

負責過稱的年輕姑娘們也很是羞愧。

畢竟侯爺將這樣的事情交給她們做,她們居然還犯了錯。

這件事是個小插曲,但是發生以后,棉坊門口過稱的時候,專門放了幾個大背簍,就是為了檢查棉花的質量和干燥程度。

有些人背簍上方用的是好棉花,但是在背簍的底下,放的棉花則是發黃,甚至有污跡的,更有甚者,里面還夾雜著小樹枝。

棉坊這廂出現的問題,在除了沈家村之外的村子里,也陸陸續續地發生著。

沈棠讓李澤將這件事寫了出來,用來做警示。

耍滑頭的人在哪里都能看見,不管是千年前還是千年后。

耗時半個月,幾乎所有的棉花都收購完畢。

今年的棉花數量,比去年多了接近半番。

棠記棉坊在十二月,進入紡織時間。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的生產要順當很多。

十二月中,沈棠帶著第一批生產好的棉布棉被,開始行船北上。

此番進京,沈清清也一同進京。

至于如今還在繼續生產的棉布和棉被,沈棠決定等過完年以后,將本次收購回來的棉花全部生產完以后再進行銷售。

伴隨著棉布和棉被一起進京的,還有香皂和純露,已經刊印好的新的詩集。

柳氏看著站在跟前的女兒,心中泛酸。

“瘦了,長個兒了。”

她就該跟著女兒一同去江南的,這幾個月,真的是想死女兒了。

沈清清也抱著兒子和女兒,心中喟嘆。

“倒是叫姑姑同婉婉和阿彥分開,明年江南應該已經步入正軌了,姑姑就安心留在京城吧。”

畢竟婉婉和阿彥身邊已經沒有父親了,更不能沒有母親。

沈清清沒有拒絕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