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第232章 招生結束

賬號:搜索第232章招生結束第232章招生結束←→:

哼夫子說了,女孩兒到時候也能跟男孩兒一樣參加考試。指不定我們家女兒學的比你們家兒子都好,到時候丟人的不知道是誰!”

其他人被氣了個仰倒。

剛想回嘴,就聽見呂夫子說已經登記好了,開始喊下一位。

婦人帶著幾個女兒從學堂門口離開。

“你們幾個,都給娘爭氣一點。要不是娘說學堂能有飯吃,你奶奶可不會同意讓你們出來念書。”

張氏連著生了五個女兒,才生了一個兒子。

前頭生下幾個丫頭的時候,張家甚至都想休了她,還好她肚皮子爭氣,前幾年生了個兒子出來。

這才在家有了說話的資格。

只是難為這幾個丫頭,托生到她肚子里,這些年基本上都沒吃過一頓飽飯。

也就是今年,有了那千金稻,家中的飯才多了一些。

饒是如此,張家老太太把持著整個張家,非要把糧食去賣錢,幾個女兒還是同之前一樣沒吃上過幾頓飽飯。

昨日趕集,得知女孩兒能去學堂念書,還管飯,張氏還沒開口呢,張老太太居然主動開口說要將幾個孫女兒送到學堂來。

要不是兒子還沒到年紀,想必兒子也要被送到學堂來。

甚至出門的時候,她那個平日摳搜的婆婆難得一見的和藹跟幾個女兒說:

“見到夫子要懂事,平日里幫忙多做做事情。好好念書,你們幾個一定好好考試,那前頭幾名可是有錢拿的。

我也不指望你們能得個第一第二,這前十總該沒有問題吧。”

張氏只能說時間來不及了,才帶著幾個女兒離開。

“娘呢也希望你們能好好念書,留在學堂里念書,總比在家里好。今日瞧見那幾輛馬車了嗎?

瞧著就是貴人,想必你們以后中午能吃上一頓飽飯。”

張氏對著幾個女兒開口:

“大花二花,你們是姐姐,以后在學堂里好好照顧幾個妹妹。”

大女兒和二女兒乖巧地點了點頭。

“娘,我知道的,我會帶好妹妹們的。”

也會好好念書,但是這句話,大花沒有開口說出來。

而除了張家這樣送女孩來的人家,不止一家。

幾乎都是為了中午能在學堂吃飯這個福利才將女孩兒送來的。

今日來學堂登記的幾個女孩兒,個個面黃肌瘦,瞧著就不像是在家中沒飽飯吃的。

對于這些人家,沈棠幾人看得清楚。

朱毅等人更是氣憤,雖然不管是權貴還是百姓多是重男輕女,但是瞧見這些發色如枯草的瘦弱女孩兒,心中也憋了一股悶氣。

第一日,來學堂報名的學生就已經超過了兩百人。

招生比他們想的還要順利。

而京城這個學堂也是基金會的第一個學堂,不求它能夠一蹴而就,只要穩中求進即可。

因此第二日來的學子,學堂已經明顯收容不下了。

“各位鄉親們,希望學堂春季第一次招生人數已經滿了,因此提早結束招生。”

領著孩子站在門口的百姓,面面相覷。

“這都免費上學,憑什么不招我家孩子啊!我孩子那算命先生都說了是文曲星下凡呢!”

人群里有人著急了。

昨日本來她也是來了的,但是等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她就走了。

結果沒想到才一天,這個免費學堂居然就停止招生了。

“招生的時候說得清清楚楚,招收的學生數量有限,招生時間三天,招滿停止。”

其實招收的學生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標準,昨日來的,幾乎都招收進來了。

仆從在學堂門口的告示牌處張貼了告示,就將學堂的門關了。

但是不管剩余門口的人怎么吵嚷,學堂的門不再打開。

“誒,他們說的是春季第一次招生是不?那是不是意味著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招生啊?”

有心思細膩的人捕捉到傳話人的細節詞匯。

“一定是,這學堂才兩百多個學生,說不定以后一定會擴招。”

“肯定會擴招,肯定有第二次招生,而且,不是還有考核嗎,那些不通過的學生被退學回來,那學堂里面學生少了,肯定也還是要擴招的。”

圍著的人只能遺憾帶著孩子們回家。

學堂內,沈棠幾人并幾個夫子圍坐一堂。

“侯爺,幾位公子,這回學堂總共招收兩百三十四名學子。其中男學生一百七十八名,女學生五十六名。”

呂夫子將本次招生的數據報給在場眾人。

能有五十多名女子,沈棠還是頗為高興的。

但是同樣也證明了,這些女孩子在家中甚至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只是如今學堂只有三個夫子,這兩百多名學生,三個夫子肯定是不夠的。

五十多個女學生也需要一個專門的夫子進行教學。

民間也有夫子,但是這些女夫子,更多的是服務于那些富商,教的都是一些女則女訓之類的,亦或者更高級的則是琴棋書畫等這些給女子加分的高雅興致。

可是,沈棠想讓學堂的女孩兒學得跟男孩兒一般。

“侯爺,要不這段時間我,我先擔任一下學堂的夫子?”

邱智學試探開口。

在沈棠帶著一絲驚訝的眼神中,邱智學解釋道:

“我如今閑著也閑著,學堂剛好缺少夫子,那我就先暫時來代課,等過些時日再找幾個夫子,我再脫手也是一樣。”

這幾人當中,學問最好的,無疑是邱智學。

祭酒家的兒子,盡管再差,那也是家學淵源。

給幾個孩子啟蒙那是綽綽有余。

“既然如此,那就呂夫子負責那些女孩兒的啟蒙,智學,你同其他兩位夫子負責給男孩子們啟蒙。

孩子們按照年紀分班,七歲到八歲的一個班,九歲到十歲的一個班級,十一歲到十三歲的一個班級。”

不同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自然也不相同。

馮秀才年紀大,學問基礎也深,就教導年紀最小的那群孩子。

年紀大,也鎮得住場子。

周秀才就負責教導年紀最大的孩子們,邱智學自然就負責中間年齡階段的孩子。

接下來的幾日,學堂又找了幾個壯碩的仆從守在學堂里。

并張貼告示,學堂于十日以后正式開學。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