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后,我單開了一本族譜

第242章 單本族譜(完)

賬號:搜索第242章單本族譜(完)第242章單本族譜(完)←→:

塀用過飯后,林院判將林書瑤喚到書房。

“將你今日看診的那些病人的癥狀和你開的藥方都說說吧。”

林院判看著孫女,緩聲開口。

林書瑤不解,但是照做。

“第一位病人年紀略大,傷在腰間......”

林書瑤記憶力極好,加上今日又是正式問診的第一日,興中更是有些許隱秘的興奮。

林院判聽著孫女有條不紊的開口,從面色凝重到嘴角帶笑。

她這個孫女不愧是林家在醫學一道最有的天賦的。

“你今日遇到的這些病人都是尋常病癥,但是盡管是尋常病癥,也要重視。”

林院判面上人就威嚴,但是聲音確異常溫柔。

林書瑤點點頭,就聽得自家祖父又開口道:

“從明日起,用過飯后,來書房一個時辰。”

這是!

這是祖父要再親自指導自己了嗎?

林書瑤的雙眼迸發出強烈的光。

“是!”

林院判哼了一聲,擺了擺手,示意孫女兒出去。

林書瑤邁著輕快的步伐回了自己的院子。

也是從那日起,林家再無一人組織林書瑤學醫。

林院判更是將自己畢生所學都教給了自己這個沉迷醫道的孫女兒,甚至有人請林院判出診的時候,只要林書瑤在家休息,都會帶著她一同前去。

義診醫館,在城南迅速聞名。

盡管醫館免費診治,但是卻沒有人一人敢造次。

畢竟只要是住在城南的人家,都知道這家瞧著雖然小的醫館,但是背后確實有極大的來頭。

唯一不高興的,則是那些同行。

如今百姓們稍微有個頭疼腦熱都去義診醫館看病了,自己家醫館平日里就沒幾個人踏足。

除非是那些來不及等了的,家境尚可的人家,才會來他們醫館看診。

亦或者是那些疑難雜癥,義診醫館不接的。

聽說這義診醫館的坐診大夫不過是十七八歲模樣的少年郎,有不少頗有資歷的大夫都在等這個林大夫被病人刁難。

從春寒之際等到蟬鳴不止,義診醫館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病人來鬧事這種情況。

因為有了義診醫館,京城中其他的醫館也開始內卷。

不僅藥材的價格下來了,大夫的診金也下來了。

七月底,江南的早稻成熟了。

大朝會上,景帝讓人將江南送來的收成在大殿上同朝臣們分享,沈棠赫然在列。

因著沈棠身份的特殊,眾朝臣還為此爭論過。

有人說沈棠雖然是侯爺,但是總歸是女子,偶爾有事同他們一起上朝或許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日日也跟他們一般上朝,那可就是不合適了。

為此,景帝還特地私下召集沈棠,詢問了沈棠的想法。

沈棠也心中也不愿意上朝,她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這要是日日上朝,那跟前世上班有什么區別。

最后,還是景帝決定,只要沈棠在京城一日,平日可以不用上朝,但是大朝會則需要參加。

“千斤稻實在是我大齊的利器!”

景帝坐在上首,這短短兩年,國庫糧草已經很是充沛。

雖然國庫銀錢不多,但是景帝的私庫已經頗為豐厚。

沈棠站在那里不說話,但是眾人的視線都離不開沈棠。

只要這千斤稻存在一日,寧安侯在朝堂上永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且朝臣也看出來,雖然寧安侯人好似不在朝堂中心,但是朝中一旦有什么大事情,總是繞不開她。

沈棠如今沒有空管理朝堂上的事情。

大齊的百姓,在棉被棉布售賣的時候,也體會到了棉花的好處。

如今江南的百姓,家中的田地除了種稻子,還種了不少棉花。

棠記棉坊也為此推出了新的,老百姓可以拿著一定量的棉花來直接兌換棉布或者棉被。

這個獲得了百姓們一致的支持,棉花在大齊逐漸傳開。

棉織品的普及,受到沖擊最大的還是那些綢緞生意的商人。

許多綢緞老板,也都紛紛改行做棉花生意。

但是最大的棉布商背后是寧安侯,所以許多商人做棉花生意,在價格上只能保持跟棠記差不多。

甚至要比棠記更低,因為同樣的價格,老百姓則更加喜歡去棠記購買。

如今大齊百姓只要家中有田地,就能吃飽飯。

沈棠上書建議,由朝廷管控糧食價格,規范糧商售賣糧商。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存的基本,如今政治清明,由朝廷趁機出具管理的律法,百官自然是愿意的,商人們縱然有不愿意的,但是景帝如今正當壯年,手腕強硬。

沈棠二十歲那年,大齊已經統一了糧食價格,而布匹的價格,則是隱隱以棠記的價格作為標準。

此后十幾年間,除了北狄,更有南疆西域派出使臣和大齊來簽訂協議,大齊的糧食茶葉,綢緞瓷器遠遠傳到其他各國。

希望學堂和義診醫館在大齊的各地開了許多,尤其是在一些邊遠的地方。

而義診醫館的坐診大夫居然是太醫院判的孫女這件事也被百姓所知,林院判甚至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去義診醫館給孫女兒講學,但是卻也不阻止其他來旁聽的大夫。

希望學堂更是招生不分男女,對于出類拔萃的女孩兒,沈棠還會帶到身邊,根據她們自己的想法,送到棠記和其他地方。

《女戒》等書,也在此后的十年,漸漸消失在閨閣之中。

而棠記棉坊更是開遍了大齊的每個城池,雇傭的都是當地的女子。

內閣修訂了大齊新的律法,不管是從稅賦徭役還是女子身份亦或者其他,都做了修訂。

沈棠二十五歲時,研制出水泥,景帝大悅,聯同內閣商議。

封王,號寧安,世襲罔替。

沈棠,成了大齊第一個異姓王,也是大齊開國至今第一個女子封王的先例。

但是沈棠還是不過多參與朝政,她更像是大齊一束光,劈開隱隱沉寂的束縛。

沈棠三十歲那年,請旨開海。

正式開啟大齊的航海時代。

青山鎮,沈家村。

“里正爺爺,再說說吧!再給我們說說吧。”

沈里正看著立在沈家祠堂前的石碑,目光遙遠。

“等你們再長大一點,念書識字以后,自然就能知道了。”

祠堂的最深處,隨同圣旨存放的還有一本厚厚的族譜。

但是族譜上卻只記載了一個名字

且至今還未寫完一個女子的傳奇的人生。

全書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