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狠人

第835章 陸玄教子

第835章陸玄教子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三國第一狠人第835章陸玄教子(女生文學wenxuem)

陸玄聽到呂蒙的話,輕笑道:“你提及的事,鄭玄回到南京后,就已經向朕稟報。五經館要遷徙回南京,然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呂蒙正色道:“陛下,以朝廷的名義推廣,自然沒問題。可是以朝廷的名義推廣,涉及面廣,流程復雜,速度慢,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落實。”

陸玄問道:“你的意思是?”

呂蒙迅速道:“臣認為在朝廷統一推廣五經館的前提下,地方如果有這個意愿,可以先一步自行組建學堂。荊州地區商業繁華,士人多,財政也比較好。所以,臣建議允許地方上,先一步組建荊州五經館。”

陸玄心中思考著。

荊州五經館,也是官府出資,就是為了扶持荊州的士人。

冠以荊州五經館的名義,不怎么好聽。

陸玄思考后說道:“既如此,荊州做一個試點。荊州不建立五經館,建立荊州大學,為荊州的官辦學堂,專門培養士人。”

“之所以用‘大學’為名,是禮記中的《大學》一文,闡述了大學之道,確定了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之道,恰恰是士人修行之路。”

“荊州大學的財政,需要的錢財和人才,由荊州自行負責。”

陸玄做出了安排。

要改,就跟著調整,先以荊州為點,帶動教育的發展。鄭玄要整合全國的資源,在全國推廣五經館,也可以繼續負責就是,不影響各地興辦大學。

實際上,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能力興辦,也就是荊州這樣的地方,士人多,財政好,才有這個底蘊。

換做并州、幽州等地,就算能湊夠錢,要找到足夠的大儒執教都很難。

呂蒙歡喜道:“陛下圣明!”

陸裕坐在一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卻沒有多說。

陸玄和呂蒙交談后,敲定了荊州大學的事,呂蒙就起身離開,留下陸玄和陸裕在房間中。

陸玄問道:“裕兒,你剛才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更是欲言又止,有什么想說的嗎?”

陸裕回答道:“父皇,兒臣剛才聽到呂刺史的建議,在荊州建立大學。呂刺史的初心和目的,是為了發展荊州,出發點自然是好的。只是兒臣覺得,有些問題。”

陸玄道:“什么問題?”

陸裕回答道:“荊州建立荊州大學,培養更多的士人,自然都在荊州。這樣的結果,是否會形成一個問題,荊州地方上的官員勢力容易太強。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這是一個大問題。”

陸玄微微頷首,眼神贊許。

他的這個兒子,心眼多,天生是搞政治的。實際上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士人匱乏,讀書人很精貴,所以荊州大學的建立,的確會出現士人扎堆荊州的問題,會進一步增強荊州的實力。

對陸玄來說,是小問題。

陸玄笑問道:“讓你來解決,你要怎么解決呢?”

陸裕青澀稚嫩的臉上,浮現出若有所思的模樣,說道:“父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暫且禁止,仍然以朝廷的名義統一安排。到了哪個階段,再說哪個階段的事情,寧愿稍微慢點,也要穩健一些。”

陸玄正色道:“這樣的安排,只是中下之策。”

陸裕問道:“兒臣愚鈍,想不到上策。敢問父皇,如果是選擇上策呢?”

陸玄解釋道:“一刀切,或者直接堵住,都只能解決一時之患。各地興建大學,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唯有不斷的人才涌現,一代更比一代強,大明才會越來越強。”

“人才凋零后,朝中的官員見識淺薄,沒有大局觀,沒有執政者的心胸,大明遲早落敗。”

“比如,何進就是一屠夫。”

“這樣的人沒有治國的能力,卻成了治國的人,給大漢造成極大的影響。如果何進是個有能力的人,就不會有董卓進京,更能壓制宦官。”

“主少臣強的前提下,或許還能再次續命一段時間,或許還能中興。”

“所以,必須不斷的培養人才。”

陸玄闡述著自己的理念,說道:“你未來執政,這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個朝中的六部尚書、內閣重臣,必然從地方上一步步的走出來。”

陸裕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陸玄繼續道:“言歸正傳,你詢問上策,其實很簡單。荊州建立大學,培養人才,要解決這個問題只需從源頭上掐尖即可。”

陸裕烏黑的大眼睛瞪大,一臉求知欲,問道:“父皇,如何掐尖呢?”

陸玄說道:“朝廷建立五經館,培養寒門士人,以抗衡天下豪強大族。源源不斷的寒門士人,充實到地方上去,豪強大族的力量必定會被削弱。”

“這些寒門士族的官員,本就是一個新興的階層。”

“寒門集團和豪強大族,必定沖突。”

“即便寒門蛻變成豪強后,轉眼又有寒門出現,就會不斷的迭代。只要上升的渠道沒有堵住,就不會出現故步自封的局面。”

陸玄盡可能給陸裕灌輸理念。

皇帝這個位置,雖然是一言九鼎,可是,陸玄不喜歡受拘束。

這種事情,交給兒子很好。

陸玄繼續說道:“五經館原本是自行考核,朝廷認可,朕再在瓊林苑考核和設宴款待。現在,隨著各地大學的建立,就可以調整了。”

“五經館或者地方大學考核的士子,僅僅是作為一個入門檻。通過了的士子,才可以得到朝廷考核的機會。”

“士子經過朝廷統一的考核,才能分配官職,安排到地方上去任職。”

“這是優中選優,也是掐尖,帶走最優秀的人才。”

“你擔心各地組建大學,人才留在地方上尾大不掉,可是朝廷開科取士,把這些最厲害的人才,都聚攏到朝廷中來。”

“同時,再把這些人打亂了安排到各地去。最終的一個結果,就是各地大學的建立,僅僅是培養人才,人才的安排依舊是朝廷選擇。”

陸玄說道:“總而言之,你就多設立了一個環節,就掐斷了地方大學影響力過大的威脅。”

陸裕一副若所有思的模樣,心悅誠服道:“父皇英明!”

陸玄囑托道:“你做事,不能老想著一刀切,不能想著堵住,這永遠不是最優解。遇到問題,首先要從源頭解決,從根本上解決,跳出原本的圈子去考慮。”

陸裕說道:“兒臣謹記。”

陸玄微笑道:“明白就好,多思多想多看,有問題多問。”

陸裕很鄭重的點頭,話鋒一轉道:“父皇,荊州的事情解決了。我們下一步,去哪里呢?”

陸玄說道:“既然出來了,就多走一走看一看,你去過益州嗎?”

“去過!”

陸裕點頭回答。

陸玄問道:“西域涼州呢?”

陸裕搖頭道:“沒有去過。”

陸玄說道:“既如此,我們去西域涼州,看一下你的太子太傅賈詡。這一次去西域,順便讓他卸任,重新安排人擔任涼州刺史。”

陸裕眼神雀躍,道:“兒臣聽父皇的。”

陸玄說道:“你忙去吧,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讓許褚跟著你一起去。記住了,出門在外,安全無比重要,不能出任何的岔子。”

“兒臣遵命!”

陸裕歡喜了起來。

這一路,都跟在陸玄的身邊,一舉一動很謹慎。現在有了自己出去玩的機會,他非常高興。

陸裕向陸玄行禮后退下。

陸玄一個人坐在書房中,思考著涼州的事情。

荊州因為呂蒙的緣故,軍隊經商禁止了,也完成了清算,接下來官府會負責關系民生的產業,確保民生穩定。

荊州穩定,接下來是其它各州。

陸玄想到這里,也琢磨了涼州刺史的人選,吩咐道:“來人,通知周瑜來議事。”

士兵去通知,時間不長,周瑜就來了。

陸玄笑說道:“公瑾,這段時間,你一直看著裕兒,你覺得這個女婿怎么樣?”

周瑜說道:“太子仁德孝順,且胸有韜略,心有定力,極有眼光。太子這些年的歷練,非常成功。從這一點上,當初陛下一力讓太子拜鄭玄為師,讓他跟著鄭玄游歷,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陸玄說道:“有公瑾的這番話,朕就放心了。”

他話鋒一轉,說道:“徐州軍隊經商的情況,荊州軍隊經商的情況,都有不同,然而,不管如何都是要禁止的。接下來,朕要去西域走一走,你要負責軍隊調整,就不再去涼州,返回南京以大都督府的命令,勒令軍隊禁止經商,明令禁止。”

周瑜說道:“臣遵旨。”

他話鋒一轉,說道:“正好軍區的劃分已經擬定,臣回去后就進一步安排。等陛下返回南京,就下令調整。畢竟涉及各州的駐軍調整,還是要一一召見通氣。”

陸玄點頭道:“的確要先召見地方的駐軍將領,另外,黃忠跟著你一起回去,協助你安排事情。”

“喏!”

周瑜立刻回答。

他行了一禮,就起身離開。

陸玄安排了一切,接下來兩天都在荊州,主要帶著曹操、荀彧和郭嘉等人在鄉間走訪,了解地方百姓的生活。

荊州的所見所聞很不錯。

地方上的百姓家中有了存糧,有了少許積蓄,日子越來越好了。

這是陸玄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