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流

第632章 醫家盛事

第632章醫家盛事第632章醫家盛事←→:sjwx

再后來,到了隋唐時期,這太醫署的各方面職能逐漸完備起來,成了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大業!

尤其是到了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時候,這太醫局……便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的醫學教育機構。

那可真是個名醫輩出的年代。

依照唐制,這太醫局,對學生的選拔和考試,可是非常一般的嚴格,簡直是苛刻,首先這太醫局每年招生,都固定在春季。

而且官府規定,凡入選太醫局的學生,年齡必須超過十五歲,并且這些學生須得由召命官、使臣或翰林醫官做擔保才能入學。

對了。

那時候的醫者通過了科舉,可是能進翰林院的,而當時的太醫局,大概便相當于如今的國子監。

當然了。

入學可不代表著通過了科舉。

只是……

醫學科舉的預科班。

在這預科班旁聽一年后,這些年輕的醫者才具有候補入學資格,所謂候補入學,就是需要考試才能入學。

此時。

隨著天子在北海之畔停下了腳步,便朗聲道:“如此……甚好!”

那就按照盛唐時候的規矩來吧。

瞧著天子的神色。

倘若有哪個不開眼的跳出來反對,多半便要挨廷杖了,什么意思吶…….是說我大明還不如盛唐么?

“陛下圣明!”

隨著李時珍等名醫跪下了下去,好幾位當場便老淚縱橫了。

“圣君吶!”

一陣感傷之后。

沈烈也有些戚戚然。

也是……

自從大明開國以來,優待儒生,這天下醫者可是被儒教士林打壓的實在太狠了。

地位甚至還不如,那些每天在宮里煉丹的神棍。

如今。

也算是撥亂反正了。

于是很快,這醫科科舉的章程便定了下來,主考官,副考官由幾位太醫院元老,和李時珍等人擔任。

考官會從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經典醫學典籍中出十道題目,考試后,合格的學生由太常寺發“牒”。

由此才算是真正地進入到太醫院學習。

這個考試僅僅是個開始。這些學生在太醫局學習一年后仍須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才能進太醫院。

可沈烈仍舊不罷休。

在眾醫者的注視下,也從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折。

呈送了上去。

“臣有本奏!”

當著眾位名醫的面,沈烈又提出了幾點意見:“臣以為,我朝當在各省,各府,各縣創建醫療機構、興辦醫學教育、大規模編纂醫術。”

“臣以為,太醫學當與太學并列,由國子監親理,請陛下詔令設立校正醫書局。“

“臣以為,陛下當召集天下醫家,對歷代流傳下來的重要醫書典籍進行收集、整理、校勘,編著成書,刊行天下。”

“臣以為。”

隨著沈烈侃侃而談,朗聲道:“這醫舉不應放在西苑,應仿效宋制,改在……貢院!”

話音落。

眾名醫人都麻了。

沈烈卻自顧自道:“臣請陛下……于國子監同設醫科,于翰林院設醫科翰林……”

死一般的寂靜中。

沈烈一不做,二不休,又朗聲道:“臣再請陛下開殿試,由陛下親自考黃帝內經,取狀元,榜眼,探花。”

這可不是沈烈一拍腦袋決定的,將醫舉與科舉并列,這事兒也是有先例可以遵循的。

誰第一個這么干的吶。

宋徽宗。

等到沈烈說完了。

一片死寂中。

眾名醫都傻眼了,呆若木雞。

在一旁陪侍的馮保,那臉上的血色刷的一下褪去,忙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這是瘋了吧!

此時這位內廷大總管,終于明白了沈烈的用意,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這小子……

他要通過仿效唐,宋時期的制度,通過這醫舉大造聲勢,為醫家揚名,來撼動,儒教和程朱理學在這大明無可動搖的壟斷地位。

可萬萬沒料到。

萬歲爺和沈烈早有預謀,顯然是已經通過氣了。

但只見。

萬歲爺那日漸威嚴的臉上,此時便流露出幾分決然,冷聲道:“大伴不必再勸了,朕意已決……便照此辦理吧。”

馮保臉上的血色褪去。

瞧著萬歲爺那神態堅決的神情,趕忙將嘴巴閉上了,萬歲爺那神情好似在說,怎么……

朕還不如宋徽宗么!

可是。

馮保知道這下子……

出大事了!

兩日后。

春光明媚。

正是踏青出游的季節,

可是那湖畔的大柳樹下,士子云集,當然不忘帶著佳人,然而卻已經沒了談詩輪道的興致,而是破口大罵起來。

“沈烈不當為人!”

“名教危在旦夕,我等責無旁貸!”

義憤填膺中。

一種秀才,舉人便情緒激動了起來,其中不乏熱血上頭者,紛紛挽起了衣袖,抄起了石塊,便嚷嚷的要去砸北鎮撫司。

可人群中。

也有一些科舉無望,有志于醫道,又或者雜學小道的士子實在看不過眼,便反唇相譏。

“陛下何辜,醫者何辜?”

雖然說。

沒人明目張膽的給廠衛點贊,可醫舉這事兒一傳出來,便讓這些科舉無望之人看到了某種希望。

說起來這個年月,儒教和醫者本就是近親,同源,醫者多半都是寒窗苦讀,道德文章滾瓜爛熟,可是……

卻因為出身卑微,沒有門路,被士大夫集團拒之于門外的可憐人,如今朝廷要給天下醫者開辟一條金燦燦的通天大道。

醫者能不反駁么?

于是一來二去的,兩撥人便吵了起來。

“呔,好賊子!”

“入你妹!”

可是吵著吵著,兩撥人便打了起來,都是些文弱書生,這一頓花拳繡腿打了個雞飛狗跳。

只是將那如玉佳人嚇得花容失色。

可終究是……

一頓菜雞互啄過后,終究是身子骨更弱的儒生落在了下風,一個個頭破血流的躺在地上哼哼著。

而后。

便被聞訊而來的五城兵馬司兵丁抓走了。

得到消息的家人無奈,便只好去贖人,五城兵馬司倒是并未阻攔,只是……收取了一筆贖金。

保釋金之后便放人了。

可麻煩的是。

家人帶著這些頭破血流,斷胳膊斷腿的儒生進了城。

消息也不知怎么便傳開了,城內大大小小的醫管一看到這些儒生,便立刻變了臉色,將其拒之門外。

拒診!

紛亂中。

慌了神的家人,便只好將這些儒生帶回家中,找來一些赤腳醫生胡亂醫治了一番,士氣便有些低落了。

不管是那個年月,惹誰也別惹大夫呀!

不出兩天。

贊成恢復醫舉的聲音,竟然也開始扶搖直上。

嘈雜中。

揚州會館。

言官,翰林,內閣諸公云集于此,一個個臉色鐵青的咒罵著什么,尤其是那幾位翰林,狀元,榜眼……

更是嚎啕大哭了起來。

“嗚呼!”

“名教危矣!”: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