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非唐

第222章 ‌束戈卷甲

七月初五日卯時四刻。

伴隨著哨聲作響,第一排的十臺投石機率先發難。

十顆三十斤沉重的投石跨過長空,大部分砸入關隘之中。

好在拓跋懷光早有安排,關內投石機已經后撤百步,并未遭受打擊。

“換四十斤投石!”

陣地上,張昶沉穩下令,他的目標是關隘,不是關隘內的投石機。

或者說,他并不認為拓跋懷光會把投石機繼續放在原地,傻傻的供他摧毀。

既然如此,倒不如重點進攻關隘。

四十斤沉重的投石被拋出,這次基本都砸在了關隘上。

投石被砸得粉碎,石墻上的石塊也有不少碎裂,抖落碎渣。

“繼續!”

張昶眼看效果不錯,便繼續開始下令輪流強攻關隘。

與此同時,被投石聲吵醒的拓跋懷光,也見到了被運來的隴右軍投石。

“他們的距離比我們更遠,最少多三十步,石塊重量也基本多十余斤。”

節兒向木屋內的拓跋懷光匯報,此地遠離關隘二百步,不用擔心被投石砸中。

拓跋懷光看著那顆比己方大許多的投石,當即說道:“威力確實不錯,但僅憑這個,就想要攻破關隘,那還差得遠!”

“讓他們打,湟水沿岸的河石已經被我們收集了一遍,他們只能去更遠的地方收集。”

“等方圓十余里的河石被他們打光,也就到了我們反擊的時候了。”

石塊取之不盡,但適合投石的石塊卻并非取之不盡。

圓潤的河石是最好的,對投石機的革帶磨損最小,其次就是打磨過后的露天石塊,最后才是從山體中開采的石塊。

以古法開采石塊,不僅效率低,對革帶的磨損也很大。

投石機的革帶基本都是牛皮,損壞一條少一條。

哪怕是牧群眾多的北方,也沒能做到毫無負擔的損壞革帶。

沉悶的投石聲不斷作響,四十臺投石機交錯進攻。

相比較笨重的人力投石機,配重的絞盤式投石機,無疑更為省力。

四十臺絞盤配重的投石機在兩千余民夫的操作下,每刻鐘能打出兩輪的操作,速度比在平原上時慢了些,但也足夠頻繁。

正因如此,投石消耗的速度遠比張昶他們想的要快。

“阿兄,沿河十里的河石都被采空了!”

時值正午,曹茂從后方策馬而來,將后方民夫掘取河石的情況告訴了張昶。

二人關系可追溯至酒泉時,曹茂對當初第三伙的馬成、張昶、李驥等人,都是以阿兄稱呼的。

張昶聞言皺眉,但還是說道:“繼續進攻,今夜你和李驥沿河向東搜尋,我們時間充足,不必擔心。”

“是!”曹茂作揖,調轉馬頭離去。

瞧著他離去的背影,張昶對身旁陳瑛輕笑:“昔年這廝還只是負責節帥飲食的小廝,卻不想一晃都六年了,而他也成了如今的行軍錄事參軍。”

陳瑛年紀并不比曹茂大多少,如今也不過二十出頭罷了,距離他上次打仗,已經過去了快四年,因此他現在也算重新學習打仗。

面對張昶的話,陳瑛也謙虛道:“我等多有不足,還得與您多學習才是。”

“哈哈哈……”他這話倒是讓張昶很受用,不過張昶倒也沒有盲目聽信而是說道:

“我等本領,皆是跟著節帥學來的。”

“倘若沒有節帥,我與李驥等人,如今恐怕最高不過隊正,你家陳使君也頂多當個別將罷了。”

“是”陳瑛倒是沒有因為陳靖崇是自己曾經的上官而維護陳靖崇,因為陳靖崇也時常說些感激劉繼隆的話。

若是沒有劉繼隆,陳靖崇他們大概率還是張淮深身邊的校尉,連別將都混不上。

說難聽些,他們家仆的身份,注定了他們上限不高。

除非遇到劉繼隆這種人,不然他們這輩子的上限也就是別將了。

只是他最終還是遇對了人,不過三十七歲便以家仆出身,成了一州刺史。

想到陳靖崇那張絡腮胡子的老臉,張昶不由摸了摸自己嘴邊的短髭。

他如今不過二十五歲,換做旁人這般年紀,恐怕連校尉都還沒混上,而他已經是刺史了。

這一切,都源于跟對了人。

感嘆著自己的選擇,他目光也眺望向了遠處的關隘。

整整四個時辰的狂轟濫炸,這關隘竟然沒有一處大面積垮塌的現象,顯然是拓跋懷光用心之后的結果。

按照這樣的速度,想要攻破這處關隘,起碼需要花費大半個月才行。

“投石機不停,前軍甲兵民夫換值吃午飯。”

張昶交代一聲,調轉馬頭便去中軍尋劉繼隆去了。

一盞茶后,他走入中軍牙帳中,見到了正在撰寫書籍的劉繼隆。

“節帥,按照這種打法,起碼大半個月才能攻下關隘,我們要不要試試火藥?”

張昶話音落下,劉繼隆頭也不抬的拒絕道:“不急,距離秋收還早,慢慢打。”

“可……”張昶遲疑片刻,但還是繼續說道:

“可要是入秋糧食發黃,便容易遭到焚毀。”

“如果拓跋懷光戰敗退回湟水,我擔心他會焚毀城外糧食。”

張昶急于表現,劉繼隆可以理解,因此他安撫道:

“打仗不能急躁,若是敵強我弱,兵行險著、獅子搏兔可以理解。”

“但如今局勢是我強而敵弱,加之我軍精騎是敵軍數倍,即便他們想要焚毀城外糧食,我們也能輕松撲滅火源,因此平穩用兵才是正道。”

他說出他一貫的用兵方法,張昶聽后也漸漸沉穩下來:“末將領命。”

“嗯”劉繼隆頷首,同時提醒道:“你我尚年輕,急于表現自己很正常,但切勿意氣用事。”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先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才是我們需要想的事情。”

“別忘了,我們的家底很薄,經不起折騰。”

“是,末將受教了。”張昶誠懇作揖,劉繼隆見狀也吩咐道:

“去前軍待著吧,慢慢打,現在急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

“是!”張昶緩緩退出牙帳,不多時便上馬返回了前軍。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張昶都在沉穩使用投石機進攻,就連陣地都未曾挪動。

他這樣的打法,令試圖偷襲建功的拓跋懷光很頭疼。

“劉繼隆這個豬犬的家伙,竟然打得畏首畏尾,害我這么多手段都用不上。”

眺望遠處正在遭受投石進攻的關隘,拓跋懷光不免發起了牢騷。

站在他身后的兩名節兒不敢搭話,他自覺無趣后,便詢問道:“他們強攻這么多天,關隘情況如何?”

“城墻受創不小,但依舊堅固,乞利本不用擔心。”節兒行禮回應。

聞言,拓跋懷光返回了自己的木屋中,安靜等待著機會。

這個機會在七月初九到來,原因是關隘一角出現了大面積的垮塌。

“投石機前移八十步,準備換五十斤投石!”

“原陣地搭建四十臺投石機,換三十斤投石等待軍令!”

陣地上,劉繼隆下達了軍令,同時對張昶提醒道:

“我軍投石機開始前移,拓跋懷光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但同時這也是我們的機會。”

“能否打掉他手中的投石機,便看誰的手段更多了。”

劉繼隆準備前移陣地來迷惑拓跋懷光,等拓跋懷光利用投石機反擊,便立即用原陣地的投石機來攻擊拓跋懷光手中的投石機。

張昶自然能理解這種戰術,因此他連忙點頭:“節帥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話音落下,張昶便抖動馬韁,將民夫從陣地上撤下,更換甲兵上前。

甲兵掩護著四十臺投石機拔陣前移,而前軍的營壘也開始前移。

不過營壘前移后,張昶命人先搭建帳篷,并在一頂頂帳篷中搭建投石機。

如此行動,果然引起了拓跋懷光的注意。

拓跋懷光下令將投石機推到關隘背后,準備打劉繼隆個出其不意。

由于投石機下放置滾木,因此他們省去了拆卸并搭建投石機的這一環。

在隴右軍四十臺投石機拆卸并前移的時候,拓跋懷光已經來到了馬道上,而后方的三十臺投石機也被番眾們推到了城墻背后,并抽掉滾木,固定住投石機。

“乞利本……”

“再等等,他們的營壘也前移了!”

節兒試探詢問,拓跋懷光則是按兵不動,等待最好的時機。

不過在他等待的同時,劉繼隆等人也在等待著。

“這廝倒是沉得住氣,估計是想給予我們最大的傷亡。”

劉繼隆評價著,耳邊則是各處帳篷內的敲打聲。

此時,前移的四十臺投石機也開始駐扎敲打固定,因此拓跋懷光很難得知隴右軍在構筑兩重投石機陣地。

“動手!”

“嗶嗶——”

當拓跋懷光喊出這兩個字,旁邊的節兒立馬吹哨。

與此同時,三千番眾開始拉拽投石機,將投石狠狠拋飛。

幾乎是在他們哨聲響起的瞬間,隴右軍前陣的近千甲兵紛紛拋下工具,躲在了投石機的身后。

從關隘飛出的投石,不少砸在了隴右投石機的身上,好幾臺被擊中,主梁炸裂、破損。

“反擊!”

“嗶嗶——”

番軍進攻過后,隴右軍前陣的甲兵立馬走出來檢查本隊負責的投石機,隨后操作沒有受損的投石機進行反擊。

“好了,反擊吧。”

營壘中,劉繼隆緩緩開口,張昶也眼神示意身旁的陳瑛、曹茂。

一頂頂帳篷被收起,露出了剛剛搭建好的四十臺投石機。

前陣的投石機使用五十斤沉重的投石,而后陣四十臺投石機使用三十斤的投石。

伴隨著甲兵與民夫通力合作,隴右的投石機總算逮到了番軍的投石機,以高于對方效率的反擊速度進行反擊。

“躲避!!”

拓跋懷光剛剛反應過來自己中計,便連忙趴在敦實的石砌女墻背后。

從長空飛落的七十多顆投石,大部分都砸入了關隘之中。

拓跋懷光手中的三十臺投石機被砸中大半,主梁直接被打斷,番眾更是死傷不少。

“撤!把投石機撤走!”

拓跋懷光無力回想自己是如何中計的,他只是厲聲下令,而番眾們也頂著驚懼的情緒,開始拔除那些用于固定投石機的木樁。

他們還沒操作完,隴右軍的投石便如驟雨般再度落下。

前番幸免于難的投石機,這次卻沒了那么幸運,被砸中的不在少數。

炸裂的木屑,帶走了十數名番眾的性命,使得其余番眾驚懼奔逃。

“不準逃!把投石機撤走!”

拓跋懷光安排的督戰隊起到了作用,他們用鋒利的兵刃將潰逃的番眾遏制,隨后逼著他們回去撤離投石機。

在督戰隊的威逼下,這群慌了神的番眾算是冷靜下來了。

他們雙手發顫的拔除木樁,將一臺臺投石機拆卸撤離。

待第三輪投石砸入城內,番眾勉強搶救走了十二臺投石機,剩余十八臺要么破損嚴重,要么就是來不及救走,倒在了第三輪投石下。

拓跋懷光臉色鐵青的撤離了關隘,任憑隴右的投石機不斷狂轟濫炸。

如此四輪過去,張昶也高興看向劉繼隆:“節帥,看來他們中計了。”

“嗯,投石機繼續前移,在一百步和一百五十步外分別構筑兩道防線。”

劉繼隆嘴角輕挑,不緊不慢的布置戰術。

只要第一重防線的投石機遭遇關內投石機襲擊,那第二重的投石機就能對城內的投石機進行反擊。

在他的指揮下,兩道防線的投石機都開始前移。

當它們固定下來后,劉繼隆先讓他們試射,以此保證第一重投石機能打到城墻,第二重投石機能打到城內的投石機。

如此確認無誤后,第一重的三十二臺投石機開始繼續轟炸,而受創的八臺投石機則是被帶回營壘中,更換零件后再上前線。

“番眾帶著投石機撤回湟水城,把挽馬留給步卒當乘馬。”

回到后方的拓跋懷光立即下令,顯然不再指望投石機襲擊隴右軍這種事情了。

他現在更傾向于用關隘和步卒來消耗劉繼隆,一旦關隘守不住,就讓精騎和步卒乘馬撤回湟水。

聞言,節兒忍不住作揖道:“要不要先把湟水的部眾撤往鄯城?”

拓跋懷光沉默片刻,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他還是得承認湟水不一定能守住。

“這件事交給你去辦,把湟水的百姓遷走,城外的作物能帶走都帶走,帶不走就讓牧群啃食。”

“是!”

節兒退出木屋,開始著手安排湟水撤往鄯城的事宜。

沉悶的投石聲繼續作響,這次投石機換上了更為沉重的投石。

從七月初九到七月十五,整整六天時間里,關隘遭到了單方面的投石進攻。

劉繼隆根本沒有派出兵卒強攻的打算,而是做出用投石機把關隘摧毀的姿態。

他這樣的姿態,讓拓跋懷光試圖在攻防戰中消耗隴右軍的想法破碎。

他也沒想到劉繼隆比論恐熱還要難對付,一連這么多日的鏖戰,他不免有些心虛,故此產生了其他想法。

日暮,他召集兩名節兒及十四名百戶議論起來。

“你們說,我們要不要向劉繼隆請降?”

議事開篇,眾人都沒想到拓跋懷光竟然說出了這番話,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乞利本,可是我們請降,劉繼隆也不會把鄯州留給我們。”

“之前那姓崔的漢人就說過,劉繼隆想讓我們帶著部眾離開鄯州。”

“我們要是離開鄯州了,兩萬多人拿什么吃喝?”

“對啊!沒了鄯州,去了吐谷渾,不還是要重來嗎?”

眾人都舍不得鄯州,畢竟鄯州兩個縣有二十余萬畝熟地。

離開了鄯州,即便劉繼隆幫扶他們,他們想要開辟二十余萬畝耕地,也需要好幾年時間,更別提吐谷渾環境惡劣,不僅要面對各部襲擾,還得警惕天災。

對于在鄯州過慣了舒坦日子的他們,哪里愿意拱手讓出鄯州?

他們想什么,拓跋懷光也清楚,所以他無比糾結。

他也不想投降,可問題劉繼隆的兵威太盛。

現在投降,還能保全他手中兩千多精騎甲兵,以及兩萬部眾,然后前去吐谷渾爭搶地盤。

若是死守鄯城,最后沒守住而逃亡吐谷渾,那路上隨便幾個小部落就能收拾他。

兩相取舍,拓跋懷光還是愿意投降的。

“關隘失守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關隘守不住,湟水恐怕也守不住,到最后只能退守鄯城。”

“鄯城守不住,我們依舊要退往吐谷渾,那還不如現在就答應他。”

他把問題擺出來,諸將見狀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說什么。

拓跋懷光說的很對,可他們就是舍不得鄯州的土地。

“如果劉繼隆讓我們收割秋糧,那我們就投降。”

“對!”

“讓我們待到秋收,收割秋糧!”

他們想了半天,最后還是想帶著秋糧前往吐谷渾。

以鄯州的產出,他們起碼能帶著十八九萬石秋糧前往吐谷渾,能供眾人吃一整年。

拓跋懷光見狀咬咬牙:“派人去和劉繼隆和議,看他答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