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錄第135章懷璧其罪
李老頭繼續說道:“一百五十文一壇,若是沒有知了,咱可賺不了這個錢。”
一家人很是贊同地點點頭。
環顧一圈眾人的臉色,李老頭滿意地點頭,“我想的是,以后咱們家賣秋梨膏賺的錢分出一份給知了。”
張知急忙拒絕,“外公,不用,真的不用給我……”
李老頭擺擺手,一臉嚴肅地打斷了張知的話。
“讓你收著你就收著,你不收我心里過意不去,以后都沒臉見你爺爺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雖然這是外孫女的心意,但他不能讓自己兩個閨女在夫家難做。
李老頭又轉頭看著三個兒子,提點道:“你們也別不樂意,這法子是知了想的,方子是可以傳家的,親家大義,說給就給了,咱們要知道感恩。”
這話不僅是說給兒子聽的,也是說給幾個兒媳婦聽的。
果然,鄭氏第一個表態,“爹娘,你們就放心吧,我的為人你們都知道的,感謝親家還來不及。”
李大舅也拍著胸膛保證道:“爹娘放心,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這個道理我懂得。”
李老頭和陳氏都點點頭,這么多年了,最滿意的還是這大兒媳婦。
其他兩個兒子兒媳婦也跟著點頭。
陳氏補充道:“家里今年育苗了不少梨樹,你們回娘家的時候,帶些樹苗回去,咱家的梨樹高產,每年賣梨子也能貼補家里。”
陳氏深諳扇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的道理,老李家慣常是李老頭扮白臉,陳氏扮紅臉。
就見三個兒媳婦臉上揚起了笑容。
“我有個事要說。”張知舉起手,“秋梨膏容易被模仿,我有一個秘密武器,但是需要你們保密。”
張信水起身去將院門關上。
張知從背簍里掏出一個油紙包,放在桌子上,展示給大家看。
見是一些白色的小顆粒,晶瑩剔透,格外漂亮。
李大舅不確定地問道:“這是……鹽嗎?”
“不是,這個是白糖,是我從紅糖里面提取出來的,更甜口感更好。”張知壓低聲音,嚴肅地道:“白糖可以是世上獨一份的東西,若是拿出去,必然會被別人覬覦,可能帶來殺身之禍。”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白糖的事情,張知已經著重在老張家講過一遍了。
這會李家人的表情和當初老張家人一樣,既好奇又害怕。
“你們還記得不?九年前,孫家村有戶人家釀的酒格外香醇,極為暢銷,后來,不知什么原因被上一任縣令判了抄家流放……后來,平安鎮的丁地主家賣酒發了家,聽說那酒味和孫家賣的酒味道極其相似……如今孫家的墳頭草都好幾米高了……”
李老頭說的事,長輩們都知道,甚至私下里傳的什么版本都有。
本來還想嘗嘗白糖味的李三舅,立馬將手縮了回去。
一個個老老實實地坐在桌子邊上,動都不敢動,屋子里靜得落針可聞。
“大家保密就好了。”張知打破這份寂靜,“兩斤紅糖能出一斤白糖,十斤梨子需要一斤白糖,到時候家里需要多少,就給我遞消息說要多少紅糖,我會折算成白糖的。”
李老頭點點頭,看向幾個孩子,“一定要保密,知道嗎?”
大人們都知道其中的厲害,就怕小孩子說漏嘴了。
孩子們都懂事了,一個個猛點頭,尤其是李成杰夸張地捂住嘴巴,頭點得像是要掉了一樣。
時候不早了,張信水跟著李家三個舅舅去村里收梨子,防止村里人知道秋梨膏的事給梨子漲價,張知讓李老頭全部都買過來,放在地窖里,能放很久。
張知帶著陳氏和三個舅母熬制秋梨膏。
大舅母負責洗梨子,二舅母負責切梨絲,陳氏和三舅母用石臼捶梨泥。
幾個婦人手腳麻利,速度很快,還有時間聊天。
大舅母道:“以前不知道有這法子,梨子賣不出去都壞了。”
“可不是嘛~”二舅母道:“我記得有一年,梨子大豐收,大家還在高興呢,沒想到,客商把梨子的價格壓得特別低,大家舍不得賣掉,好多都爛在家里了。”
三舅母換了一個手,一邊捶一邊道:“還是咱娘有本事,梨子能留到年底,不然可虧大了。”
張知見三舅母都累出汗了,道:“等賺了錢,可以在院子里按個磨盤,這樣能省力不少。”
“這主意好。”三舅母贊道。
一直忙碌到夜色降臨,匆匆吃過晚食,陳氏拿出油燈,三舅母升起火。
梨肉開鍋以后轉小火,剩下就是慢慢熬了,期間需要不停地攪拌防止糊鍋。
一個時辰后,秋梨膏逐漸粘稠。
“顏色很漂亮,外婆舅母你們嘗嘗看。”
陳氏先挖了一勺放進張知的嘴里,才挖了一勺放自己嘴里,“真甜,要不是咱家做出來的,我怎么都想不出來,這東西是梨子做的。”
張知點點頭,等放涼以后,裝進壇子里就行了。
幾人忙到大半夜,把壇子放到地窖里面去放著。
陳氏捶捶腰,年紀大了,多做點活就腰酸背痛的。
鄭氏看了,勸道:“娘,您先去睡吧,剩下要收拾的,我們來就行了。”
陳氏也沒堅持,牽著張知就去睡了。
忙碌一天,大家都累壞了,沾到枕頭就睡得人事不知了。
第二天,張知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大亮,老李家院子里傳來說話的聲音。
張知穿好衣服出去,就見院子里有不少人來賣梨子,李老頭正忙著過稱呢。
鄭氏拉著她去灶房洗漱。
吃過鄭氏準備的豐盛的早食,張信水架著牛車往家去,今天他們家還要往縣城去賣皮蛋。
兩家約好了,二十天以后,一起去縣城賣秋梨膏。
日子一晃而過,老張家的房子已經上梁了,也沒大辦,就請了幾家親近的一起吃了個飯。
難民這會已經在蓋瓦片了。
將八筐皮蛋裝上板車,牛車有些坐不下了,今天就張信山和張信水一起去。
因為老李家第一次去縣城賣東西,張知有些不放心,她在車尾找了一個小角落,勉強擠下。
到了響水村,李老頭和李大舅已經等在河邊了。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