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搜索第18章舊日第18章舊日←→:
抄書和刺繡這種事情,蕭玉融從小到大都是偷偷摸摸推給別人做的。
作為罰蕭玉融的蕭皇和柳品玨,通常情況下都是睜只眼閉只眼。
即使是到了現在,也還是一模一樣。
蕭玉融都握著實權上朝了,犯了錯蕭皇還是罰她抄書刺繡,百官暗地里都搖頭稱嘆,這不明擺著還把公主當小孩子嗎?
李堯止替蕭玉融抄書向來很自覺,書卷攤開,磨墨鋪紙,就開始抄。
被蕭玉融用信騙過來,以為還有什么要事的王伏宣可就沒有那么好說話了。
他還黑著張臉,陰森森地盯著蕭玉融,“這就是你說的,有要事相商?”
虧他還以為蕭玉融被罰了有什么難處,所以急需他幫忙。
他從王府坐車推輪椅跑到太傅府,結果蕭玉融就給他說這個?
“的確是要事啊,你知道的,我又不會刺繡。”蕭玉融求人態度還算良好,跟王伏宣將心比心,“你先前就幫我忙,如今也算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了。”
王伏宣氣得慌,“你知不知道我成日里忙得腳不沾地,怎么可能替你繡花?”
他的時間多金貴,成日里忙不完的事情,還要被蕭玉融叫過來繡花?蕭玉融就不能隨便叫個女婢幫忙繡嗎?非得要他來。
說這話蕭玉融可就不樂意了啊,多見外啊。
她道:“你先前不就替我繡花?我到今日繡鳳凰還繡得像只野鴨,你也要占絕大多數的責任!”
王伏宣都給她這強盜邏輯氣笑了。
不過蕭玉融說得確實不錯,從小到大刺繡這活就是落在王伏宣身上的。
王伏宣腿瘸,不良于行,至于他為什么會這樣,也不得而知。
王家原先嫡系的子孫雖然不多,但也不能算少,王伏宣排下來算第三。
如果不是他天資聰穎,也輪不到他被眼高于頂的柳品玨收為親傳弟子。
至于繼承家業,更別提了,王家不可能讓一個殘廢當掌門人,按資排輩也輪不上他。
無論是在學堂還是在家里,王伏宣都是被冷眼相待被看不起的那個。
更何況他父母都在他年幼時遇到了泥石流,兩個人都沒能活下來,失去了庇佑,王伏宣在族中也就是外面看著光鮮亮麗,其中苦楚也就自己知道。
家里管事的欺負他也是常有的事情,時常克扣例銀。夏日少冰,冬日少炭,年幼還沒有還手之力的王伏宣就會憑借奶嬤嬤教的刺繡換銀錢,再去買冰買炭火。
奶嬤嬤死后,他就一個人繡,就因為這個還被人嘲笑過很久。
但是王伏宣都忍了,因為對于那時候的他來說,沒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了,尊嚴體面什么的都可以先放放。
蕭玉融知道他會刺繡,所以這種頭疼的玩意兒都丟給王伏宣去做。
王伏宣本來是不樂意的,不管蕭玉融愿意出多少錢都不愿意。
蕭玉融不明白對于那時候的王伏宣來說,只有想要在蕭玉融面前保持尊嚴。
她只是覺得,王伏宣刺繡也是賣去換錢,她既然愿意出更高價,王伏宣為什么就不愿意幫她呢?
蕭玉融脾氣上來了就直接把繡花架子往王伏宣旁邊一丟,自己走了。
王伏宣一個人在那里僵坐半天,最后還是替蕭玉融繡了。
蕭玉融此人向來是得了好處便笑語盈盈,溫言軟語,沒事了便翻臉不認人的。
見王伏宣已經替她做好了,便笑嘻嘻地拉著王伏宣的手道謝。
更年少的時候王伏宣比如今還要羸弱許多,臉長得秀氣,更因為不愛跑動不見天日而皮膚蒼白。
蕭玉融就逮著他戲弄:“哎呀,我們小伏宣真是細皮嫩肉的,白凈水靈得很。我若是男兒郎啊,我一定把你娶回家!”
蕭玉融攬著王伏宣肩膀哈哈大笑,王伏宣則是整張臉都紅透了,縮在那里不回話。
有了這個法子,更別說蕭玉融從來都不知道變本加厲這四個字怎么寫,愣是之后的刺繡活兒全一股腦的丟給王伏宣了。
王伏宣每次都不樂意,但回回都偷摸著幫蕭玉融做完了。
長大了以后不知道為什么,在王伏宣前頭的那些繼承者接二連三全死了。
說是王伏宣沒在其中下手,蕭玉融也肯定是不信的,畢竟王伏宣都快把王氏嫡系的人都殺光了。
王氏嫡系的人就算是跑到蕭皇面前一個接著一個以頭搶地,涕淚橫流地控訴王伏宣,那也沒用。
蕭皇本就樂得見氏族內斗,王伏宣更是殺得嫡系只剩下寥寥無幾幾個人。
王婉茹就也是運氣好被留下的其中之一。
不管王伏宣使了什么手段,也不管當時剩下的最后當家做主的還是王伏宣。
從小到大都這樣了,那這回肯定也一樣啊。蕭玉融把刺繡的工具都塞進王伏宣懷里。
“我可不管了,這事兒便交給你了啊。”蕭玉融當了甩手掌柜,“我去練琴了。”
丟下話和東西,蕭玉融就抱著琴跟柳品玨去了。
王伏宣在原地臉色鐵青,愣是沒說出半句話來。
即使是他如今這般品階,這般地位,到了蕭玉融面前還是要替她繡花。
“師兄,還不繡嗎?”身后的李堯止不緊不慢地問道。
王伏宣轉頭看過去,李堯止坐在書案邊,正提筆蘸墨,松弛有度地抄書,姿態工整平靜,身姿挺拔,猶如修竹一般。
說這話的時候,李堯止含著笑看他。
王伏宣暗暗在心底冷嗤一聲,真是沒出息。
從小到大蕭玉融犯的錯基本上都罰在李堯止身上了,李堯止還巴巴地替蕭玉融抄書。
心里是那么想的,實際上沒多久王伏宣自己也沒出息地坐在那里開始替蕭玉融刺繡了。
而蕭玉融本人正在后邊跟著柳品玨學琴,她彈琴不說差,但比起柳品玨李堯止他們肯定就沒多好。
可放在玉京扎堆的名門貴女里頭,蕭玉融的琴技也是能拿得出手,宴席上也是能作為賀禮彈奏一曲的。
斷斷續續的琴音從后面流出,王伏宣繡花的動作停頓了片刻。
“師兄。”李堯止道。
王伏宣仿佛猛然驚醒般,抬眸看向李堯止。
李堯止微笑:“琴聲靜心,殿下雖仍在學藝,但情感豐沛,理應也有清心效果才是。”
“真論起來,李堯止,你才是真深藏不露。”王伏宣說道。
模棱兩可來點李堯止的話,聽著一語雙關。
李堯止低眸,笑了一下:“師兄謬贊。”
王伏宣看了一眼手里的刺繡,“我們這個師妹心比天高,當年她能寫‘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這種詩,你也功不可沒。我倒是好奇,你也是否確實如此想?”
“師兄說的是什么話?天下有能者數以萬計,堯止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李堯止面不改色,嘴角噙笑。
“到了我這里還在裝呢?”王伏宣嗤笑一聲。
他問:“李堯止,既然你心高氣傲,不愿意泯然眾人,又怎么甘心侍奉蕭玉融左右?怎么安于現狀,坐在這里替她抄書?怎么愿意回回為一個任性的公主受罰?”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李堯止連眼角眉梢的弧度都沒有絲毫變化,“殿下天潢貴胄,豈能以身試險?”
王伏宣將手中剛剛扎了沒幾針的刺繡舉到眼前,隔著薄如蟬翼的絲綢看向那一頭的李堯止。
他意味深長地說道:“這鳳凰旁邊,添條要化龍的毒蛇猛獸,才會惟妙惟肖。”
語罷,他揚眉看向那頭的李堯止,李堯止保持淺笑,笑意卻不達眼底。
就這么上午練琴,看著李堯止和王伏宣替自己抄書繡花,下午就接著聽柳品玨講課。
蕭玉融與柳品玨關系緩和了許多,沒再一見面就陰陽怪氣的劍拔弩張。
禁足的日子眨眼過半,這些天她日子過得非常舒坦,甚至還懶散了許多。
本來午后就容易困,柳品玨坐在椅子上,側靠著絲織隱囊,手里握著一卷書看。
窗外蟬鳴聲陣陣,微風徐徐而來,拂面不燥。
柳品玨的視線挪到了蕭玉融身上,蕭玉融跪坐在椅子邊,書案前,手里捧著本書,眼睛卻已經閉上了。
她腦袋一點一點的,如同小雞啄米似的,看樣子是讀書倦了乏了睡著了。
柳品玨沒喊她,看著蕭玉融越來越困,睡得越來越熟,從一開始只是坐著腦袋一點一點的,到后頭開始整個人東倒西歪,搖搖欲墜。
終于一下子,蕭玉融歪倒在柳品玨腿上,枕到了他的膝蓋上。
這會蕭玉融可算是清醒了,兩眼蒙籠余睡色。
柳品玨抬手撫過蕭玉融的鬢發,“困成這樣?昨晚沒睡好?”
蕭玉融從柳品玨膝蓋上抬起頭,“昨晚處理了些事情,這才耽擱了歇息的時間。”
“既然如此,今個兒便先回去歇著吧。困成這樣,你也學不進什么東西。”柳品玨道。
“那怎么行?”蕭玉融一臉正色,“弟子事師,當同如父。”
她說出這種話來臉不紅心不跳,是半點心虛都不見得,差點給柳品玨氣笑。
柳品玨道:“弟子事師,當同如父?這些天下來我看你是樂不思蜀,過得快活得很,什么時候來侍奉過你師父我?”
蕭玉融搖搖頭,說得煞有介事:“說來先生年長我八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既然如此,我又怎么會不誠心尊敬呢?”
“旁的弟子晨昏定省,事事恭謹。你來了我這里,卻諸事挑剔,連醴酪少添了桂花糖都得鬧騰。”柳品玨輕嗤一聲。
“先生嘴上這般說,實際上這府上,我所提的要求,不也是一力滿足?”蕭玉融笑道。
正所謂君子論跡不論心,看一個人怎么樣不能單看他怎么說,怎么想,要看他做了什么。
柳品玨輕飄飄地瞥了她一眼,“公主尊貴,我府邸上下,豈敢怠慢?”
這時候翠翠走近,向柳品玨行了一禮,略有猶疑地看向蕭玉融。
蕭玉融意識到翠翠是有事稟報,但又忌諱柳品玨在場,猶豫要不要直接說。
她看了看旁邊的柳品玨,柳品玨挑了挑眉,好整以暇地等待她的選擇。
“說吧。”蕭玉融道。
于是翠翠稟報:“公主,先前招攬,有不少文人墨客愿入公主府中筑書。另外,有一人也愿意入公主麾下,只是此人……”
“你說便是。”見翠翠猶疑,蕭玉融便知道此人怕是有些特殊了。
翠翠道:“此人是昔日太史侄子,公孫鈐。”
公孫鈐?
蕭玉融與柳品玨對視一眼。
公孫鈐昔日也是赫赫有名的風流才子,成日里流連勾欄瓦舍,放浪形骸,但也出口成章,才華斐然。
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一般要找他,酒樓青樓里,人扎堆的地方就有他。
文人墨客里他又敢說,又敢寫,寫得還好,所以讀書人里頭聲望高。
尤其是喝完了酒,那更是洋洋灑灑收不住,因為酒后狂言被蕭皇一貶再貶。
到后頭他也干脆不做官了,就寫文章,成日出入秦樓楚館,但光是寫寫文字寫寫詩也一字千金,仰慕他才華的人不計其數。
要緊的一點是他還是前太史的侄兒,太史一家鋃鐺入獄之后流放西北。
蕭皇對公孫鈐的才華橫溢還是歷歷在目,喝令他在七步之內寫出詩來,就留下他在玉京,一切從舊。
公孫鈐灌了兩口酒以后,果然七步成詩。
只是這樣的人……本應該是一顆閑不住停不下的浪子心,對于官場事事也不上心,怎么就愿意做公主門客了?
“看來卿卿確實魅力不淺,居然連公孫鈐這樣的人都愿意拜入公主府。”柳品玨不疾不徐地說道。
蕭玉融沒理睬柳品玨的陰陽怪氣,對翠翠說:“既然人家主動來,只要心誠,昭陽府來者不拒。他愿意來,便好生安置吧,待我解除了禁足,回了府上再接見他。”
“是。”翠翠退下了。
柳品玨看了眼蕭玉融,彎了彎唇。
心思不淺,既為了表現與他同心,毫無猜忌,所以讓翠翠當面稟報。又為了保證詳談的東西不被聽了去,所以說回了府再接見公孫鈐。
看來蕭玉融長進了許多啊。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