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棄子

第302章 趙林的三封書信

第302章趙林的三封書信38xs第302章趙林的三封書信38xs→、、、、、、、、、、、、、、、、、、、、、、、、、

趙林道:“皮主簿不用如此,將士們用命戰斗,哪能讓他們寒心。去吧,先把獎勵發下去。”

皮朋興出去后一說,外面響起歡呼聲。

皮朋興趁機道:“趙將軍如此仁義,我等可不能讓他失望。以后一定要更加勇猛作戰,以報將軍的恩德。”

“勇猛作戰,以報恩德!”

“勇猛作戰,以報恩德!”

連續不斷的吼聲響徹軍營上空。

皮朋興滿意點頭。

趙林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們有功必賞,還有誰比他更好?

至于那些突然出現的青州軍為何自己從未見過,皮朋興明智的選擇了忽視。

管他呢,能保家衛民,就是青州百姓最好的子弟。

也是全天下最好的子弟。

聽著外面的歡呼,趙林微微一笑。

這些人其實很樸素。

只要能讓他們活,好好的活下去,他們就信你,服你,跟著你奮斗。

就這么簡單。

而有些人卻偏偏不讓他們活。

那就別怪他們造反了。

如果不是趙林來,這些昨晚上殺賊那么努力的年輕人,也是明日的賊。

“就拿此次剿匪大捷,作為給陛下的新年賀禮吧。”

趙林的告捷文書通過兩種渠道送到京城。

一是光明正大的通過驛站送到內閣,經由內閣傳給成。

另一個就是趙林獨有的可以直達天聽的密奏權。

當然了,還要附帶給李興業和傅承望及朱忠言各一封信。

給李興業的信中寫道:“學生雖然成功將青州境內最大的三股叛軍剿滅,但并沒有任何成就感,反而很無奈。這些叛軍原本都是老實巴交的百姓,以前都兢兢業業的交著各種賦稅,是他們擔起了這大啟的一十三省,學生真不想對他們動刀槍。恩師,我該怎么辦?”

給傅承望的信寫道:“青州內的叛軍沒了,其他州還有,全天下幾乎處處有叛軍造反,縱然我趙林有三頭六臂,又如何能滅的了這所有叛軍?不如消滅叛軍誕生的源頭。可是眾所周知,叛軍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百姓活不下去,而要讓百姓活下去,朝廷只需要少收賦稅即可。但是,朝中諸位閣老、重臣們愿意嗎?岳父大人,小婿該怎么辦?”

給朱忠言的信中就簡單了:“這次大捷都是公公的支持和指點,林不敢居功,已將部分收獲轉送入京,請公公笑納。如果陛下非要給林封賞,請公公一定要攔住。陛下恩寵,林才17歲已經是知府和宣武將軍,已讓人眼紅,再給封賞,陛下也難。不如就請陛下賜婚,將傅氏女立青和云氏女知意許配給林。如果能順便給知意父親平凡冤屈就更好了。”

三封信不同,效果各有不同。

李興業一拍桌子,先是大聲贊道:“好個趙林,果然不凡,竟然一舉殲滅青州境內所有叛軍。從此青州百姓無憂矣。”

隨后又嘆道:“小小年紀,竟然能如此悲天憫人,實在難得。”

師爺鄒宇問道:“趙大人又有建樹?”

李興業把信丟給鄒宇,道:“看看吧。”

鄒宇看了一遍,心中復雜至極,道:“大人慧眼識珠,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趙林的情況下一力支持,果然有了效果。這趙林竟然如此足智多謀,實在難得。”

“是啊,趙林可以說是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文武雙全。”

李興業毫不吝嗇對趙林的贊賞。

鄒宇順著李興業的話道:“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林竟然有憐憫之心,并不以戰功為傲,反而悲憫那些曾經為良善百姓,現在被稱為叛軍的人,屬實難得。”

李興業振奮道:“這句話你說對了。如果只說功績,只能稱贊他為難得的好官名將。但是他竟然懂得百姓的不易,更知道他們的重要性,這就非常難得了。縱觀滿朝文武,有多少人愿意低頭看過百姓?他們或他們的祖上原本也是這樣的百姓,只是現在身居高位,就都忘了本,屬實可惜,可嘆。”

鄒宇道:“趙大人文武功績都如此厲害,大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給他請賞,讓他任更大的官,做更多的事。”

“不,不行。”

李興業立刻否決:“他如此年輕已經是一州知府、宣武將軍,已經很讓人眼紅了,若是再給他請賞,難保有人對他不滿,得換個賞賜,既對得起他的功勞,又不讓人眼紅。”

鄒宇問道:“大人想請賞什么?”

李興業道:“讓本官想一想。”

傅府。

傅承望仔細看了好幾遍書信,臉色變幻。

有高興,有欣慰,有憂愁,最終化為一聲嘆息。

“父親大人為何嘆氣?”

說話的是傅承望的長子,傅文啟。

傅文啟現年三十三歲,任巡察御史和巡鹽御史,官位雖然不高,但權利極大,屬于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此時他在外巡視兩年有余,剛剛回來,陪父親吃飯。

一頓飯還沒吃完,就看到老父親看了一封信后臉上出現各種表情,非常好奇。

傅承望道:“你可知青兒的事?”

傅文啟道:“偶爾聽說,不過孩兒不信青兒能做出那種事,正要詢問父親。”

“不用問了,她跟別人跑了。”傅承望道。

傅文啟大吃一驚:“她竟然做出如此之事?那人到底是誰?”

“世上最年輕的狀元,最年輕的知府,最年輕的宣武將軍——趙林。”傅承望道。

傅文啟頓時瞪大眼睛:“父親竟然還有心思跟孩兒開玩笑,看來對那趙林很滿意?”

“之前不滿意,在青州走訪過后勉強滿意,現在非常滿意。”

傅承望把書信交給傅文啟,道:“這是趙林的信,看看吧。”

傅文啟迅速看了一遍,驚呼道:“他竟然有如此眼界和胸懷?難得!真是難得!”

“是啊,誰能想到,這些話竟然是一個區區十七歲的少年說出來的呢?文啟,你這個年齡時在干什么?”傅承望問道。

傅文啟想了一下,道:“孩兒還在崇文館讀書,準備應試。”

“這,就是差距啊。”傅承望感嘆。

傅文啟道:“趙林有如此功勞,怕別人嫉妒對他不善啊。”

傅承望冷哼一聲:“我的女婿,誰敢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