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333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朝會。
成平帝打著哈欠過來,有氣無力道:“有事說事,沒事退朝。”
“臣有奏。”
御史于佑寧站出來,道:“臣要參青州知府、宣武將軍、巡按御史趙林。”
成平帝本來昏昏欲睡,這一下就精神了:“你要參趙林?何事?”
兩邊的大臣也都看向于佑寧。
這趙林最近也沒做什么,哪里惹到他了。
于佑寧道:“趙林在甘西馬場花重金買了兩萬匹戰馬。”
“兩萬匹戰馬?”
成平帝大吃一驚:“那得多少銀子?”
于佑寧無語,道:“陛下,這不是銀子的事。”
“哦,對對,不是銀子的事。你繼續。”成平帝道。
于佑寧道:“趙林區區一個知府,僥幸得陛下恩賜領青州軍,青州軍不過三萬人,他竟然要兩萬匹馬,他要干什么?”
成平帝不以為然道:“這還用問?當然是要組建騎兵啊。這趙林真不錯,騎兵花費那么大,他硬是沒跟朝廷要一文錢,你們都要向他學習。”
這個陛下……
于佑寧只覺牙疼,把心一狠,道:“陛下,臣彈劾趙林,他要造反。”
成平帝愣了一下,笑道:“趙林要造反?”
“是。”于佑寧大聲道:“區區一青州軍,不用上戰場作戰,他要那么多騎兵干什么?所以臣認為他要造反,請陛下立刻派人擒拿趙林回來。”
成平帝失笑:“他組建騎兵就要造反?沒有這樣的道理。你們說對不對?”
“陛下。”
傅承望搶先站出來,道:“臣要彈劾御史于佑寧。”
成平帝來了興趣:“你要彈劾于愛卿什么?”
傅承望道:“他叛國。”
于佑寧差點跳起來:“傅大人,話可不能亂說。”
成平帝驚訝道:“可有證據。”
“有。”傅承望道:“趙林平定叛軍,清除匪患,做青苗貸,幫助百姓渡過難關,如此種種,乃是官員表率。如果所有人都向他學習,我大啟則將官員清明,百姓樂業。于佑寧竟然要查辦趙林,不是叛國是什么?臣懷疑他已經投靠北狄,應該把他抓起來嚴刑拷打,不怕他不說實話。”
好嘛,連一向不茍言笑的傅尚書都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看來被于佑寧給氣到了。
傅承望是真的生氣了。
眼下趙林正在辦青苗貸一事,這可是關乎全國百萬乃至更多百姓的大事。
一個不好,會有很多人遭殃。
在這關鍵時刻,于佑寧竟然提出要把趙林押解入京查辦,原因僅僅是趙林買了一些馬。
買幾匹馬怎么了?怎么了?
買幾匹馬就成了造反了?
傅承望很憤怒。
不管因為什么原因,于佑寧現在提出這個建議,在傅承望看來就是叛國。
于佑寧怒道:“傅大人,我說趙林叛國,呸,造反是有證據的。”
傅承望冷哼一聲:“你就算說陛下造反都能找出幾十個證據來。”
“你?”
于佑寧沒想到傅承望這么頑固,惱火道:“陛下,臣要參傅尚書,公私不分,徇私枉法,包庇親友,不配為官。”
成平帝看著熱鬧,道:“傅愛卿,你可承認?”
傅承望道:“叛國之人的話怎能當真。”
于佑寧氣得跳腳:“傅承望,你要太過分了。趙林買那么多馬,要不是有造反之意,還能為了什么?”
傅承望道:“你誣陷他人,要不是投遞叛國,還能因為什么?”
這話沒法說了。
誰都不知道傅承望還有這么耍賴的一天。
邵玉堂站出來道:“傅尚書,任你耍賴,也改變不了趙林私下買賣馬匹已經違反律法的事實。”
這個傅承望還真沒法反駁。
因為他不知道趙林有沒有得到兵部的同意。
肖偉倫站出來道:“邵大人,沒有證據的話不要亂說。兵部已經下發行文,允許趙林買馬。”
邵玉堂冷哼道:“先買的馬,后補的行文,這也行?”
肖偉倫笑瞇瞇道:“反正有了行文,不是嗎?”
又一個無賴。
邵玉堂也惱火了:“你當著陛下的面說這些,簡直無法無天。”
肖偉倫連忙朝成平帝拱手道:“是臣失禮,請陛下責罰。”
成平帝擺手道:“無妨,就是流程有點瑕疵,不是大事。”
肖偉倫道:“多謝陛下體諒。”
裕王黨的人鼻子都要氣歪了。
成平帝那么偏愛趙林,自然不在乎這些。
肖偉倫說這些不是廢話么?
于佑寧道:“陛下,就算趙林沒有反叛之心,但是他一個青州軍才三萬人,要這么多馬干什么?其他軍隊缺少馬匹,正好分給別的軍隊。”
這話太赤裸了,成平帝聽了都皺眉頭。
“荒謬!”
這次換成李興業了,站出來怒道:“那馬是趙林自己花錢買的,憑什么給別人?于佑寧,陛下讓你做御史,是讓你檢查百官,查缺補漏,不是讓你為自己謀私利。”
于佑寧怒道:“我為自己謀私利?我要他一匹馬了?”
李興業冷哼道:“本官不想跟你說廢話。你們的目的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不就是看到趙林有那么多馬匹眼紅了嗎,想要一文錢不花就拿走,哪這么簡單。陛下,既然于佑寧他們想要,不如讓趙林勻點出來,但必須要用市價來買。”
成平帝點頭道:“是這個道理。”
于佑寧冷哼道:“我正想問李大人,你可知買這些馬要多少銀兩?”
李興業道:“不知。”
于佑寧道:“總共四十二萬兩。請問李大人,趙林不過區區青州知府,哪來這么多銀子?”
成平帝瞪大眼睛:“這么多銀子?”
于佑寧知道成平帝是個貪財的,連忙道:“陛下,確實這么多。”
成平帝看向李興業:“趙林哪來這么多銀子?”
李興業道:“這得問鎮北侯府了,或者問裕王殿下也行。”
太子黨、閹黨等大臣都幸災樂禍的看向裕王。
趙景州在外領兵,鎮北侯府沒人上朝,只能問裕王。
裕王像是吃了個蒼蠅,惡心的很,但又不得不答:“前番趙宸瀚領兵平叛,誤中埋伏,只好請趙林出兵解救,那些銀子是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