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劉賢的危機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大漢逍遙王第207章劉賢的危機(女生文學wenxuem)
“你到底是怎么辦差的?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你知不知道,我們今年的收入將會銳減四成!你花了那些銀子,花了也就花了,可是你倒是讓我聽個響啊?本王怎么會養出你這么一個敗家子,花了這么多銀子,一點有用的東西都沒弄到,你知不知道,已經有人開始諫言,要廢掉你的太子之位了!”
剛剛回到廣陵,劉賢直接就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看著劉濞眼中的失望之色,劉賢的心里充滿了擔心,不過好在,他畢竟已經當了這么多年的太子,劉濞雖然生氣,但是也沒有盛怒之下直接廢了他。
事情到了現在的地步,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弄清楚劉登的制鹽辦法。
原本他們是有大好的機會的,若是一開始的時候就發現劉登的異常,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多花點銀子,總能買到那個制鹽的辦法。
可是現在不行了,盡管遠在廣陵,劉濞也已經聽說了長安城里的事情。
劉登那小子下手還真狠,他是直接讓出了絕大部分的利潤,將這些利潤全都分給了那些朝中的貴人。
生生地把皇帝,太子長公主,還有朝中的那些權貴們,全都綁上了他代國的戰車。
這對劉濞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現在要是想逼迫著劉登把這方法交出來,恐怕這奏折還沒到皇帝的案頭上,直接就會被丞相府給駁回吧……
劉濞可是已經聽說了,張蒼那個老東西,這次已經直接將河東一郡之地的銷售權拿在了手中。
這可真是一塊大肥肉啊!
光是這一筆買賣,每年都要給這個老東西帶來將近80萬貫的收入,在如今的大漢朝,10萬罐已經算是豪商了,八十萬貫足夠這老東西全家逍遙自在了。
就算是為了他自己,他也不可能會同意劉濞的建議的。
吳國的制鹽業衰敗,已經指日可待,更讓劉濞覺得惡心的是,劉登那個小畜生,居然生生的派人跑到廣陵來開了個商行。
而且他娘的他賣的不是別的東西,直接在廣陵城里面開始賣所謂的鹽票。
根本連運輸都不需要運輸,每張鹽票按票上的價格九折開始售賣,而且,所有手持鹽票的人,到了代國境內,都可以換取等額的青鹽。
雖然只是一成的利潤,但是這東西放在鹽的價格上,已經足夠讓那些吳國的商人們趨之若鶩了。
劉濞雖然有心思想要取締,但是一方面,這些人畢竟是劉登的屬下,若是他這么做的話,劉登那邊自然會有更加卑劣的手段等著他。
另外一方面,這東西一經銷售,就已經引起了那些商人們的追捧,這玩意兒攜帶方便,隱蔽性很高,等到他想要取締的時候,那幫人居然已經售出了近千萬貫。
劉濞可是用了很大的決心,這才勉強壓住了自己的貪心,最后這才沒有直接吞了劉登的這筆錢。
他心里也明白,一旦他是這么做的話,吳國的商人就再也別想到列國去做買賣了。
只是還有一件更恐怖的事情,劉濞沒有發現,因為這東西便于攜帶,而且價值恒定,已經有人開始將這東西代替銅錢開始流通。
這玩意兒,已經開始初步具備紙幣的屬性了,這要是放在后世的話早就有經濟學家開始擔心了,這可是貨幣權旁落呀!
真要是將一國貨幣交給他人,這和把老鼠放進米缸里有什么區別?
盡管劉濞很生氣,但是生氣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吳國的制鹽業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這段時間,他也算是為了這些事情傷透了腦筋,吳國每年的收入之中,百姓的賦稅其實只占了總收入的兩成。
制鹽業,已經承擔了吳國歲入的四成,每年賣鹽獲得的錢財可是有幾千萬貫。
這可是他們最穩妥的一筆收入,但是現在,這筆收入眼看著要徹底完蛋了。
“父王,短時間內看來,若是我們沒辦法得到劉登的制鹽辦法,恐怕我們的作坊要全部關停了,我看我們不如將他們改為造紙作坊,然后全力制作紙張!”
劉賢咬了咬牙,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也是他這一路上想到的,最快的止損辦法。
紙張這東西,已經開始在長安那些富貴人家里面開始流通了,而且就目前的情況看來,那是真正的供不應求。
他們若是能夠擴大產量的話,這東西確實也是一個暴利行業,每年的收入絕對不會比制鹽少多少。
“你有沒有發現,劉登那小子搞出來的紙張,似乎比我們得更加有韌性……”
反正現在只有他們父子兩個,劉濞有些擔心的說道。
“父王,兒子以為我們還是要抓緊機會,您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劉登明明造出了比我們更好的紙,為什么他并不售賣紙張?”
這句話倒是說到了點子上,他這么一說,倒是讓劉濞有點刮目相看了。
“說下去!”
劉濞的眼中終于做出了一絲欣慰,這小子還算是有點眼光。
“兒子以為,他應該是沒有掌握量產的辦法,這才沒辦法只能自用,而沒辦法售賣,所以我們才應該抓緊時間,一方面要擴大規模,另外一方面,也要抓緊研究新的工藝!”
聽到劉賢這么說,劉濞也是暗中點頭,這確實也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現在也只有這個解釋,才能夠解釋得通了。
“既然如此的話,我就再給你一個機會,若是你這次還是辦砸了,就算是父王我想保住你,恐怕也沒那么簡單啊,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要爭氣啊!”
劉濞說完,意味深長的拍了拍劉賢的肩膀,然后轉身走了出去。
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這讓劉賢那顆忐忑不安的心終于放下了,他總算沒有徹底丟掉父王的信任。
看來,自己還是有機會和劉登一較長短,既然制鹽已經無可挽回了,那就在造紙上扳回一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