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考題一:黍第13章考題一:黍←→::mayiwsk
縣學考場大堂屋檐的獬豸角,將「明鏡高懸」匾額,映得如同淬火劍刃明亮。
“諸公辛勞。”
“此番縣試,關乎朝廷掄才大典,全賴諸賢鼎力襄助!”
主考官學政蔡巣臉上神清氣爽,坐在大堂內主座,將云雁補子的青緞官袍輕輕一振,朝堂中眾人拱手為禮。
這位新上任的學政,面上帶著文院養出的儒雅氣,眼眉卻藏著幾分經年官場磨礪出的圓滑。
“我等自當竭力,襄助蔡公!”
堂下,四道深淺不一的絳色官袍應聲微動。
主簿沈硯清,典史崔明遠垂手侍立。
縣尉趙鐵山鐵塔般,腰間佩刀時甲片鏗然作響。
縣丞周文遠,正低眉整理案上的文卷,腰間墨玉帶鉤發出清越的玉磬聲。
江陰縣令李墨坐在堂中的太師椅閉目養神,他因[避親]不得擔任主考官,但依然需須坐鎮考場,以防變故。
堂外十步青石階下,還有二十七位著素綢襕衫的鄉賢,都是江陰縣的資深秀才、舉人文士,關心自家子弟的考核,也在堂外旁聽。
秀才文位以上的鄉賢,可自愿前往縣試旁聽,防止舞弊。
他們雖然沒有監考、批卷的權限,但是可以對考場的不公之處提出質疑。
這些人都曾從千軍萬馬里殺出貢院的讀書人,對考場可能存在的貓膩,自然了如指掌。
大周律例,凡鄉賢三人共見舞弊,可一紙訴狀,越級呈報州府衙門。
“夫子!”
眾官員們正在商議縣試考題,卻見堂外二十七名鄉賢齊齊恭聲施禮。
一名威穆儒袍老者,腰間攜著一枚東宮親賜的“鶴鳴九皋”玉佩,手持竹杖,踏過烏木石檻,步入縣學院大堂。
“裴老夫子,您怎么來了?”
“下官見過裴夫子!”
眾位主副考官、監考教諭們,皆是神色一驚,連忙起座迎接。
裴驚嶷裴夫子,翰林學士,曾經的東宮夫子,告老還鄉歸隱江陰后,執掌薛府私塾已有三十載,培養的弟子不計其數。
江陰的眾世家勛貴、名門世家都把子弟送到薛府私塾,拜裴夫子為師。
可以說,裴驚嶷是整個江州府的文壇泰斗,在江陰縣更是地位超然。
江陰縣但有詩文聚會,無不以請裴老夫子到場指教為榮。若是無夫子到場,那檔次都是低規格。
“夫子!”
縣令李墨聞聲睜開眼,起身恭迎,臉上有些尷尬。
此番縣試,他有私心,暗助李三郎奪童生案首,所以沒敢派人去私塾請裴老夫子到縣學院。
卻不曾想,裴老夫子不請自來。
“驚擾諸公了。
無需多禮,老夫只是來看看門生,考的如何。
時辰不早了,開考吧!”
裴驚嶷淡然道。
“是,夫子且入座!”
蔡巣心頭發虛,連忙拱手。
很快,主考官蔡巣負責出題,快速寫下了江陰縣試的第一道考題:
江陰縣試,考題一:
自古以來,朝廷以農養萬民,民以食為天。江陰縣乃文粟之鄉,今歲縣試,對五谷之一的[黍]拆文解字。
[黍]:禾也,雨聲,冢形!
試問諸位考生,此拆文解字之法,對與錯?并釋放[黍]字訣文術,以才氣凝結出一粒黍谷!
“好!”
“蔡公這個考題,出的非常有水平!
能解答出來的,絕對是江陰蒙生中的好手。”
眾副考官、二十七位鄉賢們一看題目,不由頻頻點頭。
[黍],并非道家自然系文術,如雨、風、冰、雷等字。
而是農家的補給文術,可凝結出五谷,快速補充文士的才氣。
蔡巣不動聲色在考題中挖了一個陷阱,讓上千名蒙生們去跳。能跳過坑的蒙生,恐怕是極少。
“黍?...冢形!”
裴驚嶷老夫子眸光微瞇,頷首。
這新任學政蔡巣,還是有些功底本事!否則,也無法上任江陰縣的學政,縣學院的院君。
眾衙役們舉著百十多塊考題板,對眾考生們巡回展示。
縣文院內上千蒙生,看完考題一,頓時哀嚎聲一片。
“今歲的考題,怎么這么刁鉆?”
“為了今歲的縣試,我把整部《聲律啟蒙》都背下,甚至里面所有生僻字‘笥、斝、夔’,都拆解的滾瓜爛熟!
可是《聲律》里面沒有[黍]字啊!”
“對啊!
我記得《聲律啟蒙》下卷·七陽篇:有蔀屋、芬椒、文杏、高梁。還有黃粱、池草、海棠。’
我尋思著可能會考谷物,還特意修行了稻、粱、菽、麥、稷之類的谷物!
可是偏偏漏了[黍]字!
蔡學政出了一道農家谷物字訣考題,卻避開了《聲律》,他這絕對是故意刁難我等蒙生!”
“這考題,明顯是超綱了!”
縣考院內,蒙生一片哀嚎聲。
絕大部分蒙生都以《聲律啟蒙》為最基礎的文道教材,全部修煉完里面的八千字的字訣文術,已經是極限。
一旦超過《聲律》這個基礎范疇,那下場簡直慘不忍睹。
乙字號的一間考舍,寒門學子顧知勉看到考題,突然面色狂喜的捂住嘴巴。
昨夜,他在案頭《爾雅注疏》,翻到‘黍謂之薌’,練過這個字訣的拆解。
恰好被他修行成了,令一粒黍種在硯池中,生根發芽。
看來今歲縣試,童生前十甲,有望了!
縣學院的考舍上,有小部分蒙生們都是長舒一口氣,怡然一笑。
因為他們也拆解過這個字訣。
“區區[黍]字而已,這有何難?!”
“哈哈,看來,今歲的童生縣試,在下要僥幸通過了!...諸兄承讓,咱們第二場考試見!”
“[黍]?”
江行舟眸光盯著考題,陷入沉思。
每一個漢字,都是由“義、形、音”組成,稱之為三位一體。
三者合一才能引發天地之力的共振,釋放出文術。
所以,三位一體,是所有拆文解字的基礎方式。但必須有明文典故依據,來進行拆解,不得胡亂編造它的義、形、音。
只要“義形音”三者之中的任一出錯,都會導致拆文解字失敗,進而令文術施展出錯,甚至才氣逆流紊亂,道行下跌。
黍,是五谷之一。
在大周圣朝蒙生啟蒙典籍——《聲律啟蒙》的八千字訣中,并無[黍]字。
但,黍依然是一個常見字。
畢竟在《詩經・魏風・碩鼠》中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絕大部分讀書人,對《詩經》的這一句都非常熟悉!
江行舟考慮良久,鋪開試卷,在糊名處寫上姓名。隨后持筆開始在卷宗上,飛快寫自己的解答。
“[黍],禾也,雨聲,冢形!
此解法,大錯——!”: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