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十年一篇,全城轟動!第24章十年一篇,全城轟動!←→::mayiwsk
“咚!”
“咚!”
“咚!”
文廟三響鐘鳴撕裂云霄,整個江陰縣街頭巷尾的青石板都在微微震顫。
茶樓酒肆的琉璃瓦簌簌作響,護城河面炸起水花,驚得巡城衛兵腰間的雁翎刀齊齊出鞘。
“文廟三響,必有文章'出縣'!”
“今日縣試!莫非,是縣試出了圣裁童生?”
不知是誰,在街角驚呼了一聲。
要知道,這可是江陰十年才誕生一篇“出縣”詩詞,而且以前幾乎都是秀才、舉人所寫。
蒙生在縣試之中,寫出一篇“出縣”文章,這在江陰縣史聞所未聞,還是頭一遭。
隨著文廟三響鐘聲蕩開,悠悠聲傳數百里。
縣城內才氣噴涌,縣內的才氣濃度至少暴漲一倍。
不過,才氣噴涌的異象只會出現文廟鐘響之日,次日將回歸平靜。
城內,鐘聲波及之處,異象爆發。
一共二十七座坊市的坊門石匾,石匾龜縫處有“地澤”才氣溢出。
河邊百年枯柳抽出一串鵝黃嫩芽,青磚縫里鉆出成片青翠文心草,芳草萋萋。
“噗嗤!”
只見縣衙的滴水檐下,瓦當間涌出數只當扈鳥,通體雪白的文禽拖著赤色尾翎,赤喙銜著詩緯殘頁,“嘰嘰喳喳”的掠過街巷。
各座書坊的《聲律啟蒙》、《千字文》拓本,無風自動“嘩啦啦”作響。
南街筆墨書肆,藏在厚塵書柜深處,堆積如山的蒙學拓本中,一只低階的“紙精”伸出一頁手,貪婪的汲取著空氣中驟然爆炸的才氣。
“我的書...書成精了!”
老掌柜震驚的踉蹌著扶住門框。
“看!果然是學院考場,有異色霞光!
定然是出了一位圣裁童生!”
茶樓上,許多茶客吃驚的望著縣學院方向,騰起一蓬耀眼的五色霞光。
南城。
城樓上空,
一道由文廟鐘鳴,激蕩起橫貫天穹的才氣漣漪,在江陰天空中回蕩數百里。
這股才氣波如同水波來回震蕩,撞擊在江陰青灰色的古城墻上,
浪濤拍岸,水吟聲震得石頭箭垛間陳年的灰垢簌簌剝落。
城門譙樓的子夜更鼓,更是發出悶響。
守將王奉臉色一變,
卻見,腳下的青磚縫隙,噴涌出百年沉淀的才氣,
“將軍,看旌旗!”
親兵驚呼。
守將王奉震驚的看到,城頭一支支旗桿突然隨才氣波而動,在鐘聲余波氣浪,旗桿彎成滿月弓形。
當文廟第三聲鐘鳴炸響的剎那,所有旗槍“錚”地調轉方向,寒鐵槍頭割裂暮色,齊指縣學方向。
“文廟三響,竟然引動了天地間的才氣潮汐?”
王奉驚嘆。
譙樓下的戍卒們早已亂作一團。
“兄弟們,關閉城門!
咱們江陰縣學院出了一位圣裁童生,才氣暴漲!今晚歇假,咱們都去縣學院,湊湊熱鬧!”
王奉吼道。
“走!”
成群持槍披甲的守城士卒們頓時歡呼。
東門。
朱雀橋下,
幽靜的青石橋洞,一尊鎮壓江陰河三百年的石雕軨軨獸,聞得鐘鳴,吐出數十年沉淀的才氣。
橋墩裂痕里爬滿厥木惟喬古藤,頃刻間暴長,每片藤葉都在汲取天地才氣精華,吞吐著日月精華,試圖早日修煉成古藤精。
西市。
鐵匠鋪中。
“鐺!”
張鐵匠的流星錘砸在燒紅的犁頭農具上,飛濺的鐵星突然在半空,凝成“火靈”錘影,似乎有祝融神助。
“發生何事?”
打鐵匠不由震驚,連忙丟下錘頭,沖出鐵匠鋪來到街頭。
卻見,整條西市,已經人聲鼎沸。
“十年方有一篇出縣,這在咱們江陰縣可算是稀罕的大喜事!”
“走,去縣學瞧瞧!”
賣豬肉的張屠夫,布莊的徐二娘,人群無不是喜上眉梢,吵嚷推搡著,往縣學院而去。
此刻,甚至遠在江陰縣城北郊三五十里處,一座墳頭草三尺高的荒冢,依然聽聞鐘鳴。
一名盜墓賊正在地底下,用洛陽鏟賣力的挖掘一座豪門人家的墳冢,尋找著失傳的古籍——《漢書·藝文志》“葬緯圖”。
他手持《淮南萬畢術》記載的“驅魂香”,在一堆白骨堆中扒拉,翻開陪葬的青銅奩盒。
卻驟然,聽到文廟三響,震得古墓洞壁幾乎開裂。
嚇得他臉色煞白,一屁股癱軟跌坐在壓碎的陶俑罐里。
“娘嘞!嚇老子一跳!”
盜賊氣的罵娘,冷靜下來。
“對了,今日正是童生縣試。這文廟忽然三響,莫非是有‘出縣'文章出世?”
他卻是果斷丟下鏟子鉆出古墓,手攥著半截驅魂香鉆出地面,直奔縣城。
“罷了,今夜不挖了!去縣學考場看看熱鬧,沾沾這文氣!”
夜幕下。
整座江陰城仿佛被扔進文脈鼎沸的洪爐,激蕩的才氣如春潮漫卷。
大周以文道封圣,
文章“出縣”,此乃一縣之頭等大事。
江陰縣從此有多了一篇膾炙人口的詩詞名篇,可入文脈鼎持久的激發才氣,令江陰縣境內的才氣水漲船高。
不論文士,三教九流,雞鳴狗盜之輩,平民,甚至那些汲取才氣的草木精怪,幾乎所有生靈都會從中受益。
江陰城內,各大門閥世家。
前戶部侍郎韓府。
府邸中早已經備好了童生案首慶功宴,等著為韓玉圭慶功。
老爺子韓明遠聽聞文廟三響,不由仗著拐杖,激動往府外走去。
“文廟三響,這定是吾嫡孫玉圭,方有如此驚世才華!旁人斷然是無法做到。走,去接我那孫兒!”
韓府朱門轟然洞開,二十余韓氏子弟提著琉璃燈緊隨其后,映得半條長巷恍如白晝。
三條巷外的曹府卻是另一番景象。
奴婢下人們也在籌備著一場童生晚宴。
“文廟三響,圣裁童生!哈哈,吾兒曹安,方才當得起這三響!”
曹父聞聲一愣,不由大笑。
“備轎,去縣學!”
曹家上下數十名家丁舉著火把魚貫而出,一起往縣學院而去。
此刻縣學前早已人潮洶涌。
江陰城內茶樓幌旗下,不計其數的百姓們紛紛打著燈籠涌上街頭,來到縣學院去看熱鬧。
“不知是哪家公子,寫了出縣文章?!”
“這還用說,定然是韓玉圭韓公子,他六歲便賦詩《詠竹》,江陰神童才名早就遠揚江州府!”
“這可說不準,曹公子曹安那也是大有可能!”
在朱漆銅門外,聚集了眾多嘈雜人群,等待縣試童生放榜。
不過,現在的縣學院依然是大門緊閉著,幾十名皂靴衙役手持殺威棒,看守大門。
五位主副考官還在緊張忙碌,尚未完成判卷,判出三十名童生的錄取名單。
求月票!
沖上玄幻新書前十!: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