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協律郎

0002 宰相的庶孫

//})();搜小說

0002宰相的庶孫0002宰相的庶孫:

英娘端上滿滿一盆的湯餅,張洛大口吃完,又在房中沐浴更衣,精神好了許多。

在后世他也算是深得師長欣賞、雙商在線的青年才俊,對于自身穿越到古代這件事雖然暫時還有些難以接受,但也并沒有一味的自憐自傷,而是用更積極的心態去了解和面對。

他來到屋外在院子里閑走片刻,明媚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比較愜意,但是視野所見邸內高大華麗的房屋與身后破敗的草房形成鮮明對比,讓他有點不爽,便皺眉問道:“怎么住在這里?我在這家里地位很低賤嗎?”

“阿郎怎么會低賤!只是邸中有惡仆刁難,說什么恐怕阿郎身染疫疾,為免疫氣滋染內宅,不許阿郎返回舊居,權且安置在此。”

亦步亦趨跟隨在后的侍女姜瑩聽到阿郎發問,忙不迭輕聲答道。

“誰干的?”

張洛聞言后眉梢又是一揚,沉聲問道。他是落水受驚昏厥,又不是感染了什么疫病,用這樣的借口自然是刁難了。

“阿郎平安就好,這里只是暫居,不必計較太多,待阿郎康健起來,便可搬回舊居了。”

英娘正收拾屋前紡車,聽到這對話后連忙開口說道,順便瞪了一眼口無遮攔的阿瑩。阿瑩雖然有些不服氣,但還是乖乖低下了頭不再亂說話。

聽到英娘那一味忍讓的話語,張洛心中暗暗一嘆。醒來至今已經有一個多時辰,他也算是基本上搞清了如今這個身份和處境。

如今他此身這少年張雒奴,乃是大唐宰相張說的長孫。這么說也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因為他是庶出,他的生父先納其母為妾,之后不久又娶正妻。

張雒奴出生后便被嫡母鄭氏收養,但不久后他的生母便病故,鄭氏厭他命格不祥,加上自己也有了身孕,于是便索性將張雒奴丟給了其生母的仆從撫養。

他的生母雖是一介妾室,但卻也有自己的仆從,那是因為本身也并不尋常。其母乃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同族,是武則天的侄子、曾在武周一朝被封建安王的武攸宜之女。

武家雖然在武則天的帶契下于武周一朝顯赫一時,但在神龍政變后政歸李氏,便不復往年的風光。武攸宜在唐中宗年間病逝,因為擔心出身李氏皇族的繼室夫人不容兒女,也怕兒女們再遭到政治清算,于是便在臨終前將女兒托付給曾經擔任過自己下屬的張說。

武攸宜做出這樣的安排,大概也在幻想著能夠跟當時已經是政壇新星的張說聯姻,但他顯然高估了這一份交情,武氏來到張家后雖然也受到了一定的禮遇和庇護,但卻只是被張說之子張均納為妾室。在給兒子挑選婚配對象時,張說并不考慮失勢的武氏,而是選擇了傳承悠久的山東名門滎陽鄭氏。

拋開這些前人前事不說,張雒奴這少年就這么在張家大宅中逐漸長大。雖然不受嫡母所喜,但也有生母留下的仆人們對他悉心照料。而且他的生母還給他留下了一個位于洛陽南郊的莊園作為遺產,就算不受張家待見,田莊所出也足以將他養大成人。

但是在日前三月三上巳日,少年張雒奴前往城外自家田莊游玩,卻遇到了山洪爆發、遇險落水,好在當時被人打撈救起送回,但卻受驚受寒而昏病不醒,再醒來時就變成了張洛這個來自后世的靈魂。

“身世還真是曲折刁鉆啊!”

張洛心中暗暗感嘆著,雖然阿瑩并不承認他的身份低賤,但只看這待遇怕也高貴不到哪里去。

大家族的小庶子本來就不算是什么正經的族人,越是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越不受重視,如果遇到刻薄的父母可能處境還不如奴仆,有的家族如果沒有嫡子,甚至寧可將官爵財產傳給侄子都不會傳給庶子。

說到底,庶出的子女只是主人行樂發泄之后的副產物,并沒有承擔傳宗接代、振興家族的資格。

少年張雒奴母族比較特殊,還有母親留下的遺產,處境可能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只看生病之后被安排在這破敗角落,甚至都不許其返回內宅居住,便可見境遇之悲催。

英娘等人本就是奴仆,一心只盼望著郎君能夠平安長大,哪怕遭到了不公的對待也不敢抗爭,只是一味忍讓、息事寧人。

“病臥幾日悶得很,我先出去逛一逛,阿瑩陪我就好,阿姨放心!”

張洛也不在英娘面前流露太多情緒,伸一個懶腰便往院門外走去。

英娘還沒來得及開口阻止,卻見阿郎已經出了門,連忙給女兒一個眼色示意跟上去,并小聲吩咐道:“快去快回,不要走遠,也不要同人起釁爭執!”

姜瑩點了點頭,旋即便步履輕盈的追上了自家阿郎,探著頭小聲問道:“阿郎要去哪里?”

張洛對這張家大宅還比較陌生,自然也沒有什么目標,只是信步閑游,從奴仆活動區漸漸往宅邸主建筑靠近。

這座張家大宅建造的的雖然很宏大氣派,但他也不是沒有見識,在他所生活的時代固然是沒有了這種完整的唐式庭院建筑存在,但各種仿古建筑也是為數不少,能夠讓人一瞻風采,甚至就連皇陵地宮,張洛都鉆過幾座,不至于大驚小怪。

張家大宅的庭宅結構倒是并不讓他驚奇,只是宅邸中那些巧妙具體的細節比較吸引他,過往所學習的古代知識也隨著對這宅院的瀏覽而又在腦海中變得鮮活起來,原本平平無奇的文字和圖片化作立體的事物真正存在于自己面前,變得可睹可觸,實在是給人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唐式建筑并不像宋式那么繁復多變、元素豐富,而且這座張家大宅主要還是居住職能,因此也不像一些山池院有著大片的人工造景,建筑的精華主要還是體現在宅中幾座主體的廳堂建筑中,別處則就比較乏味。

張洛在穿過了一條曲折的夾巷之后跨過拱門,便可直接看到宅內中堂的建筑側面,且中堂那里還有絲竹歌樂聲傳來,想是主人正在中堂宴客。

這更勾起了他心中的好奇,想要一睹這個時代最頂級的權貴宴客場景是怎么樣的情景,與后世所傳五代時期的《韓熙載夜宴圖》有何不同。而且他也知道張說作為開元名相、文壇宗主,可是有不少后世耳熟能詳的人物都周游其門,諸如張九齡、賀知章之類,如果有幸見到一個,那都是非常快意的事情。

可是當他正要邁步走向中堂的時候,一名年輕人帶著兩個仆從在一側走來,年輕人對他擺手道:“雒奴你來此作甚?令公正在中堂宴客,你去別處戲耍吧,不要入前滋擾!”

張洛定睛望去,同時將這年輕人的形象在腦海中搜索一番,旋即記起這應該是自己的一個堂兄,于是便說道:“我不是在玩耍,聽說邸中宴客,來此聽使,也想近前瞻仰一下時賢風采。”

“此間人員足使,你不要來添亂,速去速去!”

年輕人卻有些不耐煩的繼續擺手,不讓張洛過去。

張洛見狀后心里已經有些惱火,倒也不是出于什么尊嚴之類,只是單純的因這年輕人阻止自己見世面。他對自己這身份還沒建立起太大的認同感,但是對這個時代風物人情的好奇心卻是很熾熱。

他瞧瞧身后握著粉拳、略顯緊張的侍女阿瑩,再看看這堂兄身后兩個膀大腰圓的仆人,不免覺得用強突破是下計,正想用別的法子通過,中堂那里呼啦啦一群人走出來,似乎是要出迎什么貴客。

為首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身穿一襲缺胯錦袍,金絲勾連的玉帶盤在腰間很是顯眼,頜下蓄著短須,看著比較雍容嚴肅。

張洛看到這人就覺得比較眼熟,想了一會兒之后才猛地記起這不正是張說的長子、自己此身的生父張均。至于跟在張均身后的幾個人,則就乏甚印象了。

腦海中的生疏感讓張洛意識到父子間的感情應該一般,但看到張均居然親自出迎,來客必然身份不俗,張洛也實在想見識一下,于是便湊上去站在道旁,向著張均喊一聲“阿耶”。

張均聞言后停下來打量一眼這庶子,略作頷首而后便又繼續邁步往前行去。張洛則跟在后方,腦海中還在思忖賓客應該是怎樣的身份與地位,新舊唐書的人物傳記都在腦海中打轉。

張均走出幾步后才發現張洛仍然跟隨在后,若是平時倒也罷了,但今天貴客登門,這小子衣裝樸素且不諳禮節,居然還這么沒眼色不識趣,這就讓張均有些不滿,于是他便又頓步下來,回首皺眉沉聲道:“聽夫人說你近日缺于晨昏,何事失禮滯行?”

張洛聞言后先是一愣,抬頭看到那不失威嚴的目光才意識到是在跟自己說話,又將這話在腦海中轉了一圈才聽明白這是在責問自己近來為何不去晨昏定省。

饒是對當下這身份還乏甚代入感,張洛在聽完這問題后也不由得怒火直涌,深為前身的少年張雒奴感到憤慨:你兒子都生病死了不見你過問,幾天沒有去問安你倒記得很清楚!

“日前在城外涉水遇險,歸后悸病難起、幾度垂危,恐擾恩親,未敢進告。今日淺有起色,急來侍耶,還未暇入拜夫人省視問安。”

張洛對這生父印象差到了極點,雖不至于撕破臉了吵鬧,但也不怎么顧及對方的體面,躬身大聲回答說道。老子沒去給你老不死的問安,是因為老子快要病死了,你老不死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你!

一般來說,哪怕是家中庶子,也要稱主母為嫡母。只不過主母鄭氏有鑒于張雒奴克死生母的事跡,特意命令不許稱其為母,所以便只稱夫人。

張均聽到這回答也是一愣,同時也察覺到身邊幾人眼神有異,不免便有些惱羞成怒,便又冷哼道:“既然病氣浸染,還不快歸舍休養!勿入人前冒犯賓客。”

你個田文鏡!

張洛聞言后,想要長見識的心情頓時蕩然無存,也不再作告退,轉身便拂袖而去。:shuqu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