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誰都不容易_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145章誰都不容易
第145章誰都不容易←→:
手里有兵其實也是雙刃劍。
掌兵之人能讓各路大佬都試圖招攬,不會那么輕易被殺。
但兵馬也會像肥肉一樣,會讓各路大佬都盯上自己,使得自己陷入無從選擇的困境。
將渠義便是陷入了這種困境。
他是廣陽東部郡兵軍司馬,手里有上千郡兵。
郭勛來到廣陽后,逼著劉衛將他調往了漁陽方向,在昌平一帶防備張純。
隨后劉衛被殺,將渠義便打算投郭勛——這是很正常的選擇,畢竟郭勛是幽州刺史,而且劉衛名義上死于黃巾賊。
但公孫氏趁亂來搞了事,趁著將渠義被調離安次,廣陽東部防區沒了兵力,趁機在安次縣劫掠了一番。
這并不令人意外,公孫家一貫如此,其實張純也差不多……邊地豪族大多都有些胡人習性。
安次縣靠近漁陽雍奴縣,但離公孫氏所在的遼西其實挺遠。
這年頭的豪族都是這樣,一般都是不打劫本郡的,在本郡必須得當個好人,好歹要傳個孝悌的名聲。
搶掠都會跑到別人的地頭去,兔子不吃窩邊草。
將渠義的家人被公孫氏擄去,借此要挾他占據安次縣與昌平。
其實將渠義本來就守著昌平,公孫氏當然是為了讓他當內應。
但能從昌平方向來的,只能是張純的部隊。
公孫家在遼西,與廣陽隔著右北平與漁陽兩郡,若是張純不放公孫家的人過境,那公孫氏的人也沒法跑來廣陽搞事情。
也就是說,公孫氏在與張純合作。
將渠義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家人被綁架,沒辦法,因此他帶了一半人馬返回了安次營。
但剛回安次營,他便收到了劉備召集豪族的通牒,得知郭勛死在了薊縣。
這就使得將渠義極其擔心自己被清算。
因為劉備是劉衛的長史。
而且,在將渠義這樣熟悉廣陽情況的軍司馬看來,劉備與劉虞、鄒靖、劉衛等人關系非常好,畢竟劉備的官就是個量身定制的蘿卜坑。
將渠義知道劉衛肯定是死在郭勛手里,而眼下郭勛同樣死于薊縣,死法與說辭也都和劉衛一樣……那當然就是劉備下的手。
劉備是廣陽長史,與其他人不一樣,無論將渠義這個軍司馬死沒死,劉備都能收攬他手下的廣陽郡兵,而且還能用得更放心一些。
為了避免自己被干掉,將渠義自然不敢輕易再投劉備——這也是劉備要快速趕來安次的主要原因,必須親自與其面對面交流,否則誰都沒法打消將渠義的顧慮。
將渠義其實代表了廣陽所有兵頭。
劉備趕過來是想把將渠義收為己用,不僅能實力大增,還能向其它廣陽郡兵和豪族部隊做個姿態,使他們打消顧慮快速服從。
但劉備也沒想到將渠義家人被公孫氏控制了。
瞧瞧將渠義面對的情況……
曾是劉衛下屬,但劉衛死了;
改投郭勛,郭勛是袁隗的門生,本來是條挺好的出路,可現在郭勛也死了;
被公孫和張純要挾,那就是要作亂,但真要是服從公孫氏的要求,劉備一定不會放過他……
若再投劉備,家人又死定了。
有兵未必安全,將渠義本人并沒打算和任何人作對,僅僅只是因為他有兵在手,就使得他全家與自己都落入了險地,而且必有一邊會死。
宗員為什么不親自掌兵?
那些豪門世家出身的人,為什么大多都不愿親自掌兵?
不是因為他們不知兵,而是因為他們家族傳承多年,見聞太多,他們知道親自掌兵很容易落到將渠義這種情況。
而關羽突然到了安次營,倒是使得將渠義有了一個脫身方式——他改名換姓,讓將渠義這個軍司馬“死”在關羽手里,化身蔣義渠帶兵離去。
這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而蔣義渠走得那么急切,并且是往南去的,這就代表北邊張純和東邊公孫氏馬上就會來。
“卞秉,快馬回西河,讓張郃帶甲騎速來薊縣增援。”
“燒了此營地……云長領兵回薊縣,以宗將軍名義接收各豪族兵馬,固守薊縣,讓張飛到薊縣西營駐扎接應我。”
“若云長見到鮮于輔,無論如何留住他,讓他等我回來。”
“我去昌平見見張純……”
劉備邊走邊做著布置。
關羽大驚:“大兄只這些兵馬,如何能去得昌平?”
“我不帶兵馬,去拖延時間而已……有幾個好手騎馬隨行即可。有誰會烏桓人語言的?”
劉備轉頭看向部曲。
“……我會。”
士仁猶猶豫豫的舉起了手。
昌平。
昌平被劃為縣,但實際上是個城塞,居民不多,主要是用于軍事防備。
此時的昌平已被烏桓人占據,城內外有不少烏桓人正在搜掠財物,并將青壯人口押往北邊。
倒是沒有搞什么屠殺,烏桓人下手沒有鮮卑人那么狠。
郡兵大多已被看押,看起來損失也不大,顯然這里的郡兵并沒有和烏桓人交戰,只有幾具尸體擺在城外,大概只有個別勇悍之士做了抵抗。
“公孫氏曾謀奪伯陽公財貨,又常言而無信,為何伯陽公還要與其合作?”
遼西烏桓首領丘力居正與張純在城內并肩而行。
“單于也曾被蘇仆延羞辱,但如今單于不也在與其合作嗎……遼東蘇仆延不過千余落,卻自稱峭王,自大狂妄。單于實力遠勝于他,又是其長輩,為何不將其吞之?”
張純看起來與丘力居關系很不錯,什么都能說。
“我雖是蘇仆延長輩,但卻與他血脈不同。若我將他吞并,恐反被其族人仇恨,而且還需獨自面對遼東鮮卑和屬國雜胡……自然是與其合作更合算。”
丘力居看起來已經完全不像是胡人了,他全身穿戴都和漢人沒什么不同,說話也和漢人沒什么不一樣。
“吾如今與公孫氏亦是如此……若不與其合作,吾便得獨自面對朝廷和南方豪強。”
張純朝丘力居說道:“而且之前并不是公孫氏使人掠吾財貨,那些賊人是公孫瓚的友人……是受袁氏門客許攸指使。”
“離間之計?”
丘力居點了點頭表示懂了。
“他們是為了讓幽州生亂……若是廣陽涿郡兩地無糧可食,那整個幽州都會被南方挾制,不僅吾與公孫氏,便是單于你,也只能聽命于豪右……”
“北有鮮卑,南有豪右,吾等居于其間,四面皆敵啊……”
張純說到此頗有些咬牙切齒:“這兩年天下大亂,他們未能得逞。但那鄒靖劉虞二人卻將防線后撤,以至漁陽孤懸在北……這亦是以糧挾吾!”
丘力居緩緩點頭:“伯陽公也是不易。”
張純這兩年確實不太好過,廣陽防線收縮之后,漁陽成了凸在最外面的邊塞。
雖說漁陽有鹽鐵之利,但卻極缺糧食。
之前張純作為胡騎督,領著漁陽烏桓,每年可以從廣陽和漁陽南部泉州等地調撥軍資軍糧。
但天子用失土之罪擼掉了所有胡騎督,對張純而言就相當于朝廷不管他了。
去年運氣好,鮮卑人內亂,沒來寇邊。
但將來呢?
天下缺糧,沒法給漁陽補充供應,再這么下去張純家族會一直頂在前線當炮灰,會逐漸越來越弱——公孫家族也差不多。
因此,在黃巾大起,邊地毫無保障的情況下,張純只能想點別的辦法。
“之前朝廷授吾為騎督,吾領軍守邊是應有之道,好歹也能得朝廷撥些錢糧。但如今朝廷竟無緣無故使吾入罪去職!哼……”
張純齜著牙搖頭:“朝廷不讓吾飽食,吾就只能自己覓食。廣陽涿郡兩地豪族甚多,正該破其塢堡取其錢糧,再拿其人口力田,以免被黃巾賊搶了先……”
張純倒也沒打算直接反叛,而是想把更多人口弄到漁陽去當農奴。
他一個漢兵都沒帶,只讓丘力居的烏桓人做此事,也是要盡量避免被視為反賊——糧草不足,可不能直接造反。
“但若那公孫紀不來廣陽,而是舉告伯陽公……”
丘力居看樣子對公孫家的人很不信任。
“公孫紀沒那個膽……做了劉虞的從事,卻又首鼠兩端舍不得公孫家業,此人自己都不干凈,如何舉告吾?”
張純瞇著眼說道:“我只擔心鮮于輔……那小兒行蹤不定,卻不知去了何地。”
“鮮于輔小兒輩罷了,有何可畏?”
丘力居不太理解。
張純嘆了口氣:“并非可畏,而是可恨!此小兒輩只在漁陽北塞領軍兩年,卻使漁陽部棄吾而去……吾與他嫌隙頗深,也只有他敢襲吾。”
“那……廣陽長史劉備呢?眼下此人廣發軍令威迫各家赴薊縣,伯陽公不擔憂此人?”
丘力居又問道。
“他廣發軍令攬得各家兵馬又有何用?那些烏合之眾只能用來壯膽,湊出些人馬也不過又是一個郭勛罷了……此人做買賣屯田都頗為擅長,卻是未必通軍略,何需擔憂?”
張純搖著頭,表示完全不用擔心。
“報!城外有人自稱廣陽長史劉玄德!”
正說到劉備,便有丘力居手下烏桓兵卒來報。: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