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93章世事常不遂意_365
第193章世事常不遂意
本來朝堂上聲音不多,但劉焉出言之后,百官卻轟然爭辯,朝堂上一下子變成了菜市場。
但百官還真就辯不過劉焉,因為劉焉又提了個當前的現實案例出來:“江夏叛軍趙慈已攻陷南陽,諸公也覺得此乃誤會嗎?!趙慈確實是叛逆不假,但趙慈為何而叛,諸公心里不知嗎?!
“真定趙氏有忠心,未曾因冤屈而謀逆作亂,這是真定趙氏有德,也是我大漢有幸。”
“但如趙慈之輩為何起兵作亂?天下如趙慈之輩還有多少?”
“有多少人邀名攬望得獲清譽?又有多少人借著清名殘害蒼生逼反百姓?涼州又為何遲遲難定?諸公心里不清楚嗎?”
“若不處置了這些導致天下叛亂的大奸大惡,難道要靠諸公的‘清名’來安定天下嗎?!”
“臣請任命真正的廉潔干臣出鎮地方,以免再有此欺壓致叛之事!”
這打擊面就有點大了,而且劉焉把這事上升到了“定性”的高度。
這不僅是在將“清名”污名化,而且還試圖嚴厲處置涉及導致叛亂的相關人等——尤其是袁術和皇甫嵩。
只是,劉焉并沒有直接把皇甫嵩或袁術之類的名字說出來,他只說了‘大奸大惡’。
這可不是私下場合,這是大朝會,每個人說的每句話都會被書記官嚴格記錄,沒人會亂說話的,因為說出口的每一個字都代表著自己所在派系的意愿。
盧植將趙家蒙受冤屈之事說成“誤會”,這其實并不僅僅只是為了幫皇甫嵩說情——既然是誤會,那就應該還趙家一個清白,并且做些補償。
因為這種事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之前天子讓朝堂公卿基于風評傳言舉各郡縣貪腐官員,結果朝堂諸公誣舉的全是沒后臺的清官,導致涿郡無官吏可用,以至于劉緯臺搞出了流寇之亂。
當時被無故去職的官員入京舉告,朝堂也推說“傳言有誤”,將此事視為誤會,天子也給了補償,將那些被誣舉的官員全都重新征為了議郎。
同時,盧植和皇甫嵩確實有交情,如果他不幫皇甫嵩說話,會被視為無情無義。
所以盧植說這是誤會,這樣既能使趙家的冤屈被洗清,又不會使朝堂大動干戈。
雖然盧植的說法簡單,但實際上這才是朝堂上解決問題最有效率的方式,上到天子下到百官都不會有任何意見,劉虞和趙霖本人也不會有意見。
劉備讓趙霖去找劉虞舉告刺史王芬,本就只是為了還趙家清白,劉虞將矛頭指向皇甫嵩,也是因為這事的根源確實出在皇甫嵩身上。
劉虞也是為了盡快解決問題,所以他也沒有牽扯旁人。
皇甫嵩現在本來就不受待見,如果這事沒有劉焉摻和,其實是很好解決的,天子多半會給趙家翻案并作些補償,這事也就算過去了。
對劉備而言,這會使自己多一個忠實的助力,趙霖若是做了官,那必然會跟著劉備的腳步走。
同時,劉虞得了三百趙家青壯,趙霖會成為劉虞和劉備之間的橋梁以及和事佬。
是否處置皇甫嵩其實并不重要,反正無論如何皇甫嵩都會倒臺。
可劉焉突然出來,把事情的性質升了級,這一下就把水攪渾了。
畢竟所有人都會標榜“清名”的,就連太監都會這么做。
劉焉說清名不可信,并提及到趙慈作亂和涼州叛亂的根源——事實上這根源一時半會是解決不掉的,可若是不解決,那這“清名”將來就真的不可信了。
很多看上去像是小事的爭議,其實都不是小事,私密會議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做很多隨意的決定,但大朝會上每一個定論都會涉及到將來的引用——就像論文一樣,會引用已有定論和案例來佐證自身的論點。
每一個小定論,在大朝會上都是必爭的。
這就像之前爭論劉備的官職性質一樣。
招安黑山那么大的事,只開了一場朝會就決定了,但區區甘陵都尉劉備的官職任用,這種看起來并不大的事,卻足足爭論了一個多月——對劉備的安排實際上代表著朝廷對邊地功勛武人的態度,也代表著幾個派系對兵權和話語權的爭奪。
這次的事,也是一樣。
劉焉出來攪渾水當然不是出于義憤——劉焉是江夏人,而且他出任宗正之前,也就是三年多以前,擔任的就是南陽太守。
袁術在南陽欺男霸女導致趙慈發動兵變,這事大多數人不清楚,但劉焉這個江夏人很清楚。
劉焉是想借著大朝會,把這事引到袁術頭上去。
這二十年來天下最負清名的,其實就是袁術已經去世的爹——袁逢。
袁逢向來以寬厚篤誠清正廉潔著稱,但實際上每個人都知道袁家富侈過度,袁術的做派大家也都知道,所謂清名和清廉,在袁家頭上其實是不攻自破的。
之所以劉焉要把事扯到袁術頭上,當然是為了兵權……
皇甫嵩即將倒臺,這是必然的。
而袁術以長水校尉兼任虎賁中郎將,這是衛戍雒陽的禁軍軍權,誰都想要。
天子扶劉虞做了光祿勛,這是有意要讓宗室掌些兵權——雖然劉虞目前手里只有趙家子弟,但他身為光祿勛,是可以名正言順接管中央兵權的。
天子明顯有讓宗室作為第三方派系維持朝堂平衡的想法。
劉焉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
如果袁術丟官,袁術手里的長水營和半個虎賁營會落到誰手里?
最合適的人不是劉虞,而是劉焉。
天子不會讓劉虞這個光祿勛繼續實領太多兵權,但天子表達了愿意讓宗室掌兵的意愿——那么讓劉虞以光祿勛掌張燕、劉備等外軍,讓劉焉領禁中衛戍部隊,這是最合理的做法。
即便得不到軍權,也有可能出鎮地方——所謂‘真正廉潔的干臣’,那當然是指劉焉自己……
這倒不是自我吹捧,劉焉在雒陽為官確實算得上清廉如水,因為他不差錢,他曾經管過南陽鑄幣場……他是很想再次出鎮州郡的。
但這事當然不可能快速出結果,朝堂上一吵就又是一個多月。
而且,劉焉最終并沒能如愿以償。
因為朝堂上最終又做了個妥協的決定——袁術不再任職虎賁中郎將,但長水營和虎賁兵權誰也沒得到,因為袁術被派到了涼州支援張溫。
簡單來說,如果袁術能在涼州建功平定叛亂,那他搞出來的事也可以只當是個誤會而已。
如果涼州平定不了,那就葬送在戰場上當炮灰吧。
對于天子而言,反正那些都是世家的兵……
同時,新任南陽太守羊續將會負責平定趙慈的叛亂。
羊續是黨人,黨錮解除后被太尉楊賜重新提拔,是平定廬江黃巾的功臣,并且以清正廉潔著稱,是“清名”的代表——羊續倒確實是很清廉的。
朝廷的博弈向來如此,每個人都沒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但無論如何,真定趙家的冤屈確實以“誤會”為由平了反,趙霖也確實得到了補償。
補償的官位還升了一級——薊縣代縣令。
加了個‘代’,主要是因為趙霖確實資歷太淺,一共只當過不到一個月的官。
其實趙霖能得到這個職務,主要是因為薊縣令確實沒人買,空了好幾年了。
薊縣這地方既是郡治又是州治,附郭兩層,外加幽州軍務主官治所也在薊縣,也就是說這地方的縣令在軍政兩方面都是完全沒實權的,縣里所有衙門都是上級領導。
再加上薊縣經常打仗,是幽州逢戰必爭之地,真就是權小責任大,不僅撈不到油水,而且還容易沒命。
而且薊縣又是個大縣,每年至少要續費六百萬錢——誰要是買這個職位,那肯定是腦子進了水。
趙霖得這個官當然沒花錢,但年底續費肯定是免不了的……
可是他必須接受天子的好意,因為這是給趙家的補償。
天子好意補償,還了趙家清白,還使趙霖重獲官身,還從小縣縣尉升到大縣縣令,若是趙霖不接受,那就真的屬于不給皇帝面子了。
但薊縣縣令這個職務也是博弈后的妥協結果。
如果劉焉沒把此事復雜化,趙霖多半會被補償為虎賁仆射、羽林監、從事中郎等隸屬光祿勛的武職。
因為真定趙家已經算是證明了他們對大漢的忠誠——被誣陷為叛逆了都沒有謀反作亂,當然應該成為真正的衛戍部隊。
這些禁中武職軼祿不高,但這些才是好職位……而且這些職位才是能讓劉備得到更大助力的。
可世上的事總是不可能遂意的,所有人都沒能如愿。
袁術運氣還不錯,他剛被派到涼州,朝廷大軍就戰敗了。
準確的說,是他剛到涼州,司空張溫就已經打了一場大敗仗,不敢再出擊——袁術的部隊不用去玩命了,這真的是運氣好,要不然他可能回不來。
去年八月,剛入駐美陽時,張溫便想召回領兵在涼州游蕩的董卓,集合所有精銳打一波大的。
但董卓一直到十月都沒回來。
結果這三個月里張溫一直守在美陽,被叛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到了十月底,董卓總算是慢悠慢悠的來了。
由于董卓來得太遲,張溫怪罪董卓,但董卓有些出言不遜:“張司空領軍十萬,難道缺董仲潁這幾千人便打不得仗了嗎?”
這是實話,董卓麾下不過四千人而已,張溫是真召集了十萬大軍的。
由于董卓言語有些冒犯,參軍孫堅建議張溫以誤期的軍法斬了董卓,也好立威。
張溫之所以一直被叛軍按著揍,不是因為軍力跟不上,而是因為手下沒有部隊愿意拼死。部隊雖多,卻全是各郡豪族拼湊出來的,張溫雖是司空,但威望確實不足。
當然,孫堅會建議張溫干掉董卓,主要還是因為孫堅看上了董卓的部曲——董卓不知道和誰勾搭上了,搞了不少騎兵回來,再加上董卓原本就有不少精兵甲士,看起來戰斗力挺強的。
但另一位參軍陶謙勸張溫不要因言語冒犯而大動干戈,董卓畢竟是袁隗的人,反倒是可以借此罪名促使董卓為前鋒,從而讓董卓實心任事。
張溫考慮了很久,采納了陶謙的意見,讓董卓和鮑鴻擔任前鋒——鮑鴻是皇甫嵩門下,當然會被張溫用來當炮灰。
十一月,天上出現彗星,彗星長尾光芒落到北宮伯玉叛軍軍營上空,驢馬全都嘶鳴不安。
叛軍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準備退兵。
董卓得知情況后大喜,與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張溫覺得這是一舉平定叛軍的好機會,派蕩寇將軍周慎率三萬人追擊。
董卓認為金城沒那么好打,向張溫提出領兵接應周慎,以防糧道斷絕。
但張溫不許,將部隊分作六路,全面進攻涼州諸郡。
而董卓則被強令率兩萬郡兵討伐先零羌。
結果六路大軍全部大敗而回……邊章與韓遂確實繞路截了朝廷大軍糧道,周慎放棄所有輜重倉皇逃跑,三萬大軍幾乎盡喪。
董卓率軍駐于安定,也被羌人包圍,軍糧斷絕,形勢危急。
不過董卓還是有水平的,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等叛軍發現后,已經追之不及。
雖然同樣是撤離,同樣沒有取勝,但董卓卻全員班師,基本沒有蒙受損失。
到中平三年三月,張溫派出的六路大軍,其中五路人馬都大敗而回,唯獨董卓的軍隊全須全尾的回了右扶風。
而且董卓和鮑鴻是僅有的取勝戰例,朝廷因此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袁術到達右扶風時,是中平三年四月——剛好錯過這一戰。
此時涼州叛軍已經完全退出了三輔,已經沒有敵人急切威脅長安或先帝陵寢了,張溫也沒有膽子再主動出擊,涼州暫時陷入了對峙局面。
其實這不叫對峙,而是張溫無力出兵,朝廷大軍缺糧且士氣低落,軍中逃兵無數,只能固守待援。
涼州戰場也沒有任何人能算是順利。
中平三年五月,劉備收到了朝廷調令。
由于涼州戰敗,朝廷調騎都尉劉備作為援軍赴右扶風參戰。
幽州防務將再次由老熟人宗員主持,宗員此時依然是護烏桓中郎將,他也是黃巾平定后唯一沒有被解除職務的平叛將領。
趙霖也是隨朝廷公使一同返回幽州赴任的,并且給劉備帶了劉虞的信。
劉虞在信里告知劉備,這次調令是天子的意思,這段時間涼州應該不會有戰事的,調劉備去支援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張溫——天子懷疑張溫和涼州叛軍有勾結,或是有養寇自重之意。
也就是說,這不是為了讓劉備去送死,而是正常履行騎都尉應有的職責。
同時,鄒靖也將作為監軍使去右扶風。
可問題是……
此時左沅已經懷孕七個月了。
而且,如果劉備此時離開幽州,幽州多半又得亂!
幽州的邊軍此時仍未完成增補,因為以募邊軍為由征收的田畝稅根本就沒有發往幽州……
劉備給部下發軍餉都是自己掏錢發的,朝廷的信用在幽州已經不高了,沒多少人愿意戍邊,連愿意到幽州來當官的人都沒幾個。
宗員重回幽州就是為了募兵補充邊軍的。
涼州……當然不能去!
或者說,不能現在去,得拖幾個月。
涼州這段時間根本就不會有戰事,一直到秋收之前都不會有,去了也只是白跑一趟。
朝廷大軍缺糧,無法主動出擊;叛軍年初剛撤回金城,也不可能在夏季又進攻三輔,至少要到八九月份才會再起戰事。
等到那時,孩子也已經出生了,幽州邊防也能得以補充,家里沒了掛礙才好安心任事。
但若是暫時不去,那就得找個由頭。
比如離職,或者是道路阻隔實在去不了之類的。
劉備心里很煩躁,他倒是不在乎官職,可這是軍事調令,如果臨戰離職,那就屬于畏戰不前……
這名頭一旦頂上了,那可就再也別想說什么忠于大漢了。
忠于大漢不等于忠于天子,有時候不聽天子的安排才叫忠于大漢,可這事劉備分得清,大多數人卻未必分得清啊……
至于道路阻隔……若要從幽州去右扶風,那得從河內、河東等地經過。
“夫君不用顧慮沅,沅保證不再出門了……天天守著沅,沅確實心中寬慰,但這不是夫君該做之事,夫君當去建功封侯。”
左沅知道劉備在想什么,主動勸劉備奉令行事。
“我若離去,不僅會誤了孩子出生之時,還會誤了幽州的安定……你不用操心此事,夫君我自有辦法。”
劉備真就哪兒都不想去,建功封侯算個屁,親眼見到孩子出生更重要。
出了門,劉備轉頭就叫了張郃私下密謀:“派人去一趟白波谷,給郭大賢送個信,他也該有點動作了。”
郭大賢在白波谷猥瑣發育了一年半了,要是還不搞點動作出來,那他這太平道統繼承者可就該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