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人生

0073【輿論漩渦,風口浪尖】

0073輿論漩渦,風口浪尖0073輿論漩渦,風口浪尖←→:sjwx

到了高三下學期,時間一下子就緊張起來,走讀生都沒工夫回家吃飯。

比如中午12點放學,12點半就是午自習。

只有半個小時用來吃飯,而且還包括排隊時間,以及教室和食堂來回跑。真正用于吃飯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十五分鐘。

特別牛逼的人物,兩分鐘解決戰斗,都不帶嚼的就往下吞。

邊關月很不適應!

正是午自習,班主任劉淑英喊道:“陳貴良,出來一下。”

陳貴良放下卷子走出去。

劉淑英說:“龍都日報的記者來了,你跟我去校長室一趟。”

龍都市現在就這一份報紙,區縣報紙已經停刊,晚報暫時還沒有創刊。

“陳貴良同學來啦!”

嚴校長笑瞇瞇站起,顯得格外和藹可親。

這不是裝出來的,平時向來如此,就沒見他發過火。

去年政績斐然,出了一個全省理科狀元,成功把學校升級為省重點,舉辦百年校慶請回大量知名校友。又借郭小四把學校名氣打出去,青少年環保創新項目也全國第一。

再過兩年,他就要當官去了。

“校長好。”

“這兩位是袁記者、熊記者。”

“袁記者好,熊記者好。”

袁記者三十多歲,文字記者。熊記者四十多歲,攝影記者。

他們跑來采訪,純屬走個過場,順便領一兩百塊錢的車馬費。學校不給錢也行,他們也不會說啥,給了自然關系更融洽。

還有就是給陳貴良拍張照片。

至于報道內容,學校早就寫好稿子,記者拿回去改一改就行。

具體采訪的時候,陳貴良無論說什么,都基本不可能見報,除非特別有利于學校形象。

小地方的日報就這樣,和諧為重。

所以,采訪經過就不提了,全都是一些正確廢話。

拍完照片,領錢閃人,兩位記者還有別的采訪任務。

記者和班主任一起離開,嚴校長把陳貴良喊住,跟自家長輩似的說:“高三下學期,學習任務重,你還適應不?”

“班主任和各科老師都很好。”陳貴良好像在答非所問。

嚴校長贊許道:“相比高二的時候,你成熟了許多。”

陳貴良道:“人總是有一個成長過程的。”

嚴校長更加滿意:“自主招生考試需要的個人資料,學校已經幫你準備好了,你們劉老師下午就給你。決定好讀哪個大學了嗎?”

“還在等清北的消息,他們需要開會討論。”陳貴良說。

嚴校長道:“月底有一些媒體要來。普通的采訪,效果可能不好。如果開記者會,又有些小題大做。你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展現自己的文學素養和古文功底?”

陳貴良仔細想了想:“我在多媒體教室,講一堂語文課如何?既展現學校的軟硬件水平,又能凸顯自己的古文功底。”

“怎么講課?”嚴校長來了興趣。

陳貴良說:“老師和學生,自愿來多媒體教室聽課,那些記者也坐在下面旁聽。圍繞語文課本的錯誤來講,肯定有話題性,記者們也覺得新鮮。”

嚴校長詫異道:“語文課本有錯誤?”

陳貴良點頭說:“《滕王閣序》有一句注解錯了,導致學生對整篇文章都理解偏差。”

嚴校長道:“你詳細說一下。”

關于提升陳貴良話題度的契機,是《西華都市報》那篇文章嗎?

不全是。

真正的契機,來自高考和招生改革!

官媒已經領會到上面的精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拋出教育公平話題。

包括南周那篇文章,也是在順勢而動。

春節過后,相關輿論進入第二階段,陸續曝光高考和招生舞弊舊案。

未來人人喊打的柴女士,如今還是為民請命的好記者。她在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揭露了某頂級音樂院校,在這次藝考當中玩黑幕。

有重大失誤的考生排名靠前,表現優異的學生卻面臨淘汰。

節目播出,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多違規考試和招生事件,被電視臺和報紙曝光出來!

就連新概念作文大賽,也被推到風口浪尖。

韓韓補考都被翻出來炒冷飯,矛頭直指第一、二屆被保送的獲獎者。

此時此刻,《南周》再發一篇文章,討論名校爭搶陳貴良的合理性。即一個學生文章寫得好,真就有資格被搶著特招嗎?

陳貴良瞬間變成輿論焦點!

筆仗開始了。

《南都》拿到接力棒,又玩起老一套:刊登讀者來信。

從民國到當代,所謂的讀者來信,討論火熱時可能是真的,但剛開始都屬于自導自演。

先冒充讀者,寫一封反對信。再冒充讀者,寫一封支持信。而且還要故意留下邏輯漏洞,吸引更多真正的讀者來信反駁。

南都和南周兩份刊物唱雙簧,目的非常簡單。

就六個字:吸眼球,賺銷量!

至于最后爭論出什么結果,它們不會考慮,也懶得去關心。

“作為一名高三學生的家長,我認為特招新概念一等獎欠妥,不符合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先說公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居然還能單獨補考,而且是監考老師臨時出題。有沒有提前串通的可能?會不會是請人代筆,再背誦下來去補考?暗箱操作的機會太多,如何能讓人信服?”

“再說公平。普通學生寒窗苦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能改變人的一生,憑什么寫篇文章就能坐直升飛機過河?這對萬千學子而言公平嗎?”

“最后說公正。理科賽事,過程和結果都是客觀的。而作文大賽評獎,純屬主觀行為,有什么公正性可言?你說這篇文章寫得好,我還說它不如小學生作文呢!如果某位參賽者,跟評委私下認識,評委會不會賣人情給高分?”

“因為輿論聲討,新概念獲獎者已經三年沒被保送,今年陳貴良憑什么能被清北特招?”

這封所謂的“讀者來信”,借著當下最火的招生公平話題,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引發熱議。

大量真正的讀者來信,呼吁取消文科賽事特招。

支持陳貴良的來信也迅速出爐,歷數晚清以來的偏科人才。比如某某大師,其他考試全部零分,但有一兩科非常優秀,最終被名校錄取,并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

同時還抨擊高考制度不合理,導致許多有特長的學生,失去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

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筆仗就這樣打起來。

其他媒體一看,憑什么就你賺銷量?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于是乎,討論相關話題的媒體越來越多。

有的報紙準備不足,直接引用《西華都市報》的文章,并且全文刊登陳貴良的兩首詩。他們也不談論招生公平,而是圍繞著陳貴良本人及其文章進行報道。

《瀛海行》和《答董編輯》,終于從網絡以及少數媒體關注,變成普通老百姓也跑來圍觀評判。

許多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也紛紛參與進來,趁機刷一下存在感。

有人對此盛贊不已,有人卻罵狗屁不通。

甚至還有報紙,借陳貴良討論留守兒童和鄉村教育。

簡直群魔亂舞。

鑒于非議之聲太大,清華北大兩所學校,就是否降分特招陳貴良,開會爭論得特別激烈。

這一撥輿論,短期內不會結束,熱度還會繼續提升。

因為高考和招生改革勢在必行,官方一直在幕后推波助瀾。再過兩個月,就連教育部都要親自下場,一下子通報四起重大考試舞弊事件。

不僅是高考,還包括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某知名院校,直接被取消英語四級考點資格。

坐牢的不止一兩個,罪名是故意泄露國家秘密!

直至今年高考,依舊有不少人頂風作案。并將在填報志愿期間,一樁樁被揪出來嚴厲處置,同時公之于眾進行宣傳警示。

陳貴良一不小心被卷進時代浪潮。

不論如何,陳貴良全國聞名了,而且普遍認可他是“才子”、“有志青年”。

但也有許多人堅持認為,就算才子也不能特招,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

《萌芽》雜志社那邊焦頭爛額,因為接連有名校打電話過來,說明年不會再給新概念降分錄取名額。先避避風頭再說。

二中的嚴校長倒是很開心,此前不愿來的媒體,竟紛紛改變主意。

甚至還有不請自來的。

約好日期,五十多家媒體殺向學校!: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