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

第34章震驚,震驚麻了_我的姑母是馬皇后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34章震驚,震驚麻了

第34章震驚,震驚麻了←→:

這天早朝,群臣早早就在宮門外等候。

群臣的站位,就可以看出目前大明朝堂的局勢。

劉伯溫身邊站滿了人,仔細看全是浙東系官吏。

但他卻并未表現的多高興,臉上掛著公式化的笑容一言不發,任由其他人高談闊論。

在浙東派旁邊站著的是江西出身的官吏,他們人數不多也比較安靜,所以并不顯眼。

與他們相對應的,就是宮門另一側的淮右派系。

只不過以前淮右派系,都會圍繞在李善長身邊。

但今天他身邊人少了許多,只有部分與他綁定很深的官吏,還堅持站在他的身邊。

大部分人都隱隱和他拉開了一定距離。

當然也有燒冷灶的,比如胡惟庸。

一來就高調的給李善長問安,并一副學生模樣請教問題。

這種態度,讓李善長非常的滿意,態度別提多和藹了。

大家都是老狐貍了,自然明白他的打算。

這讓許多升遷無門的人看到了機會,紛紛鼓起勇氣上前請安問好。

在他們想來,就是賭一次而已,贏了說不定就能更進一步,輸了大不了貶謫或者被罷官。

與收益比起來,是值得一賭的。

一時間,李善長身邊又變成了眾星拱月的態勢。

這讓他心里更加得意,對胡惟庸也更加滿意。

就算老夫真的要退,也當舉薦小胡接替我的位置。

想到這里,他還深深的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汪廣洋。

虧老夫當初還保舉你,真是瞎了眼。

汪廣洋自然察覺到了頂頭上司不善的目光,面上表情不變,心里則非常不舒服。

你這眼神是什么意思?真把我當你小弟了?

我汪廣洋能有今日,全靠自己努力,與你李善長可沒關系。

李善長挑別人毛病的時候,卻沒有發現遠處有一個人,正用仇視的目光盯著他。

楊憲摸了摸袖子里的奏疏,暗道老匹夫,今日我非要參你不可。

勞資也不虛與委蛇了,以后就明牌和你作對,為我兄弟報仇雪恨。

事實上不只是他,發生這么大的事情,群臣怎么可能會毫無動作呢。

很多人袖子里,都揣著一份或者好幾份奏疏。

但主要彈劾的事情,就兩件。

其一李善長勾結拱衛司,其二就是馬鈺的事兒。

事實上李善長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

對于自己被彈劾,他心里早有準備,但表示完全無所謂。

老夫的地位,豈是你們這些宵小能撼動的。

至于彈劾馬鈺……就算其他人不動手,他也會動手的。

昨天從宮里出來,他就已經給心腹傳了信。

今天若沒人彈劾馬鈺之事,那他們就得站出來沖鋒。

若有人彈劾,他們就趁機搖旗吶喊。

他有這種想法并不奇怪,原本的世界,胡惟庸案爆發。

他弟弟李存義被查和胡惟庸勾結,朱元璋看在他的面子上赦免了李存義一家,只是發配到外地。

以朱元璋的性格,這是開了多大的后門想想都知道。

換個人早就感恩涕零,恨不得掏心窩子了。

但人李善長并不感激,反而覺得你朱元璋做的過分,竟然將我親弟弟給發配了。

然后沒有謝恩,就這么氣杠杠的回老家了。

人李丞相是真的將自己當成皇帝合伙人兼國家半個主人了。

自覺在這件事情上受了委屈的他,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你朱元璋為了一個不知哪來的小乞丐,如此對待老夫。

這口氣老夫咽不下去,非得給你使個絆子。

就在大家各懷鬼胎,準備著朝堂上大顯身手的時候,一輛馬車來到路口停下。

從車上走下來的赫然是宋濂。

這讓眾人都有些驚訝。

要知道,這老頭之前突然告病,幾乎就沒有再露過面。

當時大家都以為他真病了,連忙去探望。

然而大多數人都被攔在了門外,少數得以見到他的人,發現老人家面色紅潤健康的不得了。

這分明是裝病。

他自己說,是學問上有所感悟,所以請假閉門鉆研。

但這話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大家更愿意相信,肯定是哪里出了什么事情,他被迫生病。

可之后,皇帝和皇后并沒有別的表示,又讓大家一頭霧水。

所以,突然見到他來上朝,大家都很詫異。

關鍵是,他早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在這個時候出來。

莫非是想摻和一腳?

李善長顯然是想到了什么,臉色變得異常難看。

他身邊的人頓時就察覺到異常,心里不禁浮想聯翩。

但不管他有什么目的,以他的身份,大家自然不能裝作沒看見。

紛紛上前打招呼問好。

尤其是浙東一系的官吏,更是猶如看到了主心骨,呼啦就圍了上來。

宋濂并不是那種迂腐書生,知道這些人的目的。

任憑他們如何暗示,始終不做任何回應。

這讓浙東一系的官員非常的不舒服。

劉伯溫當縮頭烏龜就算了,你宋濂怎么也慫了。

但可惜,他們什么都做不了。

就在眾人各懷心事之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很快就到了上朝時間。

群臣紛紛站好隊,魚貫進入謹身殿大殿。

李善長自然是站在左手第一位,以彰顯其地位。

很快朱元璋在太監的引導下來到大殿,接受了群臣朝拜。

朝會正式開始。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楊憲第一個跳出來。

參李善長勾結禁衛,謀害皇子,罪不容赦,當嚴懲以儆效尤。

見有人打頭陣,其他人也紛紛跳出來彈劾,其中以浙東派系最為積極。

朱元璋心里那叫一個舒服,但面上還是表現的非常為難:

“大明開國李相當為首功,不可能背叛咱。”

“他就是被人蠱惑才一時行差踏錯,咱已經告誡過他了。”

“而且此事真正應該處罰的,是石堅等人。”

“不但不知道規勸李相,反而借機生事。”

“咱已經將他們都處死了,此事就作罷吧。”

這話不懂的人還覺得皇帝太過于寬容,聽懂的人則明白。

皇帝這是怕暗示的還不夠,今天又特意在朝堂強調一遍。

我不處罰李善長,但能將他的黨羽都處死,你們看著辦。

一時間許多人內心更加堅定了,與他劃清界限的想法。

李善長臉色難看,卻也只能干站著,一句話都不能說。

楊憲等人自然不愿意善罷甘休,但朱元璋根本就不給他們機會,立即就宣布了另一件事情。

“鑒于此次事件,拱衛司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咱決定將其解散,從軍中遴選精銳重新組建一支親軍,名字就暫定錦衣衛。”

“諸卿以為如何?”

這個決定一宣布,群臣的目光瞬間都看向李善長。

如果說剛才還是暗示的話,那現在就是明示了。

你不是和拱衛司勾結嗎,我直接解散重組。

李善長也沒想到朱元璋的手段竟然如此激烈,既驚且怒。

一張臉已經成了鐵青色。

楊憲等人自然大喜,紛紛贊頌陛下圣明。

組建錦衣衛的事情就此確定。

只是,若群臣知道錦衣衛真正的用處,不知道還能不能笑的出來。

事情到這一步,他們也知道,想再拿此事做文章已經不可能了。

皇帝顯然不愿意徹底和李善長決裂。

繼續彈劾下去,倒霉的只會是自己。

不過他們心里依然很高興,皇帝已經不再和之前那般信任李善長,連續出手削弱他的權力。

以后再找機會,總有將其扳倒的一天。

見他們消停了,另一批人立即跳出來,彈劾馬鈺之事。

要求皇帝嚴懲馬鈺,維護國法的威嚴和皇家的尊嚴。

“否則,日后人人效仿,國將不國矣。”

而且彈劾此事的不是某一派,而是所有派系。

出奇的是,朱元璋并沒有生氣,他很清楚大部分人是真的為了維護國法和皇家。

自然不會因此發怒。

但他也沒有解釋,而是將目光看向宋濂,問道:

“宋先生不是說要閉門悟道嗎,今日怎么有空上朝了?”

宋濂出列恭敬的道:“臣是為那馬鈺而來。”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什么意思?他認識馬鈺?沒聽說過啊。

只有李善長,絲毫不覺得意外。

一直默不作聲的劉伯溫,看了看李善長,又看了看宋濂,再看看皇帝。

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宋濂大概率私下見過馬鈺,知道他的情況。

再聯想到皇帝去了應天府大牢,出來的時候非常生氣,卻改變了立法方向。

只有一種可能,馬鈺說服了皇帝。

李善長應該是從石堅那里,得知了全部情況,所以才會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操作。

皇家因為其才能,破例赦免其罪,甚至還要用皇親身份拉攏他。

宋濂因為惜才,特意在今天出來保他一手。

雖然非常不可思議,但也只有這一種可能,才能解釋所有問題。

想通了這一切,劉伯溫對馬鈺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少年到底有何不凡之處,值得這么多人為他而動。

關鍵是,接下來自己要怎么做。

他不愿意討好朱元璋,也不想得罪李善長。

這件事情他本不想參與。

但……這個少年住進了馬八爺的府邸。

據傳,還是以一家之主的身份住進去的。

這就意味著,他大概率會被皇后收為侄子,甚至繼承馬太公宗祧也不無可能。

皇后都參與進來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想到這里,他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不過他并沒有著急站出來,而是默默注視事情的發展。

朱元璋故作疑惑的道:“哦,宋先生認識馬鈺?”

宋濂說道:“見過一面,嘆為觀止。”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那咱懂了,咱之前也去牢里見過他一面,也是嘆為觀止啊。”

“別看年齡小,學識卻非常廣博,給咱上了一課。”

說著,他目光看向群臣:“咱之所以改變主意,采用慎行立法,就是他的勸說之故。”

群臣皆驚訝不已。

反應快的,已經明白李善長為何要弄出這一出了。

但讓他們更加震驚的,是宋濂接下來的話:

“臣也是聽他講了一課,深受感觸才閉門學習的。”

‘嗡……’朝廷瞬間就變得嘈雜起來。

宋濂,那可是當世文壇第一人,竟然有人能給他上課。

我們的耳朵沒有聽錯吧?

如果不是宋濂的人品過硬,他們甚至會認為他在說謊。

更何況宋濂連教導太子的事情都暫時擱置,也要閉關鉆研學問。

可見那一課帶給他的感悟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宋濂閉關的事情也終于有了解釋,不是皇帝懷疑他,而是他真的在閉關學習。

但……太不可思議了。

就連早就猜到真相的劉伯溫,都無比的震驚。

同時他也終于明白,為何李善長會出此下策了。

其實之前他一直有個疑惑,就算馬鈺有點本事,能說動皇帝。

但也不能排除巧合這種可能。

為了這點事兒,就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實在太過了。

可現在他終于明白為何了。

能給宋濂上課,能影響到皇帝的想法,那就不能用巧合來看待了。

李善長反應激烈,也完全說得通了。

而且他也更加肯定了之前的推測,皇后要借假成真,收馬鈺為從侄。

看來自己這一次必須要下注了。

想到這里他不再猶豫,直接站出來,以驚訝的語氣說道:

“不成想那馬鈺竟有如此大才,大明初創正需要棟梁之材效力。”

“若陛下能赦免其罪,不但能得到一大才,還能起到千金市馬骨之效。”

“讓天下人才爭相來投。”

朱元璋大笑道:“伯溫之言與咱不謀而合,咱就是惜才,也想借此機會告訴天下人。”

“不論你是何等出身,也不論以前是否得罪過咱。”

“只要才德兼備,只要愿意為大明效力,咱全部接納委以重任。”

浙東系的很多官吏,見到宋濂出面就已經決定開始觀望。

當得知馬鈺也主張儒家的慎刑思想,就下意識的將其當做自己一邊的。

別管是不是浙東出身,只要支持儒家,那都是可以拉攏的目標。

不只是他們,江西一系的,以及其他各地域的儒家官吏,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元朝解決華夏化,拒絕了儒家的請求。

現在大明立國,正是爭奪思想主導權的時候,每一個能影響皇帝的人都值得爭取。

當劉伯溫站出來支持的時候,大家終于打定主意,默默的將彈劾奏疏收回了袖子里。

這還不算完,朱元璋接著又說道:

“皇后也特別惜才,親自與馬鈺交談,更是對其喜愛有加。”

“所以就決定收其為從侄,并讓他繼承岳父的宗祧。”

“如此一來,他就不算冒充皇親了,而是真正的皇親。”

啥,皇后真的要借假成真?

大部分官吏都表現的非常震驚。

少數之前就有所懷疑的,此時得到皇帝確認,也同樣很震驚。

仔細回想今天早朝發生的一切。

除了震驚還是震驚,簡直震驚麻了。

得知皇后要替父親收孫子,淮右系大部分人也默默的將奏疏收回了袖子。

其他原本不相干,只是湊熱鬧的官吏,也同樣將奏疏重新揣進懷里。

只有少數人依然不肯罷休,這是大明立國第一樁冒充皇親案。

要是不嚴懲,其他人都來效仿,國將不國,皇家顏面不存。

朱元璋冷笑一聲,道:“誰若是自認為有才,想走這條路,大可以效仿。”

“只要真的有才,咱也不是不能赦免其罪。”

“如果其才不能讓咱滿意,呵呵……”

帶著九族去地府找祖宗團建去吧。

最終,在大部分官吏都贊同的情況下,此事也得以通過。

少數人的反對意見,直接被忽視了。

馬鈺終于公開獲得了皇親的身份。

消息傳回府上,馬八爺也同樣震驚不已。

一是沒想到馬鈺竟然如此有才,二是沒想到這么多人出面保他。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抱大腿的決心。

對于這個結果,馬鈺絲毫不覺得奇怪。

讓他沒想到的是,宋濂這老頭竟然會出面保自己。

果然是君子啊。

以后如果可以,要多照顧一下他。

還有劉伯溫,果然聰明啊。

有機會得親自見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能在某些事情上和他達成默契,很多事情做起來會方便許多。

但真正讓他感到震驚的,還是錦衣衛。

整整提前了十二年出現。

自己這個小蝴蝶,終于開始影響歷史進程了嗎。: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