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36章 是非,權衡

第36章是非,權衡_我的姑母是馬皇后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36章是非,權衡

第36章是非,權衡←→:

面對馬皇后的質疑,馬鈺不慌不忙的說道:

“賈誼確實沒有直接說過此類的話,但從他的文章是可以看出這層意思的。”

“《新書》里總共記載了十三篇教書育人的文章,其中兩篇失傳還剩下十一篇。”

“這十一篇無不在告訴世人,教育孩子要有尺度。”

《新書》又名《賈子》,是賈誼作品集。

其中有十三篇,是賈誼闡述教育思想的文章,好幾篇是他為了教育梁懷王特意編寫的寓言故事。

馬皇后其實并不了解這些,畢竟她不可能將所有書都讀一遍。

不過她也不認為馬鈺會在這種事情上說謊。

她關心的是這些文章到底講了什么,馬鈺的長輩又是如何得出教育尺度這個結論的。

還有就是尺度要如何確定。

所以她追問道:“你詳細和我說說。”

馬鈺想了想,說道:“我就以其中的《退讓》篇為例和您說吧。”

“這篇故事講的是……”

梁國大夫宋就在與楚國相鄰的縣當縣令,兩國相鄰的那一片土地,都不約而同的種了瓜。

梁國人辛勤勞作,瓜長的就特別好。

楚國那邊的人偷懶,瓜長的不好。

楚國人就嫉妒了,夜里派人去破壞梁國的瓜田。

梁國人非常生氣,要去報復。

宋就阻止了大家,說這么做只會讓仇怨加深,最后釀出更大災禍。

想消弭災禍,就應該采用更好的辦法。

所以不但沒有去報復,還派人偷偷去幫楚國人照顧瓜田。

楚國的瓜也長的非常好。

楚國縣令覺得很奇怪,派人一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于是就趕緊上報。

楚王聽聞之后非常慚愧,給梁國賠禮道歉,從此兩國交好。

這個故事前世也被選入課本,傳播度非常廣。

說完了整篇故事的大概內容,馬鈺接著問道:

“娘娘以為這兩個故事如何?”

馬皇后遲疑了一下,還是給出了內心的真實評價:

“迂腐。”

馬鈺并不意外這個答案,說道:

“是的,迂腐,甚至說有點蠢。”

“如果楚國人不感恩,繼續嘲笑他們怎么辦?”

“我們甚至可以往深處想,梁國是個小國,會不會是他們害怕被楚國打才選擇這么做的?”

馬皇后點點頭,她內心也是這般想的。

馬鈺接著問道:“您覺得賈誼是個迂腐的人嗎?”

馬皇后搖頭道:“能寫出過秦論,并強烈要求鏟除諸侯王的人,不可能是個迂腐書生。”

馬鈺說道:“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賈誼不迂腐,為何要寫出這樣一篇迂腐的故事呢?”

他沒有吊胃口,緊接著就說出了答案:

“因為這篇文章是用來教導梁懷王的。”

“梁懷王當時年幼,心智尚不成熟,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

“所以賈誼才會先教他簡單的是非對錯,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等他對世界有了正確的認識,再教他權衡利弊的學問。”

“反過來想想,一個小孩子連基本的是非觀念都沒有樹立起來,就先教他權衡之術。”

“那會是什么后果。”

“大概率會變得多疑、猜忌,嚴重的會不相信人性,甚至性情扭曲。”

“如果這個人是個普通百姓,因為能力有限很難造成大的破壞。”

“如果他是權貴子弟,干脆他就是君主本身,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看著陷入沉思的馬皇后,馬鈺最后說道:

“據此長輩得出了一個觀點先明是非,再教權衡,是為教育尺度也。”

先明是非,再教權衡。

馬皇后默默的念著這句話,腦海里不禁又想起馬鈺曾經說過的另一個理論:

孔孟為本,管荀為用。

以孔孟思想為根本,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然后以管荀思想為用,學習權衡之道。

想到這里,她猛的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因為她想到了自己的幾個孩子,主要是朱標、朱樉和朱棡。

同樣的三兄弟,相似的環境,相似的教育。

為何朱標就很優秀,朱樉和朱棡性格就有那么大的缺陷呢?

這是之前她一直都很困惑的問題。

此時,聽完馬鈺的一席話,她終于找到了答案。

也找到了問題所在。

朱元璋特別疼愛孩子,生怕他們吃虧,恨不得將所有知識都塞進他們的腦子里。

從小不光教他們讀書習武,還教他們人心險惡的道理。

區別是,朱標年長一歲多又是太子,夫妻倆尤為重視他的教育。

很早就為他請了名師教導,后來更是拜宋濂為師。

宋濂是大儒,教的是儒家的學問和做人道理。

說起來,因為教育孩子這事兒,朱元璋沒少和宋濂起沖突。

朱元璋覺得宋濂教的不實用,讓他教點別的。

宋濂覺得自己教的就是圣人之道,堅決不改,除非將他換掉。

朱元璋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宋濂確實有學問,這一點誰都不能否認。

且文壇第一人的身份,還能幫他們安撫讀書人的心。

關鍵是,這么多年下來,朱標確實被培養的很好。

以前馬皇后也沒有深究,只覺得自己兒子聰明教育也得當,才如此順利就將他培養成才。

至于另外兩個兒子,或許是生性頑劣,不堪造就吧。

雖然作為母親,這么想自己的孩子很不應該,可除此之外她實在找不到答案了

現在她終于知道,自己冤枉那兩個兒子了。

他們享受的教育,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朱標有宋濂教正確的是非觀念,朱樉和朱棡則沒有,他們兩個更多的是受朱元璋的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宋濂堅持己見,朱標會不會也變成朱樉和朱棡那樣?

她已經不敢繼續往下想了。

雖然這么想很對不起朱元璋,可她認為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再想想其他的皇子,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

常妃倒是沒有想那么多,只是覺得馬鈺引經據典說的非常有道理。

已經開始想,自家的兩個弟弟都那么不成器,大概率就是這個原因。

不行,得好好的教他們,不能讓他們成為禍害。

馬鈺雖然不知道馬皇后具體在想什么,但也大致能猜到和皇子們的教育有關。

有一說一,朱元璋的子女成材率是極高的,但出變態的概率也高的離譜。

如果是極個別的,還能說是本性就壞。

這么大批量的出變態,只有一種可能,教育出了問題。

再想想朱元璋對孟子思想的態度,就不奇怪了。

馬鈺提出教育尺度問題,就是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不求每一個都能成為賢王,起碼不要出那么多變態。

這也算是他能為百姓做的為數不多的貢獻了。

過了許久,馬皇后才清醒過來,說道:

“鈺兒,今日你這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啊。”

馬鈺謙虛的道:“不過是一家之言,能對姑姑有所幫助就好。”

馬皇后說道:“太有幫助了……你說想自己學習的事情,我同意了。”

馬鈺笑道:“謝姑姑體諒……不過,能讓馬燁去大本堂跟著學習嗎?”

馬皇后非常高興,沒有任何猶豫的道:

“可以,你能這般為他著想我很高興,讓他跟著你是個正確的決定。”

馬鈺忽然失落的道:“那也是他真的將我當大哥了,對我很是尊重。”

“我在這個世界別無親人,好不容易多出個兄弟,自然要多照顧一些。”

馬皇后安撫道:“可憐的孩子,別傷心了,有了姑姑你就重新擁有了家。”

一旁的常妃也是鼻子一酸,她很早就沒了母親,很能體會到這種感覺。

心中對馬鈺不禁升起了同情。

兩人姑侄情深了一會兒,才重新討論起教育尺度的問題。

馬皇后將朱元璋教育皇子的方法,淺淺的說了一些。

馬鈺聽的是連連搖頭,果然如之前猜測的那般,朱元璋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哪有孩子還沒學會吃奶,就直接讓他吃麻辣火鍋的?

不出問題才見鬼了。

有了他的支持,馬皇后也更加堅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教育方式必須得改。

之后她也沒有再多停留,帶著常妃返回皇宮。

將他們送走后,馬鈺先是重新認識了馬皇后帶來的人。

然后將所有仆人都喊過來,給大家重新分了組,明確了每個人負責的工作。

誰的工作出錯了,不光自己受罰,每個小組的負責人也會受罰。

雖然他沒有管理過這么大的班子,可責任到個人,賞罰分明的道理還是懂的。

還調高了每個人的例錢,在原有的基礎上翻了三倍。

還規定,如果全年不犯錯,可以額外多拿一個月的例錢。

之所以漲這么多,是因為原來的例錢太少了。

倒不能怪馬皇后吝嗇,戰亂年代能活下來就不錯了,不能要求太高。

現在他想收買人心,自然要漲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漲薪大家自然高興,對馬鈺的認同感提升了一大截。

之后他帶著人,將馬皇后送的書籍全部擺放在書架上。

四大車看起來很多,其實也就一百六十部。

沒辦法,古代的書籍字比較大,一部史記就有幾十冊之多,高高的一大摞子。

別的史書也不遑多讓。

這四大車一大半都是各類史書。

剩下一小半,是經史子集一類的書籍。

其中就有墨子等市面上幾乎買不到的書籍。

將所有書籍分門別類擺好,馬鈺也非常高興。

以后有事兒干了。

馬燁是最高興的,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書。

甚至可以說,聽都沒聽過。

“大哥,以后這些書我都能看嗎?”

馬鈺點頭道:“可以,不過要愛惜。”

馬燁連忙點頭:“我一定會小心的。”

看著他認真的樣子,馬鈺心下莞爾,道:

“過幾日陛下會開館供太子讀書,我已經和姑姑說好了,到時候你也去跟著學。”

馬燁驚喜的道:“我,真的可以嗎?”

馬鈺笑道:“我還能騙你不成。”

“那里都是權貴子弟,你去了可能會被人輕視,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也不用怕他們,誰真敢明著欺負你就和我說,看我不收拾他們。”

馬燁眼眶頓時濕潤了,重重點頭:“我知道了,我不會給大哥丟臉的。”

馬鈺摸了摸他的頭,心中也非常感慨。

這孩子也是個苦命人。

小時候家里日子還算過得去,甚至還能讓他讀書。

前兩年一場兵災,家里人死了七七八八,全靠宗族救濟才活了下來。

當然,主要是靠馬八爺照顧。

馬八爺其實也差不多,一家十一口死的就剩三個。

其中一個兒子被砍了一刀裝死才僥幸活命,但也落下病根身體很差。

或許是體會到了失去親人的痛苦,馬八爺才會對失去家人的馬燁非常照顧。

但宗族也不是凈土,內部欺凌也是常態。

他們老的老小的小,還有個傷病號,在宗族內部也屬于最底層。

之前馬皇后已經明確拒絕給親族封官,如果不是日子實在太難過,他也不會冒險帶著馬鈺來應天。

沒那個膽子離開家鄉。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出遠門本就危險。

更何況他是個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家鄉的老頭,馬燁才只有十歲(虛歲)。

一個不小心人就消失了。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他們一老一少能活著到應天,是有多難。

這也是為何被利用被嚇破膽之后,馬八爺依然選擇留下的原因。

回家鄉雖然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還不如拼一把。

這些情況,也都是這幾天,馬鈺才從馬燁和馬八爺嘴里了解的。

對于之前留下兩人的決定,他也非常慶幸。

但隨著對這個時代了解加深,他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

馬八爺他們可憐,然而更可悲的是,他們已經是幸運兒了。

大多數人活的還不如他們。

這就是亂世。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終結亂世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如果沒有后續那一系列的弊政,他的歷史地位能有多高簡直不敢想。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他的答卷并不好看,大明也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只希望自己的到來,能有所改變吧。

他不是圣人,前世也只是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欲望。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底線。

這個時代的下限,比他的底線還要低無數倍。

他做不到視若無睹。

我沒打算成為圣人,也做不到視死如歸。

只希望力所能及的帶來一些改變,讓更多人活的像個人。

這要求不算高吧。

他心中默默的想道。: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