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閑生活

第十六章 戍邊

秦人的悠閑生活_第十六章戍邊影書

:yingsx第十六章戍邊第十六章戍邊←→:

扶蘇看罷田安遞來的竹簡,便離開了高泉宮。

咸陽宮的宮殿多到數不過來,好在這里還有幾座書庫,都是用來存放秦國收集而來的典籍,其中就包括農桑水利相關的典籍,不管是鄭國渠也好,還是都江堰,它們在開鑿的過程中都被詳盡地記錄在案。

而歷代秦王都會將這些卷宗保存下來,放入咸陽宮中,成為寶貴的知識財富。

扶蘇覺得在這個時代,看到這些寶貴的記錄極為難得。

無論是開鑿龍首渠,還是修建西渭河的橋,都需要水利方面的知識。

書庫中書架排放整齊,扶蘇拿起其中一卷竹簡,手上還沾了不少灰塵,陽光從窗外照入,還能見到空氣中有灰塵在漂浮。

等田安將這里的窗戶都打開,這里的空氣才好了不少。

扶蘇正看著手中的書卷,就有內侍腳步匆匆而來又在田安耳邊低聲言語了幾句。

言罷,這個內侍見到公子在此地看書,也不敢多打擾,便行禮告退。

扶蘇疑惑道:“怎么了?”

田安回道:“今天陛下宴請諸多齊魯名仕,淳于越為首的儒生都進諫,希望陛下行周禮,丞相聽聞此事勃然大怒。”

扶蘇道:“最近,老師心情很不好。”

田安頷首。

淳于越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已有很久了,就因當初自己這位秦國公子的老師,淳于越還幾次進諫。

在朝政意見上,淳于越還希望秦國的公子應該多與各家名仕走動。

治理一個國家談何容易,這種爭論大概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給蒙恬的信送去了嗎?”

“回公子,一早就讓人快馬送去了北方。”

人嘛總是要多學一些,十五六歲正是最善于學習的年紀,當然了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他們會說起周禮,無外乎是希望始皇帝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君上,這位君上要遵循周禮。

再對老師來說,遵守以前的禮制,卻又要回到分封制。

所以啊,老師與淳于越那些人所抗爭的禮數嗎?

根本上,他們還是在為了分封制與郡縣制爭吵。

吵來吵去,又沒完沒了了。

扶蘇目光看著手中的書,臨近午時的時候讓人將水利相關的書籍全部裝入一個個箱子中,送入高泉宮。

午時,扶蘇又煎了一條魚,再將魚頭與魚骨熬成湯。

田安已將食盒準備好了,食盒下部分是用銅所鑄,底部可以存放燒好的木炭,如此一來食物在盒內還能繼續加熱,不會走到半路就涼了。

“公子,讓人去詢問了,陛下在章臺宮。”

扶蘇收拾了一番,就急匆匆離開了高泉宮,往章臺宮而去。

正值天寒地凍,盒中的魚肉與魚湯即便是在食盒底部的木炭加熱下,在這寒風中還是有可能會涼透,扶蘇只能加快腳步。

天空又下起了大雪,或許在以后人們的記錄中,公子扶蘇冒雪給始皇帝送去溫熱的魚湯,以表孝心,這或許也是人們口中的一大美談吧。

章臺宮前,站著穿著甲胄的侍衛與一身黑衣的內侍。

經過通稟之后,扶蘇這才拎著魚湯走入殿內。

一入殿內,感覺溫暖了許多。

抬頭看去,父皇正在竹簡上寫著批復,長長的須髯都快碰到桌案了。

“端來吧。”

聞言,扶蘇打開食盒將一碗煎好的魚,與一碗魚湯放在父皇的案前。

嬴政吃了一口魚肉,滿意地撫須道:“甚好。”

扶蘇又將溫熱的魚湯端上。

嬴政接過魚湯又飲下一口。

溫暖的章臺宮中,父子兩人相對而坐,公子扶蘇為始皇帝遞碗,遞勺。

始皇帝耐心嘗著魚肉,喝著魚湯。

安靜的殿內殿外,在這里的內侍與侍衛皆肅穆不語,或許這就是人世間最好的父子了吧。

始皇帝的神色還是嚴肅的,話語也不多,有子如此,令人何其羨慕。

待父皇喝完了魚湯,吃了魚肉之后,扶蘇還端坐在一旁收拾著碗筷。

嬴政的目光先是落在眼前的文書上,而后看著手腳正忙碌收拾的兒子,目光看向了兒子的發冠,低聲道:“朕該讓人給你做一個更好的發冠。”

扶蘇應聲點頭。

嬴政拿起擱在一旁的毛筆繼續看著文書。

安靜的殿內,只有香爐飄著一些細煙,還有暖爐正在燒著。

嬴政又道:“洛水的河渠修繕得如何了?”

“回父皇這才第一年,兒臣覺得最快三年建成。”

“三年……”嬴政蹙眉道:“西渭河的橋打算何時建起來?”

田安站在一旁,始皇帝話語中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反而更多的是關心。

也不知道為何,田安忽然覺得鼻子有些發酸,眼角也有些濕漉漉的。

是啊……哪怕這天下六國的舊貴族要反抗始皇帝,哪怕那些齊魯名仕如此指責始皇帝,好在始皇帝身邊還有公子扶蘇能夠支持,父子相依,理解。

扶蘇回道:“還不知道該如何建,千頭萬緒的,不知從何處著手。”

嬴政道:“朕還記得當年鄭國挖渠時,鄭國留下了幾個人,朕讓他們幫你。”

扶蘇應聲點頭,又道:“聽聞今天老師很生氣,他又與那些齊魯名仕爭吵了。”

“呵呵呵……”嬴政笑著道:“他們說朕該遵循周禮,李斯看不慣就反駁了幾句……”

也不知道扶蘇為何說起了這件事,嬴政打量眼前的兒子,他就要年滿十六,忽然就明白了這孩子是想要學政。

的確也到了該學這些的年紀,嬴政又會意一笑,低聲道:“以后,你來廷議聽政。”

“謝父皇。”

現在六國都被大秦滅了,是秦國要重塑這個天下的關鍵階段,這些人自然是希望這天下還是與以前一樣。

怎么?難道他們還能再找一個“趙武靈王”來與大秦抗衡?

這天下又能有多少趙武靈王?

見父皇的情緒穩定,扶蘇沒再多言,便起身行禮離開了。

走出章臺宮時,寒風迎面而來。

回到高泉宮的時候,扶蘇又聽說,剛回到關中五萬大軍也被送去了北方,需要修筑長城抵御匈奴人,而這些人都由蒙恬帶領。

匈奴部落中那位叫冒頓的人,大概會成為北方的隱患。

信中一再提醒了,也不知道蒙恬看到了又會作何感想。

天實在太冷了,一場雪后地面又結成了薄冰。

今天是公子去章臺宮聽政的重要一天,這也說明了大秦的公子扶蘇能夠參與國事了。

大抵,能夠在章臺宮,在始皇帝面前說上一兩句話,那就算是參與國事。

扶蘇穿好衣裳,離開高泉宮走在寒風中,早晨的咸陽宮并沒有什么人走動,就快走到章臺宮的時候,才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大臣,他們一邊議論,一邊走向大殿。

扶蘇不動聲色走在后方,而四周的人也注意這位走在朝臣中的少年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認識秦國的公子,而當有人認出了此少年就是公子扶蘇,這才有不少人惶恐行禮。

來參加廷議的人不少,扶蘇走到章臺宮門口,看眾人見到自己就要行禮,扶蘇還要作揖回禮。

小半刻時辰之后,扶蘇便覺得如果人再多一些,說不定自己光是行禮就要累死。

不多時,扶蘇見到了老師李斯與一個須發灰白的老人家。

李斯快步上前行禮,“公子。”

“老師。”

李斯又介紹道:“這位就是蒙大將軍。”

“原來是蒙武大將軍。”

蒙武笑著道:“哈哈,末將當年見過公子,那時候公子還是很小一個。”

扶蘇尷尬一笑。

隨著來參加早晨廷議的人越來越多。

穿著一身黑青色朝服的淳于越正快步走來,在他的身后還有不少人,這些人都穿著一樣的衣裳,足足十余人。

章臺宮大殿前的臺階很高也很多,有些上了年紀的人需要互相攙扶才能走上來。

眼看殿前的人都快到齊,殿內又有內侍朗聲傳話,“入殿!”

眾人這才紛紛脫了鞋履。

走入殿內,又感覺到了些許涼意,扶蘇跟著老師李斯找了一個前排的位置。

又過了半刻時辰,隨著內侍的一聲高喝。

始皇帝穿著一身黑色衣袍,神色嚴肅地走入大殿內。

眾人紛紛行禮。

等始皇帝坐下了,眾人這才有所放松。

李斯先站出朝班,講述今天廷議需要議論的事。

扶蘇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本著學習的態度,聽著這次廷議。

其余諸多事都很順利,只要是丞相李斯與副相馮去疾講述的政事,大家都通過了決議。

而始皇帝坐在大殿內,依舊一言不發。

扶蘇正想著今天要不要請老師去商顏山看看,就因一件事惹得大殿內所有人議論不停。

章臺宮很高很大,即便是兩百余位朝臣站在大殿內,這里還顯得空曠,眾人的議論聲不停回響在大殿中,就像是無數只蚊子,形成的某種低頻噪音。

這種聲音本就聽著不舒服,而隨著朝臣們議論得越久,議論聲也逐漸越來越大

直到現在,丞相李斯的臉色尤其難看。

因要修筑北方長城,需要將五個郡的鄉民,遷往北方。

而這種移民戍邊的事一經說出來,便引起了這么大的議論,議論聲中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見到一人站出班列,其人正是齊魯博士淳于越。

“敢問丞相,要遷民多少戶?”

李斯的目光盯著對方,沉聲道:“三千戶。”

此言一出,大殿內驚起一片議論聲。

淳于越又道:“丞相遷民是為了修筑長城?”

李斯道:“抵御北方匈奴。”

“臣為何聽聞匈奴向秦國進獻羊群數萬頭。”

李斯深吸一口氣,像是在撫平情緒,又道:“蒙恬一到北方,趕走了在燕趙長城內外的匈奴,匈奴人送來了如此厚禮是為了收買,蒙恬沒有接受他們的收買,奪了匈奴人的羊群。”

淳于越又道:“如此遷民令北方各郡民生凋敝,田地何人耕種?”

“長城以南自然有田地給他們開墾。”

“如何安居。”

李斯又回道:“有大軍戍邊,自然可以安居。”

又有文臣站出來,言道:“敢問丞相,是否擔憂各地六國舊地之民起兵反復?”

扶蘇注意到,老師一時間氣得不知道該怎么回話了。

老師甚至用力咽了咽唾沫,目光盯著每一個站出來質問的齊魯博士。

現在,扶蘇見到此場景有些明白了。

從眾人的身份上來說,這像是一場齊魯與法家的對抗。

而讓老師最生氣的,則是有人竟然說大秦是不是怕六國舊地的人們起兵造反,這才發動遷民戍邊。

這如何不令人生氣,老師本著為了抵御匈奴人,保護北方的公心才有了遷民戍邊的決策。

可在有些人眼中,竟然成了擔心六國舊人起兵造反的膽小舉動。

被小人如此揣測,李斯呼吸沉重,站在大殿內,面對眾人大聲道:“你們都應該去北方,用你們的眼睛好好看一看,現在的北方是什么樣子!”

“你們在這里這般言語,可有想過一旦北方失守,匈奴之禍將禍及大半個中原!”

李斯的話語聲越發響亮,他的語氣帶著怒火,又道:“若不堅守北方,匈奴人就會南下!搶奪我們的糧食,土地與我們的妻兒!”

話語聲停下了,大殿內恢復了安靜。

李斯這句話如同咆哮般的喝罵,還在大殿內有些許回響。

只有丞相的呼吸聲,以及丞相憤怒的目光,看著剛剛站出來反對的每一個人。

扶蘇心中感慨,老師每天的生活莫非都這么精彩?

嬴政道:“移民戍邊之事不可延誤,此事由李斯與蒙武主持,都散了吧。”

始皇帝的話語聲帶著疲憊,而后起身離開了大殿。

眾人紛紛行禮,等眾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見老師還在這里與幾人吩咐著,扶蘇就站在一旁。

又有內侍快步而來,行禮道:“陛下命公子與丞相,留下用飯。”

待眼前的事吩咐完,李斯回身行禮道:“公子。”

扶蘇站在原地,行禮道:“老師面對數十人質問,不曾退讓半分,扶蘇佩服。”

“事關北方安定,臣不敢有半分退讓。”

內侍躬身道:“公子,丞相,這邊來。”

扶蘇跟著這個內侍與老師走向章臺宮的后殿。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