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橋建成_秦人的悠閑生活_
第三十三章橋建成第三十三章橋建成←→:、、、、、、、、、、
章邯又在原地站了片刻,孩子們的歡鬧聲又將他的思緒拉了回來,而后繼續忙著準備自己的婚事。
見到自己要娶女子坐著車駕而來,章邯面帶笑容迎接妻子。
這樁婚事進行得很簡單,孑然一身的章邯娶了心愛的女子。
而董翳與董家只是派了兩個婢女前來照顧,董家是咸陽城的大戶人家,說是嫁女章邯,這種下嫁之事多半是為了不讓叔孫通到處議論。
他們可以敷衍章邯,但不能小看叔孫通的影響力。
不過既然董家的姑娘也對章邯有情,倒也樂見其成,
“章邯將軍,這些都是從咸陽送來的。”幾個官兵將一個個箱子放下。
章邯覺得自己平日里沒什么朋友,自己都不知道親朋都不知去何處找,又詢問道:“是誰送來的?”
那士卒回道:“我乃王將軍麾下,這一箱是王將軍送來的,王將軍還在宮中與眾將軍商議兵馬大事,無暇來赴宴。”
章邯又看向另外一個箱子。
來人解釋道:“這一箱都是一些上好的綢緞布料,是公子扶蘇讓我們送來的,丞相讓我們送來一箱錢,御史張蒼送來的一箱書……”
章邯看著一箱箱的賀禮,向著咸陽城方向躬身行禮。
漫長的夏天結束了,李由在官道上奔走了三天,一路南下來到了南山下的一處村子。
有村民見到了騎著戰馬穿著甲胄的一個男子,這男子看著十六七歲的模樣,便有人匆匆去稟報這里的亭長。
這里亦是后世的關中以南的終南山一帶。
因這個村子處于南山的要道上,但凡有兵馬官吏南下,都會路過這里。
最近,幾乎每天都會有兵馬從此地路過。
此地的亭長也是一位老秦軍,見到來人穿著的甲胄,行禮道:“將軍。”
李由遞上令牌與文書,道:“可有吃食?”
亭長道:“有的。”
“將馬兒喂了,休息一晚還要繼續趕路。”
亭長領著這個年少的將軍進入傳舍,在這里還有三兩個也在歇腳的官吏。
大秦的官吏是很忙的,忙碌奔波各地豈止李由一人。
廚夫端上一碗面糊,還有一碗姜湯。
李由將一碗面糊喝完,再飲下一碗姜湯,舒坦地睡下了。
快睡著的時候,李由隱約聽到了窗外雨水的沙沙聲。
連日奔波的疲憊感襲來,李由很快就陷入了沉睡。
待再次醒來,李由舒坦地伸了一個懶腰,扶著桌案坐起來,道:“廚夫!”
傳舍內空空的,過了好一會兒,廚夫抱著一個包袱匆匆而來,他先將包袱遞上,道:“將軍,這都是干糧,可以在路上吃。”
李由接過包袱確認了一眼,詢問道:“昨夜下雨,外面如何?”
廚夫道:“路好走,馬兒已喂好了草料,休息過了。”
李由寫了一道文書,又吩咐道:“讓人送去咸陽。”
廚夫雙手接過文書。
李由收拾好包袱拿好佩劍,走到門外,再一次翻身上馬繼續南下。
廚夫站在傳舍門口,目送著這位小將軍離開,低聲道:“這么年少就成了將軍,他家一定立了大功。”
不多時,傳舍的嗇夫慵懶地走出來,小聲道:“這個小將軍來歷不凡,聽說是咸陽大人物家的孩子。”
廚夫疑惑道:“當真?”
嗇夫道:“亭長說的。”
“將軍說了將這卷文書送去咸陽。”
嗇夫與廚夫站在傳舍門前,一齊望著闖入濃霧中的少年將軍,齊齊嘆息。
這聲嘆息多有羨慕。
是啊,老秦人都想馳騁疆場,打仗建功。
嗇夫平日就因自己的兒子沒有機會出去打仗,而整日郁郁不得志,現在秦都一統六國了,以后還去哪里找軍功。
“送文書。”廚夫拿著一卷文書戳了戳嗇夫的胳膊道。
望著那少年將軍離開的方向,嗇夫道:“我兒要有這般神氣……”
言罷,他又嘆息一聲,接過文書就從馬廄牽出來一匹馬,翻身上馬就朝著咸陽方向去了。
當天完全亮堂的時候,濃霧才散去。
李由這才看清四周,讓馬兒在官道上走得快一些。
官道的兩側,還有人在田地里忙碌著。
只是剛走了一段路,秋雨再一次落在了這片大地上,李由的身側是依舊郁郁蔥蔥的南山,眼前蜿蜒的道路。
在商顏山挖了一年的土,都熬過來了,死人都扛過無數,還有什么難事能難倒自己?
李由提了提勇氣,眼中帶著堅毅的目光,朝著遠處縱馬而去。
華西秋雨來得斷斷續續,每年這個季節的關中都是濕漉漉的,直到入冬。
一場雨又下了三天,西渭河的水位上升了不少,這條河又恢復到了鼎盛時期,它的河水湍急且有力量。
雨停時,正是黃昏時分。
咸陽橋邊,扶蘇獨自一人坐在夕陽下。
在不遠處,田安正在屋內忙著整理卷宗。
張蒼接連幾天都在咸陽,他幫助丞相李斯處置書同文,車同軌,還有度量衡之事。
監祿被右相帶走了,多半有更重要的任命
當咸陽城的人們都忙碌起來的時候,很少會再有別人來打擾。
就像他們忙完了,會記得看一看商顏山挖渠的進度。
而當他們都忙碌的時候,又會將商顏山拋在腦后。
咸陽橋大體上落成了,朝野也就不關注這里了。
扶蘇又回到了閑人的狀態,人們的生活就是如此,許多事陳年會在秋后算賬,秋后的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咸陽橋的工事到了收尾階段,再將細枝末節的事情處置好,等田安將卷宗整理好,向少府上奏,一切就都完成了。
用了七個月時間的咸陽橋也就修好了。
夕陽照映下,大片的天空也被照得通紅
咸陽橋的橋面上就剩下了兩個工匠還在修補著一些邊角。
扶蘇面前的桌案邊上,放著一卷文書,那其實也是李由的告別信,他說得到軍中軍令,現在已奔赴蜀中調集兵馬。
扶蘇還記得,當初李由還不想在軍中任職了。
“兄!”
聽到身后的呼喊聲,扶蘇坐在椅子上,回頭看了一眼。
公子高快步跑來,到了近前大口出著氣,“高摘了許多柿子。”
他嬉笑著將一個個柿子放在桌上,而后也搬了一把胡凳,坐在邊上,與兄一起看著咸陽橋。
扶蘇吃著柿子問道:“近來讀書如何?”
高搖頭道:“讀不懂,叔孫通夫子講解了許多遍,可高還是不懂。”
他的話語聲漸漸放低,又道:“可是高若一直說不懂,夫子會很失望的。”
扶蘇道:“那就問,問到你懂為止,你不懂不是你的錯,也別覺得自己多問了會讓叔孫通不高興。”
“嗯!”高用力點頭,話語聲帶著一些稚氣,繼續道:“高會好好學的。”
言罷,他站了起來,行禮道:“高回宮了。”
扶蘇頷首,依舊看著眼前的風景。
田安看著公子高坐上了車駕離開,心想著若有人,能多陪伴公子該多好。
遠遠地看著獨坐在咸陽橋邊的公子,公子的身邊總是空落落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處。
公子是始皇帝的孩子,也只有始皇帝的孩子能夠忍受這種孤獨。
看著公子長大的田安知道,不論華陽太后在世的時候,還是現在……公子扶蘇多數時候,都是這樣一個人獨處的。
余下的幾天,等所有的工匠都離開了,扶蘇依舊住在咸陽橋邊的小屋。
時而看著秋雨中的咸陽橋,晴天的時候看著陽光下的咸陽橋。
這是公子主持造出來的第一座大橋,當然是怎么看都喜歡,怎么看都覺得這座橋很漂亮。
公子的這種成就感,田安感同身受,因他是站在公子身邊,看著一座橋從無到有。
只要公子高興,那么田安也會替華陽太后高興。
田安注意到公子做飯時的笑容,公子很喜自己給自己做飯吃,多數之后公子都所用飯食,都是公子親手所作。
田安捧著一個碗,公子說碗中的食物叫作羊肉面,幾片羊肉蓋在面上,湯水清冽帶著油水,還漂浮一些蔥花。
田安剛提起筷子,就見到公子從田地里挖出了一個東西,而后坐在那里正剝著什么。
又多看了一眼,田安這才確認,這是從西域人手里買來的東西,難怪當初公子不吃,竟然被公子種出來。
見狀,扶蘇道:“這個是蒜,很好種的,一種就活。”
公子吃著烤好的羊肉,又往口中送了一口蒜。
田安接過公子遞來的蒜,吃了一顆,嚼在口中有些辣,猛吃了一口面,忽然又覺得這感覺還很不錯。
于是就一口蒜一口面地吃著。
從遠處看去,一老一少坐在咸陽橋邊,正在吃著飯食。
而咸陽橋兩岸以及周邊,還有兵馬圍著,尋常人不能靠近。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公子扶蘇不是坐在橋面書寫卷宗文書,就是在做飯食,又或者是在橋上來回跑著,跑到一頭大汗才肯罷休。
到了十月之后,天氣越來越冷了。
田安坐在一旁給公子燒著熱水,低聲道:“老奴聽聞,楚地到現在還很熱,還能收一季莊稼呢,要是關中四季都像楚地那樣,該多好。”
扶蘇繼續書寫著文書,雖說小篆寫起來很累,寫習慣了也就好了,一邊回道:“關中若是四季如春,蟲害就會遍野。”
田安頷首,若有所思。
身為官吏是要書寫文書的,扶蘇需要將老師張蒼沒有做完的事補上,將監造的文書補齊全,本來老師就是丞相的得力助手。
朝中但凡有重大的事,都少不了老師的協助。
而自己這個弟子,則要早點自立,好在去年在御史府看了不少文書,大秦的文書書寫格式也不復雜。
荀子他老人家說過:學不可以已。
人若停止學習,如同木材被外力定型,喪失天然韌性。
他老人家的勸學一篇,受益匪淺呀。
到了十月的下旬,扶蘇才離開了咸陽橋,不過沒有走遠。
而是帶著這些護衛留在了咸陽橋的上游。
扶蘇看著往來的人們嘗試著走到咸陽橋上,有的人大膽地直接從橋上跑到了對岸,還有人走得小心翼翼。
這座橋本就是給人們的,其用途就是為了造福兩岸的人們。
如果將來有戰事,大軍可以從咸陽橋西進,若匈奴打來,人們也可以借咸陽橋逃到咸陽,得到大軍保護。
咸陽橋的意義還遠不止于此,不論是為了關中發展建設,還是渭河兩岸的繁榮,這座橋十分重要。
接下來的幾天,扶蘇就住在西渭河上游,在這里能遠遠地看到咸陽橋的情況,看著人們往來咸陽橋,有老人,婦人,或者是拉著車的商旅。
這些天,往來咸陽橋的人們習慣了上游的那支兵馬。
今天,有個夫人帶著孩子來到橋邊,那孩子指著上游方向,用疑惑的語氣道:“娘,他們不在了。”
聽到孩童的話語,人們往上游看去,那支留在上游的兵馬,的確離開了。
人們只是好奇了片刻,就繼續走在了橋上。
咸陽橋的建設事宜總算是全部結束了,身為修橋的主要責任人之一,扶蘇需要向始皇帝報備,得到允許之后才能將這些卷宗收入庫中。
扶蘇回到了咸陽宮,修橋的卷宗有整整兩箱,其中包括賬目與修建事宜記錄,并且有每個民夫的名字與對應錢餉,以后翻閱卷宗,找出修造咸陽橋的相關人手,哪個縣的哪個民夫參與過咸陽橋的修建,領了多少錢餉,做了多少天苦役都要清清楚楚。
這個時節的咸陽宮很忙碌,扶蘇走在前頭,身后跟著兩排內侍,內侍們扛著兩箱卷宗,吃力地跟著。
見到公子扶蘇來了,章臺宮臺階下的披甲侍衛上前道:“公子,大殿內還在廷議。”
扶蘇擺了擺袖子,示意他們將箱子搬到一旁,而后自己也站到一旁。
侍衛會意也不再多言,站回了他的位置。
廷議還在繼續,自己來遲了,如若有事需要稟報皇帝,那么就站在這里,等到廷議結束。
這是扶蘇從老師張蒼身上學到的。←→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