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公

第54章四十五年

督公女生文學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督公(女生文學wenxuem)

楚公公究竟喜不喜歡紫蘇熟水?

李平安始終摸不透,反正自那之后,楚公公每天都將湯水喝完,至少證實他確實不喜甜食。

一個不喜甜食的人,竟吃了大半輩子蜜糖!

“外人只看到了干爺爺權勢滔天,享盡榮華富貴,哪知其中艱辛……”

李平安有自知之明,出身農家眼界低微,且不說有無聰明才智,縱使有也難逃脫先天桎梏。

眼下最要緊的不是自作主張,而是學習、模仿楚公公。

哪怕是一舉一動,猜不透其中深意,也要先學其形再悟其神。

所以,李平安強迫自己變得慵懶散漫,臨近晌午才睡醒,躺在搖椅上看半個時辰天空、云彩。

下午讀書寫字,比先前仔細認真。

有了小五子送來的草紙筆墨,終于可以正式練習書法,楚公公只讓練館閣體與歐體小楷。

“咱們做奴婢的,一切心思都得圍繞著陛下轉,館閣體方便當差辦公,小楷能得陛下歡心。”

李平安眼珠一轉:“干爺爺,將來陛下喜好其他字體該如何?”

“二皇子喜好隸書,四皇子喜好飛白,六皇子喜好魏碑……”

楚公公對各位皇子如數家珍:“這些字體略作涉獵,知曉其精義,將來用時好上手即可。”

“拜謝干爺爺指點。”

李平安只覺得楚公公深不可測,手段算計已臻化境,內廷外廷無所不知,比前干爹厲害千百倍。

孫公公手段狠辣,李平安自信尚能周旋,大不了掀桌子憑拳頭定生死。

面對楚公公,怕不是卻連死都要感恩戴德。

“干爺爺這般厲害,竟然在宮斗中敗落了,莫非宮中還有更厲害的太監?”

李平安想起御用監牛公公,這老太監屬實深不可測。

宮中風云變化,他自巋然不動。

前些日小五子抱怨,牛公公提高了兌換、外寄金銀的價錢,足足比以往高了兩成。

百兩銀子寄回家,連半數都剩不下。

此舉惹惱許多太監,其中不少頗有權勢,稱得上昭陽宮左膀右臂,私下里與元妃告狀、說壞話。

結果牛公公銀子照收,一文錢都不能少!

臘月三十。

武德四十四年除夕。

年前陛下偶感龍體欠安,宮中不敢大肆慶賀,沒了煙花爆竹,沒了絲竹熱鬧,也就沒了年味兒。

臨近子時。

一枚銀鉤懸于天際,清冷、孤寂、朦朧。

李平安背著鼓鼓囊囊的包袱,從御膳房飛檐走壁回冷宮,頭回偷這么多吃食,不免有些忐忑難安。

“干爺爺,當真不會出事?”

“放心吧。”

楚公公輕輕晃動搖椅,似是村口胖老頭:“咱家若走出冷宮,自是槍林箭雨,只是吃些御膳,他們巴不得呢。”

李平安頗有些不服氣:“干爺爺,咱輕功絕妙,又擅隱匿,宮里能有幾人能察覺?”

“年輕一輩,自是無人能與你相比。”

楚公公話音一轉:“然而宮中有不少天賦異稟的老太監,他們服丹用藥,苦修大半輩子,已經臻至武道絕巔。

你小子再練五年,不靠近藏武閣,可自由出入。再修十年,若能得天賜機緣,或可縱橫宮中!”

李平安恍然明悟,對自己實力有了清晰認知,忽然想起一件事,躬身請教道。

“干爺爺,若宮中有人大打出手,鬧出不小動靜,會不會驚動那些老太監?”

“當然會。”

楚公公意味深長道:“火神殿煉制的丹藥,大多數都讓他們吃了,首要差事就是護衛宮禁。”

“果然……”

李平安來到冷宮后,得了清凈空閑,有功夫思索過往事件,早就懷疑盧公公死時暗中有人窺探。

否則早該驚動宮禁,將作亂之人捉拿。

說話間,已經將偷來的貢品、膳食擺在石桌上,每樣都是價值連城的美味珍饈,尋常富商巨賈購得一樣,只敢私下里偷摸嘗嘗。

膽敢公開品鑒,有僭越之嫌。

李平安斟滿兩杯酒,舉杯道:“孫兒得干爺爺指點,銘感五內,若有差遣,萬死不辭。”

“不錯不錯,咱家沒看錯人。”

楚公公歷經不知多少次背叛,親手殺死的干兒干孫不計其數,早就不相信忠孝,仍然會稱贊嘉許。

爺孫倆邊吃酒邊敘話,除夕佳節卸下了許多戒備。

李平安講孫扒皮多么壞,講阿姐死前將藏著的糙面給他吃。楚公公說倒夜香遭人欺負,得勢后讓他們吃便溺撐死。

李平安擊掌稱快:“干爺爺這法子妙,待咱家當上大官,便讓孫扒皮沒日沒夜的種田,不給飯吃活活累死、餓死!”

三五壺酒入腹,爺倆都不用真氣化解,酒意微醺。

楚公公說起在王府與人爭斗,不小心中了算計,從內務管事淪落為浣洗太監。

李平安借著酒意,鼓起勇氣問:“干爺爺,您這般厲害怎么會敗了?”

“宮里邊的斗爭,勝敗皆出上意。”

楚公公吃了口酒,蒼白面皮浮現酡紅:“單憑那點兒婦人伎倆,咱家三兩下就能讓她失寵,連帶張家都得斷幾根骨頭!”

李平安滿眼敬仰,太監做到干爺爺這地步,可以說是到頂了。

莫非還想操縱皇權不成?

“咱家真是喝醉了!”

李平安連忙運轉真氣消散酒氣,默念幾遍三綱五常、忠君體國云云,驅散心中妄念臆想。

這時。

月上中天,宮中響起雄渾鐘聲。

李平安神色肅穆鄭重,起身來到楚公公跟前,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什么好聽的祝賀詞都沒說。

“桀桀桀……”

楚公公笑聲如夜梟,目光在李平安身上逡巡,深邃的目光中閃過幾絲溫情,旋即冷哼一聲。

“起來吧,咱家風光時,逢年過節上百個干兒干孫磕頭,個個比你小子忠心孝順!”

武德四十五年。

也無風雨也無晴。

皇后虔誠禮佛不出坤寧宮,元妃在昭陽宮專心養育皇子,宮中維持著詭異又微妙的平衡。

這一切,與李平安干系不大。

讀過《大學》、《中庸》,再讀《禮記》、《周易》。

或許是受楚公公教導,又或許是受先賢感化,李平安肚子里陰謀詭計逐漸消散,眉宇間陰鷙狠厲變得溫和。

與人說話如沐春風,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換上長衫去宮外走一遭,說是舉人差了些,冒充個秀才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