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樹下之雪兒

第七百二十四章 施恩

櫻花樹下之雪兒第七百二十四章施恩_sjwx

第七百二十四章施恩

第七百二十四章施恩

“老祖宗,是何事還要勞煩您親自走一趟?

若是無關緊要的事,只要差人來跟孫兒說一聲就好!”軒轅潔裝作一無所知的問道。

面對親手結束亂世,打下偌大江山的皇祖父,其實他心里是有負擔的,生怕自己哪個地方做的不好,讓老祖宗對其失望。

他可以裝傻,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其看出來。

太上皇笑笑:“不知潔兒可收到長海縣董縣公過世的消息?”

軒轅潔頷首:“收到了,難道老祖宗是為了此事前來御書房的?”

“沒錯!想必你也知道永豐郡主那孩子生不見人,死不見尸。

當年你父王在辰兒的要求勸說下,在彌留之際提前下了那道圣旨,對外宣稱幽王妃已經薨逝!

為的一是滿足太子的心愿,二是為了維護皇室的顏面,三也是將來不想讓你為難。

前兩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三點,你應該領太子的情。”

軒轅潔點點頭。

永豐郡主失蹤四年多了,按照慣例,即便當初父皇不下那道旨意,到了他這里也得下,可若是太子不主動要求,他也是難辦的。

“但我們軒轅氏畢竟欠了那孩子太多了,不說她為我們軒轅氏生了兩個好孫輩,單說她為軒轅氏的江山做出的貢獻,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是啊,老祖宗說的不錯!”

“當年你父皇一步步的擢升董縣公的爵位,為的也是不想寒了功臣的心,但其爵位給的的確是吝嗇了些!

這些年你的幾位皇叔,幾個兄弟能對外擴張領土,若是沒有足夠的糧草作為后盾,那是很難做到的,就從這一點來說,董家就是功不可沒!

這點你可承認?”太上皇瞇著眼睛看向軒轅潔。

他這話并未夸大,幾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的的王朝,就沒有不為糧食犯愁的。

高產作物的出現解決了遺留千年的糧食饑荒,這樣的功業堪比當年的神農了。

按照董家當初對大熙朝的貢獻,其實封董長河一個國公也不為過,但想著永豐郡主既然已經賜婚給了皇家為妃,那也算是一種補償。

可永豐郡主已經被薨逝了,也就意味著她已經被皇家給放棄了,那么當初的這個補償就不能作數了。

且雪兒所出的長子已經是太子了,太子地位尊崇,其外祖父若還是一個小小的縣公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這個時候董家若是能出一位國公,對永豐郡主的事算是一個補償,對辰兒來說是一個助力,對陛下來說就是一種施恩,可以拉近他與太子之間的距離,如此便可一舉三得。

至于外戚勢力那很好平衡,董成澤兩兄弟因為要守孝,暫時會離開朝堂,三年后以董成澤的聰慧,自是會明白他在地方上發展是最好的,而不是重回廟堂。

至于董成瓊幾個董家的后起之秀,完全可以下放到地方為官,至于董成青,三年后僅他一人留在朝中也翻不起大浪來。

董家只有維護住太子這棵大樹,在未來的發展中才會屹立不倒,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所以董家的幾兄弟絕對不會自掘墳墓,天然就是太子的助力。

軒轅潔不是一個不明事理之人,這件事其實在此之前他就想到了,如今老祖宗提起,他重新就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良久之后他頷首道:“老祖宗說的不錯,那孫兒即刻下旨,追封董縣公為國公爵,準其以國公之禮下葬,其國公爵位由世子董成澤承襲,一應待遇不變,老祖宗看這樣可好?”

太上皇滿意的點點頭:“不錯,這樣就很好!

潔兒也不要覺得朕是偏向太子,偏向董家!

大熙朝建國幾十年,如今看似一帆風順,但世家的力量猶存,那些跟隨朕打天下的舊勢力仍舊尾大不掉。

國內雖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照比盛世還差很多!

潔兒仍需努力,培植新的勢力與舊世家抗衡,這一點很重要。

太子雖不是你的親生骨血,但他也是你的親侄子,既然他答應將來將嫡次子過繼與你,如此你們名為叔侄,實為父子也不為過。

我們大熙朝是經不起內耗的,這一點有前朝的舊例在那明晃晃的擺著,潔兒要引以為戒啊!”

一個國家的崛起與一個家族的崛起是相似的,那都經過是幾代人積累所得。

盛世不是那么容易就造出來的。

他在位時間短,軒轅帝雖也是一位賢明的帝王,但也只是一位守城之君,至于眼前的軒轅潔,身上的缺點太多了,能安穩的將國家交給太子,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他已經很老了,活不了多少年了,不是擔心將來皇位更迭的時候出現什么變故,他或許堅持不到今時今日。

看軒轅潔的態度,他要早做打算了,他絕不允許有那樣的意外發生。

“老祖宗的教導孫兒莫不敢忘,老祖宗放心,孫兒知道該怎么做!”提到自己的痛腳,軒轅潔心里不好過。

他一輩子最狼狽的事就是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兒子,哪怕一個庶子也好。

老天給了他無比尊崇的地位,卻撅了他的子嗣,何其不公啊!

當著老祖宗的面他不能露出任何的不滿,臉上的神色自始至終都是一成不變。

送走了太上皇,軒轅潔將御書房砸個稀巴爛,這才下了兩道圣旨,讓天使八百里加急送往長海縣。

兩道圣旨是與軒轅辰兩兄弟同時到達長海縣縣公府的。

本以為幽王妃薨逝,董長河去世了,董家雖有一位太子外孫撐腰,但鞭長莫及,董家幾兄弟又在朝中為官,董家的榮寵也就到了極致了。

卻沒想到今上突下這樣的圣旨,給了董家這樣的殊榮。

這今上的兩道圣旨施恩施的可謂是大手筆了。

董成澤的確是聰明的,送走了宣旨的公公,就與私下里跟軒轅辰說了自己的打算。

他謹記當年長姐所言: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今上在這個時候施恩與董家,其中的道理他懂,太子想必比他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