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水村種田手札

端午肉粽

_長水村種田手札_女生頻道_螞蟻文學

←→:

把趙老太高興得喲,真是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又想著,這城里的老太太們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見識,比長水村那群愛擺弄是非的,不知道好了多少。

想到這些,趙老太也寬慰著兒媳婦,說道,“別擔心,不僅建剛會留東西給我的乖孫孫,以后我的東西也都留給你肚子里的孩子。”

“謝謝婆婆。”那女人嬌羞地點點頭,她從來都懂,像顧建剛這樣的男人最喜歡哪一種女人。

像趙老太這種刁蠻任性的老婆子,她更知道該怎么馴服。

自勞動節過后,六月一號的時候,長水村又迎來了一波小高峰。

因為是兒童節,所以這一天來的游客,幾乎都是帶著小孩的人們。

這些人好多都是因為之前五一勞動節縣中心小學來春游的時候來玩過,所以這次六一又來了一次,還有些是被這些人安利過來的。

這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因為距離長水村又近,所以也有不少人來玩。

村里面新擺的小攤,又一次嘗到了生意爆棚的感覺。

雖然沒有想到兒童節這天來了這么多小孩子,但這時候的海邊,兒童樂園也增添了不少項目,孩子們不僅可以玩沙、蹦床,還有小孩子能玩的許多游樂項目,也算是準備十分充足了。

今年的端午在六月十六,月亮灣里提前十天就在準備了。

家里有好幾位老人,都是挺堅持傳統的人,特別是楊師傅和楊老,一個繼承著家傳的手藝,一個又是文化學者,對端午節的這些習俗很是看重,不過以往楊老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在青陽鎮,楊師傅又在酒樓里忙生意,顧不上這些,所以往年的端午假兩人都過得簡單。

既然他們現在來了長水村,有了時間,也有人陪伴,就想好好過。

長水村里往年這個時候就都開始準備做粽子的材料了。

今年因為有了新氣象,大家過節的氣氛也更濃了。

前幾年,柳外婆和林冬青因為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弄這些,以往都是大舅和大舅媽在操持。

索性今年在月亮灣這邊,人很多,大家在一起熱鬧,弄這些也不覺得麻煩,反而大家在一起做事更覺得高興、熱鬧。

合德這邊的傳統是吃肉粽,今年因為有了楊師傅,所以天南海北好幾種品類的粽子,他們決定都包一點。

今年山上是第一年種水稻,因為每年包粽子、做年糕、還有清明的時候做清明粿都需要用到糯米,所以顧況蘊還種了半畝地的糯米。

不過,糯米要秋天才成熟,端午的時候注定是吃不上自家的糯米了,所以包粽子的糯米還是外面買的。

顧況蘊將糯米買了回來,楊師傅就捻起一顆送到嘴里嘗了嘗,評價道,“這個糯米買的還不錯,雖然是去年的米但是色澤乳白,形狀細長,這樣的糯米包出來的粽子不僅黏性大,味道也香,挺適合包粽子的。”

聞言顧況蘊松了口氣,對楊師傅笑了笑,“還好買對了,要不然楊師傅你又要說我不會買東西了。老板說這是他鋪子上最好的一種糯米,做粽子好吃我才買的。”

楊師傅忍不住挑了挑眉毛,“你還說呢,還是個農村娃呢,居然連買個豆腐都不懂。”

說起這個楊師傅就有些無語。

前幾天他讓顧況蘊去鎮上買豆腐,是要買那種燒菜的嫩豆腐,結果顧況蘊買回來一看,居然是那種老豆腐。

又因為月亮灣平日里吃飯的人多,害怕不夠用,所以她一次買了好幾板。

楊師傅雖然廚藝高超,立馬就把需要嫩豆腐做的菜換成了用老豆腐,但還是不免念叨顧況蘊幾句。

這會顧況蘊居然又提起了這事兒,楊老自然就要說上一番了。

顧況蘊自覺捅了馬蜂窩,低頭悶不做聲。

可心里卻想,這嫩豆腐和老豆腐看起來都差不多,她就是分不清楚怎么辦!

想哭!

這次端午做粽子,不僅餡料做了幾種,連包粽子的粽葉都準備了好幾種,有芭蕉葉,箬竹葉,也有蘆葦葉。

因著當地的風俗,所以做的最多的還是肉粽。

將新鮮的粽葉洗凈,然后放進開水鍋里煮三到五分鐘,撈出晾干。

糯米快速淘干凈后,裝到一個直徑一米多、高三十厘米的大木盆里,楊師傅便往里面狂加清油、醬油等其他的一些調料,然后和勻。

肉粽里包的肉也是提前腌制好的,把皮去掉,肥瘦肉分開,切成大約三到四厘米見方的肉塊,肥瘦肉塊數的比例在一比二比較合適。

往肉里倒料酒、醬油、鹽和一點糖,雞精,酒多一點,醬油少放一點,然后攪拌。

顧況蘊就看見楊師傅將這些調料都放進肉里后,就一直用手搓,直到肉泛出白沫。

顧況蘊表示不解,“楊師傅,你這光和肉都已經揉了十多分鐘,應該已經和勻了吧!”

楊師傅呵呵一笑,“這肉啊,要揉出白沫了,才說明味道已經完全吃到肉里面,這會兒功夫還沒到,還要再揉一會兒。”

顧況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覺得中華廚藝真是博大精深。

等到肉和糯米充分混合之后,木盆里的糯米也呈現出一種油亮的醬油色。

楊師傅一說米和好了,大家就搬著個小板凳紛紛坐在了木盆邊,林舒華挨個在他們旁邊擺上小桌子,上面放上粽葉、剪刀,還有棉線,都是包粽子的工具。

“去年端午節的時候還在鎮上呢,沒想到今年咱們就到村里來了,大家還聚在了一起。”柳外婆拿起一片粽葉,第一個說話了。

“是啊,去年老頭子我一個人在鎮上冷冷清清的,也就端午那天兒子兒媳帶著孫子回來了一趟,帶的都是下面的人送的粽子,自己也沒包,過得挺沒意思的。不曾想,呵呵,今年咱們居然這么多人都聚在一起,特別是還能吃到老楊做的粽子,這人世啊,真的太多變化咯。”楊老不會包粽子,但并不打擾他學習的熱情,大家都在這里,嘮嘮嗑也挺有意思的。

他一邊和楊師傅學包粽子,一邊和大家說著話。

“咱們這樣也挺好的,都在這里生活,平時也能說說話,可比你一個人在青陽鎮上孤單單地好多了。”楊師傅呵呵笑了兩聲,接話道,“唉,對了老楊,端午你兒子他們過來嗎?”

楊老說,“之前打電話沒說,想來這兩天就會打電話回來了。對了,小蘊啊,今天出鍋的粽子給我留上二十個,明天讓小陶給我帶到省城去送給你楊大哥。”

“誒,好嘞。”顧況蘊朗聲應道。

正好這批粽子出來,她也準備給省城的二哥和韓清逸送上一些粽子,還有海城的婉君姐。

顧況蘊看著越堆越多的粽子,想了想,對著她媽說道,“媽,正好今天家里包粽子,要不順便就把大舅他們叫上,來家里吃頓飯吧!想來端午的時候表嫂和大舅媽都要會娘家,今天咱們就提前過節了。”

算來,外公外婆也好久沒見浩浩了,兩老人估計也想他們了。

外婆聽見顧況蘊的話,眼睛也是一亮,囑咐林舒華,“讓你大哥把浩浩也帶來吧,我的乖孫喲,好久都沒見了,怪想的。”

林舒華輕笑了一聲,擦了擦手進屋打電話去了。

“今年小蘊也種了糯米吧,等過年的時候咱們就能用來包湯圓。”林冬青提起了另一個話題。

“是,第一年種,不知道產量怎么樣呢!”顧況蘊說。

以前家里沒有種糯米的經驗,所以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種好。

“之前稻子開花的時候我去看了,稻花開了挺多的,想來今年產量應該是不錯的。”顧建平答道。

“話說,每年入夏我都會聽到新聞里說,哪哪哪又遭臺風了,怎么今年到了長水村從來沒聽到這樣的新聞呀,你們這兒不是臨海嗎。”楊師傅突然想起了什么,便開口問了出來。

林冬青高深莫測地一笑,“呵呵,行云老弟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長水村歷來都是個風水寶地,從古至今本來就不容易有臺風經過,每年偶爾一兩次,威力都不大,所以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楊師傅聞言,忍不住伸出大拇指,“不錯不錯,咱長水村真是個寶地啊!”

華國沿海地區每年深受臺風的影響,每年夏天都會因為臺風的侵襲,對所經過的地區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長水村能避免遭受這樣的損失,楊師傅還是挺欣慰的。

顧建平嘆了口氣,“說起這個,咱們村雖然每年來的臺風不多,但去年的那個,還是讓家里損失慘重啊!”

這件事,除了顧家人和當時在果園的里的兩老人知道,其他人都沒聽他們提起過,就連林冬青和柳蕓,林舒華也害怕兩老人擔心便也沒有告訴。

所以顧建平這話一說出來,立刻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側目,都在用眼神示意顧建平繼續說下去。

這事兒本已經過去,顧建平也沒什么不好說的,便將當時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

當顧建平說到臺風過后,果園里倒了幾千棵果樹的時候,在場的幾位老人們,都忍不住為顧況蘊捏了一把汗。

能夠想到當時顧況蘊受到了多大的打擊,剛回來還沒有多少存款的顧況蘊,又怎么能承受這么大的損失。

柳外婆拿起顧況蘊的手,溫柔地撫摸了幾下,“蘊妮兒,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訴我們呢!”

顧況蘊對著柳外婆皺了皺小鼻子,撒嬌的語氣,“這種事還要告訴你們,不是憑空讓你們擔心嗎?而且那點損失,我還能承受。”

柳蕓和林冬青對孩子們,從來都是嬌寵但不溺愛,但對于家里唯一的這個孫女卻總是忍不住格外疼惜一點。

柳外婆伸手理了理顧況蘊鬢發,“外婆知道你懂事了,但有事兒你還是得和我們說呀!外婆不怕擔心,就是擔心你們什么事都瞞著我們,什么事都不和我們說,那外婆才是真的傷心呢!”

顧況蘊覺得有一些什么東西漫上了眼角,她傾身抱住外婆,將頭枕在了她的肩上,“嗯,我知道了外婆,以后我什么事都會和你說的。”

林冬青最是見不得這樣肉麻的場面,他也不是個善于表達感情的人,所以一看老婆子和外孫女那樣‘相看淚兩行’的架勢,就覺得渾身不是勁兒。

“行了,大家都在這兒看著呢,你們兩個這樣算什么樣子,要抱進屋去。”

此話一出,在場人都忍不住笑了。

特別是楊老和楊師傅,這老林啊,就是太好面子。

今天月亮灣上包的粽子數量挺多的,粗粗算來有一千多個,光是煮粽子都煮了好幾鍋,一鍋一個味道。

也像當初熬番茄醬那樣,在院子里搭了鍋灶,煮粽子的香味都傳出去老遠,自然地,也吸引了不少聞香而來的游客。

那人本來是合德縣來玩的一個游客,趁著放假,和老婆孩子一起來長水村玩的。

老婆孩子都玩水去了,他就一個人穿了條沙灘褲躺在遮陽傘下假寐,感覺挺美的。

結果,不一會兒就有一股肉香不知道從哪兒飄過來鉆到了他的鼻子里。

然后,這肚子就咕咕地響起來了,男人想著中午吃得也挺多的呀,怎么才兩個小時就餓了,簡直不科學。

于是,他決定,忍住。

然后,又過了十分鐘,男人覺得他忍不住了,看了眼還玩兒得非常HAPPY的老婆孩子,他想他離開一會兒應該也沒關系,于是他就一路聞著味道找到了月亮灣。

正是下午時分,這時正是休息的好時候,男人腳步放輕地走進了月亮灣,發現沒人,才聲音稍微放大了一些吼了一聲,“有人嗎?”

包完粽子后,老人們休息的休息,出去逛的出去逛,只剩下顧況蘊一個人在這兒看火。

男人進來的時候,顧況蘊正往灶里加入木頭,冷不丁地被這嗓子嚇了一跳,手里的木頭險些砸到她腳上。。

她抬頭看見走進了院子的男人,“有人,你有什么事兒嗎?”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