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去逃荒,極品后娘有空間

第169章 養鴨

全家去逃荒,極品后娘有空間_第169章養鴨影書

:yingsx第169章養鴨第169章養鴨←→:

烈日炎炎,太陽照在身上火辣辣的,就連地里頭的作物都蔫了不少,但鼓樓鎮附近的村民們卻是一個比一個有精神。

“二妮她娘,草藥湯子熬好了沒有呢,熬好了趕緊拎過來,這畝地已經澆完啦!”

“別催別催,馬上就熬好了,你們先坐那樹蔭底下歇歇,涼快會。”

那漢子擦了一把額頭流下的汗,“不能歇了,要快些灑藥,不然萬一明天蝗蟲又來了,這莊稼豈不是要遭殃嗎!”

那婦人聽了也覺得有理,連忙給鐵鍋底下又加了把火。

整個鼓樓鎮的農戶們都在忙著往田里頭灑驅蟲的草藥湯,因為鎮上的地實在太多了,如果只由衙門熬了藥湯再挨家挨戶的送,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日,所以徐縣令就讓手下按照姜素素說的比例把草藥配好,發給農戶們,讓他們自己熬湯藥。

徐縣令跟朝廷遞上去的公文,沒幾天就得到了回信,專門給了一筆銀子用來買百杏林的驅蟲藥,這筆銀子一到,徐縣令就立馬派人送去了百杏林,片刻都沒耽誤。

宋萍兒在百杏林的柜臺后面一筆一筆的核對賬目,生怕出現什么紕漏,這次靠著姜素素的草藥,百杏林也算賺了一大筆銀子,足足五萬兩的白銀。

“嫂子,這么大一筆銀子,咱們是不是要存到錢莊去,還是換成銀票比較方便。”

姜素素正在琢磨事情,宋萍兒跟她說的話她一句也沒聽見,直到萍兒又喊了她好幾聲,她才回過神來。

“嗯?萍兒你說什么?”

“我說,咱們得把這筆銀子存起來。”

姜素素走到柜臺前面,看著那一箱白花花的銀子,她心里有了主意。

“萍兒,咱們把這筆銀子花了。”

宋萍兒瞪大了眼睛,嘴巴也張得老大:“嫂子你說啥呢,這么多銀子,咋花也花不完呀!”

“我也沒說要全部花光,只是要花一部分。”

“嫂子,你又有啥主意了,快說給我聽聽。”

姜素素一副知我者莫若萍兒的表情,對著萍兒挑了挑眉毛。

“我想養鴨子。”

“啥?養鴨子?那才能花幾兩銀子啊,而且養太多咱們也吃不完呀。”

“誰說要吃了,我是要養大了鴨子然后賣給各地的農戶!”姜素素給宋萍兒認真的算了起來,“一只鴨崽也就幾文錢,兩個月飼料就算二十文,可是一只成鴨足足能賣三百文錢,怎么都是賺的。”

“更何況,萍兒你想想,眼下全國各地都有了蝗災,就連京都都不能幸免,對付蝗蟲用藥驅蟲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要想徹底治好蝗災,最好的辦法就是旱田變水田,水田再養些鴨子。”

宋萍兒仔仔細細的聽著姜素素給她講,點了點頭:“嫂子,照你這么說,今年水田的農戶最缺的其實就是鴨子,而來年那些旱田改成水田的農戶,也需要鴨子,咱們不愁賣不出去。”

“沒錯,不過...養鴨子需要池塘,我想著,不如直接再種一些蓮蓬下去,等秋天的時候,把蓮藕和蓮子收上來,也能買個好價錢。”

這邊的蓮藕她也買過嘗了嘗,是南方品種,比起她從前吃過的,鼓樓鎮這邊長成的蓮藕那么清脆可口,顏色也看起來有些灰暗的土黃色,不過她并不準備用這邊的蓮子種,而且打算直接在空間商城里面買,那樣的蓮子種出的蓮藕才是白嫩爽脆。

姜素素沒說的一點就是蓮池不僅能賺錢,而且景色也很美,等到蓮花開的季節,那滿池的蓮花別提多美了,以前她在西湖邊曾經看過那樣的景色,過目不忘。

要是能在這個時代,擁有一個西湖那樣的,專屬于自己的荷塘,賞荷品茶聽雨聲,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蓮藕和蓮子都不便宜,不過那東西不好種,以前鎮上有人試著種過,結果一池的蓮蓬都枯死了呢。”

“蓮池的池底需要泥它才能活,普通的池子是養不活的,不過我們不僅有泥土,還有鴨子,鴨子吃蟲排出的糞便可以當做蓮蓬的肥料。”

宋萍兒笑了:“既然嫂子已經想的這么周全,那我這就陪你去買鴨苗,一時半會可能買不到那么多,我可以派伙計再去隔壁鎮看看,把臨近幾個鎮的鴨苗都買回來。”

晚上,等姜素素和宋萍兒回到家里的時候,還帶回來好幾百只小鴨子,宋佳音一見到這群毛茸茸的小鴨子就喜歡的不行。

“娘親,你怎么帶了這么多的小鴨子回來啊,它們好可愛!”

宋佳音伸出白白嫩嫩的小胖手,輕輕捧了一只小鴨子在手心里,用手指摸了摸它的羽毛,小鴨子還叫了兩聲。

“哥,你看,小鴨子,還會叫呢!”

宋俊宇領著宋佳音蹲在一旁,玩了好半天,宋明和羅氏則是聽到院里那群鴨子喳喳叫的聲音,才從屋里出來的。

“誒呀我天吶,這...這咋搞了這么多的鴨子回來,吃也吃不了這么多啊......”

姜素素把自己的想法跟羅氏還有宋明講了一遍,兩人聽完都覺得這筆買賣有賺頭,而且鴨子長大的時間并不長,兩三個月就能長成了。

“行,我也覺得這買賣能成,不過這池塘...咱們得先買地,買完地以后再雇幾個人沒日沒夜的挖,興許能在十天之內完工。”宋明點了點頭。

“買地...那就先買三十畝吧,應該夠挖個池塘放這些鴨苗了。”

全家人都同意這養鴨子的買賣,宋明就拿上銀子買地去了,他和姜素素商量了半天,蝗災最嚴重的是鼓樓鎮的南邊,那邊的莊稼幾乎已經顆粒無收了,去那邊找個村子把地買下來應該不成問題。

果然不出兩個時辰,宋明就坐著馬車,手里拿著玉林村的三十畝地契,已經去找縣衙的徐縣令蓋過印了,徐縣令一聽他們這是買了人家受災的地,立馬夸宋家心腸好,解了不少受災農戶的燃眉之急,高高興興的就把印給蓋上了,這買地的手續就算是齊全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