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朕給你說一門婚事如何?_說好體驗人生,仙子你怎么成真了__筆尖中文
百世書中,又是一年的時間過去。
在雪陽郡這幾年的時間里,蕭墨在雪陽郡興修水利,親自下田耕種,改造耕犁,由直轅改為曲轅。
曲轅犁操作省力,適應水田、旱地。
蕭墨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南北農書》。
書中根據南北土地差異不同,強調“精耕細作”,“三犁三耙”、“乘墑播種”、“壓青肥地”制定了詳細的準則。
且蕭墨在雪陽郡率先進行推廣。
次年,雪陽郡百姓大豐收。
蕭墨再將此書,呈給當今陛下。
齊主大悅。
第二天早朝之上,齊王與群臣討論此事,最后決定此書刊印,發布天下。
每個官員必須熟讀,為考察之項。
次年,蕭墨接到圣旨。
蕭墨將調任回京,升任為工部侍郎。
對于這一個升任,蕭墨并不意外。
因為在平日里,蕭墨就有和張謙之互通信件,隱隱知道了他與丞相想要把自己調回去的意思。
蕭墨離任的這一天。
一路上,青陽郡的百姓杯水奉餞,相送數里。
回到皇都之后,蕭墨第一時間進宮,面圣述職。
見到蕭墨之時,齊主心中微微一驚。
齊主依舊記得十二年前他進宮殿試時,那玉面書生般的模樣。
而如今十二年后,蕭墨皮膚更加黝黑,體魄也比以前強壯一些,像是一個經常干農活曬的百姓。
在他的眉宇間,更是多了幾分的成熟與穩重。
不過相比于以前,齊主自然是更喜歡蕭墨如今的這副模樣。
“臣蕭墨,拜見陛下!”蕭墨作揖一禮。
“愛卿無需多禮。”
齊主連忙下了臺階,將蕭墨攙扶起,眼中滿是欣賞。
“聽聞愛卿平日親自耕種農田,興修水利,今日看愛卿這副模樣,果然傳聞不假。
愛卿所作的《南北農書》推行天下,如今我大齊百姓可是稱呼愛卿為農圣。
我大齊有愛卿,乃是我大齊之幸啊!”
“陛下過譽了,臣只不過是盡自己本分而已,且天下豐收,主在陛下圣明、政通人和,就算是沒有臣,天下依舊是豐收之年。”
“哈哈哈,你怎么還學會了溜須拍馬那套?若愛卿只是盡本分,那天下所有官員,有一個算一個,皆是不合格!”
聽著齊主的話語,蕭墨只是微笑不言。
齊主拉著蕭墨,問著他這些年在外的一些事情,蕭墨一一回答。
越是聽著蕭墨述職,齊主心中就越是舒暢。
沒有一個君主不喜歡干實事的官員。
“愛卿,你如今三十而立,都未娶親,朕給你說一門婚事如何?”齊主問道。
蕭墨連忙起身,深深彎腰一禮:“謝陛下好意,陛下為臣說親,乃是臣之幸事,但是陛下,臣已有意中人了,臣,萬死!”
“唉......你啊......”齊主嘆了一口氣,自然是知道蕭墨的事情,“仙凡兩隔,你何須再等呢?”
“......”蕭墨不語。
“罷了罷了。”齊主揮了揮手,“愛卿旅途勞累,還進宮與朕聊了這么長時間,先下去好好休息吧。”
“臣,多謝陛下!臣告退。”
蕭墨離開御書房之后,一個貴妃走上前,給齊主揉捏著肩膀:“這蕭愛卿,真是位重情重義的癡情郎啊。”
“重情重義好啊。”齊主點了點頭,看向御書房外,“不成親,也好......”
七日后,圣旨至,蕭墨封為工部侍郎。
又是四年,蕭墨升任為工部尚書。
如此升官的速度,真是平步青云。
此時,蕭墨不過三十六而已。
許多人的政治生涯才剛剛開始,可是蕭墨已經官至高位。
但朝堂之上都清楚,一個工部尚書,不會是蕭墨的終點。
且蕭墨生活極為自律,不去青樓,不收禮,平日就只是看書。
言官想要找蕭墨的污點都找不到。
蕭墨入京第八年,房丞相力圖變法。
房齡的這一次變法策劃了很久,也是得到了齊主的支持。
但是這次房齡的變法涉及到了世家氏族,阻力實在是太大了。
不到幾天的功夫,無數彈劾的奏折在朝堂上亂飛。
張謙之此時入朝,站在了房齡這一邊。
此時的蕭墨自然也是站隊變法一派。
自從蕭墨踏入朝堂開始,朝堂所有人都知道蕭墨和張老先生的關系。
而蕭墨能夠升官這么快,不僅僅只是功績而已,有很大的一部分程度,都是看在房丞相和張謙之的份上。
畢竟朝堂之上只談功績,那太過理想,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于是在齊主的支持下,以張謙之、房齡、蕭墨三人為核心的變法徹底拉開。
以前的時候,蕭墨每兩年都會回村一趟,但因為變法事務太多,蕭墨這幾年只能一直待在皇城。
好在的是,蕭墨和小青時常會有書信來往。
但就當變法一切進行的順利的時候,齊主重病了。
六年后,齊主駕崩,太子繼位。
新的國主看起來并沒有先帝那種決心和魄力,他抗不住那些世家氏族。
最后變法失敗。
張謙之已經是九十多歲的高齡了,張先生能活到九十多歲,甚至還主持變法,已經極為不易,全憑借那一口氣吊著。
此次變法失敗,那一口氣也散了,張謙之徹底心灰意冷,上奏告老還鄉,徹底不過問朝政,覺得自己最多最多,也就活個一兩年了。
六十多歲的房齡外調離京。
蕭墨因為名聲太盛,且變法也是一心為民,那些世家氏族礙于蕭墨名聲,不敢胡亂彈劾。
可蕭墨覺得自己在京城也會被不停地排擠,與其如此,倒不如離開。
所以蕭墨主動外調北海州。
此時蕭墨已經四十有六,因為年紀大了,且變法操勞過度,鬢發已經有了不少銀絲。
在上任之前,蕭墨回到了石橋村。
自從蕭墨考中狀元,已經過了二十七年。
在這段時間中,有不少人離世。
其中便是包括老村長以及陳姨。
“青山縣書吏、石橋村村長——王燦之墓。”
“王燦之妻——陳紅之墓。”
蕭墨站在墓碑前,看著兩座緊挨著的墓碑,神色平靜,但是心中卻有一些說不滋味。badaoge/book/143855/53571436.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