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致富從挖寶開始

第169章習俗

重回1978:致富從挖寶開始_影書

:yingsx←→:

正月初一。

昨晚的雪下了一夜,晚上雞叫了一遍,城市的上空就陸陸續續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

這個年代過年是真的沒有安靜的時刻,晚上大飯會燃鞭炮,零點之前各家各戶要關財門,也就是開門入戶的大門,關上這扇大門要燃放鞭炮。

守完歲就睡覺吧,可能你還沒有睡多久,外面雞叫一遍,又有積極的人起床爭頭一柱香,頭一掛鞭炮。

這一儀式是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那就是由當家人給祖宗牌位上香,開財門,放鞭炮迎諸位神仙和祖宗,也可以叫迎接新年新氣象。

沒有祖宗牌位的家庭,往堂屋的神龕里上香,神龕可坐諸位神仙和祖宗。

君不知,不管是村子還是縣城,只要響起第一掛鞭炮,緊接著便是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鞭炮聲。

除舊迎新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顧久和林舒沒有像別人一樣雞一叫就爭著起床放鞭炮,他們倆是等著天微微亮了,顧久才起床上香放鞭炮。

然后就是燒水泡茶,桌子上擺上瓜子花生炸貨糖果等零食。

林舒洗漱完,和他一起坐下喝上新年的第一杯熱茶,順便互相送上新年祝福。

今年是林舒懷孕,顧久擼起袖子開始做新年的第一頓早飯。

南方和北方風俗不同,新年第一頓早飯不是會是面條或者餃子什么的,那個太簡單,對于當家人來說一點不顯得隆重。

把大飯那一套再來一遍,只不過有些菜式有變化,豐盛程度一點不弱于大飯。

天微亮進伙房,等飯菜做好大概也就七八點鐘的樣子。

林舒看他飯菜做好便幫忙端端菜,擺擺桌,溫溫酒,擺碗筷酒杯。

面對初一第一頓早飯,豐盛的讓兩人很有成就感。

在一聲聲祝福里,兩人碰杯,嘗美食,新年里的第一頓飯,兩人酒足飯飽,吃的無比滿足。

去年他們結婚,今年是新婚后的第一個新年,按本地的傳統習俗,夫妻倆要去給男方家的所有本家親戚拜年。

外面積了很厚的雪,林舒挺著肚子出行不方便,今天去拜年只能顧久一個人去,等給本家最高輩分的長輩拜了年,再和本家兄弟們一起去給其他人拜年。

林舒準備了一個大紅包無數個小紅包,大紅包是給顧久的,祝當家人出行大吉大利。小紅包是給本家小孩子們準備的,顧久去本家拜年,遇上族中小輩,可給個紅包當祝福。

紅包里的錢不在乎多少,只圖個寓意吉祥。

等顧久穿戴一新出了門,林舒將家里稍收拾好,桌上重新擺下茶盤,里面裝了不少炸貨,比如江米條,小麻花、糖酥等。還有糖果、餅干、瓜子花生等等。

但凡可當零食的林舒都擺上,再洗一盤蘋果,一盤橙子。

開水準備好,萬一有客人初一來家里拜年,可隨時泡茶招待客人。

這邊剛準備好,外面的大門被推開,聽到孩子們的歡笑聲,林舒便知是街坊鄰居家的孩子挨家挨戶來拜年了。

領頭的是大寶、大兵以及二狗幾個。

“姐姐,過年好!”

“新年快樂!”

“恭喜發財!”

“萬事如意!”

看著孩子們嘴上說著祝福,眼睛已經被桌上的零食黏住了,不禁樂了。

“謝謝,我也祝你們新年快樂,學習進步。”

“來來來,一人兜一些零食回去。”

林舒幫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用紅紗做的小荷包,里面是她提前準備的糖果、餅干、江米條等,反正每樣裝了一點點,口子上的帶子一束緊,荷包就裝的鼓鼓的。

孩子們還是第一次收到紅紗荷包,小巧有創意,個個喜笑眉開,歡天喜地的跑了出去,成群結隊的前往下一家。

顧久領著本家兄弟來家里拜年的時候,已經是快十一點了,大家坐下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坐個半小時,時間差不多便起身告辭。

顧久將人送走,轉身回來,林舒詫異地問道:“一個上午就將全部本家親戚都走完了?”

“初一拜年中午之前基本可以拜完,下午不走親戚。”

大家初一起的早,又早早吃完早飯,就是為了初一去本家親戚拜年。

幾個小時,走完整個家族。

如果是小家族還好,大家族兩條腿都要跑細。

為了節省時間,大家一般是互相遞個煙,遞個糖,說幾句新春祝福就完事。

只有族里輩分大的長輩家,大家才會進去喝杯茶再走。

“中午你想吃什么?”顧久揉著肚子問。

林舒注意到他的小動作:“你想吃什么?”

“今天上午喝水喝飽了,我隨便吃點就行。”

一上午光記著拜年,一家接一家,水喝了一肚子,到現在走路肚子里的水還在哐當哐當的響。

“那就把早上的菜熱一下吧。”

“好。”

下午沒有人來拜年,他們也不想去別人家串門,夫妻倆就在家補覺。

昨晚沒睡多久就被鞭炮聲吵醒,又忙了一上午,這會兒實在是困得很。

年初二,外嫁的女兒回娘家拜年。

早早的顧久就起床準備了。

等林舒起床,兩人各吃一碗餃子,顧久就將準備好的禮物往自行車上掛。

林舒看了,有白酒、香煙、糖果、餅干、鞭炮,最后是一大袋速凍餃子,也就是他們年三十晚上包的餃子,放在雪地凍上了。

“這雪下了兩天,外面路面上的結凍了吧,騎自行車沒事?”

顧久將東西都盡量往兩邊車把手上掛,“主街上每天有人掃雪,不滑。”

主街上可以騎行,其他小道上,他們就推著自行車走,如此也比自己提著禮物輕松。

從家里出來,在老街上碰到的都是老街坊,大家見面互相送上祝福,等上了主街道,或步行,或騎自行車,都是夫妻或夫妻倆帶著孩子回娘家拜年的身影。

顧久讓林舒坐后座,他們騎自行車走。

林舒看到被掃干凈的路面,還是提心吊膽的坐了上去。

好在,距離沒多遠,騎行十幾分鐘,拐進老宅那條馬路,顧久知道分寸,停下自行車,讓林舒下來走。

情愿推著,他也不敢騎。

“這條路的雪沒有掃干凈,這路面濕濕滑滑的,萬一要是不注意拐進來了,自行車絕對連人帶車要滑倒。”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