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崛起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制作

豪門崛起第二百七十七章大制作_wbshuku

第二百七十七章大制作

第二百七十七章大制作

智能手機項目,本身就不是一個具有長遠計劃的項目,也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隊負責這個事情。

主要還是時間不夠,不足以完全一個長遠的規劃。

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吧,也就只能夠這樣了。

“還得你多操點心,大的配件都得派人聯系,開始談合作意向。細小的配件可以交給外包公司,保證質量就可以了。”杜嘉逸說。

沈丹義點了點頭。

“不過逸嘉電子現在沒有多少人能夠使用,都是原來公司留下來的,還得從集團里面抽一些人才行。”

“你自己看著辦吧,只要不影響其它分公司的正常運行,你覺得那些人不錯,和主管說一聲就行。”

這等于說給了沈丹義很高的權力了。

逸嘉集團一直都處在人才緊缺的狀態,每個分公司的發展都是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的。尤其是杜嘉逸給各個分公司營造的競爭氛圍,讓每個分公司都卯足了勁。

成績好就意味著上市,按照分配的期權,大部分員工都能夠分到一筆不錯的紅利。加上集團設立的獎勵機制,升值加薪,帶薪出國休假,鼓舞了不少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沈丹義到處調人,勢必會對各個分公司在建的項目造成影響。

可是只有杜嘉逸才知道智能手機多么重要。

如果說個人電腦開辟了計算機時代,網絡的大規模運用開辟了互聯網時代,那么智能手機的出現就創造出了移動互聯時代。

這是一個可以顛覆原有互聯網的時代。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的逸嘉微博主要是網站,用戶登錄的方式非常單一,必須要在電腦面前才能夠操作。可是智能手機的出現,就能夠讓用戶隨時隨地地登錄微博,徹底增加用戶粘性。

智能手機可以讓用戶擺脫現有上傳照片視頻繁瑣的步驟,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拍照、錄像,互相分享,讓互動隨時隨地。

現在的逸嘉微博利用互聯網,注冊用戶可以突破一億,排除掉其中重復注冊的用戶,其實實際用戶也就在7千萬左右。可是智能手機,會讓上網的門檻降低,用戶數量會得到一個量的提高。

更何況,智能手機的出現,會產生一系列新的,基于智能手機的軟件,這能夠產生一個巨大的市場。

移動互聯,給了很多行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好像是云淘網在購物網站上面做到了國內,甚至國外第一。可是在移動互聯時代,基于手機的購物app如果能夠搶先一步,趕超云淘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把智能手機做出來,其實是整個集團最為核心的項目,暫緩一下其他分公司的研發進度,也是值得的。

“對了,手機的外形設計記得要申請實用專利,尤其是布局。能夠直接購買的技術就把專利技術給買下來,買不下來的,就用巨大的訂單讓他們乖乖把技術交出來。”

杜嘉逸可是知道被人掐住技術是多么危險的一件事情,組裝歸組裝,但是不能只做組裝。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專利,才是逸嘉電子未來的著重點。

“好的。”沈丹義見怪不怪地說道。

杜嘉逸一直以來的做法就是注重技術專利,對于集團任何分公司產生的專利技術都要做好注冊,并且設置了一些措施獎勵技術創新和發明。

把沈丹義安排好,逸嘉娛樂的蘇志偉和大導演寧浩也過來了。

各個公司都知道杜嘉逸最近開始勤奮工作,正好湊堆把事情都給請示好,省得到時候找不到杜嘉逸。

“你要是不忙,就看看是不是給我搗鼓一部大片拍拍。”

寧昊和杜嘉逸一直都是隨隨便便的,杜嘉逸也早就習慣了他平日里面的不著調。

杜嘉逸白了寧昊一眼:“你說大制作就大制作?”

“你掏錢啊?”

“嘿嘿,這不是有你掏錢嘛,上次不是說好了,拍的《那些年》賺錢了,就拍大片嘛。”

“我有說過嘛!”杜嘉逸存心想要氣氣寧昊。

杜嘉逸是最大的老板,徹底地一言堂。

寧昊頓時就變得諂媚起來。

蘇志偉作為一個電影圈的老人,本身的涵養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那些年》成為國內的票房紀錄,帶給逸嘉娛樂的不僅是名氣,更多的是經濟利益。與院線分成,扣除了成本之后,電影凈賺了千萬。還有綜藝節目《中華好聲音》的大火,還沒有結束,就已經把下一季的冠名給賣了出去。

《中華好聲音》的美利堅版權以5億美金賣給了二十世紀電視臺,這筆錢雖然被杜嘉逸用到了千帆集團身上,可是美利堅開播的成績同樣斐然。按照當時的合同簽署,還是需要給逸嘉娛樂進行一定比例的分紅的,這又是一筆資金。

“寧昊要拍一部大制作,公司的錢夠不夠?”杜嘉逸聽完蘇志偉的回報問道。

“出去培養藝人和必要的運轉,逸嘉娛樂大概能夠抽出差不多一億到兩億的資金。”蘇志偉肯定地說道。

杜嘉逸對蘇志偉很是放心,他說一到兩億,那么肯定能夠抽出這么多資金。

不得不說,娛樂還是最賺錢的。

以前杜嘉逸聽過一個互聯網大佬說過,未來人們最大的需要就是開心和健康。只要能夠滿足這兩個要求的公司,絕對能夠收獲巨大的回報。

娛樂產業,無疑就是讓人開心快樂的行業了。

這才多久,還是杜嘉逸抽了五個億美金之后,逸嘉娛樂還有這么多現金。

“我要得做一個大計劃!”寧昊流著口水說道。

國內至今只有一部投資過億的電影,也就是梁桐拍的那部《竹海荒原》。投資一個多億,票房也才一個多億,出去各種稅金,院線分成和拍片成本,虧得褲子都沒有。要不是發行公司腦子抽風了搞了個保底票房,那么作為電影的制作公司,絕對會破產的。

大制作,也就意味著大風險。

“我不建議只有我們投資,最好是分散投資,邀請國內的同行一起,分擔一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