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崛起

第三百七十章 吃貨攻略

豪門崛起第三百七十章吃貨攻略_wbshuku

第三百七十章吃貨攻略

第三百七十章吃貨攻略

ps:我是真的回去看了舌尖的前兩季,真的是看餓了。第一季的,才是經典啊!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自然的饋贈還沒有播完,網上盡是相關的討論。特別是舌尖的官方微博提前放出來的美食圖片,讓無數網友流著口水轉發評論點贊。

一個小時內,微博的轉發量高達三百多萬,累計的閱讀數目過億,這是微博出現以來,閱讀量最高的一條微博了。

只要不是眼瞎,都很清楚舌尖火了,可是火爆的程度究竟如何,也沒有一個大概的感覺。

第二天一大早,第三方公布了大年初五晚上的收視率。央視毫無意外地成為了第一。特別是新聞聯播過后,《舌尖》播放時候的收視率,都快趕得上春晚了。

隨著各個地方電視臺的崛起,央視面臨著非常大的競爭壓力。除了傳統的新聞聯播,春晚這些充滿著明確意味的節目,其實在電視劇、綜藝節目,甚至是訪談節目,和自由的地方臺比起來,央視都差得很遠了。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廣告價格和收視率上面,特別是在南方,充滿北方味道的央視收視率持續走低。可是《舌尖》的播出讓央視都震驚了,幾乎是全民觀看的狂潮,排名后面的幾個地方衛視加起來,都沒有昨晚央視的高。

以常規來說,春晚之后,央視的收視率會陷入一個小低谷,各個地方衛視則趁機推出各式各樣賀新春的節目,搶占收視率。可是舌尖的出讓,讓央視強勢回歸,一覽縱山小。

有了第一天的成功,央視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宣傳,舌尖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在大年初六播放。

每年春晚的時候,主持人總是以為全國各地的觀眾都是吃餃子的,讓不少人心里面不舒服。國家很大,就算只是豆漿是咸味還是甜味,都能夠分出兩派來。可是舌尖以其超強度的包容性,非常客觀地把各地的美食給描繪出來。

舌尖絲毫沒有避諱各地的差異,北方人喜歡吃面食,而南方人則離不開米飯,一個是黃河流域以黍和麥為主的旱作農業,而另一個則是長江流域的稻作農業。地處太湖流域的嘉興,正處于中國最古老的稻作文化區之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嘉興以天下糧倉而著稱。然而,以江南精致細膩生活方式著稱的嘉興人,踏實放心的一天,卻是從一個熱騰騰的肉粽子開始的。

如果說第一集的超高收視率可能還存在著新鮮感,那么第二集持續的高收視,讓業內人士很確定《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成功了。

對于央視來說,第一季舌尖給他們帶來的不止收視率,更多的是思維上面的變化。各地的上星衛視很早就開始直播分離,加上商業運作,買得起熱播電視劇。央視體制相對死板,也嘗試過直播分離,可是提供電視劇制作和綜藝節目制作的公司,本質上是央視分離出去的,運營模式一脈相承,并沒有重大的改變。

逸嘉娛樂最先制作出來的《好聲音》,讓番茄衛視拿到了巨量的廣告費。舌尖更是讓央視在過年期間有一款爆紅的節目,至少在一周內保持超高的收視率,這就幾天的廣告費,抵得上同期一個月的營收了。

央視內部已經在討論,把逸嘉娛樂作為第一批合作公司中的一員。別的不說,從經濟利益上考慮,逸嘉娛樂都是第一選擇。

除了經濟效應,舌尖的播出還帶來了非常強大的社會效應。

京城大學著名的學者在報紙上發文,揭示舌尖成功的原因: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選材具有高度的大眾性,所謂“食色、性也”,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的人們都離不開食物,所以它能獲得廣泛的認同,也就有了廣泛的觀眾基礎。其次,它貫穿全篇的人文情懷。

中華早報給出了專欄評論:《舌尖上的中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眼球,其投資和制作水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并不是單純只講述美食的紀錄片,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傳統價值觀、人際關系、生存狀態甚至是哲學思考,都能夠通過這樣一部片子表達出來。

更多的是討論還在網絡上:

“舌尖就是一部吃貨的全國攻略,要是有大神把時間節點整理一下,可以從年初一吃到年末!”

“這個片子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來做的,滿滿的都是誠意。”

“強烈建議央視換個時間播放,每天都是晚上吃過晚飯之后放,看完了又餓了。再這樣下去,這個寒假是要胖十斤的節奏啊!”

“深夜放毒,毫無人性!”

“舌尖吃貨攻略已經做出,大家快看我微博置頂啊!”

舌尖成為了過年期間最為火熱的話題,除了每天按時播出的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官方微博每天還會更新拍攝過程中的故事,特別是一些大受歡迎的菜肴制作方法,讓不少人大呼過癮。

短短三天,微博的粉絲量已經超過了五百萬,這都抵得上一線明星的粉絲數量了。每條微博都能夠得到上千萬的閱讀量,影響力頗為之大。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有七集,每天在央視播放一集,至少在七天之中,各地衛視是沒有可能有機會超過央視的收視率。

逸嘉娛樂趁機放出了第二季正在剪輯、進階版舌尖上的世界正在拍攝消息,各地衛視看到了機會紛紛趕到魔都和逸嘉娛樂商談購買甚至分成事項。

央視可不想放棄第二季舌尖,立刻讓與杜嘉逸相熟的廣告部主任陳昕趕往魔都,希望能夠在其他人之前把后續節目拿到手。

蘇志偉得到了杜嘉逸的建議,自然是慢慢談,畢竟第一季舌尖還沒有放完,影響力還沒有達到最大。特別是央視,沒有著急慌忙,不如讓蘇志偉多接觸幾家,也好把合作的條件多提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