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三一六 廬山真面目

三一六廬山真面目_逆宋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三一六廬山真面目

三一六廬山真面目←→:

耶律喜隱并不傻,知道耶律葛只不過利用他的身份與耶律賢對抗而已。

贏了,耶律喜隱兵力不占優勢,一樣會被耶律葛只掌控。

輸了,那更不用說,首惡必究,耶律葛只這些脅從,罪責將會輕很多。

你有張良計,我便有過墻梯,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一干宗室一網打盡,兵力全部收歸己有。到那時不須中原助力,便可與耶律賢掰掰手腕。

只要一統大遼,什么兒皇帝爹皇帝的,躲在草原過自己的快活日子,即便中原追來,只要往后退一退,中原的火炮火銃也沒轍。

當然,現在還需要中原爹的幫忙。

耶律喜隱計劃七日后舉行登基儀式,屆時會以酒肉犒賞三軍。

待所有遼軍將士被灌醉,他會安排人將安州城門打開,屆時鐵騎軍沖入,協助將各宗室及主要將領擒獲,宗室所有兵力,便歸他所有,到那時再也不用看耶律葛只眼色。只要將兵力整合,便能與耶律賢堂堂正正一戰。

這個計劃太過大膽,億里尼勸到:“宋王,倘周師趁此機會將我等連同宋王在內一同俘獲押回中原,奈何?”

“周師不會的,”耶律喜隱說到:“你以為中原為何要扶助本王為帝?不過是利用本王對付皇上而已。”

“本王答應了周師的要求,周師懼怕本王尾大不掉,正好趁此將皇上放出,如此他與我兩相爭鋒,再也無力覬覦中原。”

“不得不說,中原這方略的確毒辣,但本王卻又別無選擇。倘不賭一把利用周師兵力整合宗室,待皇上歸來,本王只有死路一條。”

從周師圍困錦州開始,耶律喜隱若要活命,只有選擇相信周師,與其合作一條路。

倘做個忠臣良將,結局下場會和韓德讓耶律斜軫一樣;做了亂臣賊子,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周師那邊很快給了回應,會在約定日子攻入城中,助耶律喜隱稱帝。

耶律喜隱大喜,四處調集酒肉,只等那一天到來。

應付完耶律喜隱,柴宗訓決定去看看韓德讓。他已經被關得夠久了,不管如何利誘,他只是一笑置之,也并未打算活著出大牢。

見到柴宗訓,韓德讓還是有些吃驚的:“蘇公子,你怎地來了此處?”抬頭看到身后的劉光義和董遵誨,他又疑惑到:“蘇公子,你這是?”

“大膽,”劉光義喝到:“見到吾皇萬歲,還不跪下行禮。”

韓德讓定定的看了一會兒,既而放聲大笑:“哈哈哈,我韓德讓死得不冤,竟連續瞎眼兩次。”

柴宗訓不接話,只鄭重的鞠了一躬。

“你這是干什么?”韓德讓問到。

柴宗訓誠摯到:“謝韓大人瀛洲救駕。”

韓德讓冷冷到:“你這是在笑話韓某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

柴宗訓自顧自說到:“朕已聽劉卿說起過,韓大人既是不愿降,待他日遼主歸去之時,你便隨他一起走吧。”

“你什么意思?”韓德讓問到。

劉光義插了一句:“皇上已答應燕燕姑娘,打開包圍圈,放遼國皇帝一條生路。”

“當真?”

“君無戲言。”

這下換韓德讓鞠躬了:“臣代大遼皇帝,謝過中原皇帝陛下恩情。”

“你不用謝,”柴宗訓說到:“大遼同意將榆關以北凡有城池之地,皆歸還中原,朕才答應放他的。”

董遵誨跟著說了一句:“韓大人,在下知道你在遼國頗受重用,但遼國力遠非先前可比,如今中原正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時,韓大人本是漢人,何不回到汴梁,與我等再造漢唐,共襄盛舉?”

“謝大帥好意,”韓德讓淡淡到:“正因大遼國力大不如前,才更需要在下。中原賢臣猛將多如過江之鯽,并不缺在下一人。”

“韓大人是怕不受重用么?”董遵誨又勸到:“近些時皇上常與我提及韓大人,大遼能有先前盛世,韓大人功不可沒。如今我大周侍中魏王已年老,常上書懇請致仕,只因無人替代,只能勉力為之。韓大人若愿意一同回到汴梁,正好接替魏王。”

“謝皇帝陛下和大帥抬愛,”韓德讓不知董遵誨居何職,只能以大帥稱呼:“在下祖塋和惦念都在臨璜府,此生怕是離不開啦,倘有來世,愿為中原效犬馬之勞。”

董遵誨還要再勸,柴宗訓揮斷他:“韓大人既是不愿,朕也不會強迫,只是委屈韓大人要在此多待幾日,等兩國締結盟約之時,朕定會親自送韓大人歸國。”

出了大牢,劉光義問到:“皇上,既是韓德讓身負大才,又不肯為我所用,何不就此殺之,以除后患?”

“韓德讓留遼,比為我所用作用更大。”柴宗訓淡淡到。

劉光義不擅計謀,偏又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皇上,倘有韓德讓輔助,遼國不出幾年必又興盛,豈非令我北境又不得安寧?”

柴宗訓不好跟劉光義講同化,組織了一會語言之后,反問到:“劉卿,你覺得遼人為何一定要騷擾我邊境?”

劉光義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撓撓頭說到:“因為遼人是蠻夷,自古漢夷便不兩立。”

“錯啦,”柴宗訓笑到:“漢人是人,夷民也是人。夷民之所以好戰,是因為他不識詩書,不懂禮儀,只知道沒有就搶,由此才引得與中原數千年大戰。”

“韓德讓輔佐遼主漢化,使遼快速強盛。如今遼國力被大肆削弱,韓德讓等一干漢臣必會更受重用。”

“倘遼人能全盤漢化,學我漢家詩書,識我漢家禮儀,屆時與我中原子民無二,同時朕大開貿易互通有無,那遼人便不會再輕啟戰端,中原與遼必能世世代代友好,說不定到時候遼會主動內附,最終歸為一國。”

劉光義不懂遼人為什么會內附,倒是董遵誨說到:“皇上眼界長遠,令臣由衷佩服。”

柴宗訓說到:“還是先別佩服吧,燕燕回去之后一直沒有音訊,倘先立耶律喜隱為帝,恐錦州城內生變故,先設法將這個消息大肆傳播,看看耶律賢有什么反應吧。”

前往松山尋找耶律休哥的耶律恒德回來,但耶律賢的禁宮仍不讓進去。

“韓大人,”耶律恒德怒到:“皇上尊重你,所以本統領也尊重你,但本統領已多日未見駕,你如何只是在此攔著?”

韓匡嗣說到:“恒德統領,皇上龍體未愈,你如今剛從大山里出來,誰知道身上帶著些什么,還是暫且回去洗凈風塵再說吧。”

“本統領有緊急軍情要見皇上,”耶律恒德喝到:“再不讓開,休怪本統領不客氣。”

“恒德統領怎地去了一趟松山,脾氣竟變得如此之大?”蕭氏匆匆趕來。

“見過皇后娘娘,”耶律恒德趕緊行禮:“臣有緊急軍情,要稟奏皇上。”

蕭氏說到:“皇上龍體違和,有事與朕說吧。”

耶律恒德說到:“回娘娘,臣已見過休哥大王。此時中原江北之兵已盡入我境,汴梁防守必然空虛,休哥大帥想趁此時來一招圍魏救趙,突破幽云防守,直撲汴梁,同樣毀掉中原宗社,再撤回遼境。”

“不可,”蕭氏立即否定:“中原豈比遼境?大遼各宗室心懷叵測,中原卻是鐵板一塊。”

“即便江北之兵盡皆調走,倘汴梁告急,中原的吳越軍,嶺南軍都能在休哥之前趕到汴梁,倘休哥就此被拖住,必是兇多吉少,還不快快傳信,命其回轉臨璜,準備迎接圣駕。”

蕭氏之言,令耶律恒德驚出一聲冷汗,他急忙說到:“臣這便去追休哥大王。”

耶律恒德剛走,蕭婁國又匆匆而來:“娘娘,臣打聽到消息,中原將在五日后擁立耶律喜隱為帝。中原如此反復,開關之事恐有詐。”

蕭氏當機立斷:“速派使者出東門聯絡周師,朕將在東門外設帳,請中原皇帝三日后前來締結盟約。”

“朕就知道,”接待使者后,柴宗訓笑到:“耶律賢慌了,不過卻是徒勞一場,即使不要耶律喜隱這個兒子,朕也要扶他做皇帝。”

董遵誨提醒到:“皇上,提防遼主設伏。”

柴宗訓說到:“耶律賢之所以在東門外設伏,便表示坦誠,須知東門在我火炮射程之內,倘他有詐,也不過是一炮的事情。”

“他若玉石俱焚呢?”

“他不怕是,朕何懼之。”

柴宗訓與董遵誨依約來到東門外,此間果設一潔白紗帳,只是帳外只有侍女把守,并未見到兵丁。

遠遠的見到二人,一群侍女便跪下:“歡迎大周皇帝陛下,我家皇后娘娘有請陛下進帳締結盟約。”

柴宗訓大大方方準備進去,董遵誨也要跟著進,卻被攔了下來:“里間只有我皇后娘娘一人,也請陛下只一人進去。”

“哈哈,”柴宗訓討了個口頭便宜:“這孤男寡女締結盟約,倘是你家皇后娘娘回去之后十月懷胎誕下麟兒,那算誰的?”

侍女并未接話,只是將簾門拉開一角:“陛下,請。”

柴宗訓進帳,帳內果然只有上首坐著一女子,身著鳳冠霞帔,輕紗蒙面,眼神卻頗是熟悉。

“你便是遼國皇后蕭氏?”柴宗訓率先開口到。

蕭氏眉眼露出笑意,輕解面紗:“小哥哥,你來啦。”

“啊?燕燕?”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