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姓瑯琊

第195章 道之所存

冒姓瑯琊第195章道之所存_wbshuku

第195章道之所存

第195章道之所存

銀獸小爐,清香滿袖。

蕭寶月面前放著一方鑾金香盒,盒中大小格子密布,或盛香丸,或擺香餅,也有如碎雪似的散香,云團狀的香膏,至于花片甘松,蔻仁薰草,更是滿目琳瑯,不一而足。

寶月神情專注,左手用拇指和食指從格中捻起如梧桐子大小的香丸,輕輕添于香爐中,等了一會兒,問道:“公子,現在如何?”

王揚依舊閉著眼,靠臥養神,淡淡道:“還是濃。”

蕭寶月咬牙切齒,忍住用香爐砸倒王揚的沖動,又添了少許白芨末和陰干了的冬青樹子。

幾度試香纖手暖,蛾眉顰蹙靨生寒。

“現在呢?”蕭寶月盯著王揚問。

他如果再敢嘰嘰歪歪,我就......

“現在可以了。”王揚睜開眼睛。

蕭寶月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松了口氣。

“請公子言黨錮之禍。”蕭寶月振奮精神。

“你先說說你是怎么看黨錮之禍的。”王揚撿了兩顆楊梅吃。

蕭寶月略一思索,說道:

“王莽篡政,士人爭獻符命以取封爵,阿諛之徒,望風承旨,以邀崇祿。風俗之壞,見于斯矣。

至光武中興,重立節義以教天下。修經學禮樂,砥礪士風。

且朝廷之察舉、征辟,多以名譽取士。故士爭修德立名,以彰名節,遂有所謂‘名士’。

名士立名皆高,以天下為己任,望柄國政。

然桓、靈信用宦官,擋名士向上之途。

而宦官無學術、少德行,亦為名士所鄙,以為壞國事者皆此輩。

抗憤一起,互為聲援,宦官奏之結黨,史雖謂之誣,實則不誣。

然天子處事,亦失切當。桓靈二帝全信宦官,禁錮黨人,興起大獄,士大夫就死者如牛羊,海內涂炭。

士風元氣,亦自此傷。所害者,又豈東漢一代哉?

自黨錮之后,再至高平陵之難,東漢名士一變,成魏晉名士。

老莊興起,玄虛為上,海內士大夫競祖浮華,不念國事,遂使五胡乘間而入,神州陸沉。

推其禍亂之始,皆黨錮發其源也!”

蕭寶月說完,一吐胸中濁氣,看著王揚,等待他點評。

王揚放下酒杯,緩緩道:

“讀史想讀得高明,有兩點尤為切要,一為史學,二為史識。

史學即史之學問。學問不夠,于職官、兵制、地理、國政之理路變化皆茫然,讀史便只能讀故事,而不知其他。

且學問不限于史部一目,若學問廣博,則所見者廣,至于一詩一字,皆可與史參證,譬若劍術至極,則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如讀《史記·項羽本紀》‘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句,無學問之讀法,則嘆其文辭之美,項王英雄末路,至多質疑其真偽。

而有學問之讀,則可于此見當時撰史之習慣、楚歌之體式、漢時流行之美學主題與詩體之發展。即是‘項羽本紀’四字,便大有文章在。

有學問之讀,以肚中十書,而讀一書中之一卷,故讀畢一卷,可當十書用。

無學問之讀,讀一書便是過字一遍,故讀畢一書,只當讀此書中之一卷。

見者大小,由學問深淺而已......”

蕭寶月聽之入迷,連呼吸也不自覺地放輕。

“史識就是識見。

史事紛雜,若學問精深,則所見更加紛亂。

有識見則可登高而眺,窮千里之目。

分主次、辨真偽、明道理、察人心,皆由識見也。

如晉武帝廣納后宮,一般人見之好色,有識見者則見其欲廣外戚以自固。

有識無學,失之淺;

有學無識,失之狹。

你方才所論,學略有不深.....”

蕭寶月頓時有些不高興。

王揚頓了頓道:“而識見不錯。”

蕭寶月氣平。

“一來你能拈出士風變化一段,二來不囿于史書的正邪之說,難得......”

蕭寶月聽到王揚正心誠意地說“難得”兩個字,又有些得意。

“不過失之淺顯......”

“你!”

蕭寶月實在沒忍住,拍案一指,她覺得王揚就是故意的!

王揚眼皮都不抬,渾若無事用竹簽插了塊甜瓜,淡淡道:“聽不聽?”

蕭寶月恨恨地瞪著王揚,想了想把手放下,沒好氣道:“聽。”

“心情不好,不講了。”

蕭寶月再也忍不了,叫道:“來人!”

偏廳中迅速沖出四個佩劍武婢,圍攏王揚。

王揚面無波瀾,抬起眼眸,冷聲道:

“雖說你我沒定師徒名分,但這些天我給你講了這么多,也算當得你半個老師。

古之明王,延師必致敬盡禮;衰世國主,亦知卑辭厚幣。乃以師道尊嚴,不可挾勢位屈之。

上古天子問學,北面而立,與師迭為賓主。顏斶見齊宣王而曰‘王前’,遂有王士孰貴之辨。

我雖不才,但我所講的,是我的道。

你書上看不見,問別人也問不來。

四海才士雖多,但天壤之中,我的道,唯有我王之顏一人能說!

今日你問道于我,若誠心實意,謙辭請教,我若高興,解你惑未嘗不可。

但若以勢相逼,白刃相迫,便是剖心剜膽,我也不開口說一個字!

不為別的,

只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我的道雖小,然,亦有不可辱者!”

眾婢女盡皆震動!

只覺一個文秀公子,坐著不起,聲音也不大,卻有一種無形氣場,讓人心生敬畏,不敢輕侮!

蕭寶月也大受觸動!

以前只覺王揚油滑狡獪,心思深沉,雖然后來見他學問廣博,見識超拔,但也只是借重他的學識而為己用,再加上互相拉扯,各使心計,其中對抗博弈、利用操縱的念頭著實不小。

她認為王揚是有意磋磨調弄她,以圖掌控關系主導,對她行為施加影響。而她也盡量順著王揚來,不過是為了讓他少藏些私,多講些真東西而已。

可現在王揚突然展現出不畏生死的氣概,以身護道,自己孤身一人落于敵手卻神色自若,凜然無懼,辭嚴義正。聲音不高,卻字字鏗鏘,儼然有幾分古仁人志士的風采!

更難得的是此人才氣縱橫,胸中萬象,實在讓人不能不敬佩。

她揮手讓武婢退下,站起,斂衽肅容,向王揚欠身一禮:“適才唐突,是我之過。望公子寬恕。”

王揚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剛剛蕭寶月動武的那一幕,是他早在開始“調教”蕭寶月時,便預料到的。

他雖然同意“所惡有甚于死者”,但沒到那個地步,能不死的時候,還是不死得好。更何況他還是喜歡用智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執拗地以死相抗。

他方才敢硬剛,是在摸清蕭寶月的性情底線與自己價值的情況下,做出的理性選擇,而非真的視死如歸。不過他雖然算定蕭寶月不會殺他,又推斷以蕭寶月的聰明和行事,在現在情形下,也不至于真和他動武。

但萬一真被氣炸了,沒什么理性可言,那還真說不好。如果到了那一步,王揚便只能拿出藏著的后手,但這個后手,王揚輕易還是不愿用的。

好在有驚無險。

王揚知道,過了這一關,自己才算真正在蕭寶月面前立得住了,而不再是一個有才無行,刁滑奸詐的人。

唉,沒辦法,假扮身份這個出場以及自己后續的一系列對抗手段,在蕭寶月看來,實在不做好。所以自己為了保命,只能采取這種方式,步步為營,和蕭寶月打心理戰。心理戰這種東西,就算對方意識到了一部分,也不好抵抗,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情緒上的拉扯與精神上的引導。說我心機深沉我認了,不深沉怎么跟你這個小登玩?換做其他人,就算走到教學這一步,見你忍氣吞聲請教的模樣,也喪失了警惕性。

但王揚一直很清醒。

他不是悠哉悠哉地在動物園里玩,而是坐在老虎旁邊,給老虎講課。雖然這個老虎長得不是一般二般的漂亮,但也是只能噬人的虎。

要是心思不深沉點,早被吃了。

不過刁滑奸詐什么的就算了......這叫聰明機變好不好!

現在雖然在蕭寶月面前立住了,但距離百分百的安全保證,還差著不小的一段。

拿捏之路,任重道遠啊!

王揚不動聲色道:“你這一禮我受了,這件事就算了。”

蕭寶月又是一禮:“請公子繼續賜教。”

王揚拿起酒盅,飲了一口,緩緩放下來,看著蕭寶月,吐出一個字:“可。”: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