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唯一太陽

第二十九章 新生代

“沒問題。”

沈善登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是原則性問題,還是要尊重一下老同志的。

引入華易和光線的資金都是有目的的。

光線能進一步完善督公的發行結構。

中影的發行優勢在院線渠道整合,大的方面。

光線則是有著發行矩陣,在影院點對點上,能和中影形成互補。

再結合沈善登個人公司的互聯網營銷,督公僅在宣發這一項算當下行業最頂尖配置。

而華易行業資源更勝于光線。

華易在當下,是電影產業民營公司中的代表。

特別是王晶花出走澄天之后,澄天背后是日資,華易和其決裂,一定程度上扛起了電影行業民營領域的大旗。

沈善登重生而來,很清楚,華易再有兩三年就能成為華娛第一股,然后股價上升,華易大小王一躍成為娛樂圈資本大佬。

不過眼下華易上市很不明朗,影視公司上市沒有先例,創業板也看不到影子。

沈善登想要先和華易結個善緣,再看看能不能買點原始股。

而且華易明星資源方面,即使王晶花走出帶走了一批人,但底子還在。

營銷能力也是不俗,港臺營銷手段,華易學了不少。

既然韓三平不希望他和華易走的過近,沈善登就要考慮次優的了。

“伯納和光線?”沈善登詢問。

其他投資方,行業外的根本不考慮。

督公現在是熱門項目,行業外的資金,僅能提供錢的支持,沒有行業資源方面的加持,純投錢,不具備任何吸引力。

行業內的,伯納在行業資源上和中影有重合,星美也可以,但星美情況復雜,比華易還要復雜,不缺資金的情況下,沒必要蹚渾水。

“按你的意思來。”韓三平這次沒說什么。

其實,韓三平是很尊重導演的劇組權力。

只是他視察完投名狀劇組,又了解了赤壁項目,心都涼了。

這兩個項目的情況基本被沈善登說中了。

相對應,沈善登這邊項目搞的如火如荼,展現了遠超自身年齡的成熟。

這簡單一對比,沈善登在韓三平心里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且韓三平也感覺到了,無極之后陳凱歌身敗名裂,短時間不會碰古裝大片。

使得他手下可用之人,不能說大大減少,也是幾無可用之人。

這也是韓三平看出來了赤壁和投名狀項目存在問題,只能按住不發,有點無可奈何的原因。

因為他沒有牌。

要是大陸這邊有幾個可以拍古裝大片,有能力又有意愿拍商業片的導演,他也不會怎么被動。

相應的,沈善登作用和價值越發凸顯出來。

哪怕不考慮古裝大片的升級,大片戰略的未來等遠期目標,只是眼下來說,督公項目成功,他面對港島導演,也會多一份底氣。

韓三平也是有點卑微了:“小沈啊,不是我管得多,我也是為了你好,華易風氣不適合你,你這個年齡,玩不過他們的。”

當年他要搞商業片,力排眾議讓馮小剛來做導演,影片成功后不顧雜音給足了獎勵。

而等到沒完沒了馮小剛和華易搭上了線,民營公司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糖衣炮彈,是國營公司所不能給的。

韓三平擔心沈善登把握不住,被人用金錢、女人給腐蝕了,甚至沾染了更不好的東西。

馮小剛那是苦過的,摸爬滾打過來的,和華易算是棋逢對手。

沈善登略顯無奈:“我這個人主張共贏,不過廠長的教誨,我也會牢記。”

他對自己有信心,愿意接受考驗,讓自己的軟肋迎接挑戰!

可惜了。

沈善登沒多糾結,給韓三平介紹督公項目進度。

督公籌備初期的核心工作是案頭工作、人員組建、設計規劃、預算細化、場地堪景、技術測試等。

轉入北影廠之后,租的是北影廠的一間大辦公室,有兩百多平,按照工作特點,分割成了幾個大塊。

“我們現在已經建立起來了跨部門協作的框架,每周都會進行模擬報告,進行動態調整。”

“基于實際進度預測項目重要節點,選角、開機、殺青日期,及時干預偏差。”

韓三平暗暗點頭:“說說具體工作。”

沈善登回道:“目前是前期籌備會議,以導演、第一副導演,制片主任、攝影指導、美術指導,共同確認計劃。”

“劇本基本確定了下來,截取了從武宗末年到嘉靖最銳利改革的時間段,把后面的南巡失火、宮變去掉了,讓劇情情緒從始至終往上走。”

“吳京負責劇本拆解與拍攝計劃的直接執行,以及日常管理。”

“主導劇本分解,使用Movie Magic Scheduling將劇本拆解細化,梳理場景清單,內景外景、日戲夜戲,角色出場表精確到每個場景的演員需求,建立道具、服裝、特效、特殊器材需求清單,制定拍攝日程。”

“然后進行場景集中,避免同一場地反復轉場,根據天氣、季節敏感性設計優先拍攝的戲份。”

“確定戲份復雜度權重,大場面、動作戲預留更多時間。”

“我們初步定檔十月底、十一月初,時間有點緊,所以打算把大場面、動作戲放在前面拍,同步進行后期制作。”

“當然目前吳京的主要工作,是先確定角色,然后進行選角,以便確定主要演員檔期。”

沈善登如數家珍,對項目了然指掌。

“制片主任張能手,進行資源統籌與預算管控。”

“張制片很專業,協調能力很強,很多場景的拍攝預算,只一看就能估得差不多,在確定拍攝計劃的是否經濟合理上,發揮了很大作用。”

陪同的張能手微微挺起胸膛,談起了自己的工作進度。

沈善登這個老弟能處!

張能手表現完,沈善登才繼續道:“我這個導演,就是確定分鏡頭設計,明確每場戲的鏡頭數量與復雜度,規劃好拍攝天數。”

“然后就是特殊鏡頭,需要長時間拍攝的鏡頭,要留足時間,有些器材也要提前預定。”

“我們現在就是希望可以流程化,確定每日通報,讓劇組的人能夠看得見我們每天完成的工作。”

“我對督公項目的要求,展現出工業化的項目管理,世界一流的創作團隊,世界一流的創作意志。”

韓三平聽的很入神。

在沈善登身上,感覺到了朝陽、自信的力量。

原本只是想來提個醒,現在有點不想走了。

貨比貨得扔。

沈善登這能力,這意識,這思想......

正是他需要的那種青年導演,新生代導演。

所謂新生代,那就是在電影市場化浪潮中孕育,象征著電影行業的新生力量。

陪同的秘書廖云,倒吸了好幾口涼氣。

驚呆了!

暗暗把沈善登的重要性往上排。

看這架勢,他要是和沈善登產生了矛盾,領導不好說會偏向誰。

韓三平到了服化道籌備區域,不由自主被概念圖以及各式設計圖所吸引。

在宦官、錦衣衛服化道概念圖上,移不開眼睛,震驚問道:“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