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開局成為七級工程師第七十八章新東西不代表新技術_wbshuku
第七十八章新東西不代表新技術
第七十八章新東西不代表新技術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昌城汽配廠是有不少汽車部件,但那邊是修理更換為主,不是賣的。就算輪胎那邊能湊齊四組,輪轂的話,那邊也是要去采購的。
康書記到機械配件廠入職轉眼就一周了,譚雅萱跟江成的關系又親密了一些,現在下班都同路回去了。
江成現在知道康書記能耐不小,要買什么東西直接找他比找后勤部要強。
后勤部只能采購到一些普通的東西,涉及進口的東西,都是要先去物資局和工業局那邊申請調配的。
一個機械配件廠要采購很多汽車零部件,除非一開始造車就去審批,否則工業局一般不會同意。
但是康書記主動包攬了協調采購一些零部件的活,比如車輪的輪轂和車胎。
直接從長春一汽那邊訂購的,不從那邊定,就要弄進口的了。
而國內目前有幾家生產輪胎的廠,但是原材料基本都是進口的。優先滿足汽車的需要,自行車輪胎基本是進口的。
江成要的很多材料都在路上了,一次弄了五輛車的材料。采購方面還不用機械配件廠出錢,但是造出來的汽車廠里也只能留下兩輛。
“老康,我這設計的車可是市面上沒有這款式的,造出來后不會有人來偷設計圖吧,有人給我來個美人計什么的。”
“你除非造出飛機和坦克,一輛汽車,車上有新技術嘛。”
在新建好的車間這邊,江成跟康書記閑聊著。現在沒人的時候江成喊康達里為老康了,是江成前兩天喊周廠長老周的時候被他聽到了,他要求江成這樣喊的。
康書記現在上任了,按照道理是周廠長應該讓出辦公室的。但他不想那么麻煩,在新的車間這邊弄了一個臨時的辦公室。
現在也不插手機械配件廠的管理,來廠里一周了,他也沒召開過一次會議。
上次康書記讓江成在名義上拜某人為師的事情,并不需要人過去,在那邊已經上報聲明了。并且申明空氣壓縮機螺桿技術是那位大佬掌握的技術,江成只是利用了學到的技術升級了設備。
江成還以為他搞一樣這個時代沒有的東西就要讓誰出頭來申明一下呢,除非他肯去其他地方工作。
但他發現自己是想多了,他要是設計車輛什么的,哪怕再實用再好看,都隨便報道隨便折騰。
因為那只是設計比較優秀,江成之前搞的完全是原理方面的提升,性質是不一樣的。
江成設計的車輛造型再好,起碼結構上面的技術原理沒有突破。
這就好像兩個武者在比試,厲害點的人最多是招式精妙,都是在修煉武術的范圍內。你跑過去飛天而起,玩修仙。這完全是兩個性質,概念是不同的。
“有新的東西,沒有新的技術。”江成思考了一下回答道。
“呵呵,要不了幾天你要東西就送過來了,我倒是想看看你造的車如何。”康書記笑著說道。
“送過來也不可能立刻造的出來,對了,老康,能不能給我弄一把步槍。”江成說出了今天來這邊找康書記的真正目的。
“你要步槍干什么。”康書記詢問道。
“這都四月了,去鄉下打鳥呀,你沒看見到處都是麻雀嘛。”江成說道。
“行,過幾天給你帶一把來,你會打槍嘛。”康書記說道。
“不會。”江成很誠實的說道。
“保衛科的人都會,你到時候找他們教。”
康書記嘆了一口氣說道,好好的一個工程師,不忙著設計東西。想要槍去打鳥,要槍就算了,還不會打。
“老康,那你忙,我有點事情先走了。”達到目的的江成立刻開溜著說道。
不過在這個時代一把步槍真不算什么,有些兵工廠轉行或者跟地方企業合并的,保衛科可能連迫擊炮都有。
江成開溜是真,有事也是真。
升級設備的零件在這幾天終于到貨了,并且怕質量有問題,都是多定了一些的。以后要是有零件壞了,也可以維修。
今天要開始拆設備了,有托盤車運輸,拆下來的設備直接送到第八車間,第八車間以后就是精密零件加工車間。
江成從康書記那邊離開,直接去了八車間。拆卸設備,不需要江成過去,有機修工和操作工在那邊,拆下來的零件都會運輸到八車間。
上次升級了一次的鉆床現在已經有電機廠的人在更換電機,更換電機后,再組裝一些零件和開關,可以進行電控移動定位。
給發動機的油嘴開孔其實足夠了,江成雖然沒把曲軸的生產辦法解決,但之前想的油泵和油嘴是可以生產的。
直接跟柴油機廠合作,甚至是昌城之外的柴油機廠。能少進口一點東西,也就能減少以后的一些債務。
江成看到有人在更換鉆床的電機,也立刻安排人把安裝好的壓縮機設備拆開,并且還電工過來一起調試安裝壓力開關。
裝了這個開關,以后氣壓值到達一定數值后就會自動斷電。氣壓沒有了后里面的裝置又會連接通電,形成自動加氣。
這樣一來,操控人員以后只要開啟了設備,就不用管這個空氣壓縮裝置了。
把自動裝置安裝好后,江成又喊人過來拆開鉆機部位,安裝一些零部件,從手控移動改成電控。
以后操作加工要鉆孔的零件,只要調試好固定點,能開孔都在一個位置,并且孔的大小也會精確。
等廠里這批設備全部升級后,江成打算不把精力放在設備升級上面。
他覺得自己搞曲線救國一樣的,其他地方有輪胎廠,昌城卻沒有。起碼現在沒有,如果江成設計的產品被看重,批量生產需要輪胎。可能就會讓昌成的橡膠廠提前開始研究輪胎生產。
就像手工托盤車,現在橡膠廠就在生產棉纖維的小輪子。人家單獨弄一個車間,一下招了十多個人,對于橡膠廠來說這就是工作指標呀。
在八車間,除了中午吃飯休息的時間,江成一待就是一天。他不光要調試再次升級的鉆床,還要調試,并且給操作人員講解一下。
有時候看上去不難的事情,隨便折騰一下就是一天。
下午快要下班的時候江成才回辦公室。
譚雅萱是在辦公室繪圖,設備升級,哪怕很多結構跟之前的設備一樣,都要重新繪制一份,這些天有她忙的了。
而張東勝在跟著別人拆卸設備,他可以不動手,但要全程觀看著,拆開后的設備內部結構,是不是跟圖紙一致,以后碰到類似的設備要快速掌握如何操作。
“老江,這是下午送過來的報紙,你看一下這里,汽配廠上報紙了。”譚雅萱見江成回來了,離開給他看了一份報紙。
“汽配廠不是早就上報紙了嘛,這,全國性的報紙,好家伙。”江成看著報紙的報刊名字吃驚道。
這年頭大家都講究榮譽感,不管弄出來的東西能不能批量生產。單純能上報紙,都能刺激很多人積極投入創造和研發中。
昌城汽配廠在全國性報刊上的報道板塊不大,但江成還是看到他的名字了。
之前汽配廠造出了三輪汽車的時候,昌城這本幾家報社都報道了,在技術設計人員上面都單獨報道了是機械配件廠的工程師江成。: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