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歸來:侯門毒妃

第122章:茶道

嫡女歸來:侯門毒妃_第122章:茶道影書

:yingsx第122章:茶道第122章:茶道←→:

她對他們二人,自然也是無比的信任的。

可福叔卻不知道這點,他的面上是極其顯而易見的為難。

姜臨秋觸及到了福叔面上的表情,也沒多說,只是出言吩咐了福叔幾句鋪子上頭的事后,就與福叔一道由董澤與張倫領著,去這些鋪子中較為出挑的幾家逛了逛。

等到逛完這幾家鋪子后頭,太陽已然西落,姜臨秋也不再多留,便告辭回了臨國候府。

她今日也算是累了一天,一回去便拆了環釵落榻睡了。

之后的幾日里頭,姜臨秋也一直在忙碌著諸事,可謂是焦頭爛額,可是每日傍晚時分,她都會抽出空來聽李全匯報方如琴母女院子的出入情況。

這幾日以來,她們母女二人都顯得是安分極了,不要說是有陌生人出入了,就連她們院子里頭的丫鬟嬤嬤除非是有極其緊要的事,也斷然不會進出。

可姜臨秋卻是在她們手中吃過了不少虧的人,她們越是這樣的安分,越是讓姜臨秋覺得不安。

就在她蹙著眉頭,心不在焉地看著手中的《詩經》之際,便有一道嬌笑聲傳入了姜臨秋的耳中。

姜臨秋抬眸望去,便看見方如琴與姜云初二人一前一后地走了進來,而在她們的身后,還跟著搬著五臺檀木箱子的下人。

“三小姐,這二十七萬兩銀子的銀票,都在這五臺箱子里頭了,您若不清點一番?”方如琴倒也不客氣,扯著姜云初一把就坐到了姜臨秋的身側,挑眉打量著方如琴。

姜臨秋冷著眉眼,也不招呼她們二人,只是輕聲對著墨兒與沁兒道:“你們去好好數數。”

她們三人之間早就已經撕破臉,姜臨秋自然也不會裝親熱,冷聲又添了一句:“記得仔細些,我之前可說過,一文錢也不許少的。”

聞言,方如琴面上端著的笑意一僵,偏眸轉向茶幾,故意挑刺嘖嘖道:“三小姐知曉我們母女今兒個會過來,怎么連杯茶都不泡?”

而姜云初則是故作一副懦弱模樣,扯了扯方如琴的衣袖,受氣小媳婦般道:“娘親,快莫要說了,三姐姐這的茶金貴,若是給我們喝了還要收銀子的話……咱們院子里頭可沒那么多銀子了。”

她這一番話說出來,廳中除了墨兒、沁兒還有凝兒之外的下人,望向姜臨秋的眸中都帶了一抹鄙夷。

姜臨秋卻是挑了挑眉頭,她們二人這雙簧倒是唱得妙,只怕如今她若再不給她們二人上茶的話,她打今日后,就要背上小肚雞腸的名聲了。

這般想著,姜臨秋到底還不想因為她們二人而損壞了自個兒的名聲,便揚聲吩咐道:“去將外祖母上次給我送過來的大紅袍給夫人與五妹妹泡上。”

聽了大紅袍的名聲,姜云初略微有些驚訝地瞪圓了眸子,提唇略微有些激動地問道:“三姐姐,你說的可是東北產的那個大紅袍?”

自打那日被陳氏羞辱了一番過后,姜云初便開始苦修起了茶道,可是像大紅袍這樣的好茶卻不是有錢就能夠得到的,所以她迄今還都只是聽過茶道師父提過幾嘴這大紅袍是如何的甘甜可口。

而姜臨秋也是知道姜云初這附庸風俗的性子,所以才故意將大紅袍的名聲搬出來,此時自然也是應答如流:“不錯,上次外祖母給我送來了許多,五妹妹若是喜歡,帶些回去倒也無妨。”

聞言,姜云初低了低眸子,掩蓋住了眸間的恨意,她最為討厭姜臨秋對待她時,那么一副施舍的模樣。

也就是她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哪怕是如今她與姜臨秋同為臨國候府的嫡女,她都感覺自個兒比她要低上一等。

而方如琴自然也感覺到了姜云初的失意,故意揚聲,吹著牛皮道:“不就是大紅袍么,哪需你送,云初一年四季都是將它當水喝的。”

聞言,姜云初連忙就要去扯方如琴的袖子,而烹好了茶,端著盤子走進來的凝兒聽了她這話,嗤笑了一聲,差些連手中的盤子都打翻在地,她極力穩住替方如琴與姜云初上好了茶后,提唇提醒道:“夫人,這大紅袍得經雪山滋潤才有韻味,所以唯有冬春二季才能采取。”

方如琴聽了凝兒這話,抬眸眼神向姜臨秋望去,觸及到了她眸中笑意過后,她只覺自個兒被人往臉上打了一記重重地耳光,她惱羞地反手便要賞凝兒一個耳光子,卻在抬手之際被姜云初死死按住。

她只能輕咳兩聲掩住尷尬之意,壓著怒火提唇道:“本夫人自然知道,我們有套妥當的儲存法子,所以才能夠四季喝到。”

聽了方如琴的話,姜云初恨不得將頭給埋到地下去。

大紅袍之所以會如此的珍貴出名,可不僅僅是因為它茶香渴口,更加是因為它難以保存。

物以稀為貴!

就是茶之一道的鼻祖來了,估計也想不出能夠長久儲存大紅袍的法子。

她怎么就有一個這樣上不得臺面的母親?竟然連最為基本的茶道都不曾了解,雖說如今是在臨國候府內院,但在姜臨秋的面前失了面子,比在外頭丟臉更讓她覺得心里頭難受。

可此時的姜云初卻完全忘了,在幾個月之前,她和方如琴一般,對茶道完全沒有絲毫的了解。

姜臨秋卻好像是生怕她們母女二人丟臉丟不夠一般,饒有趣味地問道:“不知夫人可否將這能夠長久儲存大紅袍的法子告知我?”

可方如琴卻是有些愣住了,她只不過胡扯兩句,哪能想到姜臨秋還會繼續追著問?

她也只能故作賣關子的模樣,提唇極其得意地說道:“這可是一位茶道大師告訴我們的秘方,不可隨意外傳的。”

若是不知道的人見了她這么一副模樣,只怕還會覺得確有其事。

正在數著錢的墨兒與沁兒聽了她這話后,極有默契地相視一笑,而已然回到了姜臨秋身邊的凝兒,則是捂著嘴偷笑著,哪怕是姜臨秋本人,眉梢間也帶了幾分喜意。

而姜云初打量了一圈廳中人的臉色過后,也實在是無法再繼續沉默下去了,她輕咳了幾聲,開口說道:“我娘親她對茶道了解甚寡,說得這話……三姐姐莫要在意才是。”

聞言,姜臨秋挑了挑眉頭,也不給她們二人留面子,直言道:“了解甚寡?只怕在夫人的心里頭,這茶不過就是燒開的熱水上頭飄著幾根葉子吧。”

被戳中了心思的方如琴略微有些紅了臉,也立刻就猜到了方才姜臨秋討要方子,不過是想看她丟臉的一個圈套。

但此刻的她卻是聰明了幾分,知曉多說多錯,便也沒有再開口了。

倒是姜云初賠笑了幾聲:“娘親她出身商戶,不像已逝夫人般出身世家,見識廣且還博學了。”

聞言,方如琴只聽到了姜云初對她的貶義,心間不免涌上了一絲怒火,可當她正想要出聲之時,卻看見了姜臨秋面上略微有些凝固的表情。

她到了嘴邊的話立馬就轉了個意思:“已逝夫人的確是賢良淑德,從前在世時待我也是極好的,只可惜紅顏薄命吶。”

姜臨秋已然徹底地沒了笑意,轉而冷笑了幾聲。

她可還記得那日方如琴為了拿腹中那塊已然保不住的肉來誣陷她時所說的詆毀她娘親的話。

就在姜臨秋打算開口說兩句挫挫她們母女二人此時那得意的嘴臉之時,卻又有一道爽朗的聲音傳入了她們的耳中:“三妹妹這當真是熱鬧呢。”

梨鳶的面上已然恢復了往常的笑意,聽說這些日子來姜茗軒也不曾再往外跑了,日日留在府上與她作伴。

而梨鳶就像是沒有看見方如琴與姜云初一般,也不像她們行禮,徑直就走到了姜臨秋的另一側坐下,開口道:“我來臨國候府來得晚,可還未曾見過三妹妹的娘親呢,但能養出臨秋這樣好的閨女的人,定然也是個世間少有的女子……往常相公也時常提起夫人她溫婉賢淑呢。”

她一面說著話,一面還極其親昵地握住了姜臨秋的手。

雖說平日里頭方如琴也沒少被梨鳶下面子,但她如今卻是在她的跟前喚李如彤‘夫人’,這讓她如何忍得?

而一旁的姜云初卻搶在先頭開了口,語氣間盡是冷嘲熱諷之意:“聽聞前些日子里頭,二哥哥她常往醉花樓那樣下三濫的地方跑,還是這些日子才安分了些,嫂子不在你們的院子里頭好好陪著二哥哥,跑到三姐姐的院子里頭來做什么?”

被人挑釁到了頭上,梨鳶正打算回嘴刺她兩句,可姜臨秋卻安撫性的握了握她的手,望著姜云初蹙眉道:“妹妹一個閨閣女子,怎么就知道茗軒哥哥去了勾欄?就算是有嘴碎的婢子告訴了你,你又怎么知道茗軒哥哥他去得乃是醉花樓?”

姜臨秋的語氣里盡是試探,挑著眉頭又添了一句:“五妹妹……你這是在茗軒哥哥的院子里頭插了人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呢?還是……你或是夫人,亦有可能是方家,在醉花樓里頭有人哪?”

聞言,方如琴與姜云初的面色大變。

若說是前者,那姜云初只怕日后走到外頭都會有人跟著她的轎子一路怒罵,在異母兄長的院子里頭安人,那安得該是什么心思哪……

可若姜云初說是后者,那她們與方家連同宮里那位,以及牽連了明都里頭不少家族的計劃便會因此而敗露。

那樣的話,宮里的那位只怕都不會給她們母女二人甚至是整個方家留一條活路!

姜云初頓時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之中。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