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道千金霸凌,我京少身份曝光第532章小王是個好孩子_wbshuku
第532章小王是個好孩子
第532章小王是個好孩子
“鹽城失利,我已經背了黑鍋。現在,李云龍的部隊又要來攻淮安。如果淮安再失,我田島一郎,就是帝國的罪人。”
參謀們大氣不敢出。
田島重重坐回椅子,雙手捂住額頭。
這個鐵血老鬼子,第一次在屬下面前流露出疲憊。
“李云龍……你為什么不待在華貝……為什么偏偏要來南方……”
沉默中,一名年輕參謀小心開口:“閣下,或許我們可以采取守勢,集中兵力固守淮安,把城變成堡壘……”
另一名參謀立刻反駁:“不行!李云龍的部隊有重炮、有艦隊,他最擅長打硬仗。守城,只會被他層層蠶食。”
“那就主動出擊,趁他們未到淮安之前截擊!”
“截擊?鹽城就是前車之鑒!梁師長在野戰中能擋住我們三次進攻,張師長更是攻堅能手。出擊只會再丟更多人!”
爭論聲越來越大,田島卻一句話不說,只是死死盯著桌上的電報,手指在顫抖。
夜深了,參謀們都散去。田島一個人留在司令部,盯著地圖上的淮安二字,久久不語。
他心里清楚:李云龍帶來的,不僅是兵力的壓力,更是心理的陰影。
岡村的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連自己也守不住淮安,那么等待他的,將是軍部的徹查,甚至是切腹的命運。
田島喃喃自語:“帝國的命運,難道要斷送在一個叫李云龍的男人手里嗎……”
燭火搖曳,他的眼神里,第一次出現了深深的惶恐。
第二天上午。
山城,國府軍最高會議室。
窗外陽光刺眼,屋內煙霧繚繞。
十幾位將領、政要全都聚在一起,桌面上攤著最新送來的電報。
參謀長讀完電報,聲音還在顫抖:“李云龍……竟然把張師長也調往南方,目標是……淮安!”
轟!會議室瞬間炸開鍋。
“什么?!”
“他瘋了嗎?把主力都調到南方去了?”
“這可是他的嫡系部隊啊!沒了這些兵,華貝他還守得住嗎?”
有人倒吸一口涼氣:“淮安?那是蘇北鬼子的核心據點,一旦打下來,整個南方戰局就要被徹底翻盤!”
另一人低聲感嘆:“李云龍這一步,真是大膽……簡直是把全軍的命運都壓到南方去了。”
議論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在震驚。
“張師長……”有位老將搖著頭,聲音里帶著復雜,“這人可是李云龍最信得過的嫡系,打仗不要命,攻城如破竹。”
另一人立刻接口:“對,他在華貝時,硬生生帶隊攻下過多個縣城。現在要是他真去了南方,淮安恐怕保不住。”
“這就是可怕之處!梁師長在野戰上已經贏了,如今再加上張師長……南方的鬼子必亂!”
短短幾分鐘,張大彪的名字已經讓所有人心驚。
大家都明白:李云龍不僅要在南方打防御戰,而是要主動進攻,直捅鬼子老巢。
整個會議室,議論聲震耳欲聾。
有人忍不住開口:“那……委座怎么說?現在全國都在看,李云龍這一手棋,怎么看也要定個調子吧?”
“是啊,這事要有決斷。要么放任他去,要么國府軍也得跟上。”
“大家都在等委座的命令!”
一時間,會議室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門口。
很快。
門緩緩被人推開。
委座帶著副官走了進來落座,眾人的目光卻全都齊刷刷地聚在他的身上。
“李云龍啊……果然是膽大。他敢在這個節骨眼,把主力從華貝調到南方,這步棋……誰能想得到?”
眾人屏住呼吸,不敢插話。
委座又緩緩說道:“這小子……活捉了岡村寧次,現在又把鋒芒指向南方。全國的眼睛,全在看著他。”
“他要打淮安,一旦打成了,南方戰局就要翻過來。”
聲音落下,會議室里一片死寂。
片刻沉默后,委座猛地吐出一句話:“國府軍,也要南下!”
轟!會議室再次嘩然。
“什么?!”
“我們也要南下?”
“可是華貝還有大批鬼子殘部未清,正是擴大戰果的機會啊!”
將領們全都驚呼,沒想到委座會是這個決定。
有人忍不住壓低聲音:“這不是正好?李云龍主力不在華貝,我們在華貝肅清殘部,占更多的城池,不是更好么?”
委座瞇起眼,掃了全場一眼,冷冷道:“你們錯了。”
“李云龍現在,把全國的目光都吸引到南方去了。百姓、輿論、國際……所有人都在等看南方的勝負。你們若只顧著在華貝撿漏,誰會記得你們?誰會歌頌你們?”
委座的聲音越說越重:“如果國府軍不南下,不和李云龍一起在南方立下功勞,那么從今天起,關于國府軍的呼聲,就會徹底消失!”
全場噤聲。
委座緩緩吐出最后一句話:“所以,這一仗,我們也必須南下。要讓世人知道,國府軍還在。”
這一番話,讓會議室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明白,李云龍的行動已經引起了全國關注。
梁玉山打贏野戰,張大彪要打淮安,全國百姓奔走相告,海外媒體大肆報道。
在這種局勢下,國府軍若只顧在華貝撈便宜,就算真占了幾個城市,也無人喝彩。
反而會被罵不思進取。
李云龍在無形之中,把整個南方戰場變成了全國的焦點。
而委座,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所以才會下令國府軍也要南下。
會議結束,眾將心情復雜。
有的仍在驚嘆李云龍的大膽,有的在暗暗算計該如何分功勞。
而在首席,委座輕輕吐出一口煙霧,眼神深不可測:“李云龍啊……你這一步棋,逼得連我也不得不下場了。”
伴隨著委座的命令下達。
電報飛快地送往各個軍區。
命令寫得簡短卻擲地有聲:“調集若干部隊,自華貝、華中向南方調動,配合作戰,不得遲緩。”
這短短幾句話,卻讓整個國府軍體系都動了起來。
參謀部立刻召集緊急會議,調兵、編組、籌糧、調運,一系列動作接連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