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

第二卷 繁華汴京 第一百章 馬家紅燒肉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一百章馬家紅燒肉_勛陽布衣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一百章馬家紅燒肉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一百章馬家紅燒肉←→:

劉成棟收到主帥韓世忠的軍令,帶兵往湖州趕去,打算先和韓世忠攻破湖州,然后兵分兩路往杭州打。于是馬朝北通知船隊返航,自己押送著軍械和肉干也往湖州趕去,心中滿是砍人立功的想法。

湖州西北,千里之外的開封。

汴京的大相國寺名聞大周,但大周百姓提起相國寺,首先想起的肯定不是佛法,而是大相國寺的“三寶”。

首先便是風景。大相國寺從唐末開始大動土木,里面的佛塔、佛寺和佛林各有千秋,更有不少前輩高僧的舍利塔鎮樓。據說大周歷代皇帝都喜歡在大相國寺散心,感悟佛理。

然后是美食。大相國寺的點心風靡汴京,上到皇帝宰執、中有士紳豪商、下到販夫走卒都喜歡吃,幾百年沉淀的味道讓人百吃不厭。還有近年火起來的慧明大師,居然在南薰門“殺豬證道”,每天都能賣上萬斤豬肉,據說慧明大和尚的豬肉吃了沒有罪孽,也不知真假。

最后便是大相國寺上千和尚、小三千僧眾最主要的財源,一年三度的“萬姓交易大會”了。李響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就懷疑有穿越者來搶飯碗,一度忐忑。但大相國寺的這場盛事并不是李響懷疑的那樣,而是一種從唐末亂世開始興起的博覽會、展銷會和交易會,分為家中陳設、珠寶首飾和奇技淫巧等區域,還有通宵達旦的戲曲評書和沸反盈天的小吃食肆。

大相國寺的佛法在大周也是數得著的,幾千僧眾并不是白養,更何況大相國寺還經常到別的寺廟挖角兒,尤其是普華寺,導致大周各地的名寺防賊似的防著相國寺。如今的大相國寺方丈圓光大師于財貨之道上頗有建樹,至于佛法就有點……還好大相國寺底蘊深厚,還有幾位老僧和圓光的師弟圓智大師撐著,不然又得開始挖角兒了。

李響放下手中的情報,吧唧吧唧嘴,有點難以置信。對面忙著吃烤肉的成江海感慨幾聲,然后把新切的肉片放到鐵板上,還往上刷著胡椒、香料粉和鹽。

又吃了一大口肉,成江海滿足地吐出一口氣,“莊主,這炭爐果然好用,這密室比上邊的屋子還暖和。只是怎樣讓大周的百姓接受呢?這可是新玩意兒,要是推廣得太慢,天南地北的人都開始造,莊主的計劃要受很大影響的。”

李響嗯了一聲,很欣賞成江海的大局觀,然后用兩指捏捏眉心,“所以才讓你調查這個萬姓交易大會啊,咱們的破局點就在這里了,還不行的話也只能找我的便宜師尊……青石先生都說好,又有皇室和各地名流使用,咱們好好宣傳一下,說不定效果更好。”

成江海被嗆著了,“那可是青石先生,大周少數的大儒之一,莊主居然想讓青石先生給這個……”成江海語無倫次,拿筷子敲了敲下面黑黢黢的炭爐,“給炭爐背書?然后明月莊在各地招攬合作者,利用這些渠道把其它商貨塞進去,明月莊從此躲在后面賺大錢?!”

不過成江海的節操不能高估,“妙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收獲美名不說,大利也不落下,在下佩服。我成江海一直認為做生意不過是低買高賣,然后做大做強,從未聽聞先用一種硬通貨吸引合作者,讓這些合作者去開辟下線,然后自己躲在后面掌控這些渠道的做法。最后再用這些渠道把其它商貨賣下去,相當于商路、銷路、店面掌柜和合作者一下備齊了,而且還不用自己掏太多錢?!”

成江海越想越是心驚,筷子幾乎拿不住,看著李響的目光就像見鬼。李響咳咳幾聲提醒他低調,心道你是沒見過傳銷和電話詐騙,這種借雞生蛋的半走私做法有什么好奇怪的?不過李響還是有點小得意,畢竟這樣的思路、魄力和大局觀不是誰都有的。

李響作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鎮定地喝下一口茶,“冷靜點,不過是想低調地賺點錢罷了,我倒想把明月莊工坊的出產大大方方地賣,不是怕被人盯上嗎?最后采取這種做法,只為更好地隱藏自己,不得已罷了。”

成江海猶豫了好一陣,臉上青白不定,最后還是忍不住道:“那莊主有沒有想過,結束這個僵化的大周?”

李響手抖幾下,見成江海滿是期盼的眼神,于是又想起了初見成江海時的那場談話。關于大周,關于宗族,關于儒學,關于士紳,關于治亂循環……成江海的思維等于是被李響插上了翅膀,稍微見點苗頭,野草便要燃燒。

敵不過成江海火辣辣的眼神,李響只好含糊道:“首先要有自保之力,形勢未明前當豪強也挺好。然后是說服莊內大族,拉攏大多數人。最后還得看大周的情況,不可貿然動手,否則與屠夫何異?”

成江海明白了李響的意思,要是大周實在撐不住,便可以出手!于是他強忍興奮,低聲道:“屬下在族中看書無數,私以為大周的情形很不樂觀,各地流民起事便是例證。還有北方的情形,屬下和莊主的意見一樣,也覺得女真滅遼后不會放過羸弱的大周……屬下相信,只有莊主出手,天下的百姓才可免受亂世之苦!”

李響被成江海這個憤青刺激得咳嗽不止,趕忙轉移話題,然后兩人就聽到了斜上方劉素素房間傳來的嬌笑聲。成江海有點幸災樂禍,李響郁悶地喝茶。

今日風大,汴京的落葉四處飛舞。李響躲到密室和成江海喝酒談天,熊成武和楊營東那群瘋子跑出去射箭,說是難得風大,一定要抓緊練習。這樣的天氣普靜庵也清閑不少,小姜蘭裹得跟球一樣,拎著幾包從大相國寺后廚換來的點心上門做客,劉素素和馬如蘭拉著她吃新鮮的炭爐鐵板烤肉。

自從小姜蘭出現之后,劉素素一有空就跑去普靜庵,李響表示很受傷。還有更受傷的,每次小姜蘭到馬家,馬朝北就被馬如蘭扔給他爺爺奶奶,但馬朝北老想在小姜蘭面前獻殷勤,小姜蘭總是不理他。

姜蘭退燒之后,又在普靜庵中的臥房待了好幾天,姜芝才允許她到馬家玩耍。表面上看還是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姜蘭,但小姜蘭不喜歡別人抱了,只給最親近的姐姐和嬸娘抱。

姜芝帶上給馬如蘭和劉素素的點心,然后在幾個學武沙彌的保護下來到馬家。幾個沙彌當然是被招待吃肉,這些小和尚裝模作樣地喊個佛號,便流著口水直奔廚房。小姜蘭直接被拉到內室,一個中年婦女、一個十七歲的大姑娘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娃圍在炭爐邊吃烤肉。

小姜蘭創新性地把紅燒肉放到鐵板上熱,還用筷子壓著肉肉,聽著“滋滋滋”的聲音,看著肉塊顫抖中流出油水,然后突然拿起來咬一口。燙得直哈氣,小姜蘭又把肉塊放下,然后張嘴吃下劉素素遞過去的蔬菜,這個時候汴京的新鮮蔬菜已經不便宜,等到冬日更會貴到天上。

馬如蘭寵溺地摸摸姜蘭的小辮子,“你姜芝姐姐帶著小三百人回來,怎么養活自己?要是缺錢就說一聲,告訴你姐姐不要逞強……”

小姜蘭鼓著腮幫,急忙搖頭,“謝謝大娘,姜芝姐姐很會賺錢的哦。”姜蘭說完還揚起小腦袋,眼睛里全是小錢錢,一臉驕傲的樣子。

劉素素好奇了,“這么厲害?那小姜蘭說說,姜芝姐姐是怎么掙錢的?”

小姜蘭把肉片兒咽下去,比劃著油膩的小手,“就是有些坐著大馬車的阿姨和奶奶過來吃齋,姜芝姐姐親自下廚,還念經給她們聽,然后穿得很漂亮的阿姨、奶奶和姐姐出門時,會留下好多東西。”

看馬如蘭和劉素素一臉的不可思議,小姜蘭更得意了,掰著手指開始數,“有好吃的,有好看的布,有銅錢,還有金葉子呢……可姜芝姐姐每次只收一點,剩下的都交給城外的庵堂了。”

馬如蘭對那個邪門的姜芝有了好感,懂進退就很難得,難怪成為孩子頭。

劉素素想到了什么,“那些小沙彌呢?也是你姜芝姐姐養活?”

想到了姜竹和姜書兩位哥哥,姜蘭的小臉兒有點興奮,“長得好看的哥哥出去給人念經,壯壯的哥哥成了武僧,還有一些哥哥在后院干活……姜竹和姜書哥哥就在學武,還老是晚上敲門,跟姜蘭要肉吃呢,不羞……”說完還吐吐舌頭,然后喝口蜜糖水,眼睛彎成月牙兒。

劉素素目瞪口呆,這大相國寺還真是了不得,這么快就吸收了一百多小沙彌?馬如蘭聽說過胖成圓球的圓光大師的一些傳聞,對此見怪不怪。

吃飽喝足的小和尚打著佛號出門,一個高大的沙彌把小姜蘭抱起來,用自己的袍子把小不點兒遮得嚴嚴實實。小姜蘭探出半個小腦袋,向劉素素和馬如蘭揮動衣袖告別,還打了個飽嗝兒。

幾天后,馬如蘭找到正在書房讀信的李響,“二弟,咱家的肉鋪真要定在武記燒餅和李家湯飯的中間?都是可以帶走的吃食,會不會影響人家的生意?”

李響請姐姐坐下,“蘭姐,這件事我仔細考慮過。首先是燒餅店和湯飯店中間的小酒館要搬走,留下的店面正好合適。那個地方看起來是荒涼的小角落,可咱們將來的主要食客,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家,很多人進出汴京都要從附近過,這便是最大的好處。”

“最后是沖突的問題。蘭姐肯定是怕咱們的紅燒肉擠走那兩家,讓那兩家人衣食無著吧?”

見自己的大姐不好意思地點頭,李響佩服姐姐純良的同時,又有些懷念另一個時空的母親。李響仔細解釋道:“姐姐不妨換個角度,商鋪集中到一起并不僅僅是爭斗,咱們的馬家紅燒肉和兩家小店為何不能相輔相成呢?姐姐應該也注意到了,紅燒肉包到燒餅里,或是配上米飯才最香。對了,小姜蘭便最喜歡咬一口肉塞一嘴米飯。”

馬如蘭和李響同時想到了貪吃的小姜蘭,幾天沒見也不知小姜蘭在干嘛。李響把炭爐上的灰輕輕掃走,看著碎掉的炭球皺了皺眉,然后繼續道:“那兩家的燒餅和湯飯我都嘗過,味道不錯,可惜他們沒有把地段兒充分利用起來,也是他們提供的飯食沒有特色,家里都可以快速做出來的東西畢竟沒有競爭力。”

“更難得的是,那兩家都是扎根汴京的老實人家,祖祖輩輩守著小店,不會有太多灶里灶外的麻煩。”

“所以咱家的燒肉店只做好紅燒肉這一道菜,燒餅和湯飯從這兩家取,價錢可以給得高一點,姐姐覺得如何……客人不管是在堂吃還是選擇帶肉回家,總不能干吃,得配上點兒什么吧?燒餅抗饑,湯飯解膩,外加幾樣配菜腌菜,那兩家的生意只會越來越好。”

馬如蘭聽完弟弟的計劃后很高興,她一直擔心威脅到別人家的生計,聽李響這么一說才放心。馬如蘭早年吃過很多苦,丈夫陣亡后她見慣了世態炎涼,堅強地挺了過來,總不會接受自己變成那種人。也是為康復的馬朝北積德吧,馬如蘭經常這么想。

馬如蘭不好意思接受張清平等人的超高束胥,何況能教的也差不多了,一些做不動的相撲姐妹也托馬如蘭找活計,李響只好為自家姐姐找條掙錢的路子。馬家后宅隔三差五要向相國寺送大批紅燒肉,當然是夜間秘密前往,于是李響有了主意。高僧都愛吃的東西,難道市井百姓不喜歡?

李響本著安穩的宗旨,相中了甜水井街西南方一個偏僻的小角落做紅燒肉館,既有市場又不容易被人盯上,符合李響悶聲發大財的宗旨。李響相信,紅燒肉的香味足以打開路人市場,不行的話李響也會使出后世的某些營銷手段,總要讓馬如蘭有體面的進項才會罷休。

李響當然想把馬如蘭拉進自己和明月莊的龐大計劃,比如炭爐和炭球的生產,馬如蘭就很有優勢。憑借馬如蘭在禁軍中的人脈,她很快便可大富大貴,但她婉拒了,李響當然不會強求。

馬如蘭可以為李響介紹亡夫在禁軍中的好友和部下,但她隱隱覺得李響的用意沒有經商那么簡單,所以婉拒了結拜弟弟的邀請。她只想把馬朝北養大,好好侍奉公婆,一家人安穩過日子,這才是馬如蘭的最大追求。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