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_第208章暴怒下影書
:yingsx第208章暴怒下第208章暴怒下←→:
張老頭這位被莊民戲稱為“閻王醫生”的老人,因為連日的過度勞累,居然在李響和方維良敲定行事細節的時候,合上眼皮睡著了。
經過安吉縣城附近的兩場戰斗,再加上昨天的守墻戰斗,李響手下的莊丁不說傷筋動骨,傷亡總是很大的。將近四十名莊丁陣亡,還有接近七十名的輕傷者,剩下的莊丁也多少掛了點彩。
淋雨外加倒春寒,李響不敢大意,嚴令下去,再小的傷口也要謹慎處理。
工作量猛增,張老頭帶著十幾號學徒,沒日沒夜地忙活,終于保住了大多數重傷員和絕大多數輕傷員的性命。如今只有七名輕傷莊丁感染風寒,對于在雨中接連作戰,緊接著又行軍近百里的莊丁來說,必須是個奇跡。
重傷員比較慘,在此時的條件下,如果染上風寒,基本就是個死。人體的抵抗力畢竟有限。
身體接近極限,外加陽光溫暖,房間舒適,醉心于手術之道的張老頭兒終于撐不住了。
聽雷達講述完張老頭的不容易,莊主大人制止了雷達想要叫醒張老頭的行為,小心地打開張老頭帶來的冊子。
“傷寒藥,告罄;外傷藥,告罄;清創酒,告罄……繃帶,告罄。切口刀,損毀九把。”
“藥品急缺,如不能在三天內補上,十幾位受創最重的重傷員很危險。”
李響一邊吃驚于藥品的極大消耗,一邊為張老頭的工作強度感到驚嘆。他這樣的年輕人都經不起這樣的消耗,真不知道張老頭是怎樣撐過來的。
棉袍被解下。
李響把價值百貫的外袍輕輕蓋到張老頭的身上,小聲對雷達說道:“等張老頭醒來后告訴他,下一批藥品已經從廣德縣城出發,最晚后天到。西王廟的其他傷員能救則救,但一定要優先救治咱們明月莊的人。”
三天時間內,為了救治撐到西王廟的傷員,張老頭已經用去了一千兩百貫的藥品。
但李響一點兒都不心疼,每個傷兵都是一筆財富,不是錢糧可以衡量的。別說他現在還能付得起價錢,就算付不起,李響也不惜出去搶錢救治自己的士兵。不惜成本、超出現有條件、咬牙支撐的救治政策帶來的莊丁凝聚力,在幾年后挽救了李響的性命,挽救了明月莊的一切。
西王廟受傷的人太多,士大夫、農戶、官差、鄉兵……形形色色的人看到李響這伙人的傷員,居然有大半都能活下來,又見張老頭帶著十幾個學徒,身披統一素袍,使用新穎怪異的刀具和托盤里的壇壇罐罐高效地救治著傷員,堵住了后院請求醫治。
藥品有限,人手更有限。
李響同情每一個受傷的士兵,也希望治好所有人,但現實條件不允許。他只能讓張老頭手下的學徒,在救治莊丁之余,盡量對外面的受傷人員進行初步的清創包扎。在跟隨自己來到江南的莊丁,和某些素昧平生的小民、鄉兵、官差之間,李響別無選擇。
無關殘忍,沒有對錯,只剩考量。
江南受傷之人甚多,李響有了新計劃,今天一早便寫信通知莊內,讓王曉晨帶上小半的醫衛處女孩子趕赴江南。
壓下心頭的無力感和愧疚,莊主大人問雷達,“物資損失如何?”
雷達報出剛剛清點完的數字,“大部分的藥品都帶了出來,還有少量的食鹽、直弓和箭矢。其它的,包括油布、肉干、白米、蔬菜干,大部分都扔到鳳凰山下的營地了,其中,其中的大部分應該落在了方臘軍手里。”
見莊主大人沒有動怒,雷達繼續道:“所有的盾牌,大部分的長矛,都在戰斗中消耗掉了。少量的直弓,大量的箭矢,史航哥也不確定有沒有燒毀。所有的布料和成衣,也被丟在營地,或者放到雞公車上去堵方臘軍了,沒剩多少。”
“還好在廣德縣城里還有不少物資,不然會更糟。”
李響長呼了一口氣,捏了捏脹痛的眉心,心道:一時不慎啊,把大部分的物資放到了前線,結果老子被逼撤退后,白白便宜了方臘軍。也是人手嚴重不足,無法維持百里外的補給所致。
江南的力量必須加強。李響再度調整了新計劃,準備從江南多招一些可用之人。
丁史航沒有嚴格執行李響的命令,不忍燒掉糧食等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倒也情有可原。
在食物匱乏的環境中長大,食物對明月莊的年輕人來說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吃過苦的明月莊莊民看來,糧食等同于生命。
如今大部分的莊民不缺吃穿,但燒掉可以續命的糧食?丁史航下不了手,他打了個擦邊球,沒有直接點燃存放糧食的幾個帳篷。
糧食被點著了,丁史航便完成了任務;糧食被方臘軍得到了,丁史航也可以安慰自己說:我沒看見……
李響很快明白了丁史航這小子的心理,他在心里無奈地想:燒掉糧食這種天大的罪過,你們以為老子想啊!
明面上的懲罰還是要的,李響罰丁史航為全部的莊丁代寫家信,還要連續守夜一旬。
吸取物資損失過度的教訓,莊主大人準備把西邊的廣德縣城當成中轉站。大部分的物資就存放在縣城的貨棧里面,同時安排商隊和護衛,不間斷地往返于廣德縣城和小小的西王廟。
時間到了下午申時,小院在暖陽中散發著慵懶味道。
清新的春風拂過,李響在室外一邊走動,一邊和雷達這位門生琢磨如何在戰場簡單地修理兵器的問題。
申時剛過,喧嚷伴隨著驚呼,突然自西邊傳來。李響穿好特制重甲,在二十名親衛的護衛下前往西面土墻,路上隨處可見驚慌失措的青壯、鄉兵和官差。
登上土墻,李響瞬間明白了西王廟的民眾為何痛苦大喊。簡單地和王姓族長、田姓族長叉手行禮,李響將西王廟外方臘軍的所作所為盡收眼底,一拳擊到了土墻上。
只見方臘軍驅趕著數千饑民,正大肆破壞著水田、河堤和水車。
不久前才被施好基肥的泥土被翻起,混雜了熟肥與河泥的黝黑土壤,居然在陽光下散發著熱氣。星星點點的亮光閃爍,那是正在發芽的飽脹種子。貧民熬過本年的全部希望,便這般被野蠻地扼殺。
不知建于何時,據傳南北朝時便存在的夯土河堤熬過了無數歲月,被一代代的農戶加固翻修了無數遍,終于在木鍬、鐵鏟甚至雙手的破壞下出現了十多道缺口。波光粼粼的河水沖向田地,很快變得渾濁,夾雜著泥土和雜草淹沒了水田。
只李響所見,便有十三架腳踏式取水的龍骨翻車、六架利用杠桿原理取水的桔槔、三架利用大轉輪轉動取水的水排被砸毀。火光襯托著方臘軍士兵的滿臉瘋狂,破壞了春和景明的畫卷。
土墻上,站在中間位置的族長、縣尉、大保長、鄉兵指揮神色各異。或默然不語,或咬牙切齒,或搖頭嘆氣,或暗自欣喜。
大戶人家、士紳老爺和官府人物的心思暫且不提,所有看到這一幕的小民在失神之后,近乎精神崩潰。
“嗬,這……怎么可以,怎可如此。十幾口子人呢,屋里的糧食肯定被搶走了,又沒了這輪收成,這可怎么過?”一位當家的中年漢子,干裂的嘴唇顫動好久,才憂慮地說道。
這位中年漢子畢竟出身溫飽之家,多少可以從族親和友人處借點兒銅錢和糧食,只是面臨著家產縮水、青黃不接的窘境,十分難過。大部分的小民沒這么幸運,他們沒有任何家底,又沒了地里的糧食,活活餓死的下場就在眼前。
“糧食沒了,沒法活了。”一位農婦哭嚎倒地,穿著粗布衣服的丈夫急忙扶住,旁邊剛滿十歲的兒子抱著四歲的女娃,倉惶地站在那里。小女娃的哭喊聲驚天動地。
小民不識字,不會讀文章,但人家不傻。如今的江南大戰不斷,近半地域糜爛,民生凋敝,指望官府和大戶施粥?他們不報什么希望。有些貧民開始為逃荒做準備,先逃的人活下來的概率大。
“為啥要毀田啊?永樂朝便不收糧食么,沒了田土和水渠,稻子咋個長好?永樂朝的官老爺們吃什么?俺只會種地呀,不管是大周還是永樂朝,俺照樣可以種地呀。”跟著里長守衛土墻的幾個佃戶手執鐵叉,雙腿都在顫抖,麻木的雙眼遍布淚水。
幸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外面,墻上的哭叫聲此起彼伏,不然那位瘦弱不堪,麻衣臟亂且布滿補丁的佃戶很可能會有麻煩。
佃戶全賴租種別人家的土地,在江南這樣的富庶之地湊活著過活,田土被毀,他們在第一時間陷入絕望。
哀嚎,哭求,痛罵。
夕陽映照下的土墻顯得昏黃。墻頭的民眾漸漸離去,只剩絕望的小民在那里痛哭。李響的肩膀耷拉下來,一聲不吭地朝城下走去,回到自己的房間,鋪開紙張,開始寫信。
“莊主怎么了?”大牛擔心地問丁史航。
“莊主怒了,有人要倒霉了。”丁史航握緊砍出缺口的鋼刀,他很后悔十天前沒有燒掉糧食的行為。糧食如果沒有被燒毀,肯定要喂狗了。
表面上平靜的李響,失去了對永樂朝的最后一絲同情,內心暴怒!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