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

第233章 收到急訊 下

勛陽布衣_第233章收到急訊下影書

:yingsx第233章收到急訊下第233章收到急訊下←→:

“前兩天我就覺得不對,總覺得對陣的方臘軍有氣無力。”

一談到戰事,韓彥璋立即收起了戲謔的表情,“昨天凌晨,我帶兵往東南推進,直接到了鄔福大營門口。”

“鄔福絲毫沒有出戰的意思,不過營壘搭得確實不錯,寨墻上的方臘軍又嚴陣以待。我沒有貿然進軍,只是讓斥候私下查看,防備埋伏和突襲。”

“有兩個不怕死的軍中效用,靠近鄔福大營,看到大營西南角亂成一團……方臘軍竟然在殺自己人!”

韓彥璋不再多說,他很確定子安先生和李響肯定能明白,鄔福大營到底發生了什么。

果然,子安先生長嘆口氣,“因果循環。永樂偽朝生生造出七十萬饑民,而今疫情肆虐,方臘軍的步伐也被拖住了。”

李響內心十分憤慨,但他隱隱知道,官軍的做法不比鄔福好到哪里去,“鄔福部出現了疫情,難怪會休戰。國朝可以組織防疫,軍士可以得到醫治,實在不行也可以暫時后退,方臘軍三樣都不沾邊。”

十天前,疫情造成的恐慌達到頂點,太湖以西的官紳、百姓和饑民聞之色變。商賈撤離,官軍嚴陣以待,真正是風聲鶴唳。

如今疫情已經初步得到控制,近三天內都沒有大量染病的驚聞傳來。

李響得知疫情的第一時間,便將自己所知的,以及柳至和等名醫畢生整理的防疫知識寫成急報,通過快馬和快船上報給身在建康的韓世忠。

明月莊的控制者李響,這位民間豪強上交的防疫知識,大部分內容其實還是根源于流傳千年的醫書。

非要說哪里有了不得的長處,也就是對防疫流程的細致講述,和繁密嚴苛到極致的各種規定了。

李響在急報中,主要提了七項建議:

全面隔離。將饑民以籍貫分開,進行全面管控,禁止隨意走動;

石灰消毒。不論是百姓、饑民或軍士,都要清洗全身,然后浸泡在石灰水中殺菌;

蒸煮過濾。不能喝生水,不能吃任何生食,衣服最好也蒸煮幾遍;

口罩面罩。這一點對官紳和富商來說不成問題,伙長以上的軍士也沒問題,其他人暫時只能自求多福;

烈酒消毒。蒸餾工藝在大周已經出現了百余年,之前一直被官營酒坊和幾家大族秘藏,如今被李響公布了個通透;

外運人口。大周本有定例,每當一地出現大疫,盡遷其民往他處;

以工代賑。江南戰事正急,修橋、修渠、運送物資、打造器械等活計,最好全部從沒有染病的饑民中挑選。

“短短十余日,要緊之地的疫情已經被壓制下去,出現瘟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這可是天大的功德。”

子安先生眼中全是激賞,以手杖杵地,語氣激昂地說道。

面上客套著子安先生和韓彥璋的夸贊,李響內心的感覺卻無比復雜。

把蒸餾工藝散發出去,無疑得罪了很多大族和商號。

蒸餾過后的高度白酒,雖然還沒多大市場,但官府和很多大族的核心機密都需要蒸餾工藝,這是大周很多名酒的壓箱底功夫。

李響公布了蒸餾原理還不算,還把明月莊后山研發兩年多、已經較為成熟的蒸餾裝置扔了出來,能不招人恨嗎?

不只是能量強大的幾個大族和商號,李響還間接觸怒了轉運使、安撫使、鹽鐵使和知州、知縣等經制官員。

控制疫情,賑濟饑民,本該是大周官吏的職事。

李響一介民間豪強,妄加置喙便罷了,還到處印發什么“防疫十策”、“十點忌諱”、“雙十細節”……關鍵是效果還那么好,故意襯托官府多無能是吧?

有子安先生、韓彥璋甚至韓世忠的提醒,李響當然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

但李響毫不后悔。

有所為有所不為,他明明有更好的方法救助更多性命,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成千上萬人死去?再給他十次機會,他還是會將蒸餾工藝和防疫知識廣加傳播。

對官府在控制疫情方面的行事效率,李響也多有不滿。

口罩、面罩和烈酒等物,大部分的饑民、百姓和軍士根本沒有,但在大周特別是眼下的江南,這些物資確實很金貴,李響只能在心中嘆息。

蒸煮過濾和石灰消毒方面,好些地方做得很敷衍,李響就很不滿了。

有的地方不是沒辦法,完全可以組織饑民和百姓開礦采石,以得到煤炭和石灰控制疫情,但就是沒人去做,非要高價從江北購入物資。

要說這里面沒有貓膩,李響打死都不信。

至于醫治病員所需要的大量草藥,李響只能將更多商人引入江南來打壓物價,更多的就做不了了。

每一條人命都有重量,差不多是李響內心的最后底線。如果連這一點都守不住,李響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么樣,或許會瘋掉吧?

李響突然想到了一事,忍著內心的驚悸,低聲問韓彥璋:“官軍和官差,有沒有像方臘軍一般,將染病的百姓……”

韓彥璋眼神躲閃,幾息之后,還是在李響的逼視下,輕輕點頭。

李響軟倒在椅背上,眼睛瞬間濕潤。

其實李響內心早有判斷,但一直沒敢問,如今疫情已經不再擴大,他終于沒忍住,沒想到還是這般殘酷的答案。

子安先生把右手放到李響的肩膀上,勸慰道:

“你已經做得夠好了。若不是親眼所見,老夫才不信大周有這般為了小民性命,義無反顧的年輕人。”

“人力有時窮,小友的所作所為,已是超出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要求。”

“何苦將心思全部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為那些無能為力而愧疚。且看這間廳堂里的人,想想州衙內的幾百人。因為有你在,州衙內倒下的不足十人,這是誰也抹不去的德行!”

李響抬起頭,朦朧視線中看到的畫面,是廳堂內集體用餐的武人文吏,擱筷起身在向他作揖。

“我等多謝活命之恩!”

對李響的稱呼多種多樣,但口中的感激都是發自肺腑。

發現疫情的消息剛剛傳回湖州,李響便將驛館內的親衛全部撤到州衙,并連夜準備石灰、柴炭和酒水等物資。

子安先生對李響抱有莫大的信心,直接將州衙之內的疫情防控交給李響,任由李響施為。

外面的人不能放進來一個,飯食都要蒸煮得透透的,每天都要用石灰水為身體和住處消毒,口罩面罩除了睡覺都要戴著,只要有陽光就拿出鋪蓋暴曬……

繁雜嚴苛的規定讓很多人不滿,有不少人忍不了各種不便,偷偷放松了自我要求。結果嘛,州衙內一共倒下九人,有八個都是對李響有微詞的。

四天前,湖州城開始大量往城外丟尸體,都是撐不住的染疾之人。

外面的傳染率接近十分之一,幾百人擠在一起的州衙居然倒下不到十人,而且大多能治好。兩下一對比,絕大部分州衙屬吏和官軍將佐,對李響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李響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他站起身左右拱手,身體略微前傾,“多謝諸位,只是……”

“那些可憐的百姓和饑民,都是人命啊……”

“小民何辜,勤勞一生只為衣食,還要遭受兵禍疫情……”

到江南那一刻起,一直積累到今日的壓力終于決堤。

自己的命,身邊親衛、莊丁的命。大周百姓的命,永樂偽朝百姓的命……李響認識到大規模戰事殘酷性的同時,也開始思考江南之事的因由,但暫時沒有啟發。

李響心神失守,正在飆淚,卻見大牛驚慌地跑了進來。見到所有人站著行禮的場面,當時愣住了。

見莊主大人點頭,大牛大踏步走到李響身邊,耳語一陣。

李響的眼淚頓時止住,幾息之后連抽噎都停下了。

所有人面面相覷。

子安先生和韓彥璋見李響神色大變,正在想如何委婉地出言問詢。

只見李響一拳砸到桌面上,發出一聲怒吼:

“方臘軍,我入你祖宗!!!”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