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_第279章崩潰中影書
:yingsx第279章崩潰中第279章崩潰中←→:
梅雨時節到來,杭州城在絲絲細雨中迷蒙。
之前兩百年的梅雨季,杭州城的街道建筑總給人以工筆畫般的美感。
歷朝文人墨客心心念念的杭州城換了主人后,磚墻、瓦頂、青檐、石板路缺乏修繕。而今炊煙熱氣依舊,斜風細雨充斥,所剩的只是頹廢。
盛夏前的雨水,帶來的不只是清涼,還蘊藏著潮濕和燥熱。永樂朝的人心,便在這樣的天氣中發霉。
永樂朝在杭州以北的一系列戰場有驚無險地擋住了十幾萬大周軍,錢塘江以南的戰局卻再次惡化。
劉光世帶著烏壓壓十萬人,急于打到海邊或者江邊獲得船隊補給,好減輕巨大的后勤壓力。
攻下金華城后,劉光世只留下幾千人配合江南西路的廂軍鄉兵守衛,便帶著大部分人順河直撲東北方向的義烏重鎮。
劉光世仗著自己人多,一邊抽出一部分部隊輪番沖擊溝壕、堡壘、護城河與城墻,一邊摧毀山林,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
人多力量大。劉光世在短短幾天內,便積攢了一部分大盾牌、攻城云梯、沖車、簡易投石機,然后利用這些臨時打造的軍械……防止義烏重鎮內的方臘精銳跑出來。
龐萬春反應過來的時候,劉光世的陰謀已經變成了陽謀。
義烏城東邊不到三十里處的東陽縣城,突然被劉光世的三萬人包圍。
劉光世將手上不多的優良軍械和兵器集中起來,慘烈搏殺了三天,終于在雨水和泥濘中破城,將城中的方臘軍和“投賊惡民”屠戮殆盡。
東陽城的方臘軍頑強抵抗了三天時間,期間龐萬春從義烏城中沖出好幾次,想要救援互為犄角的東陽城。然而劉光世早有準備,利用臨時打造的器械和泥土墻擋住了龐萬春的猛烈沖擊。
土墻在雨天很容易倒塌,然而卻很泥濘。龐萬春在泥水、雨水和血水中來往廝殺了三天,在東陽城被大周軍奪去后,不甘地退回了義烏城。
劉光世立即率領大部隊東進,留下小半可戰之軍監督戰力一般的兩萬“軍隊”,繼續打造更多器械。還要堆起更多土墻,將渾身是刺的義烏城團團包圍起來,圍而不攻。
五月初三,劉光世帳下一萬人進駐虎鹿鎮,防御并威脅東北方向的崇仁谷地。崇仁谷地中有崇仁鎮和新昌縣,四面環山,東北通往明州,南面通往天臺臨海臺州一線。
五月初四,王師心率領的福建路兵馬,穩扎穩打地拿下了臨海城。
五月初五,劉光世派出的五千先頭部隊一路向南再向東,穿山過嶺行進了三百里,終于在火光未熄的臨海城和福建路兵馬匯合。劉光世的先頭部隊只是休整了一天,便押送著第一批糧食物資返回。
隨著劉光世和王師心打通聯系,大周軍在錢塘江南岸全面占優。
龐萬春和潘文得都來不及商量,便進行了大調整。
龐萬春計劃把義烏的一半兵力和糧草后撤,加強浦江諸暨江藻鎮一線的防守力量,其本人安排好義烏重鎮的防守之后,也后撤到諸暨坐鎮。
潘文得命令手下軍隊,將山中的鄉鎮和寨子搶掠焚燒一空,驅趕百姓向南,給素有憐惜百姓之名的王師心帶去更多麻煩。還在天臺縣城部署了少量精銳和大量雜兵,大部分主力則集中到崇仁鎮和新昌縣。
隨著方臘軍的進一步北撤,釘在錢塘江南岸、牽制了數萬方臘軍的虞允文部停止了出營騷擾,投入所有精力,準備應對方臘軍的突然進攻。
面臨危局,永樂朝的力量運轉到極致。
四大元帥、八驃騎、浙江四龍、江南十二神、杭州二十四將,這些有名有姓的將領紛紛奔赴前線,駐守要地,或者在杭州城內練兵。
錢塘江南岸,沿江靠海的蕭山柯橋紹興上虞慈溪明州一線,駐守其中的方臘軍因為在南邊得到了調動人馬北撤的龐萬春和潘文得的支援,再次活躍起來。
翟源等水軍將領打不過襄州水軍,只好化多為少,搞起一支支小型船隊,在錢塘江上、在海上騷擾偷襲大周船隊。
張韜等將從城池和營壘中出擊,殘酷鎮壓了大周奸細挑起的反抗,掃清了一些不安分的人家,然后朝虞允文的營地匯合。
絹綢涂桐油,油衣擋風雨。油帽遮發絲,油鞋阻泥濘。
虞允文遮護齊全,在雨中登臨營墻一角。他瞇眼看著營壘外面的一道道溝壕、一片片拒馬、一段段土墻和一段段磚墻,以及遮雨棚和雨布擋住的遠攻器械,皺眉不語。
張天壘頭戴斗笠,身披油衣,腳踏皮靴,泥水四濺地走過來。
虞允文身邊的護衛讓開一條通道,只聽張天壘抱拳說道:
“虞大人,今日的查營已經結束。標下只發現了兩處紕漏,已經命人抓緊改動。”
“營外方臘軍的架勢,應是模仿劉招討使的戰術,想要將我軍困在這里。”
虞允文擦了把臉上和胡須上沾著的雨水,抬頭看著遮蔽天際的雨簾,遺憾地搖搖頭道:
“我軍只剩下不到一萬九千的可戰之軍。之前冒險出擊,是為了牽制更多方臘軍。如今防守都勉強,為了完成牽制方臘軍的任務,便不能出擊了。”
“國朝沒有更多人馬可以增援我部。以后的戰功分不到多少了,本官對不住英勇奮戰的諸位將軍,還有拼命殺敵的軍士。”
“但是之前的戰功和撫恤,以及牽制數萬永樂偽朝可戰之兵的戰功,本官定會向朝堂陳情,絕不讓將士們吃虧。”
張天壘明白虞允文的意思。他是虞允文最看重的軍將,由他去和其他將領說明白當然更好,文官去說可能會引發誤會。
張天壘恭敬地抱拳,語氣非常誠懇,“虞大人還請寬心,軍中的都校和將校曉得大義,定會配合國朝大計、理解虞大人一片苦心的。”
“更何況虞大人前些時日,不僅寬宥了很多軍將的過錯,更是讓朝堂批復了武人的戰功、撫恤和恩賞。將士們能堅持到現在,全賴虞大人的護佑和體恤。”
“死守江邊營壘,不再出戰也沒什么不好的。不僅是兵疲,更兼受傷的士兵缺少藥材,士氣低落很多……”
虞允文收回望向遠處的目光,嘆口氣,捏捏眉心道:
“受傷的將士,本官原打算送到別處醫治。可是眼下到處缺醫少藥,本官的面子竟然也不好使了,沒人收。”
說到這里,虞允文苦笑搖頭,“嘿,一個個的,只顧自己手上一小攤子,國朝痼疾頗多啊。”
張天壘把頭壓得更低,他可不敢“妄議朝政”。
三里外鼓噪聲大起,方臘軍的新一輪試探性攻擊就在眼前。虞允文在張天壘的護送下遠離營墻,邊走邊說道:
“既然江南兩路的士大夫、官員和紳商大戶不給面子,本官少不得再推外來的商人一把。”
“荊湖兩路、四川路和江淮兩路的商人賺了錢,就要拿出一部分藥材!”
虞允文也是有脾氣的。一旦發作起來,脾氣還很大。
方臘軍快要看透虞允文營地的虛實。
若是不能及時醫治營地內的數千傷兵,虞允文接下來的日子很不好過,沒準就被趕下海了。
戰事要緊,國朝大計要緊,虞允文也顧不上再得罪江南兩路的工商勢力一把。至于李響可能會被他坑得很慘,他就更不在意了。
時間很快到了五月初八。
在二十萬大周軍的全力進攻下,除杭州城外,永樂朝的底細顯露在世人面前:二十萬大軍!
這個數字超乎大部分人的預料,卻不是很離譜。因為能在永樂朝占領區活到現在的,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男子。
永樂朝將近一半的軍隊都是雜兵,剩下的可戰之軍里有不到五萬的精銳,披甲精銳在全盛時接近三萬五千。截止五月初八,方臘軍中的披甲精銳已經不足兩萬八千。
家底看上去不錯。但和整個大周相比,永樂朝只是搶了大戶人家的盜賊。
五月初十,江南戰線全面繃緊。
大周軍得到補充和替換后,依然維持著二十萬大軍圍攻永樂朝的局面。
永樂朝的士兵死一個少一個,盔甲兵器損壞一套少一套。即使有方臘下旨,進行全面動員,方臘軍的兵力也不足十七萬了。
以上的情況,不包括杭州城。方臘在杭州城隱藏了很多部隊和武器,需要另計。
悶雷聲響徹永樂朝的宮宅。妃子和侍女不敢說話,只有沒心沒肺的小孩子在那里大哭。
方臘有預感,前線要撐不住了。他只是不確定,杭州城以北的一系列戰場,究竟哪里會成為第一個缺口。
方臘披上嶄新的金紅雙色重甲,在雷雨中就像一尊戰神。
為提振軍心,鼓舞斗志,方臘和永樂朝的重臣開始驗看杭州城用于決戰的家底。
杭州城內的作坊,一共積攢了近萬枚火器。
永樂朝搜羅的近千名熟練工匠在刀槍的威脅下,花費數月時間將數千的神臂弓、蹶張弩修繕完畢,教會永樂朝士兵使用床子弩、雙工床弩、三哨炮、五哨炮等重型軍械。
上萬名工匠學徒輪換著干活,終于打造了七千多副各式甲胄、數萬把刀槍斧叉、八萬支投槍。
堅定投靠永樂朝、已經沒有回頭路的城內百姓被動員起來。他們拆毀屋宅道路以獲得木料石塊兒,他們沒日沒夜地修繕城墻,他們在城內新建各種工事和陷阱,他們積極參與守城訓練,他們已經打造了數百萬支箭矢……
五月十一日,風驟雨急。
方臘登上杭州北面城墻。城外是康復傷兵、精銳士兵和新兵組成的七萬大軍,城內是手握各式武器的十萬青壯百姓。
風過,云卷,雨勢稍歇。
“讓他們來!讓他們來!!讓他們來!!!”方臘揮刀北指,大喝三聲。
數十萬只手舉起武器、農具和棍棒,歇斯底里的呼喊尖叫聲回蕩在杭州城內外。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