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瞳

了解和田玉

和田玉即軟玉,俗稱真玉。狹義上的講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稱為Nephrite。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化學式為Ca:Mgs(OH)z(Si4011)2。硬度為6~6.5,密度為2.96—3.17。和田玉和陜西藍田玉、河南南陽玉、甘肅酒泉玉、遼寧鈾巖玉并稱為中國五大名玉。

玉文化是歷史最悠久、最能代表東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與尊貴。2003年10月底歷經幾年時間的中國“國玉”評選工作結束,新疆和田玉獲得“美玉”稱號,被中國寶玉石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國石”。

和田玉是以產地和田命名的,經歷了一個演化過程。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并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后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戰國時期和田玉被稱為“禺氏之玉”。秦代也稱為“昆山之玉”,以后還有叫“玉田玉”。

秦始皇開始,中國實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和田玉成為帝王玉。皇宮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別是象征皇權的玉璽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絕大多數是和田玉。

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時期以后,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均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

從地質科學觀點看,和田玉有明確的科學含義。它是指分布于中國昆侖山,有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接觸交代而形成的玉礦,有白玉、黃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種,尤以白玉為代表。它的成因、品種在世界軟玉中居獨特地位,具有典型意義。世界軟玉品種單一,且多為碧玉,而和田玉品種多,有世界罕見的白玉,玉質居世界軟玉之冠。世界礦床為蛇蚊巖型,與超基性巖有關,而和田玉礦床為非蛇蚊巖型,其成因不是區域變質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觸交代形成,這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獨特的。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車——喀什庫爾干、和田—于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北坡,共有9個產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并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后呈脂狀光澤。

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長期分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塊稱為籽玉,在巖層中開采的稱山料。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后,和田玉成為主要玉材,均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彌勒塔山中。

和田玉按照產出地的不同,可分為:子料、山流水、山料三種類型。

1.仔料。又名子兒玉,是指原生礦剝蝕被沖刷搬運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兩側的河灘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它的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型,表面光滑因為它年代久遠,長期受水的沖刷、搬運、分選,去其了糟粕,留存了精華。或深埋于土下,幾異其坑,飽吸了大地之精華。所以子玉一般質地較好,因它吸飽喝足,溫潤無比。子玉又分為裸體子玉和皮色子玉。裸體子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皮色子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為久遠,一些名貴的子玉品種如:棗皮紅、黑皮子、秋梨黃、黃蠟皮、灑金黃、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2.山流水。名稱是由采玉和琢玉藝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礦石經風化崩落,并由河水沖擊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年代少久遠,比子玉年青。

3.山料。又稱山玉,或叫蓋寶玉,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不一,呈棱角狀,良莠不齊,質量常不如山流水和子玉。嚴格的說山料沒有經過大自然的洗禮,沒有飽吸宇宙之精華,應當叫它為玉石,不應當叫玉。

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瑩潤,為和田玉中的優良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的繁榮期,都極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閃透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遠高于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期都極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差別,僅玉色白中泛淡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采集或開采的主要品種。黃玉,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黃”與“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稱為雙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煙壺,稱“金銀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種。碧玉,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

白玉:顏色潔白,細膩,滋潤,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稱羊脂白玉;不透明,光澤較差者為白玉

青玉和青白玉:色呈深灰綠至藍綠色,不透明;青白玉是青玉與白玉之間的過渡類型,呈灰綠色。

碧玉:深綠色(菠菜綠色),質地較粗。碧玉除新疆所產外,我國玉器工藝界把和國外所產的軟玉也統稱為碧玉。

黑玉:主要含分散的碳質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與白色相間的條帶。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稱墨玉。

黃玉:是地表水中褐鐵礦滲入白玉中造成的,米黃至黃色。

和田玉的價值雖不及硬玉高,但它也有個鑒別真偽的問題,通常用來冒充軟玉的有以岫玉為代表的普通玉石,新近出來的俄羅斯玉和青海玉,以玻璃料。下面分而述之。

1、軟玉與岫玉的辨別。

和田玉其質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標;而岫玉則是產于遼寧岫巖縣,其質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開采量大,物因多而,故市場價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質地細膩,水頭較足,呈卉狀至油脂光澤,所以常常把它做舊來冒充老的和田玉。但岫玉性較軟,易吃刀,鑒別的最好辦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幾下,吃刀者為岫玉,紋絲不入者為和田玉。如果身邊沒有帶刀,只段細看雕刻時的受刀處,和田玉受刀處不會起毛,而岫玉則有起毛。此外,手感岫玉也較輕,敲擊時聲音沉悶黯啞,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還有其他普通玉石用來冒充和田玉,其鑒別方法大致同上。

2、和田玉與俄羅斯玉、青海玉的辨別

我國青海和前蘇聯中亞地區,現在也出產一種玉,俗稱青海玉和俄羅斯玉,估計皆為天山山脈的支脈所產,故而礦石成分相似。這種玉多為白色,看上去也似蠟狀油脂光澤,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而且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樣,故而不能用與否來鑒別其真偽。但這種玉所含石英質成分偏高,因此與白玉相比,質粗澀,性粳,脆性高,透明性強;經常日曬雨露,容易起膈、開裂和變色。特別是將和田玉與俄羅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較,一個糯,一個粳;一個白得滋潤,一個則是"死白",其高下之別不言自明。同時,敲擊時一個聲音清脆,一個沉悶,也不難分辨。

3、和田玉與"料"的辨別

坊間通常還以玻璃來冒充和田玉,俗稱"料"。這方面的鑒別相對不是太難,一般說來,玻璃顏色一氣呵成,沒有自然變化,里面有料泡(有的可以通過雕工把料泡做掉);其質料比較純,比較純潔,不像和田玉有玉,莖,有綿狀、蘿卜絲狀等自然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玻璃的毛孔比和田玉粗得多,斷口呈亮碴貝殼狀,和田玉則呈暗碴參差狀;玻璃的硬度低,容易吃刀,和田玉則硬度高,不吃刀;此外,把玻璃料貼在臉上感覺敏感的部位,其涼的程度低于玉。此外,敲擊時一個聲音沉悶,一個清脆。

肉眼識別和田玉

肉眼識別和田玉有技巧

中國和田玉歷史悠久,蜚聲中外,琳瑯滿目的和田玉精品,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田玉是具有靈氣的東西,它象征著巨額的財富,可人們往往缺乏辨別真偽的慧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貴族玩的高檔玉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那么,收藏和田玉器從何處著手?如何能選購到貨真價實的和田玉器呢?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于一件玉器至關重要。目前通常的價格,同等級別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場或網上,更常見以無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屬山料且物質成份一樣,因出礦地在俄國境內而稱俄料,其價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質太水即是透明感過重,密度和油質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經驗少者難以辨之,目前在市場或網上唯數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國家沒有標準,它是產于冰雪復蓋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絕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達到羊脂級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敵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幾十年也難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難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愛玉者常有尋羊脂玉難,難于上青天之感。可以這樣說,現在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精絕之品羊脂玉。

現如今自稱羊脂玉的,其實大多數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帶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價佫高之山料數倍,在做工時一定想盡辦法的留皮。有些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設法做燒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見之。無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鑒定者的經驗和眼力來確定了,因此往往存在著爭議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級來說,子料最為貴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認造型紋飾: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的是美的作品。

紋飾是玉器的裝飾,它的美丑容易為人們覺察、感受。一般說它服從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們兩者都取決于社會功能的需要。裝飾要看結構、章法、繁簡、疏密等處理,凡結構章法有條不紊,統一和諧就具鑒賞價值。

三:分析工藝細品藝術:

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鑒賞上的一個難題。凡砣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志,不可貿易集之。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工藝差,藝術低劣,一味摩古者違反藝術美的作品,鑒賞價值就遜色得多了。所以對玉的收藏除重視玉的材質,還要注重玉的工藝水平,關注玉的藝術性。原因很簡單,玉的材質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難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難成功,價值就越高。

四:盡量選購皮色子玉: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為皮色子玉。有秋梨、蘆花、棗紅、黑等等顏色,琢玉藝人以各種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棗皮紅、灑金黃、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云朵狀,有的為脈狀,有的成散點狀。色皮的形成是次生的。自古以來,同等的帶皮色的子料價格要比不帶皮色的仔料貴得多。自然燦爛的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特征,也是真貨的標志。但假沁色的帶皮子料近年非常多見,沁色多附著于表面。外表沒有油分比較干澀,沒有水頭,需要注意區分。

選購皮色子玉有以下優勢:

1.帶有鋼印(國家鑒定證書)的子玉,無爭議,能確定其保值及增值性。

2.行內有句話:“子料去了皮神仙認不得”。主要指有些優質的山料(甚至俄料)幾可與子料相比,而被無良商人充數高價出售,但進價上卻相差數倍之遠。因此沒帶皮色的裸體子玉較易有爭議而難定其保值性。因此有人說:裸體玉有爭議,不能確定保值。裸體子玉是黑白照,而皮色子玉是彩照,它給藝術家充分的創作空間,也給了人們五彩斑斕的藝術享受。

五:選購子玉的特別之處:

子玉99帶有輕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許的雜質,故玉器行內稱裂為隔或咎。一般大隔或較明顯的雜點處都會地作工時加已修飾,而存在的小隔,在不影響玉器的美觀和它的牢固度,均屬于正常范圍。如同珠寶級鉆石在高倍的放大鏡下大多均有小裂、雜質等,全美的少有,于此同理。選購皮色子玉時:1.重皮色;2重玉質;3重工藝;4重料形。

和田美玉雖產于號稱“萬山之祖”的昆侖山中,但聞名古今中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昔日王公貴族玩的高檔玉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購藏玉器,不失為投資保值的一種理想選擇。近年來,新疆且末縣的和田玉原料生產占新疆和田玉產量的七成以上,主要玉種有和田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等,加工的和田玉玉器(玉雕)遠銷國內外市場。崇玉、愛玉是東方人的傳統,人們對玉器的需求處于上升的趨勢。隨著玩玉者隊伍的擴大,人們對玉器的青睞導致價格的上揚,也為玉器收藏者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了投資機會。

和田玉是中華玉苑中擁有的獨特資源,中華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質為代表的。玉有“五德”,講的是和田玉。“溫潤而澤”、“縝密以栗”、“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細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贊揚的是和田玉的特點,和田玉是中國玉的象征。歷來人們對和田玉的向往、愛好、追求幾乎達到了神秘、癡迷的境地。現在的羊脂玉真可謂是“一兩仔玉,一兩金”了。這樣珍奇的人間瑰寶,隨著采集的艱難與稀少。對于收藏者來講,得之一玉,束之高閣,作為欣賞與財富的積累,或留傳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對于和田玉這一大的玉種,玉料完整無缺者不可說無,但終究寥寥,而大多數原料都有一個由原料轉變為商品、工藝品、珍品乃至于絕品的過程。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這就需要我們把稀少的、有限的資源,充分合理地運用起來,增加其藝術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傾向,使其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得到充分地發揮,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破壞。

1、優料精用:一塊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飾或稍加雕飾,保其重量,配一高檔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為雅致、難得的藝術品,供欣賞,收藏。一塊優質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在施藝的過程中,應慎之又慎,不應輕易動鉈,以免留下遺憾。正如同行所講:得一塊昂貴的羊脂玉,不動鉈不虧,一動鉈子就虧,可見謹慎構思的重要。難怪乎,許多人對羊脂玉不敢問津。須知,得一美玉,原樣收藏者畢竟少數,大部分都需啟動創作者的靈感,開動豐富的想象,使之成為一件佳作,成為一件藝術品。優質原料如何精用,繼承與創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題。先輩們經過千百年的錘煉,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玉文化遺產,這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以青銅器造型為主的各類爐、瓶、薰以及壺、盒、杯、碗、洗等題材,傳統的人物仕女、仙、佛、童孩、花卉、鳥獸等題材和造型等都是值得荊門借鑒甚至仿制的。如:北方的三足元爐呈兩環,顯渾厚、質樸,而南方的三足元爐呈五環,蓋子上增加三環,呈圓潤典雅,體現了兩種不同的流派和地方風格,這都是先人經過若干時間,琢磨出來的。同時,我們在不失傳統的基礎上,重要在于創新,要給作品富于時代感,新意感。隨著科技的發展,工具的改革,我們完全有條件,把創作的思路再寬闊—些,再奇突—些。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絕。”

如:1989年,揚州制作的—對青玉《百壽如意》,榮獲國家珍品獎。如意長445厘米,寬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爐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藝處理手法,厚薄勻稱,再采用鏤空雕的工藝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個不雷同的“壽”字,字字相連,筆筆不斷,每只如意僅七兩重,作品既有濃厚的書卷氣息、又有工藝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又如:揚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藝大師劉莜華設計的白玉《內鏈雙瓶》,在連體雙瓶內貫以一根內鏈,連接雙蓋,其工藝技巧絕倫,內鏈計算的精確,真是巧奪天工。同年在天津召開的全國玉雕質量評比會上,有的同行都提出這樣疑問,懷疑內鏈是否后續。一根內鏈構思獨到,雕琢艱險,但成功后其藝術魅力及其經濟價值卻是無法比擬的。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潔白無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愛。但大部分原料都帶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綹裂,都帶有“遺憾”。因此,把大量的各種質地、檔次的玉石加以運用,那是對和田玉資源開發的一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揚州挖掘恢復了失傳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藝,既借鑒于明清山子的風格,又立意創新。從外形雕延伸到內雕及內外雕的結合。山子雕工藝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內部分層次地攤琢眾多的人物、山水、樹木花鳥、亭臺樓閣,組成一幅立體的書畫長卷。山子雕的創作都賦予故事內容和詩情畫意,給人以儒雅、古樸之感,顯露文人氣質。其工藝技法上,則采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相結合,層次清楚,構圖完整。山子雕工藝的恢復和發展,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種的廣泛運用提供了空間。它更能廣泛地運用于有綹、有裂、有漿色的玉料上,發揮其工藝技法及特長,用景物、層次等來去臟遮綹。由于各種雕琢技法的結合運用,使作品更為精奇,更為耐人尋味。

1995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永駿構思設計的一件重達約2000斤的青玉《漢柏圖》,原料有漿多綹,但經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再現漢代“青、奇、古、怪”四棵柏樹。正面一棵蒼勁古柏、似一老壽星俯視大干世界;近旁一棵柏樹,枝干彎曲似游龍;背面一棵古柏直插云宵、充滿生機,另一棵為側拐狀,似橋梁,可行人,并以古剎老樹、游人觀賞為陪襯,交相輝映。由于作品的藝術品味和魅力的提高,使原材料的質地與價值得到充分展現,其經濟效益也數十倍地上升。

揚州山子雕工藝的恢復和發展,為原來屬于青一,青二等級類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場。在山子雕工藝恢復的同時,揚州又研制了隨形雕、仿古件及玩飾件等,使揚州玉器走出了傳統的五大類品種的格局,因此揚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3、小料大用:誰都想得到一塊完整的和田玉,創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這樣的原料實在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求。小料如何大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因材施藝,巧妙構思,能從視覺上、情感上引發出豐厚、充實而有變化的空間。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設計時能立著用的盡量立著用,則顯得大,臥則顯小。行家稱:“寧立勿臥”,這是一般規律,二是在突出主體的前提下,配以鏈條,將作品立體空間放大,此種方式通稱“鏈子活”。三是玉器的組合,在1964年揚州老藝人杭學文就發明了套碗機(也稱套料機),在一塊玉料中套出若干塊料,組合成各類薰、爐、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細膩,要使人愛不釋手,玩之、佩之、飾之,有一種豐富的充實感,物件雖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崗牌即是例證。

1985年,揚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顧水駿、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對奕圖》,料重不足千克,但傾注了創作者心血。內容引用西游記中三星對奕的故事,構圖似乎很簡煉,但大有多一筆嫌多,少一筆不足之感。人物傳神,在不到黃豆大的面部上,細部刻劃精細入微,錠子用得處處到位,反復觀賞都覺得越看越有看頭,回味無窮。加之,一紅皮色上刻有《對卉圖》,畫龍點睛,人人見之,人人愛之。

4、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豐富的,用得恰到好處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絕品,用得不到位,反顯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異而又巧妙地應用俏色,使其增添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體現了創作者的閱歷和見識、想象和靈感。

揚州在20世紀80年代出了一件絕品——白玉《官帽》,這件作品是已故工藝大師韓宏構思設計的。這是一塊半面有紅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斷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斷裂的那一面,幾乎是帶有褐黑色的漿斑,也可以說是塊誰也看不中的“廢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韓先主突發奇想,發現有紅皮的那面其形狀很像清皇宮的“官帽”。于是把帶褐黑色的漿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紅皮淺刻龍的紋樣圖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頂“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絕。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塊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與色彩,構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綹,不加雕飾,活靈活現是斗傷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現藏于揚州玉器廠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觀賞者,無不贊奇,給以高價也不讓售。

以上是個人在實踐中的一點粗淺體會,無非是“拋磚引玉”。目的在于我們要珍珍惜和保護和田玉的資源,合理開發和運用好和田玉的資源,探索和謀求健康的共同發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國玉器發展進程中發揮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華玉文化源遠流長,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