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聲

第727章【黨內地位】

官聲正文

官聲正文。

無論李南怎么試探,安在濤都是口風甚緊,滴水不漏。()雖然安在濤和李家的關系甚好,但在這種關鍵性的、帶有政治色彩的重大問題上,他還是很有分寸的。什么可以說,什么不可以說,拿捏很準。

況且,具體如何,對于他而言,一切都僅僅是猜測,在沒有形成既定事實之前,他只有保持沉默。不要說對李南,就算是對自己的女人和家人,他一樣是無可奉告。

李南無奈之下,只好掛了電話。

到了這個時候,李南無奈地發現,此刻的安在濤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初入官場、后來跟他稱兄道弟的親密好友安在濤了,在悄然之間,這個青云直上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位高權重顯赫一時的領導干部,到了他這種地位和級別上,要說兩人之間沒有了距離感和疏離感,那是假話。

李南無奈,安在濤更是無奈。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安在濤既然走到了這種政治高度,一切其實都已經身不由己了。

他得到了很多很多,比如權力,榮耀和掌聲,政治地位;但是他同樣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友情和常人的溫情。他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意陪著朋友或者家人找個小飯店喝喝酒吹吹牛,隨時隨地都要時刻注意保持自己的高層干部形象。

奧運會很快就過去,由此所帶給整個東方大國的喧囂和輿論狂潮漸漸平息下來。令人感覺詭異的是,安在濤已經被中央免去了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兼國家煤監局局長的職務,但所謂的“另有任命”卻一直遲遲沒有下來。換言之,安在濤最近一段時間,都在燕京家里休假。不過,這對于他來說,也是難得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

他基本上沒有了任何公務活動,更不怎么外出,只是留在家里陪伴劉彥和劉彥的一對龍鳳胎。當然還有夏曉雪的女兒和孟菊的兒子,母親安雅芝和妹妹竹子也沒有回美國,跟著劉彥來了燕京,一家人親親熱熱地每日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這是安在濤從政以來,最清閑最愜意的一段時間,也是陪伴家人最多的一段日子。但他終歸是一個做官的人,一個“搞政治”的人,自己的任命遲遲下不來,就這么“懸”在半空中,他嘴上雖然不說,也沒有表現出什么來,但心里其實是有些焦躁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不明白。

不僅安在濤想不明白,東山省、房山市的很多官員都想不明白。安在濤要重返東山省擔任常務副省長的消息,早已傳到了省里,不是什么秘密了。李大年這些人最近一直在等待安在濤的走馬上任,卻突然沒有了下文。

這足以讓敏感的官員們考慮這個消息的真實性。但安在濤在燕京“賦閑”在家,卻也是事實。

這究竟是意味著什么呢?很多人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時光飛逝,轉眼就過了國慶節。9日,中央召開三中全會,作為中央候補委員的安在濤,自然也要參會。一般而言,副部級干部都是中央候補委員,而省部級以上則是中央委員。至于中央政治局,卻是中央委員會內的領導機構,能成為政治局委員,就基本上進入了中央核心領導圈了。

會上,安在濤遇到了東山省來開會的大多數高官們,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寒暄。而在會議期間,東山省委書記李大年被中央領導秘密找去組織談話。很顯然,在這個時候找李大年談話,自然是涉及李大年的職務調動了。

13日,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中央日報》和中央通訊社全文刊發了全會公報。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66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黨的代表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部分基層同志和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部分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特別是經濟形勢,強調我國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動科學發展,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李大年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安在濤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房山市委常委會上,房山市委書記黃曉峰主持開會,并帶頭學習全會公報精神。官場之人非常敏感,其實在集體學習之前,眾人就已經注意到了全會公報最后這一段并不起眼的“文字”。別看這只是兩句簡單的陳述,但對于東山省官場的震動之大,無與倫比。

李大年從政治局候補委員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這無非說明了兩個結果:其一,李大年要調離高升,成為中央核心層領導;其二,東山省的經濟大省地位直線上升,否則東山省委書記怎么可能成為政治局委員,能成為政治局委員的省部級干部,一般是幾個直轄市的一把手和要害大省的省委書記。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則是安在濤的政治身份。按照慣例,副部級才有資格成為中央候補委員、省部級成為中央委員、受中央看重的省級干部才能成為政治局候補委員,由此來看,安在濤的職務任命雖然還是一個未知數,但黨內的政治待遇和身份實現了二級跳,這意味著什么,就不需要再解釋什么了。

李大年成為政治局委員,安在濤成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這兩者之間,似乎有某種聯系。一些敏感的干部甚至大膽地想到:中央會不會要調離省委書記李大年,而直接讓安在濤來主政東山?

不能不說,這種“猜測”是極其膽大的,其實細細一想,也是不太可能的。這一屆的中央領導層決策穩健,怎么可能有如此激進的干部調整。

最大的可能是,假如李大年調離,省長闞新民接任省委書記,而安在濤被中央任命為東山省省長。這種可能性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是最大的。

不過,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省長闞新民不過才只是中央委員,而安在濤卻是政治局候補委員,雖然沒有“等級區分”,但“差別”還是有一些的。

一時間,安在濤要來東山省當省長的小道消息又迅速傳播了開去,對于這個消息,最興奮的當然是馬曉燕和莊寧、古長陵等這些安在濤在房山培養起來的心腹干部。只是在眾人焦急地期盼下,安在濤還是遲遲沒有來東山上任。

李大年依舊主持東山省黨政大局,繼續主導推進東山省政治、社會、經濟的各項事業發展,最近更是按照中央精神,抓起了新農村建設,還專門在房山市召開了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將房山市資河生態農業開發區作為了已經成功的典型樣板,將其經驗和做法向全省推廣。

沒有看出李大年有任何調離的跡象。

而這個跡象,讓房山的黃曉峰漸漸就放下了心神,開始施展自己的“伸手”。對于安在濤在房山留下的一切,比如車改和免費醫療什么的,包括財政投入教育和民生優先的思路什么的,他很不以為然,但因為擔心安在濤要來省里當領導,他雖有想法,卻遲遲不敢下手。

但現在看來,安在濤基本上不可能再來東山了。再說,他的后臺闞新民威信權柄日高,日后更是有可能接任省委書記,有了闞新民的支持和信任,他還顧忌什么?

因而,在十月底的市委常委會上,他提出要撤銷房山市車管中心,將所編所管理公車進行統一分配給各單位。他的理由是,車管中心統一集中管理效率低下,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他深知讓市委辦和財政局、統計局弄出了一組數據,表明自車管中心成立運營以來,公車維護保養成本大幅上升。

理由是隨時可以找出來的,但黃曉峰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徹底顛覆安在濤的車改新政。楊華雖然也有過變通,但卻沒有觸及安在濤車改的制度本身。

黃曉峰提議,引起了市長馬曉燕的強烈反對,與馬曉燕持同樣反對意見的還有市委副書記馬德勝、常務副市長古云蘭。所謂患難見真情,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馬德勝在安在濤在任時與他并無過深過密的來往,但這人其實頗有幾分書生氣,對于安在濤之前的舉薦之恩,一直放在心上。至于古云蘭,就更不用說了。

見馬曉燕孤身一人與黃曉峰抗衡,而鄭方這些人明顯畏縮不前,古云蘭挺身而出。而馬德勝稍稍猶豫,也公開表示反對。

盡管馬曉燕、馬德勝和古云蘭三人激烈反對,但黃曉峰終歸是市委書記,再加上其他常委都默從了他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是組織原則,所以黃曉峰還是利用市委書記的威權強行通過了這項決策。

常委會不歡而散。馬曉燕和古云蘭、馬德勝三人拂袖而去,望著三人憤憤不平離去的背影,黃曉峰嘴角浮起一抹冷笑來。

現在的房山已經變天了,安在濤的影響力徹底消除,是我黃曉峰的天下了。你們三個人這是在自找難看……想要跟我作對,那么就來吧,我有的是時間來跟你們玩到底。

黃曉峰心里冷笑著,緩緩站起身來,與其他幾個倒向他的常委熱情地打著招呼,似乎毫無不快之色。

第二天,房山市就下發了撤銷房山市車管中心的紅頭文件,所有“車管”業務暫由市委辦和市府辦聯合辦理,然后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將現行在編機關公車按照需要統一分配給各單位。

但這個紅頭文件剛發下去,有關部門還沒有來得及“抓落實”,房山市委書記黃曉峰和市長馬曉燕就接到了省委辦同志,今天下午兩點召開全省干部大會,中組部領導要來宣布中央對于東山省干部的調整任命。

馬曉燕和黃曉峰沒有一起去省里,而是分頭行動。因為黃曉峰強行撤銷車管中心的決定,馬曉燕和黃曉峰已經翻了臉。

省委機關大禮堂里人滿為患,坐滿了各地市的黨政主官和省直機關的正廳級干部。黃曉峰一邊跟熟人寒暄著,一邊去了屬于房山市的位置上坐下,而馬曉燕已經神色嚴肅地坐在了那里。

黃曉峰淡淡地瞥了馬曉燕一眼,嘴角的冷笑更加明顯。在來之前,他給闞新民的秘書打了一個電話,證實了李大年被中央調離的消息。在他看來,安在濤不來東山,李大年又調離,如今在這東山省里,屬于闞新民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

但與他的樂觀和興奮不成正比的是,省長闞新民心里卻并不舒服。確切地說,是很不舒服。

李大年是走了,但接替李大年的人卻……